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旧苗 于 2010-9-15 10:15 编辑
很简单,是因为你的表达形式,你使用了过于全称的论断 ...
裂石 发表于 2010-9-15 09:17
裂石此言甚是。使用全称判断,往往就经不起推敲。哪怕是党政机关的高官里面,也有正经八百、非在职读的博士,虽然所占比例不多,但起码不能说没有。我们苏州前后两任市委书记王珉、王荣,都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然后留在高校任教的,从系里领导一路当到学校领导,再调行政机关任职,我恰好有朋友(也是正经八百的博士)先后担任过两王的文字秘书,据他讲,两王的政治手腕均相当了得,可见,博士学位、与熟谙权力运做、熟悉官场潜规则之间,并无冲突。王珉后来调任吉林省长、省委书记,现为辽宁省委书记,王荣现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正因为两王都是高学历、高职称、教授、博导,所以喜欢任用同样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士,比如我前面说的,他们的文字秘书就是博士,王荣还特地任命苏大的教授、博导纪顺俊为市人事局长、市编办主任,让高学历、高职称者担任遴选人才的工作。省里也同样如此,省委组织部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部长郭广银,原来也是南京大学的教授、博导,担任过南大的党委副书记。当然,这些都是个例,个例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个侧面,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个例的存在,起码说明一点,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全称判断的方式,全称判断的结论是草率的。在全国现任的省部级、司局级官员中,第一学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比例各自占有多少,中组部肯定是有统计数据的,我手头没有,不好擅作判断,但在我工作过的部门和现在所在的部门,第一学历为本科、大专的,肯定超过高中和中专,别的地方情况如何,我不太清楚。我以前接触过中组部下派实习的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班的学员,是从全国各重点高校直接选录的硕士、博士,据我的近距离观察,这些都是人精,跟“呆”、“傻”扯不上边,我可以断言的是,这些人在高校期间,主要精力绝对不在科研,而在钻营。
蝈蝈兄、竹南老弟可能误会我意思了,也怪我自己没说清楚,我上面回帖所针对的是,shen以前说过,中专生比博士生在跻身所谓“上层社会”(当大官、发大财)方面,更具优势(可能shen本来也是激愤之语),我举两王、举青年干部班学员的例子,是想说明,学历高者,只要他肯把心思花在钻营上,未必会弱于低学历者,高学历者、比如博士,照样也有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呼风唤雨的,当然,对于这种钻营,我本人并不认可。认清现实、适应社会是一回事,价值判断则是另一回事,shen所点出的一些社会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使用全称判断则有些过了,社会上、身边的丑恶现象实在太多了,我的应对办法是,圆滑处世,与人为善,能混则混,过过小日子,钱照拿,酒照喝,挺舒适、挺滋润的,但在价值层面、精神领域,绝不赞同,绝对持批判的态度,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这样下去很危险,要为下一代的未来早作筹划,呵呵。
shen:我说“说实话,我在政府机关里,秘书长骂那博士,可历害了,骂得那几个人天天不敢说话,我虽然不是大领导,骂骂没有毕业的博士,应当有资格吧”本质上就是嘲笑强权下的可笑思维方式


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刚进机关的博士,由于不熟悉机关的办事套路,挨领导批评,恐怕是免不了的。有一次,我和苏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处的处长一起去南京开会,路上他给我说了个笑话,他说他们部里刚进了个博士,几天前,部长让该博士去火车站接个客人,他领受任务后,回到办公室,拿出一张纸,趴在桌子上,写写划划,别人凑上去一看,原来他是在划接人的路线图,此事传扬出去,成为部里的笑谈。


