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我很疑惑:成绩差的同学为何大多数当了老板?

[url=]<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url]


  前些日子回老家,与几位小学同学相聚。“忆往昔”之后,说起现在的情况。谢老大自己办工厂,资产几百万;大王二当包工头,在县城买了几套房;杨拐子卖盒饭起家,在城里盘下两家大酒店;小王二靠贷款买辆车跑长途运输起家,发展到拥有60多台大小车辆的运输公司。

  几位同学介绍完之后,个个发着感慨:想当年,他们老是考不及格,总是抄我们的试卷,有的连初中都没读,如今都发财当老板了,而我们连养家糊口都艰难。是呀,他们说的这几位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喜欢调皮捣蛋,常常令老师和同学们头痛。

  但就是这些人,如今一个个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而当初那些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除少数几个考上大学“混”个单位外,大多在家老老实实的种田,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点辛苦钱供孩子读书,生活过得很艰苦。即使像我这般靠“运气”混上单位的,也不过是跳了个“农门”而已,多半拿着死工资,买不起房,供不起车,与这几位“不听话、学习差”的同学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大多能创业成功当老板,而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大多只能“混口饭”吃呢?仔细地琢磨了一阵子,瞧出点门道。

  一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天生脸厚。做生意也好,办企业也好,都需要厚脸皮。你站在大街上卖东西,怕人笑话不行;同样,你走南闯北或谈生意或买原材料或推销产品,想顾及颜面也不行。有时,为了一份钱甚至几厘钱的利润,必须跟人讨价还价,甚至厚颜无耻地去求人,才能办到。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批评着,“臭名在外”,练就了一幅低三下气的脸皮,从来不怕“闲言恶语”,你的话越难听,我越是陪笑脸。和气生财,于是生意兴隆。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听惯了甜言蜜语,偶尔听到一句批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脸薄得如同蝉翼,你要他放下架子低三下气地去求人,还不如杀了他。

  二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吃苦。做生意办企业,需要吃苦,尤其是创业阶段更是苦上加苦。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由于经常惹祸,在学校免不了受罚站、罚扫地之苦,在家里免不了受皮肉之苦,天长日久,不但练就了一幅好身板,而且练就了一幅好耐性,敢于吃常人不能忍之苦。就拿杨拐子来说,十几岁就跑到县城帮人卖盒饭,天不亮就起床,凌晨之后才休息,有时为了多卖一盒饭多挣一份钱,担着担子步行十几里,脚板上磨起的血泡肿了破,破了肿,长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甘甜磨砺苦中来,杨拐子从一份一厘的积攒起家,终于发展到拥有两家大酒店的大老板。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捧着、惯着,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学校连上体育课都宁愿读十本书也不愿到操场去出一身汗,就甭说让他去干这种掉皮掉肉的活儿了,大多呆在不晒太阳、不淋雨水的机关,过着“饿不死、撑不破”的“清福”生活。

  三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不怕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做生意办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潮,如果经历一次小小挫折就收场,那你就永远不会成功。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经历过次次考试的失利,老师、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已经感觉不到痛苦,大不了“脱裤子放屁,已经是已经”,不如放个痛快。拿大王二来说,最初学做泥瓦匠,靠卖苦力挣到一笔钱后开始当包工头,但第一批买卖就赔了十几万。

  大王二不气馁,借了几十万继续干,终于东山再起。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成功包围着,没有体会过失利的滋味,老师、家长都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容不得他有任何闪失,因此面对挫折痛苦不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坐办公室的人下海经商,结果多数都半途而废重操旧业的一个原因。他们总是不能忘怀过去的成功,总想睡在成功薄上享受胜利的喜悦,偶遇小小的挫折就快速爬上救生的帆船。

