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每日一诗之西洋篇,自萨福始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00:47 编辑

应水版之邀,仿效平版,或者每天,或者隔三岔五贴一首外国诗歌。开帖先说明一下,由于视野有限,所选大多以英语诗歌为主,而像华兹华斯《水仙颂》、拜伦《哀希腊》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虽然妙不可言,但也避开不谈。本帖名为西洋,但也许间或会贴一两首南美诗歌,也不算超出范围,反而言之,俄罗斯、意大利诗歌虽然十分繁盛,但我有心无力,也许顾及不到。同时,欢迎对其他语种诗歌有心得的同好,一起加入,以弥补本人阅读范围的局限。


萨福 Sappho by Sir Laurence Alma Tadema OM RA, 1836-1912. 1881.

      萨福(Sappho)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她的诗在当时很流行,人们称她为“第十个缪斯”,她的画像出现在古希腊的花瓶上,甚至出土的木乃伊身上也曾发现过她的诗篇。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萨福的诗歌依然非常动人,她的风格直白而热烈,充满了诉诸感官的美,她的爱与悲伤都是和神话、鲜花、名贵香料以及七弦琴纠缠在一起的。我们往往在后世那些年轻早夭的诗人身上,更容易找见她的影子,比如说济慈、兰波、海子。据说萨福的诗有9卷之多,流传下来完整的仅一首“阿佛洛狄忒颂”。
      萨福出生在勒斯波思岛,寡居后开了一所女子学校,教授诗歌、礼仪、穿着打扮。萨福的诗作中写给男女两性的都有,有许多称颂女弟子们的美貌,或者在女弟子出嫁或离开时表达悲伤之情。因此与她相关的词语总是和女同性恋联系起来,英文Lesbian一词就来自勒斯波思岛(Lesbos),而形容词Sapphic则直接来自萨福(Sappho)。不过这些跟萨福本人的生平一样不可考证。关于萨福的传说很多,来源不一,十分纷杂,有人说她是一个绝代美人,曾经因美貌把自己从死刑的审判席上救回来,也有人说她丑陋如同嫫母,还有人传说她五十五岁之际,因为得不到一个年轻英俊的船夫而跳海自尽。这些传闻甚至被奥维德、薄枷丘这样的大家信以为真,记载在了他们的文章里,替她哀婉叹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08:35 编辑

安娜多丽雅

阿狄司,你也许会相信
即使在沙第司
安娜多丽雅也会常常想起我们

想起在这儿过的日子,那时
对于她,你就像是女神的
化身,你的歌声最使她怡悦

现在,她在里底亚女人们中间
最为出众,就像长着粉红纤指的
月亮,在黄昏时升起,使她

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
而她的光华,铺满了
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

甘露滴落在新鲜的
玫瑰、柔美的百里香
和开花的甜木樨上,她

漫游着,思念着温柔的
阿狄司,在她纤弱的胸中
她的心上挂着沉重的渴望

她高喊一声:来吧!千耳的夜神
重复着这一叫喊,越过
闪光的大海,传到我们耳边

罗洛 译

注:阿狄司(Atthis)、安娜多丽雅(Anactoria)都是萨福诗歌中常常提起的女性。
沙第司(Sardis),小亚细亚古国里底亚(Lydia)首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安娜多丽雅像一轮明月,月光是她的纤指,虽然在里底亚古国,她的出众使群星黯淡,但她却思念着度过少女时光的勒斯波思岛,在岛上她们吟诗唱歌,弹奏七弦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让我觉得惊艳的是这样的表述“长着粉红纤指的/月亮”,这首诗的一个英译本仅用了一个拦腰截断的分词结构“red-/fingered moon”。这使得画面有一种叠加的效果,假如这是一部微型电影,首先出现的画面是勒斯波思岛上萨福和阿狄司的对话场景,然后画面切换到沙第司,又闪回到勒斯波思岛上过去的时光,然后又是沙第司,安娜多丽雅在女伴中间光彩夺目,接着画面叠加出一轮明月升起,镜头拉远,出现波光粼粼的大海,开满鲜花的田野。接着,又回到安娜多丽雅的画面,她漫游、呼唤,镜头扫过大海,夜空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声响,然后又回到勒斯波思岛上的萨福和阿狄司。最后一段译得有点勉强,根据英译本我揣想它原本传达的意境,是安娜多丽雅在海岸边的呼唤,回荡在海面上神秘的夜空中,大海波光粼粼,洒满了月亮的银色,萨福和阿狄司在横隔的大海另一边。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01:34 编辑

