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铁迷 于 2011-8-28 14:38 编辑

个人认为的交响乐、室内乐与合唱的音乐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水色姐的想法完全一致):
整齐、音色统一,旋律要有符合规律的起伏,音头非特殊情况下都要软着陆,音尾要充实,不同和声要有各自的感情变化,对位处理一定要明显。
在此基础上,再做出特殊处理(极强音、特殊音色、突强音、短断奏等),依据不同的风格、时期、特点来处理音乐。
喜欢听这样的讨论,听不懂也觉得有收获。
杨林 发表于 2011-8-27 22:58
所以喜欢咱们论坛这种包容的气氛,各位学者对我非常耐心,很感动。
本帖最后由 地铁迷 于 2011-8-31 02:02 编辑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一部分:
1、开始的弦乐组拨弦,不够恬静——当然,我觉得现场是在室外,肯定没有室内那样讲究,但至少个人认为不应该过于欢快(或者说“没心没肺”);
2、长笛吹得不错,音色、气息控制都到位,音乐也不浮躁;
3、仍然对弦乐组的大颤音(揉弦)很抵触,听起来声音、音乐都不干净;
4、木管的“二音连”很好,软进软收,很完整,与之呼应的钢琴就稍显没心没肺了;
5、后面的单簧管,音乐虽然是在“处理”,可是没有把旋律的叹息、起伏处理出来,听起来死板,缺乏生命力,但是结尾处,把句尾落得很舒服,有一个小小的减弱,把前面的不足有所弥补;
6、大提琴演奏的主题旋律,颤音还是太多,个人认为,应该在拖长音的地方加入揉弦足够了,不然有些造作(老柴的人是纯朴而低调的,他的音乐也是纯朴而低调的);
7、后面的双簧管很好:音色、音头、音尾、起伏全部都有;
第二部分:
8、钢琴有些砸,个人喜欢这一部分更可爱些,有些强音挺吓人的;
9、钢琴的技巧很棒,很干净,颗粒感很好;
第三部分:
10、乐队与钢琴的音乐处理很感人,很纯净;
11、最后的几个琶音,钢琴处理得有些太“肖邦”了,就是Rubato(自由)太多,还是均匀些,简单些更感人——肖邦应该是属于很自信、自我陶醉一类的音乐家,而老柴的音乐,应该是真心为了提高人类思想,为了净化心灵而写的,所以感觉老柴的层次应该完全与肖邦不在一个维度;
12、最后的长笛断奏,音再长一点,进得再软一点就更好了,最后的两个长笛声部长音(三音与五音),三音有些高,低一些就能出“谐振”了。

以上仍然是个人的主观感觉,不具有当今的权威性,感谢大家费时来看!
切利比达克指挥的《柴一》视频我有,可以说是极完美的,我没什么毛病可挑,但是不会发视频。
有时间会去学一下怎么发视频,早日发上来供大家赏析。
弓虽,学习中,死记硬背中。。。。。。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8-28 22:30 编辑

33# 地铁迷

讲解得太精彩,收益匪浅。多谢费心指点了。

“音头非特殊情况下都要软着陆,音尾要充实”这句好玩,如果把“音”换成“笔”或“线”,完全就是在说用笔么。




素来喜欢梅塔胜于卡拉扬。昨天搜梅塔时也听到了切里比凯达。觉得他比梅塔更有味道。不过存了私心,就没贴切里比凯达。

是否音乐也和其他领域一样,有些人拥有更高的公众知名度,而有些人拥有更好的专业造诣?
地铁迷果然是专业人士啊,佩服。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还有个问题,若地铁迷觉得太外行而没法回答的话没关系。

在以前那个圆周率作曲的帖子里,你曾说对位做得不错。若以最简单的对位法而言,能和3 1415926对位的数字是什么?
还有个问题,若地铁迷觉得太外行而没法回答的话没关系。