  四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冒险。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虽然每次恶作剧都有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严惩的风险,但他们总也丢弃不了那份因刺激而带来的快乐。因此,他们在每办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做才能获得快乐,而不是风险。比如小王二,最初贷款十多万买大货车跑长途运输,就没有想“假如亏本后怎么办”的话题,想的只是如何经营才能赚钱。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生活都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设计去走,不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敢于冒险拚搏的精神,哪怕你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也会想“贷了那么多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在事情还没有开始时就把自己逼上绝境,结果是前怕狼后怕虎,坐失良机。

  五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讲究义气。办企业当老总,光有经济头脑不行,还必须善于团结,这样才能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患难与共,创造财富。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虽然常常干些“偷鸡摸狗”的肮脏营生,但大多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记得那年谢老大带我和小王二窜进小桥边一户人家院里,将一树琵琶摘了个精光。结果被主人发觉追赶到学校,面对主人和老师的“拷问”,谢老大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使我和小王二免受了惩罚,当时感激得眼泪都出来了。

  试想,员工一时不慎犯了错,老板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举一反三,为其减压,谁还不感恩戴德拚死效劳?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唯恐自己沾惹是非,有的甚至充当“奸细”,专门拿着“放大镜”寻找同学的缺点,藉以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如果当老板,就会天天与员工为敌,搞得员工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工作?一旦企业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员工便会卷铺盖走人,丢下你一人流泪到天明。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子女的教育学习上,老师和家长要摆平心态,不要光注重考试成绩,也不要这不准许那不准许,给孩子戴上许多条条框框,让幼小的心灵套上一道魔咒。老实本份,看似好事,其实是不够机灵、缺乏创新的潜台词。圣人况且有“人无完人”的感慨,何况孩子,难免有分心走神和出错的时候。犯错也是学习。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多份耐心,多份关爱,只要引导正确,坏事也能变好事。.

我5年前高考失败只勉强上了民办大学时的内心思想大致如此,靠读书无用论安慰自己。

然我现在已经醒悟过来,这个作者还在自己的梦里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1 18:48 编辑

1、财富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只靠直觉、胆量、行动力就能赚到钱的日子已经过去。多数人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这世道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绩差的调皮孩子敢于不按规则出牌,而成绩好的大多循规蹈矩,结果就可想而知。
俺是灭绝师太
成绩好的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个个都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知识在他们的腹中只是常识,而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则相反,有一点儿常识,就很快成为一种反观自己生活或前途的能力,再加上情商、胆略等等,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儿了。
生命绝非简单意义的活着
成绩差成为社会精英,其实是大势所趋,就历史上来看,能成为皇帝的,从来就不是状元,大多是不识字平民和贵族,能正为真正企业家的,大多退学的学生---学下不去的。

所以,学习好,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造就一个庸才
成绩差成为社会精英,其实是大势所趋,就历史上来看,能成为皇帝的,从来就不是状元,大多是不识字平民和贵族,能正为真正企业家的,大多退学的学生---学下不去的。

所以,学习好,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 ...
shen 发表于 2010-9-12 08:31
清华大学毕业的HUJINTAO主席泪流满面,哈佛大学毕业的奥巴马总统痛哭流涕
本帖最后由 李小玩 于 2010-9-12 09:43 编辑
清华大学毕业的HUJINTAO主席泪流满面,哈佛大学毕业的奥巴马总统痛哭流涕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2 09:33
盖茨笑逐颜开,李嘉诚、霍英东满面春风。
在美国一流的人物当老板,二流的人物搞金融,三流的人物才去当总统,四流的人物去当公务员。普通人想过精英瘾,就去买个博士来玩玩。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09:49 编辑

HEIFOOL,不知你看没有看李开复的自传和奥巴马的相关演讲

李开复的自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奥巴马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专业的,此人上课时基本上是班上最后一排睡觉的,
其人的竞选演讲中经常闹笑话,比如说美国国旗多少星多少条,美国有多少州,也是搞错的,这充分证明了,他们是不想学习的

