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大的医学院可不是爆发户的作品.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00:39
转个文章给大家看看吧,http://www.mitbbssg.com/article_t/Faculty/31267263.html

说说我眼中的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大陆教职比较(一)

一直都很懒,在版上做过客做了很久,学了不少东西,获得很多朋友的启示,现在工作
渐渐尘埃落定,心无旁骛,觉得也该做点贡献了。本人现在美国,在香港、新加坡都生
活和科研过,大陆是我的大学母校所在地,所以闲聊一下这几个地方faculty的情况吧
。纯属个人意见,虽然是亲身体验,但仅供参考。

1.美国faculty:Phd们的首选。

虽然说什么经济危机或是语言障碍,我的一堆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陆的朋友,有来过美
国交流甚至只来过开会一次的,都觉得美国是最适合做research和enjoy life,很是羡
慕美国的phd们,现在有好几个朋友在努力申请美国的posdoc,觉得po过以后,留下来
做个research fellow也愿意。

首先,美国faulty自由,即使是AP,无论是上课或者科研等个方面的弹性大。而且,受
的管制相对少,相比亚洲人多的地方,那种一级压一级的感觉少很多,心情比较舒畅,
至少我是个自主经营的独立体。

说到money,有些专业在美国做faculty工资还真是不高,不过只要不去NY、CA,在二三
流城市,美国的living cost不高,而且pay是九个月的,你找到好的靠山或者有能力拉
funding,可以自己pay自己,我看了很多professor,tenure以后都有自己的公司,用
来减税逃税(呵呵,让另一半学习一下)。日子大资得很,各种家具和器具精美得很,
关键是生活得没负担,不用像其他地方,一山望着一山高,比来比去。有节奏地自在生
活,做科研,心宽体胖。当然,如果是商学院faculty,那就更爽了,工资高还不用为
funding发愁。

接着,说说美国faculty的家庭生活吧,我见过的都比较和谐,无论是两人同发考题或
者一人发考题。一般学校都会帮忙faculty家属找工作,我知道的一对夫妇,老公做
faculty,老婆做小秘,一起上班,老公早下班去接4点钟小孩下课,老婆回家做饭,生
活得很甜蜜。这种神仙眷侣,老得慢呀,经常觉得他们俩比我们这些年纪大点的学生还
青春年轻,哈哈。。

另外说到老人赡养的问题,我是觉得如果老人真是没有马上老得不行,等在美国拿到绿
卡以后(2-3年对于faculty来说),把老人接过来美国赡养,不但生活质量高,成本还
低点。我现在实在想不出,我回国了怎么在大城市里多买一个公寓或者买个大点的公寓
来供父母居住。如果在美国,买个house,给个房间让父母安享晚年,我觉得还容易点
。。所以,说真的,不觉得一定要回国才能孝敬父母。

最后,对于美国的自然资源和绿树蓝天的居住环境,我想就不用跟其他地方再比较了,
好太多了。。我每次从国内回来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加上美国可以自驾我的爱车
(呵呵,其实是破车,我也知足),不用人挤人,闻汽车尾气,我的各种效率都高很多
,身体效率、工作效率和睡眠效率……我个人认为,再过10来年,这种资源会显得更加
可贵。


2.香港:我呆过的最垃圾的地方。

这么说,很多人会很惊讶,不过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对于很多没有在香港生活超过
半年的人来说,可能体验不到。空气污染严重(指标经常在170以上)、交通拥挤(虽
然还蛮通畅、效率不低,但真是车挨着车)、居住环境不但极差还极贵(房子是按尺来
算的,千尺豪宅也就100平米,好点的一尺均价都在1万以上),说到购物,除了服务好
以外,东西一点都不便宜。言归正传,说说香港的大学吧。。

我呆的是香港知名大学中的一所,号称环境优美、校园设施优越,还真是没体会出来。
一整个学校还不如我以前的中学来得开阔,楼围着楼,中间弄个类似小庭院或者大台阶
就算是自然景观了。每个professor的办公室差不多只有5平米左右,开了一扇小窗户,
据说算是好的了,有的还没有窗户。我导师经常因为隔壁房间的震动,把书给震下来,
当然他的书堆得有点高有点险。有一次隔壁房间装修,差点砸到我的脑袋,呵呵。听说
科大的环境算是最好的,因为比较新,但是我去了,那还真是翻山越岭,与世隔绝,不
过相对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科大还真是太好了!城市大学的入口居然就在九龙潭一个
mall里,还跟mall合用一个地铁出口,人来人往,不知道的还以为去大学里赶集呢,汗