画面描绘的是萨福和她的女弟子们在聆听七弦琴演奏。萨福的面前放着一束桂冠,旁边站在最美的少女,头上戴着水仙花冠,大理石的座椅上刻着每个人的名字,依稀可以看见Atthis。
萨福写作的那些抒情诗,也称为独唱琴歌,常常是由七弦琴伴奏吟咏的。古希腊诗歌除了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还有哀歌和讽刺诗,悲剧当中也会有歌队合唱的诗篇。
谢谢周先生指点,一直不知道这是一个希腊套语,可见偶孤陋寡闻。偶的直觉是这里可能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来这个比喻也许和希腊神话有关,二来“玫瑰手指的月亮”可能是萨福一个比较重要的意象。待偶查一些资料再来讨论。
谢谢平平、梅版、田兄、砚兄、刀兄、铁姐、水色各位捧场!刀兄过奖了!铁姐果然很专业,佩服!
谢谢夏兄!波德莱尔的诗,也在我的知识储备之外。
俄罗斯美女诗人~~~~太喜欢了!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22:29 编辑
不过,萨福所吟,都是抒情短札,不存在荷马的考虑。也许,这么做的意思,旨在向荷马致敬吧?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9-1 17:46
资料搜索的结果:
萨福在不少诗里面戏仿了荷马史诗的写法,但把原本男性的、战争的、白昼的语言,转化为女性的、爱情的、夜晚的语言。萨福把荷马史诗的套语“玫瑰手指的黎明”转化成“玫瑰手指的月亮”,月亮当然不是玫瑰红色的,但是和女主人公的形象很吻合,黎明带来了一个忙忙碌碌、充满世俗的白昼世界,但月亮却带来了属于思念、爱情和回忆的夜晚。
以上参考了《剑桥古希腊指南》163页,
以及SAPPHO and THE WORLD OF LESBIAN POETRY,William Harris, Prof. Em. Middlebury College
原文如下:
A girl who was in Sappho Academy, which perhaps was something like St. Aphrodite's Finishing School for Young Ladies (a much disputed proposition, but worth imagining), has left and gone to the East in Asia Minor, probably married off to a man of nobility in Sard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oem we have the isolated word 'Sardis', a major city on the sea in Asia Minor, and this must have been the initial geographical focus of the poem.

Now as Sappho recalls her, thinking of her lovely singing while here, and suddenly. . . . (as the text becomes readable again). . . . we see her far away in Sardis in distant Lydia. Sappho's brilliant picture of the girl outshining the ladies of Lydia is interlocked with the image of sunset and the moon rising. But there is a change of focus which immediately surprises. Homer, the ultimate backdrop for everything the coming ages, had spoken dozens of times of the "rosy-fingered Dawn", virtually as a cliché, or formula of his bardic tradition. But now Sappho changes the phrase to "the rosy fingered Moon. . . ", a surprising alteration and one which no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human worlds. One is the world of men with swords and fleets of ships over the Homeric "black earth", the other is the world of women and Lovers and what the heart desires. Here is that intimate world seen by means of the space from Lesbos to Sardis, as hearts yearn over the distance for each other.

If the rosy-fingered Dawn opens each day of the siege of Troy, the rosy-fingered Moon belong to the ladies who let their thought go roaming in the night air from the island home, far off to Sardis, where in the shining moonlight the graduated girl who has left the school is shining forth among the ladies of the great city by the sea.

And, if we can guess from the broken line-ends of words which the papyrus has left us, the final stanza was meant to say: "We too, send our thought to Sardis and to her, over the wide sea and night air of many flowers, which calls the message to her over all the way between".