还有一些其它成功人士,就算进了好学校,在班上成绩也是差的,比如说新东方的那位,他也是承认的。

HUJINTAO我不大清楚,但是,这些人,有时必须混一张名校的学历,然后从政才有机会,虽然名校没上头,但是有时必须搞一个混世,这一点我比你了解,比如说,一位大有前途的领导,其学历是如何混的,我是清楚的
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这个社会重学历,轻实学,轻能力,不是一二天了,有能力的人也得搞个学历,这真是社会的悲哀,毛泽东不过是初中文化,邓小平也不过是个打工的,到了后来来,学历越来越高,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呢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19 编辑

美国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差距有多大
互联网2009年09月16日我得说两句

在美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一生工作的收入要比高中毕业的人多出百万美元,这一趋势在20世纪70年就已显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社会对高科技、商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大学毕业生收入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高中毕业生收入的增长幅度,也使得教育与收入成正比成为普遍现象。

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也反映出21世纪经济发展中高科技产业和管理人才对社会生产力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可以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在竞争力和经济产值上却难以成为朝阳工业。

美国人口普查局和许多机构的研究表明,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这一趋势从20世纪末就变得更加突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在1992年美国约有6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虽然人们进入大学的动机不一样,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机是期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够奠定自己未来的经济地位。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什么,过去很少有人谈及,似乎一谈及教育的经济价值就是忽略了教育培养人才的真正的目的。但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大学生失业率攀升、大学生工资向体力劳动者接近的时候,教育作为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投资,如果没有回报率或是回报率极低,社会就应当去反思,因为这是关系到人素质的大问题。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一个人高中毕业或是大学毕业,他在这种教育中所得到的附加值,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关系的结果对人力资源素质的影响。

在2000年,美国人的教育水平按统计学的意义来说已经很高,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84%高中毕业,26%的人有大学以上学位。相比之下,在1975年,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63%高中毕业,14%的人有大学以上学位。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大学学位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经更易于进入收入较高的行业,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使人们在收入上拉开差距。

在美国25岁至65岁人群中,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4700美元,没有高中毕业的人群,平均年收入为2万3400美元,高中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零400美元,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者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6800美元,大专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8200美元,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5万2200美元,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6万2300美元,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8万9400美元,而象医生、律师这样职业性学位获得者的平均年收入为10万9600美元美元。

在过去30多年,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群在收入上的差距明显拉大。在1975年,一个全职的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是一个全职高中毕业生收入的 1.5倍,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6倍。这反映出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另一方面说明就业市场更加青睐接受过高等教育者。而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愈加具有竞争力,而且在收入上也大幅提高。
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不仅会产生短期的收入差异,更重要的是对人一生的收入产生的影响更大。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对教育程度与收入情况经过统计后预测,在人的一生中(按工作40年计算),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总收入会比一个高中毕业生高出近百万美元。一个没有高中毕业的人,其一生的收入约在100万美元,高中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120万美元,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的人一生的收入约在150万美元,大专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160万美元,大学毕业生一生的收人约在210万美元,硕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250万美元,博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340万美元,职业性学位获得者一生的收入约在440万美元。

收入表

教育程度与收入
2008年,美国高中学历以下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426美元,高中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591美元,大专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736美元,大学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978美元,硕士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228美元,职业性学历(如律师、医生等)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228美元,博士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555美元。

教育程度与失业率
2008年,美国高中学历以下人的失业率为9%,高中学历人的失业率是5.7%,大专学历人的失业率为3.7%,大学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8%,硕士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4%,职业性学历人(如律师、医生等)的失业率为1.7%,博士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26 编辑

8# 李小玩

一个盖茨喜笑颜开,还有多少个退学生后悔莫及?
绝大多数成员国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成正比