在以前那个圆周率作曲的帖子里,你曾说对位做得不错。若以最简单的对位法而言,能和3 1415926对位的数字是什么?
ironland 发表于 2011-8-28 22:26
1(连)123(连)3243
我感觉这样好听些,有和声,嘿嘿~
大家过奖,真的是自我的感觉,近期内把梅塔的《柴一(3)》与切利的《柴一》自我感觉奉上。
多谢铁地的视频,辛苦!
近期内把梅塔的《柴一(3)》与切利的《柴一》自我感觉奉上。
地铁迷 发表于 2011-8-29 00:17
好棒!我突然感觉自己还有救,因为对音乐又恢复了虔敬之心。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呈示部:
1、开始的弦乐组拨弦,不够恬静——当然,我觉得现场是在室外,肯定没有室内那样讲究,但至少个人认为不应该过于欢快(或者说“没心没肺”);
2、长笛吹得不错 ...
地铁迷 发表于 2011-8-28 15:09
之前看过地铁迷的几个跟贴,特别是那个“凑字数呀凑字数”,只觉得这是个可爱的小男生。现在知道这个可爱的小男生真是有才。这个协奏曲我也喜欢的,这两个乐章你分析得到位,专业。真的受益。
之前看过地铁迷的几个跟贴,特别是那个“凑字数呀凑字数”,只觉得这是个可爱的小男生。现在知道这个可爱的小男生真是有才。这个协奏曲我也喜欢的,这两个乐章你分析得到位,专业。真的受益。
就这样风雨兼程 发表于 2011-8-29 09:50
多谢您评价!让您受益不敢说,只是个人结合这些年听音乐的一些感觉来比较的。
好棒!我突然感觉自己还有救,因为对音乐又恢复了虔敬之心。
水色 发表于 2011-8-29 09:32
您太谦虚了。
另:和大家比起来(当然不太有资格和你们比),本人文学上确实缺陷太多,包括用词不美、逻辑时有出现问题、阅读作品量不够等——这次指挥比赛(我以前发过文章,您回复过)、还有在论坛里的发言,全暴露出来了。
这些,实在要向你们学习。
本帖最后由 地铁迷 于 2011-8-29 23:13 编辑

梅塔与巴伦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自我感觉(仍然是自我感觉,不具当今权威性):
(本乐章为协奏曲末乐章常用的回旋奏鸣曲式变体,有些复杂,所以我尽量不带入曲式内容)
1、前奏的音乐有些过于紧张了,第一声定音鼓敲得有些硬——毕竟是舞曲,没有那么多冲突在里面,欢快些好;
2、主部主题钢琴的速度仍然太自由(Rubato)——老柴嘛,很谦虚的,但是有些朋友喜欢巴伦这种处理我并不反对;
3、长笛的呼应有些笨拙,走不动的感觉;
4、连接部(就是钢琴刚一收掉,乐队开始,音量很强的地方),管乐与弦乐的大合奏(Tutti)简直太花了,实在听不了;
5、后面钢琴的技巧仍然很棒,处理还是那种很“肖邦”的;
6、紧接着钢琴,弦乐进来的副主题部(就是那段很美的旋律),开头进入得非常好,是“软着陆”,第二分句开头的音不能加滑音啊(首调的“sol”音),但也许这个滑音是技术问题,或者乐手练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到;
7、下面钢琴演奏与乐队相同的副部主题,还是过于激情了,这里是很美、很平和的音乐,不用力度很强,情绪很激动的;
8、同时大提琴的低音对位旋律,演奏得很好,随着和声的走动,感情有变化——尤其是三个小二度的下行音那里;
9、主部的再现,长笛的技术很不错;
10、二音连的地方,应该是很可爱、很纯真的,可是从梅塔的动作看起来,有些没心没肺了,有些硬——说明排练的时候,没有注意音色问题,不够圆润,情绪也不太对;
11、连接部前面的渐快很自然,不会有“急加速”的那种贴背感;
12、再次出现的副部主题,乐队与钢琴分别演奏一句,都不错,与前面副部第一次出现有了对比,当然钢琴的速度还是那种很自由的;
13、主部主题第三次出现的时候,感到长笛真的应该注意一下音色和情绪了,应该在保证气息的基础上软化一些;
14、后面钢琴一长串的双手单音组成的八度,看出巴伦的技术非常棒,基本功很扎实,音乐上同时做出了起伏;
15、副部旋律当作的尾声(Coda)之前,钢琴与乐队推得很好,这里导播给的全景挺好,画面配合不错;
16、乐队的叹息,为什么在这里才做出来?前面好多地方都可以有啊。