----------------------------------------------------------------------
这些可能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萨福的解读,不管实际上萨福有没有这些批评家所说的深意,但由此可见“玫瑰手指的月亮”是萨福对荷马式套语的一个创用。当然,这不是偶孤陋寡闻的借口,偶本来连荷马的这个套语都不知道。

另复水色:“千耳的夜神”可能也是一个出自希腊神话的套语。这个短语在萨福的诗里出现过不止一次。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23:44 编辑

18# 周泽雄
按图索骥,偶找着了:
nor again the poet who speaks of " golden-haired Apollo "; for if a painter had made the god's locks golden instead of black, the picture would not be so good. And so for the poet who said "rosy-fingered" ; for if one should dip his fingers into a rose-dye, he would produce the hands of a purple-dyer and not those of a lovely woman.'

Athenaeus: The Deipnosophists
Book XIII (601-606)
2nd Century CE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 23:43 编辑
35104
惊叹他们可以把一棵作为背景的树画得如此复杂逼真。

对比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真的感叹中西文化的差异。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9-1 23:24
这张图分辩率不高,偶压缩过了。
偶曾经看到过意大利画家画的山羊,每一根毛都画得很清楚。
东西方的审美观,真的差异很大。东方的美是在意境、留白的地方。东方的诗也是。但西方的诗人,即便是最简单朴素的,也是色彩鲜明。
中国古人在文学上一方面视模仿为奇耻大辱的事,可是一方面又要不断借鉴过去式,唐代以后写诗讲究句句有来历,虽说与模仿存在些差 ...
杨林 发表于 2010-9-2 10:08
古希腊的模仿植根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他们的哲学观,世上的一切都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是对世上的事物的模仿,因此是模仿的模仿。
中国的原始信仰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直至今天“不肖子孙”还是一句骂人话,因此中国的模仿中含有对祖先膜拜的心理因素,有所本源的则视为正统。
两者从理念到形式都完全不同。
……
所以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如果对希腊的写作方式完全不熟悉,当他第一次读希腊文学的时候一定也同样会感到非常讶异,甚至会感到隔膜。希腊人对待写作就像他们对待任何事物一样。希腊文学和希腊雕塑一样都不尚雕塑, ...
种雪 发表于 2010-9-2 01:15
谢谢种雪兄提供的资料。
27# 水色  

不是因为文明童年特征,是因为他们是希腊人。

sophrosune,持中的美德,限制放纵,规避无节制的冲动,服从和谐与平衡的内在法则。这是希腊人的理想,不仅包含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影响了他们的法 ...
ironland 发表于 2010-9-2 13:12
铁地姐所言极是。今天就说这一首吧。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3 00:47 编辑


昂星团(Pleiades)


The Pleiades (1885)     Elihu Vedder


月亮与昂星团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


水建馥 译

Loneliness

Set are the Pleiades; the Moon is down
And midnight dark on high.
The hours, the hours, drift by,
And here I lie,
Alone


Tonight I’ve watched

Tonight I’ve watched
the moon and then
the Pleiades
go down

The night is now
half-gone; youth
goes; I am

in bed alone


      The Pleiades(昂星团)传说是追随月亮和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的七个山林仙女。她们是开天辟地时的巨人阿特拉斯(Atlas)的女儿,因为被粗暴的猎人奥瑞恩(Orion)追赶,天神宙斯把她们变成七只鸽子,飞上天空,然后变成金牛座中的昂星团,猎人也变成了旁边的猎户座。七姐妹的名字分别为Maia、Electra、Celaeno、Taygeta、Merope、Alcyone和Sterope。
      昂星团在占星学中有着神秘的力量,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遥遥相对,形成逻各斯的阴阳两极,也是宇宙电能的阴阳两极,英文中“电”(electricity)这个词,就是从Electra演变而来,而智慧和觉醒就是由这种宇宙电能形成的。
      对诗人而言,昂星团有着特殊的神秘和诗意。十六世纪法国倡导古典主义的七星诗社(La Pléiade),就是由昂星团命名的。七星诗社主张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朴实的文风,反对矫揉造作和堆砌辞藻。他们改造了很多希腊词和拉丁词,用以丰富当时还是一种鄙陋的方言的法语。在诗歌内容上,他们也较多沿用了希腊罗马诗人热衷的题材,比如“诗,酒,女人”还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回到正题,萨福这首短诗从回望的角度,感叹了岁月流逝,红颜易老,颇有一种美人迟暮的感慨。七个山林女神和月亮女神狩猎戏耍,多么像当初和女伴们结伴优游,谈论诗歌音乐的快乐时光。中译本和所选的两个英译本共同的特点是,段中每一行都越来越短,就好像时光逝去一样,像越来越轻的回声,像下行的阶梯。这其实不是希腊语原诗的特点,而可能是译者无意识的一个巧合。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个英译本,虽然可能不是最忠实的一个译本。这个版本译成中文:

        今夜我一直看着
        月亮落下,然后
        七星也消
        隐

        夜晚已经逝去
        一半;青春
        逝去;我

        独卧


(诗歌不加注为本人所译,后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两个英文版本?
紫妻 发表于 2010-9-2 23:28
是的,偶码完了。歇工。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4 22:42 编辑

伊戈尔出征记

伊戈尔公踏上金蹬,在旷野上旋风似飞去。
太阳投下的黑影塞满眼前,像雷雨之夜把鸱鸮惊醒。
走兽悲鸣,妖枭挓挲起羽毛,在树梢发出怪声,向“陌生之地”发送警报;
向伏尔加,向黑海海滨,向苏拉河两岸,向苏罗什,向柯尔松,还向特姆托罗康异教神的石俑。

波洛夫队伍等不及铺垫道路,仓促向大顿河汇集。
半夜,战车轱辘辚辚作声,人们误听做草原的天鹅飞鸣。
伊戈尔率兵向顿河进发。林间禽鸟向他预示凶兆,狼群在谷里低嗥,鹰呼嚣着指点野兽吃人,狐狸见了血红的盾牌而尖叫。
啊,罗斯大地!你落在了冈峦后边。

夜幕迟迟降落,早霞很快来临。浓雾充塞田野,夜莺沉默,寒鸦开始啼鸣。
罗斯勇士把红盾在野地上摆得密密层层,为自己寻求功勋,为公爵寻求光荣。

星期五的大清早,
波洛夫人遭受袭击,地上插满箭矢,抢走波洛夫姑娘,连同绫罗绸缎和金银首饰;
用抢来的车帏、外套和皮袄、还有波洛夫人各种细软铺垫沼泽和泥泞的土地;
红红的军旗,白白的长旒;血色的马尾,银色的矛头——献给勇武的斯维亚特斯拉维奇!

雄武的“奥列格之窝”野餐露宿——飞得太远了!
他们不甘心受辱于老鹰与矛隼,岂甘受辱于乌鸦——波洛夫鼠辈之手?

葛扎克像灰狼一般飞奔,康恰克踏着他踪迹向大顿河趱进。

第二天一大早,霞光像鲜血一般洒下,乌云从海那边压来,要遮盖四个太阳;云层中射出蓝色闪电——
震天动地的雷声,流矢一般的雨点,眼看从大顿河那边袭来。
眼看长枪与短铤相接,马刀朝敌盔砍去,在卡亚河上,在大顿河附近。
啊,罗斯大地!你落在了冈峦后边。
打头的风,斯特里伯格的后裔,挟万千乱箭吹向伊戈尔的战士。


李锡胤 译

http://www.sissel.cc/music/Prince_Igor.mp3

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许多游吟诗人,他们以博闻强识沿途传诵着上古英雄的传说,用他们的琴声和嗓音,流传下《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还有《伊戈尔出征记》。
远古的俄罗斯大地,美丽神秘而蛮荒,冰雪覆盖的蓝色顿河边,鲜血般的霞光映着武器和杀戮,伊戈尔王出师不利,在异族的铁蹄下谱写了一曲哀歌。
这段已经是史诗里面比较文采飞扬的了。史诗的确不像抒情诗那样精炼隽永,但场景的渲染铺张也是抒情诗无法比拟的。
铁姐太强了~~~~膜拜ing~~~~偶要一一补课了。
《伊戈尔出征记》偶抄录的是译林版《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出征记》的合集,后来商务出过一个单行本。这个版本基本上是以散文体译出。另外还有人民文学版魏荒弩先生译的《伊戈尔远征记》,是以分行的诗体译出的。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6 23:13 编辑