  【埃菲社伦敦9月13日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天公布一份报告称,在该组织成员国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通常收入也越高。
  经合组织这份题为《关注教育》的报告指出,所有成员国人口的受教育时间都在延长。25岁至64岁人群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12年,而大部分成员国目前7岁的人群预计受教育时间将超过16年。
  中等教育已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得到普及,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中70%接受过完整的中等教育,而40年代出生的人只有一半接受过中等教育。
  报告指出,尽管各成员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平均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接受了大学教育。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下去,目前的年轻人中将有53%完成大学或同等学历教育。而女性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比例均高于男性。
  目前,女性占大学毕业生的57%,女性学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和艺术类学科,而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仍是男性的天地。
  经合组织的报告指出,接受过高等教育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但这一现象在西班牙是个例外。经合组织负责教育分析的专家安德烈亚斯·施莱德认为,西班牙大学的过度扩招造成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找到与其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工作。
  报告显示,教育机构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公共开支,尤其是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其所需的资金90%以上由公共开支承担。公共开支在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资金中所占比例要少很多。
  在经合组织的大部分成员国中,每个学生学习的平均支出都在不断增加。1995年至2002年间,澳大利亚、希腊、爱尔兰、荷兰、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家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开支增加了30%,而其他成员国则增加了10%,只有瑞典略有下降。高等教育的开支则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增长了10%到30%。
  经合组织的报告显示,与以往相比,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更为复杂,流动性更强。这使许多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再教育,尤其是那些在重要岗位任职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在高层次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接受与其工作相关的再教育机会更多。在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美国等国家,40%以上的劳动者可以接受以知识更新为目的的再教育,而在西班牙、希腊、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国家,只有不到10%的人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盖茨笑逐颜开,李嘉诚、霍英东满面春风。
在美国一流的人物当老板,二流的人物搞金融,三流的人物才去当总统,四流的人物去当公务员。普通人想过精英瘾,就去买个博士来玩玩。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9-12 09:42
在美国,一流人物当律师和医生。再看看美国总统有多少律师出身的?其他我就不多说了
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 北京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2005年02月17日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这在北京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昨天发布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值  


   


得注意的是高低收入差距在继续拉大,2004年,占20%的高收入组和20%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34.6元和7400.9元,收入比由上年的3.4:1扩大为4:1。

  调查结果除了显示户主的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外,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研究生群体与未上过学群体的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收入比由上年的2.1:1上升到2.6:1。(陆纯)
不要再拿国外说事啦,国外的算个屁

以前海归是香勃勃,现在呢,争先恐后的回来

你看看,现在在国外混出名堂的华人,最终都回国了,在外面只能横一时,不能横一世,不靠大陆块地板,他雄不起来的
HEIFOOL,不知你看没有看李开复的自传和奥巴马的相关演讲

李开复的自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奥巴马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专业的,此人上课时基本上是班上最后一排睡觉的,
其人的竞选演讲中经常闹笑话,比如说美国国旗多 ...
shen 发表于 2010-9-12 09:43
在最后一排睡觉不代表他成绩差。

再者,当国家领导人,每天一言一行全国人民都盯着,说对了话没人管,说错了话马上就传开了,这叫放大效应。凭良心说,你每天要说多少弱智的言论?
教育无用论是失败者热爱的借口。

读书成绩不错的失败者和读不好书的失败者都以此来做自我安慰。
不要再拿国外说事啦,国外的算个屁

以前海归是香勃勃,现在呢,争先恐后的回来

你看看,现在在国外混出名堂的华人,最终都回国了,在外面只能横一时,不能横一世,不靠大陆块地板,他雄不起来的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23
大陆钱多人傻,又这么多坚信读书无用论的人,不争先恐后回来赚煞笔们的钱,那他们确实书白读了
我5年前高考失败只勉强上了民办大学时的内心思想大致如此,靠读书无用论安慰自己。

然我现在已经醒悟过来,这个作者还在自己的梦里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1 11:16
我猜测HEISFOOL是YANTAN的博士卧底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29 编辑