~~~浸会大学就直接放在马路边,一个大台阶上去。听说中文大学在一个山上,环境不
错,但我还真是没兴趣去参观了。。总的感受就是,仿佛回到了中学,或者顶多是国内
一个大专院校,还是那种不够高级的大专院校。

说到科研,香港人真是很拼,就那种鸟不拉屎的小嘎达,号称论文数量不少。不过我观
察了一下,最苦的就是那些个AP了。。因为学校对于tenure的,老油条的,已经没办法
了,只能从AP身上使劲压榨。我们系对于AP升级tenure,要求越来越高了,数据表明,
已经十年没有人评上tenure了。现在大部分的香港大学都实行3年contract,你可以续
contract,但不一定给你tenure。看着我们系那两个瘦的跟竹杠、满脸痘痘的AP男,我
们经常都是报以同情的目光。当然也有反例,听说医学院出现过几个特牛的AP,不到三
年就拿到tenure,都是拜这几年非典、猪流所赐呀。。但像我们专业,就没那么走运了
。不过我们学校号称是非常nice的,一般还给续contract,听说城大换了个校长,直接
fire掉很多AP,总之对学校没用的,就走人。。现在学术圈很势利的,被fire的再找
faculty就要经受百般考察了。

接着说说香港faculty的高薪。据我了解,现在AP的工资4-5万/月,根据实际情况,给1
万或者1万+的住房补贴,有的学校还不一定给住房补贴;副教授(tenure),6-7万/月
,03年以前的副教授给住房补贴1.8万/月左右,还有保证至多三个孩子的教育津贴;教
授,8-10万不等,可提供住房、教育津贴和很多其他福利,如果能做到chair
professor,那就更高了,两百万一年的也有,免费住两三百平米的豪宅直到退休。可
以说,如果在03年之前去香港的大学,工资待遇比之后的好太多了!不但住房补贴高、
有教育津贴而且有的还给免费分房。现在大学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工资结构又跟公务员
脱钩,所以福利只会越来越差。如果不考虑在香港买房子,对于刚进去的AP,生活是过
得去的,但要说买车,再弄个停车位就不大可能了,一来堵车会影响上班效率,二来没
必要连房子都没有,搞个车:(。说实在话,生活上不会觉得姿态有多高,就是一个普
通上班族吧,坐公车或者走路,视租房方位而定。当然,比起学校里人来人往的phd们
,那还会觉得有点得意,至少熬出头啦~~但如果一想到要tenure,那压力还真不比phd
们小。

说到家庭生活,很多professor的太太还不错,可以做个香港人眼中的“少奶奶”,不
过前提是老公是professor,而且有大房子了!这样,可以请个菲佣住在家里,老婆就
可以不干活了,像我们系的几个professor太太,就是负责生规定数量:3个免费教育的
孩子,然后养儿育女,经常给孩子办生日party让我们参加。但如果家里房子只有两室
一厅,菲佣保护条例还规定要给个房间住,同等居住条件下,菲佣说不定过得比主人还
好呢,白天夫妻俩去上班了,主人不在家,菲佣看看电视买买菜,逍遥得很,呵呵。我
的一个师兄有幸留在了香港做AP,老婆原以为从大陆过去就可以过好日子,想不到房子
那么贵,第一年两个人住在一个公寓里的一个小房间(与人合租),用了一年时间七省
八省了20多万,从家里借了10万块,付了首付,买了个不到70平米的二手房,房子质量
那是一般的不能再一般了(有点破,不过分的说),每个月还要还月供1万多。老婆想
到以后要生孩子,要买大房子,现在也去打工,过得还不如当初在国内赚个两三千的来
得舒服。当然这是对于白手起家的AP而言,现在国内很多有钱人的后代,在香港那也是
一掷千金,号称这帮人也是抬高香港房价的中坚力量之一。

另外,在香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看到一些还不错的幼儿园,小
孩子的操场居然是在楼顶天台!在这种弹丸之地,小孩子上课分级分层在一个组合教学
楼内,运动的话,就去教学楼的天台上,真是一个节约空间的创举!难怪我们系的那些
professor经常把自己咬牙让小孩送进私立学校、让自己老婆在私立医院生产挂在嘴上
,感叹那些用公立设施的人的悲惨,全香港有700多万人排队看医生上学!难怪我AP师
兄说在香港,有钱病才好得快,没钱就排队等到涉及生命危险了就可以看了,我想他现
在已经钻进钱眼里去了。谁叫他是个疼老婆的人,他说一定要让老婆在私立医院生孩,
他忍受不了拉个帘子,一排排人一起在叫唤地生小孩。生了孩,他可能还要努力让小孩
上私立国际学校,三文两语教育,总之包袱是一个接一个,他也没办法。至于小孩长大
,他说不能留在香港上大学,还是去美国受教育好。。。

说到老人,说到自然环境,我就不再分析了。多回国多回家看看老人吧,年轻人奔波点
就是了,有钱的坐个飞机,倒几小时车;想省钱的就坐火车倒地铁倒公车。。。要说把
老人接到香港,还真是会让老人折寿,反正我爸妈去了一次香港,说再也不会去了! 虽
然也是中国的地盘,可是遍地广东话,跟在美国没啥区别,还是异国他乡的感觉;说到
环境,他们说在家房子那么大,来这边挤什么劲呀,也没地方散步做运动。说实话,在