在接下来的漫长时代中,出现了中世纪的骑士抒情诗,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奇,特里斯坦和伊瑟尔德的传说,还有玫瑰传奇,当然还有列那狐的传说和罗宾汉谣曲。请大家允许我跳过,因为我觉得虽然这些故事都很动人,但是从抒情诗的角度来说,在艺术上显得比较粗糙。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8 02:32 编辑

维庸

      流浪汉维庸年少失祜,被一位教士收养而受过高等教育,但桀骜不驯,偷窃、酗酒、街头打斗,无一不为。年既长,则一生漂泊,居无定所,他在巴黎社会底层的泥潭中打滚,放浪形骸,受尽凄苦。他多次被关进监狱,甚至因为杀人,差点被送上绞刑架。他的两部诗集都叫“遗言”,他的歌唱无不与死亡有关。他在诗歌中讥讽嘲弄,自轻自贱,又祈求宽恕;充满呼号的张力,锥心泣血,又奇诡荒诞;充满沉思,却又玩世不恭。维庸的诗是一朵开在中世纪的“恶之花”。从某种意义上说,维庸的诗句有很强烈的现代性,从他的笔下,抒情诗不再只是英雄事迹和爱情颂歌,而是像生活本身一样包罗万象。

历代淑女歌

芙萝拉是罗马城的佳丽,
请告诉我,她在何处羁留?
阿基比达如今又在哪里,
还有泰伊丝,前者的女友?
还有厄科,话音掠过河流,
她的声音会在水上回荡,
人间无此绝色,天上才有?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才女爱洛伊丝何处归依?
阿贝拉为爱她被阉以后,
当了修士,终生颠沛流离,
最后去圣德尼,吃尽苦头。
再说,何处又是这位王后,
她一声令下,就把布里当
捆在袋中往塞纳河里丢。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白王后可和百合花相比,
她更有美人鱼般的歌喉,
大脚的贝特,艾丽斯,尤其
阿杭布吉握有曼恩在手,
还有贞德,这洛林的闺秀
被英军活活烧死在卢昂?
她们在哪里?圣母,请开口!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君王啊,请不必问个不休,
究竟何处可求这些女郎,
纵然再问,我的回答依旧: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程曾厚 译

法语原文:

Ballade des Dames du temps jadis

--François Villon--

Dites-moi où, n'en quel pays,
Est Flora la belle Romaine,
Archipiades, ne Thaïs,
Qui fut sa cousine germaine,
Echo, parlant quant bruit on mène
Dessus rivière ou sur étang,
Qui beauté eut trop plus qu'humaine ?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 ?

Où est la très sage Héloïs,
Pour qui fut chatré et puis moine
Pierre Esbaillart à Saint-Denis ?
Pour son amour eut cette essoine.
Semblablement, où est la roine
Qui commanda que Buridan
Fût jeté en un sac en Seine ?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 ?

La roine Blanche comme un lis
Qui chantait à voix de sirène,
Berthe au grand pied, Bietrix, Aliz,
Haramburgis qui tint le Maine,
Et Jeanne, la bonne Lorraine
Qu'Anglais brûlèrent à Rouen ;
Où sont-ils, où, Vierge souvraine ?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 ?

Prince, n'enquerrez de semaine
Où elles sont, ni de cet an,
Que ce refrain ne vous remaine :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 ?

      多少昔日红颜,转眼消逝如一抔白雪。她们的姿容或曾使众生倾倒,她们的事迹或凄婉曲折、荡气回肠,她们或毒如蛇蝎,或善如天使。如今尚存的只有国王桥,和桥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古时诗人有句“金发如镯绕白骨”,奇崛吊诡之极,维庸的笔下消泯了一切媸妍善恶,一切都消逝,一切都虚无……


高更 塞纳河边的雪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想起下面这两首。诗里的感慨多少有些相近。

沉沉消息七环杯,
伊览芳华尽劫灰。
唯有野花红似昔,
年年争向水边开。


红花底事红如此,
想是苌弘血里开。
一地落英愁欲语,
...
西瓜 发表于 2010-9-7 23:26
我想到的是: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0 01:27 编辑

