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国共两党的语文课本都共同接纳了鲁迅的哪些作品?

纵观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这八十多年,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鲁迅的23篇作品却被两种政权共同接纳。这些篇目包括:《故乡》《〈呐喊〉自序》《孔乙己》(《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中华书局1924~1925年,建国后,前两篇首次编入1950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后一篇编入1957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药》(《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民智书局1925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3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风筝》《风波》(《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新国民图书社1929年,建国后,前者首次编入1950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后者编入1957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鸭的喜剧》《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新中华国语与国文》,新国民图书社1931~1932年,建国后,前者首次编入1950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后者编入1957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示众》(《初中国文教本》,大东书局1931~1932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98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社戏》(《开明语体文选类编》,开明书店1931~1934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0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好的故事》《雪》《秋夜》(《开明国文读本参考书》,开明书店1932~1933年,建国后,前者首次编入1958年《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后者首次编入1998年《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学作品选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杜韩两氏高中国文》,世界书局1933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7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狂人日记》(《开明活页文选注释》,开明书店1933~1943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60年《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17册)、《一件小事》(《初中国文读本》,中华书局1934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0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夏三虫》(《新生活初中教科书国文》,大东书局1934年,建国后首次编入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现代文选读》)、《藤野先生》(《初中当代国文》,上海中学生书局1934~1936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3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我们不再受骗了》(陕甘宁教育厅编《中等国文》,新华书店1946年,建国后首次编入1953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记念刘和珍君》《自传》(《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文化供应社,出版年代不详,建国后,前者首次编入1950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后者编入2001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阿Q正传》(节选,陕甘宁教育厅编《中等国文》,新华书店1946年,1960年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语文课本》第18册选入全文),共23篇。在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些书社:开明书店、中华书局、新国民图书社、中学生书局、大东书局、北新书局、文化供应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正是它们,成了传播鲁迅作品和鲁迅精神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叶圣陶、沈星一、朱自清、朱文叔、夏丏尊、孙俍工、赵景深、姜亮夫、穆济波……正是他们,以良知、胆识和眼光,发现了鲁迅的意义,就像种子播进土壤,让这位思想者进入千百万学子的心中,重塑国民的灵魂。
      势不两立的两个政治党派,为什么能够一致认同鲁迅的部分作品?大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作为现代文学和现代思想遗产的一部分,鲁迅及其作品有时可以穿越时代屏障和制度分歧,为不同政治集团所共同接纳。也就是说,鲁迅作品具有某些超越阶级和时代的力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资源。只要人类还要继续,鲁迅就有它的意义。任何一个民族的母语教材都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的使命,汉语文教育因而不能不关注以上这些鲁迅篇目。第二,鲁迅及其作品以其对现实的严重关注和思想的博大精深,成为一种受到广泛争议的文化现象,无论在他活着还是死后,都不可避免地被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所阐发并加以利用。同样的篇章,不管是个人还是党派,却可能有着内涵大相径庭的解读。比如,鲁迅以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和对底层民众的高度关切,使他的作品充满悲悯情怀和批判意识。民国时期的国文教材大多由持民间立场的知识分子编撰,他们选编鲁迅的作品,从思想或人文角度上说,意在宣传现代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所以被人认为这是在从事一项"立人"的崇高事业。建国伊始,新政权发现了鲁迅作品中强烈的阶级意识和深刻的斗争哲学,于是,民国时期的一些旧篇目被保留下来了,并在新的意识形态指导之下被赋予新的主题,鲁迅作品成了用来清算旧政权和证明新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性符号。好在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根本的扭转,之后逐渐走上了"正道"。


转自土城布衣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2751010006te.html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民国语文课本中的哪些鲁迅作品被新中国语文弃置不用?

国共两种政权之下的出版社和编辑者,对鲁迅作品的选编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思想取向,但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明显的区别。民国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编过鲁迅的著译91篇,建国后只保留了其中的23篇,仅为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余大部分被弃置不用。其中包括文艺作品40篇,翻译作品24篇,学术论文4篇,其中翻译作品已有介绍,这里再谈其余两类.

