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两个篮球和一袋空瓶子之间的巨大差别

厦门当然是个美丽的城市。没有行色匆匆,大街小巷,随处可看到悠闲地下棋打牌的市民。据说,厦门市民的这种性格,与当年金门岛战役有关。

去厦门,鼓浪屿当然是必去的地方。再往前,就是金门岛了。金门岛是两岸当年对峙的最前线,大陆军队曾在这里吃过大亏。当然,大陆与台湾也在这里形成过相当的默契。毫无必要夸大这种默契,默契的前提,首先是均势。

环岛游,自然要去看金门大丹岛(音)上那八个大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据说,马英九在2009年初到金门宴请辅选有功人员时,讲过一个笑话——

某次金门县政府官员接到对岸领导电话,抱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字掉了也不维修,官员反问“干你们什么事?”对岸领导说:“观光客来我们这边,看到你们那边字不齐全,会跟我们抱怨啊!”

这个不算黑色幽默的幽默多少体现了中国式的幽默感。幽默的素材总是与政治和性有关,如果两者连在一起,那么突破禁忌的快感显然更加强烈。

在游船上,我得知船体与大丹岛的最短距离,有的时候为500米,但有的时候为800米,没有定数。我去的当天,据说为800米。

虽然隔着800米的距离,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字眼还是依稀可辨。在众人围观拍照时,我上到船体二层,与站在那里的一个工作人员聊起来。工作人员二十出头,是个小姑娘。

我十分疑惑不解,比如上船为什么要察看身份证?当然随即也就想到这是两岸的分界线,严格一点的检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看身份证能够看出什么来呢?难道身份证上就能看出什么来?

我当然知道林毅夫的那个八卦。传说他当年就是抱着两个篮球,泅过了2000米,最终游到了此岸。据说,这使得台军方一度禁止军人玩篮球,后来解禁之后,士兵打完篮球也必须要把气放空才行。林毅夫本人一直否认这个传说,无所谓,总之,这说明他的游泳技术还不坏。

问小姑娘,有游客到了此岛附近突然跳下水想游到对岸去的吗?

小姑娘笑着说,有啊,前两天就有两个。据小姑娘叙述,那两个游客背着两袋空瓶子,以代替篮球。其中一个跳下了水,但是很快被船上的工作人员捞了上来。而另外一个,则没有机会下水就束手就擒。

看来,还是林毅夫的篮球管用。实践证明,塑料空瓶子的浮力总是要比篮球差一些。

小姑娘说,被捞上岸来的游客,还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

真想知道“思想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会是什么呢?对岸是敌人?即使跑过去也没有好果子吃?还是,这种行为是叛国,很三俗?不得而知。但是大陆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传统,进行“思想教育”的高手也代不绝人,他们一定有办法让受教对象起码在表面上服服帖帖地离开。

游船在此海域附近不能过久逗留,人群显得很兴奋,个人手里的相机更是拍个不停。突破禁忌会带来乐趣,到了前沿自然更加激动。那种“到此一游”的感受怕是绝大多数人出来旅游的动力吧?

只是大概没有人会去好好沉思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主义的内涵,自然也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如果再将这六字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又有多少令人哑然失笑的尴尬?

历史是很有趣的东西,现在当然也很有趣,更有趣的还有待将来。

2010-9-30
有时间再贴图,很麻烦。
他们一定有办法让受教对象起码在表面上服服帖帖地离开。
============================
训好就能离开吗?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传说他当年就是抱着两个篮球,泅过了2000米,最终游到了此岸。据说,这使得台军方一度禁止军人玩篮球,后来解禁之后,士兵打完篮球也必须要把气放空才行。

==================================

早在林毅夫之前,有个金门之战的大陆俘虏兵,被作为国军士兵补充到金门后,采用这个办法游回大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有时间再贴图,很麻烦。
剑影秋歌 发表于 2010-10-19 21:04
图呢?可以这样忽悠人的吗?鄙视之……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啊你来厦门了~~~鼓浪屿据说挤到爆炸咧!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啊你来厦门了~~~鼓浪屿据说挤到爆炸咧!
一张肚皮 发表于 2010-11-2 21:57
岛上人是蛮多的,不过感觉真不错,还想再去。
标题害人啊。还以为是谈球队帖子,直接搬到茶楼,打开帖子才知走马帖。等你上了图片,再移回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