香港,也无法提供他们住的地方,更别说住的好了。

对于香港,我吃了不少苦,可能之前在大陆,住惯了大房子(虽然不一定装修得富丽堂
皇),吃惯了地方宽敞的饭店,我的言评价有点偏激。不过对于一个好不容易逃离的人
来说,我还是奉劝能留美国,先留美国吧,回去了再回来就难了。总不能回去做了AP过
来再做posdoc?

有点累了,改天再写新加坡和大陆

今天一打开bbs,被吓到了,帖子上十大了,有点小开心、小欣慰自己的劳动,但又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和责任感。第一次发文,看到大家支持的或者质疑的评论,我的心情也在翻滚,呵呵,心理素质差:( 在写新加坡和大陆之前,对于一些热点讨论话题,我想先解释一下。
首先,我不是土博。这个申明不是说我也像一些朋友“歧视”土博,土博也有牛人,去年不是还有一个浙大土博直接来美作AP了吗?每个圈子都有一小部分人是很成功的,但相反,树大有枯枝,很难讲谁更winner,谁更loser,平常心对待每个人才是对自己和别人有益的。我也不是70初,呵呵,大家猜不到我是80初的吧?但实际上,我的心理年龄说不定有时候会达到70初,喜欢田园生活、自由自在,有时候也带点80后的冲动。大陆名校(不够自谦,但不是bso)本科毕业,新加坡1年半master,香港2年半phd,美国3年phd,这一路上,我秉持着风向星座的冒险精神折腾过来,回头翻这些毕业证书,说不出什么滋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像做了几场梦,断断续续,梦醒了接着梦。
对于美国的评论,我可能真是见识不广。因为之前的经历,让我更珍惜在美国读博士的机会,我几乎没有去旅游过(除了开会),平时的运动就是散步或者跑步往返学校。听说有一些偏远地区和大城市的大学,生活并没有那么乐观,压力也不小。可能是因为我呆的学校真是环境优美,接触到的中国导师虽然说有点push(很是感激),但很愿意与我们分享人生经历和感触,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幸福生活,使我更加勤奋。在美能够3年phd毕业,一来是自己前面phd的积累,二来真是要感谢美国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让我平和而又满足地做研究,效率比之前高很多。当然导师的帮忙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兑现了我找到工作就可以走人的承诺,所以我对美国这段经历的好感,只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系里几个professor family,可能样本是不够多。不过,我现在收到的offer package明确提到说可以帮忙配偶找工作、帮忙办绿卡、医疗全部cover(每个月只用交几十块钱的family plan),加上我父母对美国的好评如潮,让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经常想象着一家人团聚的场景,激动不已。我爸妈来美半年,很是enjoy这边的生活,可能因为他们会上网聊天、看ppstream、还学会了一些基本英语用语,平时跟着学校一些社工去种菜织毛衣,忙的不亦乐乎。妈妈更是喜欢美国的超市,觉得干净很多,不用挑太久菜……呵呵,anyway,各家有各家的父母(我爸妈就我一个孩子,一门心思就想跟着我过),有些父母如果非常喜欢国内social的方式,就不一定适合美国的生活。但我也不会一直让父母陪着我,他们在国内有自己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能让他们为我这么牺牲。我是想等他们真的生活没法自理了,如果我在美国有个house,可以给他们住,就近看护他们,加上这边的田园气息,说不定会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至于香港,是让我吃最多苦(可能吃苦能力差)的地方,用词有点偏激,但我敢说句句属实,都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大家质疑的交通条件,我说了“虽然还蛮通畅、效率不低,但真是车挨着车”。其实不用住半年,去一次HK,就能看得出我所说的拥挤,马路很窄,有的还是山路,车速快,经常感觉车跟我擦身而过;地铁很快,但是人山人海呀。另外我个人的感觉是,虽然公共交通充裕,但是如果有私家车还是好点,香港的mall、超市分布是密集很多,但单纯人力购物,还是很辛苦(可能在美国落下这个毛病)。不用说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就我这样自由的phd student,也不能像家庭主妇天天去买菜和日用品,我的记忆中,清晰记得步行半小时拎几大桶矿泉水、一大包卫生纸和一堆水果回宿舍,累得不行。我这还是简单生活,要是一个家子,又没有请菲佣或者家庭主妇,那买次东西也够两口子搬的。再加上狭窄的人行道,一辆接一辆的车刷一阵尾气迎面扑来,总之是一个抑郁+累。很多香港有钱人还是买车了,购物或者去西贡吃海鲜方便很多,但是对于普通工作者来说,public transportation还真是common sense,很多mm超级瘦,都是拎老大的包。我来美国后,出行效率高了很多,不要为这些繁琐