15# shen

那些是海带。

混得好的才不回来呢。
我猜测HEISFOOL是YANTAN的博士卧底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27
不敢不敢,只不过认识的人里有太多跻身上流社会的博士
那不一定的,比如说李开复,杨振林,钱学森,不都回来了吗,而且回来以后,大多就是混混日子,并不是去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的,

记住这一点,生活本质上是混,成功本质上也是混,所以只有混才能成功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10:41 编辑

21# heisfool
你说说呆博在什么样的上流社会,让我见识一下

什么叫上流社会,你去省部级领导那看看,你去亿万资产的人那看看,这才叫上流社会,然后再看看,他们有几个第一学历是本科的,我估计10%都不到,大多数是大专中专了不起了

读书的人,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学术,可以就算是学术,真正搞得好的还是中专生

比如说华罗根,学历初中都不到,而且一直如此,从没读过高中和大学,而象陈省身这样的,之所以是博士,是因为国外导师发现了他,然后搞出成绩,硬给他一个博士帽子。
对牛弹琴。。。浪费我时间。。闪人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专生,非常看不惯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说了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专生,非常看不惯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说了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56
不要这么自卑自暴自弃,对生活要有信心。在看不惯别人以前,先把自己的心态摆正。

还有,不要把什么贴都弄成你的个人心理发泄贴。
各职业-教育阶层的收入机会差异及地区比较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4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节选)
            与前述阶层划分方式相类似,在本节的分析中,我们仍然以职业阶层关系为基础将职业进行五分类的划分,将被访者教育分为高等教育、高中及相当、初中及以下三个层次(在下表中分别标识为高等教育、中级教育和初等教育),然后将其职业与教育加以组合,得到如下表4-6所示的“职业-教育”的分层方式。以这样的方式来划分社会阶层,主要是依据如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关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在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来自于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是个人在市场上获取收入、可消费物品及服务的有价资本,它像其它货币资本一样,在市场上的回报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关系估算出来。而关于教育的“信号”理论和“文凭社会”理论则持相反的意见。

            塞罗和斯潘斯等人的信号理论认为,教育文凭只不过是劳动力市场上一个传递有效信息的“信号(signal)”,教育文凭并不能代表持有者真实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教育文凭也只是为雇主提供雇佣劳动力时作出判断的信息,而雇主提供的工资则主要依靠就业者在职业岗位上的贡献。柯林斯的“文凭社会”理论进一步表明,文凭代表的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雇主对文凭的重视在于文凭所包含的社会阶层属性的意义。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并不具有获取收入等有价资源的直接意义,教育也并非是指个人的职业技能、技术水平,而只是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一种身份的和文化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分析,也必须依据一定的职业位置来加以判断。

            其次,我们所划分的职业阶层,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属性。在相同阶层类属中,不同的职业位置和职业层次,与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和文凭资格证书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当结合教育与职业位置两种属性来分析一定职业-教育阶层特征与收入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更为明确地凸现来自教育和职业阶层对收入分配的共同影响,并比较教育和职业两种因素对收入之影响的确切关联。

            这里“收入”变量是指个人年收入。不仅比较了不同教育-职业阶层的年收入均值的差异,同时也比较了各阶层在不同收入等级中(按收入5等份分组)的分布。数据表明,无论是收入均值还是不同职业阶层在收入五等份中的分布比例,都表明了收入分配有着大致相同的趋势。从年收入均值来看,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者,主要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三个职业阶层,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相对来讲,同样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三个职业层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收入要比办事人员的收入要高。在只具有高中及相当教育水平的各职业阶层中,管理人员的收入要比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体力劳动者都要高许多。收入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其年收入均值不到6500元。