谢谢大家费时观看!
多谢您评价!让您受益不敢说,只是个人结合这些年听音乐的一些感觉来比较的。
地铁迷 发表于 2011-8-29 21:33
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都有差异的,但是你的这些感觉和解析比较能引起我的共鸣。
你何不把你的解析配上视频,另开一个主题帖呢?不过我想你大概也比较忙,不太有时间的。
再抱怨一下, 这样听音乐真的蛮累的,还是有些部分跟丢了,流行音乐害死人,耳朵都松了,把音乐当背景。不过巴伦最后那场solo,还有和乐队一起拱起来的结尾,真不错。谢谢地铁迷。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肖邦应该是属于很自信、自我陶醉一类的音乐家,而老柴的音乐,应该是真心为了提高人类思想,为了净化心灵而写的,所以感觉老柴的层次应该完全与肖邦不在一个维度;
--------------------------------------------------------------------------
第二乐章关于巴伦自由节奏这个分析很有趣。MARK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忽然想起,前些年在中央院看巴伦排练《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只听了八个音就真是压抑了。
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音乐上是非常不清高的。
之前夏小汤老师排得还挺干净,巴伦上来后,要求前四个音与后四个音要紧紧连上,可是这样的话,弦乐会有非常严重的滑音,并且听起来一点力量都没有。这里可不能软着陆的,总谱上,贝多芬清清楚楚标记为“下弓”,为了就是有力度;再有,前四个与后四个音中间还有一个八分休止符的!
知道了巴伦的乐队排练与钢琴都是一个套路:完全自我派。
笨瓜呆呆滴坐在沙发上,滑音能猜出是啥意思,下弓说滴是虾米?
俺笨故俺在
地铁迷说的可是那个命运主题,那开头八个音,大概是我听过版本最多的,最快与最慢的版本时值几乎成倍数了,囧啊。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言归正传吧:谁给些阿卡贝拉的团和曲呗。谢啦。
>>>>> 文章谈论的是三和弦,哪来的六个大小调和弦

根据那张图,作者大概是指,大(1,3,5),小(1,b3,5),减(1,b3,b5),增(1,3,#5),大降5(1,3,b5),挂留sus4(1,4,5),这六个三和弦。


...
晓梦 发表于 2011-9-6 01:40
好,谢谢!
本人确实不会拉琴,也不会弹琴
谢谢晓梦解惑,大降和挂留的确是我不知道的,这么一算就齐全了。
不过我的观点,判断音乐还是得靠感官说话,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了自己的耳朵和感受,大师的声誉和销售排行榜恐怕只能靠边站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谢谢晓梦解惑,大降和挂留的确是我不知道的,这么一算就齐全了。
不过我的观点,判断音乐还是得靠感官说话,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了自己的耳朵和感受,大师的声誉和销售排行榜恐怕只能靠边站了。
水色 发表于 2011-9-7 00:57
继续同意水色姐
日后将把自己对切利版的《柴一》评价发出来——当然,本人收藏了切利的《柴一》正版CD
56# 地铁迷

太好了,俺们的耳朵有福气了,双重的福气。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A cappella 阿卡贝拉,无伴奏的合唱或者重唱,以及为此创作的乐曲。音乐史中一般指欧洲教堂音乐的一种样式。教堂音乐自古就有无伴奏合唱,典型例子是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Liturgy)。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地中 ...
晓梦 发表于 2011-9-7 09:37
无伴奏的合唱或者重唱……
----------------
有人较真:
http://my.opera.com/scorblog/blog/show.dml/411062
晓梦,说得都对,我不能反驳也不该反驳,可就是不想遵守。现在还有CD,还有多媒体,早十几年前大学音乐专业上课用的都是磁带和收录机,效果不好就不听了吗?那就没得吃了啊。不但听,而且要说,要评,就算错误也只能这样,这是学习和交流的必经之路。被音响蒙住的那块,等到良机到来再去修正也不迟。
   但是修正得凭借细节,比如晓梦要是能上传一套巴伦梅塔柴一高清晰录音,证明地铁迷的某个判断是错误的,那就棒了,我相信地铁迷也会感激你。我是非常喜欢他那种用感觉细节说话的方式,按他的分析我听了两遍,发现里面没有虚词,全是真招式。
    音乐的情况其实比绘画还稍好一些,至少音乐专业的都还愿意听CD,我的油画朋友可是连画册都不看的,只看真品,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那么,在看不到真迹的时候,我们不就无法讨论和评赏了么?啊,那艺术中心就要关门大吉了。
    对了,偷偷告诉你,我恨过杜拉斯,也讨厌过吴昌硕,不喜欢的时候骂得挺凶,现在对这两个人喜欢得要命。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说,真是不够严谨,不负责任。好在我不是撰写正规文章,只是在朋友们面前放肆一把,直抒胸臆,那是我感受一个事物的真实轨迹。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不能害怕犯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冒犯也是一种接近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晓梦谈的是一种普遍的道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我们面对的是非常具体的作品,这个矛盾太大了。比如卡拉扬的波莱罗,我已经看完了两个视频,现在天下最有学问的艺术理论家恐怕也无法把我说服了。这个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真的。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谢谢楼主,文章对我很有启发,但是,音乐的和谐问题是个太主观的问题了,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永远解释不了并解决不了“和谐”的问题,和谐的解释因地域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民族而异、因风俗而异、因宗教而异、因语言而异、因历史而异、甚至因政治体制而异,因此,从心理学解释音乐的“和谐”是个好的出发点,但永远走不到终点。正如不可能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律制来统一其他律制一样,也不可能用一种“和谐”来统一其他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