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旧苗请进:关于清华国学院一毕业生问题

在微博上看到浏阳李鸿樾清华国学院毕业证书,请教其人出处及浮云般的人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几年前,我用“南窗寄傲乎”的网名,在天涯“闲闲书话”发过一个帖子《(考证)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生的下落》,关于李鸿樾,只有简短的一句,“当过湖南浏阳师范学校校长?”后面加了个问号,意思是不确定。李后来的下落,我不了解。清华国学院的毕业生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后来长期执教于中等学校,默默无闻,不为外界所知。
李鸿樾(1896一1974),清光绪二_卜二年十月出生于一11乡筱墅垅村,五岁入学,攻读经史诗文。1914年7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赴北京大学进修半年,凹乡设馆授课。1925年再度赴京,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相继在省立一师、浏阳公学、长郡中学任教,1939年起,先后出任浏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浏阳狮山中学校长。1946年内战爆发后,他毅然退出国民党,以示对反动势力的决裂和反抗。李鸿樾学识深厚,教艺高超,廉洁奉公,关爱师生。在简师任上,正值日寇进犯,困难当头,学校经费拮据。他四处奔走求助,并将学校一度迁往沔江农村,才使教学免于停顿。在浏阳县立巾学执教期间,不少学生交不出书籍伙食费,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杨勇等一批贫困学生,均得到他的照顺和支持。浏阳解放后,他不顾年高体弱,先后执教于浏阳一中,二口农业中学,为培lJil紊t: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1962年底,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挂职回湖南工作期问,一次到二门乡视察时,特约清李鸿樾叙旧,倾表感谢之情。1974年1月,李鸿樾因病逝世,享年78岁。696

浏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浏阳市志 1988-2002.方志出版社,2007.12.
嘴上有龙!
谢谢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