裂石:事实上在90年代前期,的确如秋歌那样,那时还是成绩好的上中专(在城市里),当时我初中班上就是,前十名,起码六七人去了中专,



我认识一个人,和我同届,小学时我们一起参加全市的小学生智力竞赛,团体赛我和他是一个队的,代表我们所在的城南地区的几所小学(我和他并不在同一个学校),他相当厉害,连获两届小学生智力竞赛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上初中后成绩也极为出色,但很可惜,他父亲出世得早,他想早一点参加工作以减轻母亲的压力,结果初中毕业时以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某中专学校录取,非常遗憾。很久很久没和他联系了,不了解他的近况,裂石兄的一段话,唤起了我对少年往事和少年好友的追忆。
我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有些师专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提前在五月份的预考(俗称撒选考试)时招生,当年有不少成绩相当优秀、正常发挥可以上国内重点高校的农家子弟,为了尽快解决城市户口问题,为了怕在高考时有所闪失,而报考了师专,这些人也是挺可惜的,哪怕同样是读师范,按照他们的成绩,也是可以上师范大学本科的。
我在杭州,87年初中升高中,和裂石所说“前十名,起码六七人去了中专”相反,前十名都进本校高中,考不上本校高中的个别同学有读中专。

是地区差异还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早期的行情不一样?
ironland 发表于 2010-9-15 13:38
有地区差异,也有时间差异吧。我考高中那会,省属中专的录取分数线非常之高,远超过重点高中,对于农村子弟,考取后有两大好处,一、解决城市户口,二、解决干部身份,当年的干部身份,不同于现在的所谓公务员,拥护干部身份,未必一定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可能是去企业,但拥有干部身份,即纳入人事局管辖范围(高中、中技、中职毕业则只能进入劳动局管辖范围),在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后,可以解决行政编制和全民事业编制,否则的话,比较麻烦,不是说不能解决,但需要到更高一级的部门去批。
谢谢旧苗。

太复杂了。
ironland 发表于 2010-9-15 13:53
哈哈,这也算复杂,你不是在杭州吗?有机会你去杭州广播电视台的人事部门了解了解,台里的人员性质(编制)五花八门,恐怕不会少于20种。
学校为抢生源,从来就是各出奇招的。当年的中专以户口、工作、编制等吸引考生,重点高中则以保送先发制人,我初中毕业前,重点高中给了我们班10个名额,好学生都被它先抢过去了,呵呵。
燕谈乌搞是有光荣传统的,但乌搞时,换个ID为好,最好是在注册乌搞ID时,换台电脑,这样,IP地址也就不同了,就像我当年注册穆狄子一样。不过时间久了,总会被人家发现的。
某两著名ID,是不对的,只有一个穆狄子,别的,另有他人,呵呵,以为是一个人,甚至,以为一个IP就只能是一个人,其实是进入了思维的误区,所以会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徘徊,呵呵。
哈哈。穆校长终于自首了。
另两个不知啥时候会招。
西瓜 发表于 2010-9-15 15:05
西瓜用词不当。什么叫终于自首呀?
何谓自首?
查: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穆校长犯罪了吗?哈
有猜到穆校长即是旧苗的,请在下面的回帖中言语一声。简单一点,就说:我猜到了。呵呵。
旧苗是穆校长,那法国梧桐和穆校长又是什么关系?我记得梧桐承认过她是穆校长。还有,苏州某校是否真有一位姓穆的团委书记?陶文喻说过认识小穆。
请旧苗解惑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9-16 10:26
印象中,老陶曾向国英表露心声,说二十年前曾暗恋过国英,国英的回答是,我早就看出你的心思了,哈哈,假如,我是说假如,燕谈上的老陶是冒充的,国英岂不尴尬,“早就看出”岂不成了“自作多情”?
哈哈哈哈哈哈
老陶肯定不是假冒的,因为有些事情只有我和他知道。
12d"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9-16 16:11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



国英大姐自信得有些可爱了。肯定、而且还有些事情只有俺们俩知道,哈,怕出洋相。

真不忍说穿啊。算了,不说了。

最近手头正好接到重活,自明天开始,恐怕要大大减少上燕谈的时间了。

等忙完这一段,再上来揭晓。

诸位慢慢猜吧。
克明这个可太厉害了,破解梧桐是谁之谜需要福尔摩斯的。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9-16 22:51
还有个调戏吴洪森的俊元,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