小事烦恼。
至于香港的大学,确实是小,有的环境真不怎样的,让人有点抑郁。不过科大、中大相比好很多就是了,至少老师学生一般都有宿舍给住。医疗条件的话,我在香港没看过病,但是学校有条文规定的,我都了解过,呵呵。professor和学生是有医疗保险的,不过得先看校医院,校医院好小,呵呵,一个不到两百平米的小诊所,如果校医院觉得搞不定(一般都要拖挺长一段时间才承认自己搞不定,所以我很多同学都去看私人诊所了,私人诊所太贵了,门诊费都要几百一次),会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大的公立医院,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报销。不过,一旦转到公立医院,就要排队了,除非你第一次就诊断出来是要马上手术或者涉及生命危险的。
总之,有一些朋友真正在香港呆过的,或者说呆的时间长点的,还是大都同意我的说法,such as irene2 (ttjj) said “I have lived in US for 9 years and moved to
HK after 2007. I feel exactly as you said.” Even her husband is an associate prof. in HK.
HKWSN said “I used to believe HK is better. Now, after living here for three years, I am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sperate.” ……


另外,有一些朋友发信问我,希望我说说香港professor的钱是不是真的很多,听说税收很低。我可以很确定的说,就钱而言的话,professor在香港是个好职业,但并不是赚钱很多的职业。如果真是想要靠工作赚大钱,还是去投行吧。。我好几个同学在投行,刚进去已经超过副教授的待遇和福利了(即使是这两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年薪96万,房补24万一年),再过几年应该更多。他们的目标很单纯,不是为了tenure过好日子,就是为了积累几年回国发展。可能我对钱没有那么奢求,我选择faculty一来是性格和兴趣所在,二来就是想要在tenure以后可以enjoy life,好好呆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做一些随意点的事情。在我眼里,有很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如果说空气、自然环境资源、家庭的幸福、孩子的健康、心里的平静等等。。。但如果真是很爱钱又会省钱过日子的,可以尝试去香港吧,看着存折一直升会很开心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幸福标准吧。有一次看到一篇港文,作者说在香港看见的都是一双双饥渴的眼神,对钱的渴求,使得每个人就像高效运作的机器,失去了原来的价值观,到头来捧着钱却还是觉得自己不曾拥有什么,羡慕别人的幸福。我还真是在街上碰到很多看着眼神迷离的老人,被菲
佣推着在逛街,满脸的沧桑,像是有故事的人,呵呵。
不想再说香港“坏话”了,虽然我对香港的经历很不满,但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和老师,心里对于这段过往也是非常感激,感激过往,珍惜现在,这也许就是过往对现在的指导意义吧。其实,反过来想想,我选择了美国,何必说这么多其他地方的坏话,难道劝大家都留下来跟我挤吗?哈哈哈哈~~~风相人,快人快语,开玩笑啦~~~ 信息共享而已。

终于要言归正传了,说说新加坡和大陆,今天我会注意言辞,呵呵,多说多错,但是出于责任感,我还是会将我所知,如数相告。


3. 新加坡(我不添加总结性评论了,大家分析)
在新加坡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毕竟呆过,有些朋友,时时聊天,有些更新有些可能不够新,但我想八九不离十吧,变动不会太大,新加坡是以政府管制严格、稳定著称的。