文艺作品共有40篇之多,它们是:《土人》(《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民智书局1925年,该文即杂文集《热风》中的《随感录四十二》)、《杂感四十》《杂感二十五》《老调子已唱完》《读书杂谈》《读书与革命》(《初中国文教本》大东书局1931~1932年)、《娜拉走后怎样》《端午节》(《开明语体文选类编》,开明书店1931~1934年)、《白光》《二重思想》《兔和猫》(《北新文选》,北新书局1931~1934年,《二重思想》即杂文集《热风》中的《随感录第五十四》)、《腊叶》《最先与最后》(《朱氏初中国文》,世界书局1933~1936年)、《父亲的病》(《开明活页文选注释》,开明书店1933~1943年)、《明天》(《新生活初中教科书国文》,大东书局1934年)、《上海通信》《厦门日记》《马上日记》《爱情》《不懂的音译》《无题》(《中学生文学读本》,中学生书局1934年,《爱情》即杂文集《热风》中的《随感录第三十七》)、《双十节》(《初中当代国文》,上海中学生书局1934~1936年)、《维新与守旧》(《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商务印书馆1934~1938年)、《生命的路》(《初中国文读本》,中华书局1939年)、《半死半生的苟活》(小学用《国语新选》,儿童书局1946年,该文节选自《华盖集》中的《北京通信》)、《自叙传略》(《标准文选》,三民图书公司1946年)、《非攻》《林克多〈苏联见闻录〉序》《不识字的作家》《大众并不如读书人所想象的愚蠢》《中国语文的新生》《〈且介亭杂文〉序言》(陕甘宁教育厅编《中等国文》,新华书店1946年)、《打拳》(《开明国文讲义》,开明书店1947年,该文即杂文集《热风》中的《随感录三十七》)、《〈痴华鬘〉题记》(《开明文言读本》,开明书店1948年)、《无声的中国》(《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开明书店1948~1949年)、《黄花节的杂感》(《开明活页文选》,开明书店,出版年代不详)、《儿时》《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前进初中国文》,上海大东书局1949年)、《忽然想到(三)》(《开明活页文选》乙种,开明书店,出版年代不详)、《文章与题目》(《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文化供应社1949年)。这些作品,大多属鲁迅20年代的杂文随笔,内容涉及社会人生各个方面,反映了现代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显示了鲁迅思考社会的独特方式。

不同政治集团对作家作品的取舍自有自己的标准。建国后,上述作品未能进入新体制的视线自有它的理由。首先,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时效性较强,更为适应民国这一特殊时期,一旦时过境迁,改朝换代,退场便成了它最好的选择;其次,某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很有深度,即便是在被认为国文普遍水平好于现今的民国时期,学生理解这类作品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这样,新政权自然舍弃不用。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上述大部分作品不适合用来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不宜用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因而,被指定为编撰语文教材的唯一合法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选编者,他们的眼光便从这些作品中移走了,并久久注目于鲁迅30年代思想发生较大转向后所写的部分杂文。

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入鲁迅学术论文4篇,它们是:《清末之谴责小说》(《杜韩两氏高中国文》,世界书局1933年)、《神话与传说》《〈北平笺谱〉序》(《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开明书店1946~1948年,该文在春江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读本》中题名为《说北平木刻笺谱》,两者实为同一篇文章)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明活页文选》,开明书店,出版年代不详)。以上篇章中,《神话与传说》为鲁迅学术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略》第2篇,论述神话传说的形成、特点及主要作品,并探究汉民族神话传说“仅存零星者”的原因;《清末之谴责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略》第28篇,介绍谴责小说类型的形成原因、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及其流变;《北平笺谱》是一部诗笺图谱选集,由鲁迅和郑振铎合编,自费印行,《〈北平笺谱〉序》即鲁迅为此书所撰之序,谈诗笺图谱的历史与现状和本书编辑缘由,后收入杂文集《集外集拾遗》;《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1926年在广州的一次学术演讲稿,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杂文集《而已集》中,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运用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分析魏晋社会与魏晋文学的关系,深入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及作家个性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文中暗含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揭露与讽刺。以上4篇除最末一篇外,其余3篇均属文言。

转自土城布衣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2751010006vx.html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