这类夹枪带棒的精致美文,我等只管欣赏,为数不多了,自有人知道价值。
想当初拉丙辰龙下水,我也是极力鼓吹周泽雄的妙笔生花,还把《青梅祝酒》当实证送了出去,丙回去后就去翻贴看,给我说“好看好看”。

天边外就不该对这种纯唯美的作品引经据典了,结果搞得“你丑”“你也丑”的低水平重复。
参加交流

回复 31楼 的帖子

俺等非文科生,欣赏的是——行文的礼数!
原帖由 天边外 于 2009-2-6 13:25 发表


嘿嘿,都说中文“最”字不可滥用,偏偏这燕谈里有“职业文人”自居的周版主“最”擅长围魏救赵——向非职业文人讨救兵之术,岂不好笑!

看看你举的样板如何“横向比较”?传纪的主人公地位之尊已经离题千里,而传记的“旷世名著”之美誉更有借花献佛向唐肆意拍MP之嫌。
果然,让你举一个例子都会把你累死,活脱脱一副文学难民嘴脸。
我没有义务给你普及基础文学常识,《约翰逊传》是否当得起“旷世名著”,自个去补课吧。
啥时能举出一个例子,再来废话。

你说的这个《约翰逊传》,我没有读过。你能不能另举一个“第二适合”或是“第七十二适合”的,让我这个文字难民对比一下两本书?
满山兄是问我吗?我可没说你是“文学难民”呀。
你的问题应该让天边外回答,虽然,他回答不了。这是他“文学难民”的身份所决定的。至于我,既然说了“最”,也就意味着,我眼里没有“第二适合”者。“最”不宜滥用只是一般原则,遇到非“最”不可的例子依旧强调不可滥用,客气点说,也是迂腐。
还是建议你去读读《约翰逊传》,这是一本西方世界公认的传记名著,这类杰作并不多见,属于读一本少一本的。
为什么强调“最”呢?主要理由有两条:
一、作者的身份非常相似,《约翰逊传》的作者鲍斯威尔与替胡适立传的唐德刚,都是传主的晚辈,且都以某种私淑的身份自命为传主的学生;尤其有趣的是,传主都还事先知道对方会在日后给自己立传,也都事先为自己的传记主动提供了素材上的方便。
二、传主的地位非常相似:约翰逊博士是当年英国文坛独一无二的大佬,他的约翰逊俱乐部也荟聚了当年一批文化精英,包括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吉本。胡适的学术身份虽不限于文学,但在各自国家的相对地位,却与约翰逊博士一般无二。
硬要说一个“第二适合”,在名著里可以推举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但拿该书来对比,就有太多牵强之处,远不如《约翰逊传》来得现成妥贴。

回复 34楼 的帖子

哈哈,周版主的答复,“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种“难于两全”的境界——这也该算一种“文学难民”姿态!

一方面,周版主只能以相当狭窄的主观心理来解释“最”字运用的理由——“传主的地位,和作者的身份”。
另一方面,周版主难以媲美的是比较——“传主的贡献,与作者的文笔”,难道“身份与地位”的视点会高于前者么?
天先生总能看见别人的“难于两全”,却硬是不知道自己正处在“难于一全”的境地,你这可怎么得了啊。
转自止庵博客:
  
  其章兄:
    承示某君文,议及拙文《识大识小》,蒙其“细瞅”,虽然还是没瞅明白,然胜我多矣,此君之作迄今我只瞅此一篇,相形之下甚觉惭愧。鄙人为文素不喜下断语,盖意思都在分寸之间,过犹不及。但不把话说到斩钉截铁,居然就看不明白,乃至谓之“顾虑重重”、“礼数固已尽到极致”、“恭谨”云。又有别一某君,久矣夫视我为眼中钉,待拙著面世,却掏钱买书,费时阅览,而仍一如预定地怒而骂之,似乎也不值当。
     昔庄生云,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今仿之曰:相瞪以眼,相咬以牙,亦不如相忘于江湖。
     止庵拜
好文总时不时的被翻出来。再温习一遍。确实好。
读37楼转贴,觉得这位止先生有些小心眼了。
文章面世,哪能只是颂声一片呢。
这位先生的读书文章我忘了在那里读过一篇。当时还是蛮有印象的。
才子写作,与NBA球星打球好有一比,逮住机会,就要秀一把灌篮绝技。问题在于,你如此高张猿臂,飞身而下,就不怕把弱小的胡适博士撞飞出界吗?

----------------------------------
妙喻
转自止庵博客:
  
  其章兄:
    承示某君文,议及拙文《识大识小》,蒙其“细瞅”,虽然还是没瞅明白,然胜我多矣,此君之作迄今我只瞅此一篇,相形之下甚觉惭愧。鄙人为文素不喜下断语,盖意思都在分 ...
买甘 发表于 2009-7-9 18:10
这位止庵先生,阶级斗争的弦可真会绷呀,好像批评他就是和他有仇。
另外,他也过于自恋了,就那么点破意思,竟然够胆说别人“没瞅明白”。“意思都在分寸之间”与自己的表达是否分寸得当,不是一回事。更讽刺的是,“鄙人为文素不喜下断语”,恰恰是一个断语。
不想止庵气量如此之小,不免令人失望。不觉想到余含泪了。
呵呵,想起黎妹妹对止庵的评论了,蛮有趣,偶转来了。
一边做那个暧昧的作业,一边恨不能抽自己耳光,不知道我的星盘里,盘踞着四蝎子三狮子么?这两个星座都是爱憎清晰,很能分清敌我关系,最恨玩暧昧的,不独感情如此,包括表达也一样。有人盛赞某某的文,有意趣,云云,我看后大吃一惊,“原来是他!”话说网络高手如林,唯此人的文章是我最难下咽的。他的路数类于止庵,就是把周作人文字里最晦涩曲折的东西拿出来发扬光大,有些人大概觉得是理趣盎然,耐咀嚼,我看了只觉得消化不良,象便秘。他的十句话,换成我,大概只要两句就足够了。比如青菜不如萝卜好,我会说:一,长的没喜感。二,吃的没快感。三,摸的没手感,四,综合一二三,吾取萝卜不取青菜。而此人大概会表达成“如果没有白菜的话,我大概会喜欢青菜吧,可是在我的记忆深处,还埋着一根萝卜……”。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类人自命为雅人,玩的是幽玄高致。直截痛快,他们大概是看不上的。
读泽雄兄此文,倒想吊一回书袋:“兄文虽复自相为作多少,然无不为高”。
45# 想到就说
不敢,委实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