新加坡就是新加坡国立NUS,南洋理工NTU,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算大学。前面两个老点较稳定,工资待遇我当年打听的换成美金,AP平均可能是三万美金up,不过nus好像是09还是08年改称校董了,也就是变成私企了,对工资有些调整,听说有12万新币一年,系不同差别也大;副教授开始估计能有个七八万美金一年,外面接一些忽悠的活倒是可以再赚不少(我的导师就是)。SMU是新办的管理类学府,虽然新,门槛倒挺高,进去一看都是英美大牛校挖过去的,薪水未知,但一定很高,不过新人很难进,一般都是直接挖“老人”。大学排名的话,NUS最好,NTU其次,不过SMU最近几年势头很强劲,有赶超NTU之势。所以,进去这三所学校做faculty的难度也就可见一斑了,越牛的学校对于出身背景和paper的要求会更多些。评tenure我就不清楚了,但是在牛校牛人堆里估计会更难一点吧。
说到校园环境,nus和ntu环境都很好,smu处于繁华位置,但环境也不错,都可以称之为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吧。论地理位置的话,nus好点,交通方便点,ntu比较偏远。以北京打个比方,SMU在王府井,NUS在西直门,那 NTU就在颐和园了。
至于新加坡人,很多人都评价是文明礼貌,这点用于faculty界,依然适用。然而,我的经历告诉我,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人有两个非常特别的情愫:1)看不起,觉得你是穷地方过来的;2)怕,因为中国人说实话比他们灵活聪明又牛x,而且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怕,所以就变得封闭,比较少跟中国人交心。反正我的导师就是这样子,觉得给我点钱,就要拼命使唤,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个秘书,杂事一堆。看我忙成一团,他还不时问我家里是不是很困难,所以这么勤奋呀!但他又不舍得鄙视到藐杀我,因为我确实比新加坡本地本科生能干点,反正总觉得有种隔阂在里面。。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是疑而用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大陆人过去做教授,可能本土教授或者说本土领导,会不会也会像我导师对待我一样呢?我觉得60%以上会!所以要么你牛得一塌糊涂去领导他们,要么你就让他们控制吧,我想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人。
我一开始不大融入同学群的另一个原因是,新加坡讲普通话、讲英语,还有很多时候,他们讲Singlish,中国人说不了啊,哈哈。。。Singlish就是新加坡英文啦,口音一开始听很不习惯,还夹杂广东话、福建话、马来话,不过渐渐听懂了也挺生动的。但是千万不要被他们拐过去了,我一个朋友后来不知不觉也把english说成singlish了哈~~
在新加坡,生活成本不算高,很多朋友觉得比如今的深圳还低,而且食品质量还好。生活环境好,比国内一线城市好很多,关键是政府管制严,很安全。晚上过了11点,很少人在居民区游荡,要过夜生活的,有规定的地区开放,比如说吃海鲜、夜宵等等(其他夜生活我没去过,应该也有,不过我是老实人)。吃喝玩乐设施都算俱全,消费也不算高,所以大学老师的工资算可以的了,基本达到金融行业水平。但是,新加坡整体工资水平要比香港低30%-50%,所以教授工资自然也会比香港低点。
然而,我觉得在新加坡生活压力会比香港少很多,人也没那么抑郁。如果是已婚人士,可以申请政府组屋HDB会便宜一些,自己买公寓贵一点。最新价格我也不清楚了,大概分别是一平米2万人民币和一平米3-5万人民币吧。居住的环境和条件都不错,房价收入比真是比国内一些大城市还合理点。同时,新加坡大学一般也会给新教师提供租赁房,不想马上买房的,暂时过渡一下也是可以的。总之,人没那么多,城市没那么拥挤,人均资源也会丰富点。不过,新加坡有点不好的是政府为了控制私家车数量,车的税费贵一些,我的印象中是车价三四万税费可能要一两万,呵呵。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新加坡faculty的优点是安全、安逸、舒适,环境空气都好;缺点就是国家太小导致的无聊、没文化、可发展空间小。简单讲是一个适合养老不适合创业的小城。


4. 大陆
可能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受尊师爱友的教育,对于国内大学教授这个称呼还是很崇拜,包括我的家人,都觉得如果能在大学教书,那是非常好的职业,虽然不一定赚大钱,但至少稳定,受人尊敬,所以我选择了读博士。从大陆人的角度看,回国内做教授一定是最有归属感、亲切感和安全感的去处,坏就坏在国内现在坑也越来越少,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工资却没有越来越多。