            再从不同职业-教育阶层在收入五等份分组中的分布看,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中,分别有58.1%、51.8%和40.9%的人中进入了收入的最高20%分组中。同时,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超过20%的几个职业阶层,分别是受过高中或相当教育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只受过初等教育的管理人员,他们之中分布在最高收入组的比例分别为34.7%、29.5%、23.3%和21.2%。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初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具有中高级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和自雇佣者中,都有16%左右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中,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只有13%。这意味着教育程度较高的体力劳动者,其年收入水平可以与只具初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技术人员和自雇佣阶层相持平,他们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也大致类似,甚至比只具初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还要高。

            收入水平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以下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中,他们之中只有7%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不过这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机会都是最低的,考察职业位置对收入机会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对相同职业位置的教育程度加以关注。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全国城市范围内,收入机会在人们的职业位置和教育水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层化态势。从我们划分的“职业-教育”阶层看,处于管理或技术职位上、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属于收入机会最好的社会阶层,他们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12%左右,全国城市人均来看,他们的年均收入在2万左右,并且半数以上的人处于收入的最高等级。

            其次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和具有高中或相当教育水平的管理人员,其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8%左右;以全国水准看,其人均年收入在1.5万左右,大约有30~40%的人处于最高收入组。

            第三层是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只具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大约为12%,其年均收入在1.1万元左右,大约有20~30%的人处于最高收入组之中。

            第四层包括只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自雇佣者,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为30%左右,年均收入在8000~10000之间,大约有13%~16%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

            最底层的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这部分人占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在30%左右,年均收入不足6500,只有大约7%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
            分析显示,总体收入均值差异最大的是在东部与西部之间,年均收入相差5000元左右,其次是东部与中部的差异,相差4600元左右,中部和西部相比差距较小。从阶层差异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东部和西部、东部和中部之间所得到的收入回报相差最大,超出平均差异一倍以上。在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较大的另一个阶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而东部与中部比较,这一阶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办事人员阶层。相应地,教育程度较低的其他职业阶层,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相对小很多。

            从收入五等份比较看,东部各阶层进入较高收入等级中的比重都要分别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综合两个分地区比较的数据分析,可以这样认为,教育的收入回报在东、中、西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控制职业的影响后,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比如处于相同的专业技术阶层,因受教育的差别而在三个区域之间的收入差别十分显著。东部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与西部相比收入相差11500元左右,处于最高收入等份中的比例高出将近36个百分点,而受过中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均值的差异为7800元,进入收入最高等级的比重高出37个百分点;但是只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异小很多,只有2700元左右,进入最高收入等级的比重也只相差12个百分点。

            同样,具有相当教育水平的人,由于所处的职业阶层不同,在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回报差异也不相同。比如同是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专业技术人员在东、西之间区别最大,其次是办事人员阶层,而管理阶层的相对差异要小很多。而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各职业阶层之间,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最大,其次是管理阶层,差距较小的办事员阶层,这与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阶层之间差异有所不同。然而就教育与职业的相对比较来看,来源于教育差异的地区间收入差异要大许多。。(刘精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7:12 编辑

25# shen


在我认识的人里,本科/本科以上学历收入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学历。随着年纪增长,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另外我见过的亿万身家的活人,第一学历本科/本科以上和本科以下的,人数是9:3。

毕竟这个国家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已经30年,读完大学不稀罕。随着时间流逝,受教育程度低的成功老人在逐步退出舞台,只会有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成为最富裕的一批人。

如果有人仍然死抱着读书无用论,只是将机会让给他人而已。

另外,金钱不是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宁铂、柳智宇也是彪悍人生。

中专生能获得成功,但那是天赋异禀的少数。你的头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对没你聪明的人而言,接受良好教育是最有效的开始。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9-12 15:27 编辑

从另一方面说明的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调皮捣蛋的孩子中有些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读好书的,但很少有这种引导;读书好的孩子也应该在中小学就要经风雨见世面,甚至要经受失败挫折打击,以磨练完善其健康人格。我们的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好,因此才出现主贴写出的现象。
凭良心说,你每天要说多少弱智的言论?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2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