布卢瓦诗会之歌

我渴得要死,虽然身旁有池沼,
我热得发烫,又冷得牙齿打架;
我住在自己国内遥远的一角;
我靠着炭火,浑身打颤火辣辣;
我穿得像帝王,脱下一丝不挂,
我含泪而笑,绝望地等个没完;
我失望已极,才会越来越勇敢;
我欢欣喜悦,却感到兴趣全无;
我体魄强健,却既无力,又无权,
我处处受欢迎,又被人人厌恶。


靠不住的东西对我才最可靠;
明明白白的事物才让人摸瞎;
我看肯定的东西才问题不少;
意外的事件才使我见识增加,
我全都到手,却永远是个输家;
天一亮,我就说:“上帝赐你晚安!”
我生怕跌下来,明明仰卧朝天;
我身上不名一文,仍有吃有住;
我无人可以继承,却盼望遗产,
我处处受欢迎,又被人人厌恶。


我无所用心,又全力以赴寻找。
我想获取不想要的财富身价;
谁对我和蔼可亲,其实更奸刁,
他使我迷路,却对我句句真话;
此人要我相信,本来黑的乌鸦
就是白的天鹅,这样才算伙伴;
我以为害我者还是与人为善;
谎言和真理对我是同一事物;
我都记住,但头脑里一片黑暗,
我处处受欢迎,又被人人厌恶。


宽厚的君王,我恳请你能明断,
我什么都懂,可又是真伪莫辨:
我与众不同,又毫不比人特殊。
我还知道什么? 收回抵押的钱,
我处处受欢迎,又被人人厌恶。

程曾厚 译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有白昼连着黑夜,有欢笑含着眼泪,只有艾丽丝和魔方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这是一首卖弄才情的打油诗,也是真实的心底话。解渴的泉水近在咫尺,内心的迷惘却让人止步不前。爱恨交织的人,才会热得发烫又冷得发颤。人离自己最近,却最遥远。失望者最不顾一切。整日很high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高兴什么。强健的体魄,敌不过无形的强权。金钱最靠不住,银行却最牢靠。社论最明明白白,却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吃下肚的东西都很肯定,一看新闻问题都不少。我们已经被“意外”意外了很久,因此见多识广,不会再被雷到。人人戴着有色眼镜,我们本以为“黑是黑,白是白”,但是我们看见的都是镜中世界,你看见的黑和我看见的白,本是同一样东西。人们欺骗,因为他们本来善于自欺,他们把自以为确信无疑的,也让别人去相信,人们出于善良的意图常常害人不浅。在这一边是真理的,在那一边是谎言,中间只隔着一道狭窄的缝隙。
完工,明天下班度周末去。下个礼拜可能暂歇一阵,赶稿子。话说中世纪也说得差不多了,下面快要文艺复兴了。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3 01:31 编辑

谢谢周先生,我回头去买一本。
To水色:我在阅读版转过一篇文章,零零星星讲到维庸的生平,读书的时候是不良少年帮伙核心分子,后来大概在一次暴力群殴中失手打死人,被判了绞刑。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00194-1-1.html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4 00:42 编辑

绞刑犯之歌

人间的兄弟,世上的百姓,
请不要对我们严加责备,
如果可怜我们这些幽灵,
上帝会对你们大发慈悲。
请看,五六个人绑成一堆;
我们皮肉虽说养得很好,
早已经腐烂,早已被吃掉,
成了白骨,成了泥土灰尘。
不要对我们的罪孽取笑;
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每人!


如称你们兄弟,你们不应
鄙视我们,虽然我们因为
有罪被处死,你们能看清
人人并非通情达理之辈。
敬请原谅,我们已成死鬼,
向圣母马利亚之子求告:
让我们免遭地狱的焚烧,
祈求他对我们永施圣恩。
别让我们死者再受煎熬;
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每人!


雨水己把我们冲洗干净,
阳光又把我们晒干晒黑,
乌鸦又啄空我们的眼睛,
再一一啄掉胡须和双眉,
我们不得安宁,不得安睡。
有风刮起,我们东飘西飘,
会不停地被风随便掷抛,
针箍般的窟窿啄满全身,
千万不要做我们的同道,
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每人!