首先说说国内教授的工资体制吧(注意:数据来源仅限于跟我谈过的几个学校)。听校方介绍,国内大学都已经统一标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国家规定的了,没的讨价还价了。如果是土博,现在很多学校都卡得很可怜,要从师资博士后开始做起,大都要两年考察以后才是讲师,一般工资在2000-3000之间,学校会提供廉租房,按面积取费。如果是海龟,按论文质量,给讲师,或者论文特别优秀者直接给副教授,这是土博无法享受到的待遇,因为土博即使论文质量非常好,达到副教授标准,也得从讲师做起。这是很多土博羡慕海龟的地方所在。讲师工资按国家规定,不同地域有不同标准,也就是美国常说的按living cost给的competitive salary。我知道的二线城市,3000一个月,加上海外人才补贴1000多块,租赁房一般给90平米左右,孩子任选学校上(国内学校还分重点啥的,这也算是给海龟的优待了),可帮忙配偶找工作,有一次性安家费1-2万,科研启动资金2万,其他的还有杂七杂八的几金几补来着,跟公务员一样。副教授的工资比讲师高1000-2000,也就是4000-5000,可以negotiate,科研启动资金4万。当然,一线城市会再高一些,在二线城市的基础上,加个2000左右一个月,科研启动资金要具体谈。有些学校,比如北大、清华,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海龟副教授,可以给予特别高薪,12-15万一年,其他福利待遇不变,科研启动资金可能会有5-10万,要具体看你的proposal。
很多人都说国内做faculty,要会混、会拉项目,这是一定的。如果傍上大佬,跟对队伍,在国内拉项目可能比其他地区容易,至少语言沟通没问题。而且通过项目可以增加不少灰色收入。但是有一点不好的是,国内项目还分横向和纵向,横向的就是和企业联系的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纵向的是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拨款的课题,多数是一些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还有写攻关项目等。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钱的来源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国家。横向项目的钱多,钱多了就可以pay一点给学生,让学生更卖力给你干活,自己也增加收入,不过横向项目不能用来申请升职,比如说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所以你还要申请纵向项目,我是听说,从讲师到副教授,一定要做过至少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leader才有资格申请。纵向项目钱少一点倒也无所谓,重要的是,如果你只是个讲师,一般都申请不到。这个时候,很多讲师就要讨好知名、有分量的教授,拉他们入伙,哪怕自己一分钱不拿,全给教授,他们也愿意。所以说,刚起步的讲师们,除了干有钱的项目外,还要认真写proposal,施展个人魅力求人做没钱的项目,钱和升职两不误,一会儿当领导,一会儿当小弟,不断转换角色,哈哈。。是会挺累的。
另外,如果在国内一下子拿到了副教授,是不是会好很多呢?我听说这个时候不要得意,要学会韩信的“忍”。忍那些技术不如你的老油条,忍时钟的转动,不要担心浪费时间,因为从副教授到教授,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你要做的是不要觉得你很牛,不要表现得不可一世,春风得意,低调地就想着怎么找题目写paper,怎么招好学生,怎么跟牛人搞好关系,怎么拉一些有钱的项目做做,规律地过日子,有条不紊的把该处理的处理好,期待机会到临,厚积薄发的一天。这么说,女人还比较适合副教授的岗位,啊哈哈
国内大学繁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回国,还是去好的学校,虽然说一些二线城市的学校轻松舒适,但毕竟你是有职业理想的人,先去牛棚里呆一阵子,再回猪棚懒散也可以,呵呵。对于生活质量吧,我是觉得如果你心态足够平和,其实工资是够用的,至少跟公务员差不多。但要一下子买房子,可能也要忍!要在大陆混,就是够年头了,你会好的。但是之前的路,你不要太冒进,你不要发脾气,中国的传统就是如此。我相信如果你和你的家庭在大陆有一定的积累,你的性格又是不温不火的,回去国内做faculty说不定是最早达到tenure状态的,呵呵。。你的身边一直会有“老师好”的声音环绕,到年纪大了,应该也是个专家的长相,哈哈~~~
写得好累了,今天就想到这些,等下次有空再补充吧。祝各位朋友good luck!找到自己的dreamland,实现自己的dream life!
