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兄:

你说得没错。有刀的确认为,教育体制最多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关系不大,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都不是教育出来的,西方的人才也不是西方教育体制的产物。中国的问题主要不出在教育体制上,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21 09:52
高度赞同有刀!

教育体制应该是为全社会设计的,为下一代准备一个共同的社会起点,和每个下一代个体的是否成才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天赋比较高的人,无论在怎样的教育体制下,如同春笋出土顶开挡路的石板一样,它总会歪打正着的冒出来。至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和教育本身关系不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76# 老木匠
这个问题恐怕有领域具体性,有些领域传承关系密切,技术性强,和教育经历有很大关系,看似平平的通过教育,严格训练也能脱颖而出。有些领域如文学创作,律师行业,或电脑方面的专长,需要特殊才能,非 ...
David 发表于 2011-2-22 00:09
我说的就是“教育体制”,当然是指正式教育啦

至于家庭的影响,现在很可悲的是,很少有孩子为自己的父母而自豪的——除了我爸是李刚那样的。工农家庭的孩子,极少有崇拜、佩服自己父母的。老实说这么多年面试学生,说佩服自己父亲的,我只碰到过一个。那个学生是在一个小岛上读书,他老爸是木匠,长年在外做建筑木工,字也识得不多,但会看图纸、现场设计制作混凝土模板——我们原来叫做“糙场师傅”,儿子很为他自豪,觉得他爸很了不起。绝大多数学生都视做工农的父母为失败者,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自己也把自己视为失败者的缘故。这就是我说的,社会选择决定了教育的方向。

记得看美国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的回忆录,他最崇拜的人是他父亲,也是一个木匠,手艺很好,很勤奋,能够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他2、3岁的时候,父亲为精心他制作了一匹木马。7、8岁的时候父亲就带他上工,给人钉板条墙,养活十几口人吃饭的大家庭。因为父亲不把劳作作为家庭苦役,所以孩子也就认为劳作是一件开心的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教育在中国,从孔夫子时代开始就被设计为一个选拔过程,是一种淘汰体制。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

我最喜欢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老师,他在80年代末的时候就提出要“成功教育”,中学教育要让每个毕业的人都具有成功感觉,而不是现在的那种只有考上了重点高中准备进大学的才作为成功,大多数人都是失败。去年夏天托小妖怪校长的福,和刘京海老师近距离接触了一次,畅谈甚欢。可是社会体制决定了这种选拔,单靠教育没有办法解决。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