耶稣,你的威力无人不晓,
别让地狱捆住我们手脚,
我们不要地狱,不欠分文,
人啊!此地并无热讽冷嘲,
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每人!


程曾厚 译  


      维庸被判绞刑后,写下这首绝笔。这一首颇有波德莱尔的味道,却比波德莱尔早了近四百年。读这首诗,脑海里蹦出的一句话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可恨之人,也未尝没有可怜之处。这不是我读维庸的诗和他的生平得出的结论,而是时常看案件聚焦和市井百态得出的结论。不幸常常是造成罪恶的根源。在诗中我们看出一个哀痛的灵魂,曾经向世界发泄着愤怒与暴虐,曾经撇着嘴咒骂与嘲弄,此时却哀哀低诉着祈求怜悯。这首诗是维庸的死亡演习曲,他想象着死后的躯壳如何朽坏,既是如此惨象,应该足以偿还所有的罪孽,已不欠分文,当免遭地狱之火的焚烧。
刚才上当当和卓越看了下,《文艺杂谈》都已脱销。孔夫子肯定会有。淘宝网上也有。查手上这本,当时印了3000册。唉,这种非凡的文艺书,总是乏人问津。
在瓦莱里之前,维庸的生平是很少人知道的,在瓦莱里之时,情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9-13 00:17
多谢周先生,新华书店网上也有的。偶打算凑满两本以后下单。
说起法国的文艺书,貌似有一本戈蒂耶的《珐琅和雕玉》,一直久闻其名,不知何故从未看到过中译本。
谢猪头兄捧场!
To周先生:惭愧地说,偶最近才从艾略特的文章里读到圣伯夫的名字。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倒是有译本。
To Iron姐:戈蒂耶果然精致唯美,以前还从来没读过他的作品。钱春绮真是牛人啊!全才也~~~~另:戈蒂耶听说年轻时也学过画。
。。。。。。。。。。。。。。。
想偷懒一阵子。然后。。。大家允许偶略过但丁,直接进入文艺复兴。刚刚在翻手头的《神曲》,发现居然有威廉·布莱克的插画,虽说从审美上我更喜欢多雷的插画,但布莱克有一种奇特的稚拙和诡异的混合,甚至让我联想到克利。回头贴一些代替诗歌吧。偶没读完《神曲》,只读了《地狱篇》和一小部分《炼狱篇》,但丁的才华无与伦比,不过实在无法用抒情短诗的标准挑出一段来。
另外,根据先前的印象,估计还是得继续略过几位文艺复兴大家,比如彼得拉克,也许偶会从七星诗社直接跳到莎士比亚。大体上偶不太喜欢但丁之后的文艺复兴诗歌。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5 00:30 编辑

休息一周,每天传一张《神曲》插画:


维吉尔解救但丁,逃离三野兽  (《地狱篇》第一歌)    威廉·布莱克
闲人姐姐看到的大概是多雷的。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0-9-15 20:21 编辑

呜哇,总算上来了。
多雷的偶也会贴,贴完布莱克,再贴多雷。现在看多了就觉得,布莱克真的很不错,我那本书上居然是黑白的!我想都贴,又担心把这个帖子变成水帖。大家觉得是挑几幅意思一下,还是另外再开个帖?要不然这样吧,偶在艺术版再开个帖,加上波提切利和达利两家,然后链到这里来。就像发在阅读版的维庸一样。
楼主不厚道,不但没有答疑解惑,还做了一个假广告。
我的神曲也是多雷的插画,也是中学买的,读得不多,插画倒是看得熟稔。布莱克,他画的地狱鬼怪,大概可以和《死亡日记》里的魔鬼比可爱。
水色 发表于 2010-9-15 15:23
水色不要为难偶啦,说罗马、律法什么的,作者大概是替维庸辩护吧。《死亡日记》是什么?
是《死亡笔记》,日本电影。里面的那个死神。。。。。。特想传上来给你瞧,特想。不过算了,没关系,俺忍一忍就过去了,别把好帖子弄毛了。
水色 发表于 2010-9-15 23:19
欧,我知道了,我会自己googl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