亚洲大学排名 怎么和您说的不同呢?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00:38
这你得看是那个组织弄的排名。英国泰晤士报的排名我感觉蛮奇怪的,世界排名top100的大学,仔细一看各种英联邦国家的不知名大学都上榜了

维基百科上面东京大学在各个组织上的排名:
本帖最后由 heisfool 于 2011-2-4 13:11 编辑
32# heisfool  

您看看这个http://en.wikipedia.org/wiki/Academic_Ranking_of_World_Universities,_2010#Asia_.26_Australia

我还有些问题.hhh 等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10:37
这网址提供的好,原来香港大学也不是亚洲最好的大学啊,谢谢您,我又长见识了,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何方神圣?

话说维基百科现在也不给力啊,那个亚洲排名是错的,给你个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官方网站的排名吧
2009排名 http://www.arwu.org/AsiaPacific2009.jsp
2010排名 http://www.arwu.org/AsiaPacific2010.jsp

日本的大学占了亚洲前十的半壁江山,比较靠谱,如果说只比美国佬弱一点的小日本的科技实力和人文素质是一堆连在亚洲都排不上趟的大学教育出来的,这就明显与常理相悖了。


泰晤士报的排名一向不怎么靠谱,这么多年来都被人批评,近20年来斯坦福大学出了19名诺贝尔奖得主,是剑桥牛津加起来的三倍,但是年年排名都比不上那两位(除了最新的2010),甚至有几年还被什么帝国学院,伦敦经济学院超过去了。普通大众一般都难以接受。
34# heisfool

说实话,我也觉得日本的大学在亚洲应该能够名列第一...的.
估计要分专业.

您们学校要求英语成绩分别是多少可以申请?什么专业好?

谢谢您.
31# heisfool

一个问题: 对与计算机专业,post-doc 和research fellow具体什么区别?
31# heisfool
您说在美国赡养老人费用比较低, 您是否考虑到了医疗费用呢?
国内 的博士,在美国做post-doc,如何能留下呢?

hh
谢谢
35# 远眺云海

Minimum scores for TOEFL:
  • Paper version 500
  • Computer-based 173
  • Internet-based 61
31# heisfool  

一个问题: 对与计算机专业,post-doc 和research fellow具体什么区别?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05
我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是这两名词是一个意思吧? 博士后就是research fellow吧?
我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是这两名词是一个意思吧? 博士后就是research fellow吧?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28
对啊, 我一直以为是一样的. 至少post -doc 也可以叫做research fellow 的
不过您的引文中

1.美国faculty:Phd们的首选。

虽然说什么经济危机或是语言障碍,我的一堆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陆的朋友,有来过美
国交流甚至只来过开会一次的,都觉得美国是最适合做research和enjoy life,很是羡
慕美国的phd们,现在有好几个朋友在努力申请美国的posdoc,觉得po过以后,留下来
做个research fellow也愿意。


我就有些糊涂了...

31# heisfool  
您说在美国赡养老人费用比较低, 您是否考虑到了医疗费用呢?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08
那文章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转载。。。。。。

嗯,如果做博士后的话,工作性质就相当于正式的employee,已经不是学生了,可能可以把直系亲属加到自己单位给办的insurance plan里吧。 不然的话确实医疗费用会很高
35# 远眺云海  

Minimum scores for TOEFL:
Paper version 500 Computer-based 173 Internet-based 61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26
GRE 呢?
