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这个用词本身就很含混。民初的袁世凯时期,之后的北洋时期,再后的党国时期,以及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

说起来,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自废除科举开办新学,也不过16年。若以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的全程教育来论,不过是新一代的大学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其实,辛亥革命时小学毕业的水平,以绝大多数地方说,也是可疑的。留日学生大规模回流,不过是1908年左右才开始,整个中国的孩子们,那时正呱呱地等着新学堂的教材呢。

留日学生,据统计,真正在日本读下学士,在1911年前,也就百十来人;留欧美拿下硕士的人,算起来,可能也就二三十人。所以也就有了诸如陈独秀、鲁迅等,这些连中专生都很勉强的人等,能到大学当教授做院长的景色。

中国的高等教育,大约到了1930年代中期才有了个大致模样,但仍不能支持硕士和博士的教育。不能生产硕士和博士,当然也就不能走到世界前列什么的了。

上述这些,不是什么态度的问题,而是循序渐进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