那文章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转载。。。。。。

嗯,如果做博士后的话,工作性质就相当于正式的employee,已经不是学生了,可能可以把直系亲属加到自己单位给办的insurance plan里吧。 不然的话确实医疗费用会很高 ...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34
需要自己买保险的...
对啊, 我一直以为是一样的. 至少post -doc 也可以叫做research fellow 的
不过您的引文中

1.美国faculty:Phd们的首选。

虽然说什么经济危机或是语言障碍,我的一堆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陆的朋友,有来过美 ...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32
哦,如果你非要较真的话,博士后做两年就走人, research fellow就等于留下来干很多年吧
哦,如果你非要较真的话,博士后做两年就走人, research fellow就等于留下来干很多年吧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36
哦, no no no ..
hhh

我没有较真的意思.绝对没有. 只是有些疑问.

谢谢您
GRE 呢?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反正我当年在国内考了138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反正我当年在国内考了1380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38
感觉在美国工作压力大吗? 好多人被layoff,  您不会有危机感吗?
哦, no no no ..
hhh

我没有较真的意思.绝对没有. 只是有些疑问.

谢谢您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38
囧,别您您您。。。。。。。受不起啊。。。。。
囧,别您您您。。。。。。。受不起啊。。。。。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41
ok, it's just u!
感觉在美国工作压力大吗? 好多人被layoff,  您不会有危机感吗?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4 21:40
俺还在读书呢。。。。不过压力确实有,而且很多。
俺还在读书呢。。。。不过压力确实有,而且很多。
heisfool 发表于 2011-2-4 21:48
知道了. 谢谢你啊.美国博士想在美国本土找到faculty是不容易的.
有能力的人,不喜欢.一般而言faculty 需要 公司的工作经历...
其实我进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就是不爽香港这个“娱乐购物一条街”的。一个跳板城市的跳板大学而已,不要进去浪费青春了。  以前一个高中同学,成绩是当时年级里数一数二的,结果高考受诱惑去了香港某大学,然后一直留在那读到了博士,当时挺受大家羡慕的,结果现在老同学们纷纷来美国了,他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大家聊天的时候总是说他学校这不好那不好,早知道不留在这读书了,这样的话说多了,我都能感觉到他对香港的不爽-反倒开始羡慕其他人了
53# heisfool
一般而言, 到过美国的人都后毁去晚了,或者没有机会留下....
香港呢, 没有去过.应该没有发言权..
是啊,你夏家坤读的大学,谁还敢去读啊,文不懂民主,理不懂科学,只会鹦鹉学舌,也是一个活广告。
菜农 发表于 2011-2-1 23:54
为什么不学好的,看看人家大兴兄:文懂民主,理懂科学,还不会鹦鹉学舌。
老兄经商多年,还相信广告,确是奇迹。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广告界没有说谎这回事,这是《西北偏北》里那个家伙说的。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呵呵,有意思,大妨把孩子送出国接受西方教育的父母,都是自费替共产党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0、90后的爱国主义思想并非来自本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土的爱国主义宣传早被边缘化,袁腾飞式的教师在大中小学中都占据主流,80、90后最初都是满怀对民主自由的向往,走出国门,却结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果实,这是他们的老师和父辈们始料不及的。

2008年的反藏独、捍卫奥运圣火而诞生的“四月青年”,就是以海外留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组成的,有些人认为是中共洗脑教育的结果,但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批人当初就是怀着美好的梦想出国的,是西方民主自由的现实教育了他们,阴差阳错的结果。
这两年大陆状元首选去香港大学就读的人减少了,主要还是首选国内重点大学。
呵呵,有意思,大妨把孩子送出国接受西方教育的父母,都是自费替共产党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0、90后的爱国主义思想并非来自本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土的爱国主义宣传早被边缘化,袁腾飞式的教师在大中小学 ...
黄馨 发表于 2011-2-8 12:09
这应该比较好理解。一个人只要不是卑鄙肮脏无耻下流,多少都会有民族或者国家自豪感,这个与谁是执政党是无关的。自己家的东西再烂也是自己家的,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嘛,没必要扯外人进来。
57楼黄老师的话有点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