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6

《梦》之1905428




一个人无论是在街上走,还是和朋友说话,或是浏览古老的拱廊石券,都少不得要遭遇时间工具。时间随处可见。钟楼、手表以及教堂的钟将年份作月,月分作日,日分作时,时分作秒,积短成长,前接后续。在具体的钟表之外,又有一巨大的时间框架横亘在宇宙之中,为万物定下时间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秒除了是秒只能是秒。时间一板一眼地行进在空间的每个角落。时间是无限的统治者。时间是绝对的。


每天下午,伯尔尼城的居民集合在克拉姆街西头。三点差四分,初特落盖塔向时间致敬。高高的塔楼上,小丑跳,乌鸦哭,狗熊吹笛又敲鼓。此动彼响全凭精准无误的齿轮,齿轮的转动则又靠了天衣无缝的时间。准三点,一个大钟响了三下,人们对过表,回到斯帕雪街的办公室、马克特街的商店、阿勒河桥那边的农场去工作。


宗教徒把时间看作上帝的见证。倒也是,没有造物主哪来完美之物。没有造物主,无物可谓永恒,是物皆称神异。众绝对包含于绝对的一。哪儿有绝对哪儿便有时间。所以研究伦理的哲学家要把时间放在信仰的核心。时间是判断一切行动的参照。时间是明辨是非的慧眼。


阿姆特豪斯街的一家麻布店里,有个女人在和朋友说话。她刚刚丢了工作。她在议会当了二十年的书记员,记录辩论。她担着一个家。如今女儿还在上学,丈夫每天早晨要在盥洗间泡俩钟头,而她又偏偏被解雇了。她的上司是个油乎乎的怪女人,那天上午过来,叫她当天把桌子腾干净。商店里那位朋友静静地听她说着,帮这位刚刚失业的女人把买来的桌布叠好,拈去她毛衣上的线头。两个朋友说好明天上午十点一起喝茶。十点钟,距现在还有十七个钟头五十三分。丢了工作的女人几天以来头一回笑了。她心里想象着厨房墙上的挂钟向明早十点马不停蹄。那位朋友家也有座类似的钟同步走着。明早十点差二十,丢了工作的女人将戴好围巾手套,披上外衣,经雪夫劳勃街过努代克桥,一直走到邮政街上的茶馆。城那边,十点差一刻,她住在超格豪斯街上的朋友也将离家前往同一个地方。十点钟,她们将会见面。她们将会在十点钟见面。


绝对时间对于世界是种慰藉。人的运动难说,时间的运动可测,人不可信,时间却不必疑。人犹犹豫豫,时间却一往无前。咖啡店里、政府办公楼里、日内瓦湖的船上,人们看着表,向时间寻求庇护。每个人都知道,他出生的时刻、迈出第一步的时刻、第一次动情的时刻、告别父母的时刻,都被记载在了某个地方。



-----------------瞌睡兮兮的分界线---------------

看到这一篇,我的瞌睡就来了。这一章讲的绝对时间,当然不是指经典力学里由牛顿童靴提出的绝对时空观,而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即前面讲过的机械时间。作为文科生要清楚地分辨这些本来就困难,加上这里似乎模糊了绝对时间和机械时间的两个概念,所以就让我的瞌睡虫们纷纷跑出来游行示威了……

对于现实生活的时间模式,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因为太熟悉太平常了,激不起我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什么的,因此无话可说了。

再加上歪妹的本性是喜欢歪说八道的,一旦想正儿八经地瞎掰点山寨学术啥的,其结果就是灵感枯竭江郎才尽四不像了。O(_)O咩哈哈~~果断收工袅~~~~~




.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好在我一不是菜农不是老木匠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带着寻找事物的任务出门

——虽然有诸如此类的错别字,但是歪哥今天的瞎掰比以前的好懂一些了,结合蚂蚁的例子来解释,生动活泼,容易理解。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7

《梦》之190553


设想一个因果错乱的世界。有时一先于二,有时二先于一。也许,因总在过去,果长在将来,但将来和过去却纠缠不清。


从蓬特斯高台望去,景色壮丽:阿尔卑斯山直插入天,阿勒河行于地。此刻有位男子站在那儿,茫茫然掏空衣袋,伤心哭着。朋友们无缘无故地抛弃了他。再没人约他吃晚饭下酒馆,邀他来家里作客。二十年来他一直都是个理想的朋友:大方,有情趣,有爱心,和颜悦色。究竟发生了什么?距此一个星期在这高台上,同一个人开始乱来,逢人便得罪,一毛不拔,乱头粗服,劳蓬大街他的公寓谁都不让去。哪个是将来,哪个是过去?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在苏黎世议会最近通过了严格的法令,禁止向公众出售枪支。银行商号都要定期查账。来访者,无论走利马特的水路,还是走塞尔拿的铁道,都要搜一搜看是否在偷运军火。保安力量增加了一倍。严打之后一个月,苏黎世发生了空前的恶性犯罪,青天白日下瓦因广场人被杀,空斯特艺术馆画被盗,缪斯托教堂里觥筹交错。没准这些罪行时间上错了位?或许新法令反倒是肇事者?


一位年轻女子坐在植物园的喷泉附近。她每星期天都来这儿亲近白色紫罗兰、麝香野蔷薇、粉色桂竹香。忽然间,她的心儿飘,脸儿烧,步履浮躁,无由地欢喜。数日后,她遇见一位小伙子,爱得死去活来。两件事难道无关?要是有,又是凭的哪种奇怪关系、错乱时序、颠倒因缘?


在这个无因果的世界里,科学家算是无望了。他们的预报都成了马后炮,他们的推导公式也只起点儿解释说明的作用。合乎逻辑落得个悖乎事理。科学家像上了瘾的赌棍一样信口雌黄,喋喋不休。科学家成了小丑,倒不是因为他们理性,而是因为宇宙不理性。也许不是因为宇宙不理性,而是因为他们理性。谁又能说谁是谁不是,在这无因果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可乐了。他们绘画、音乐和小说的生命就在于出其不意。他们喜欢预测不到、解释不了的事情,喜欢怀旧梦寻。


多数人都学会了如何生活在此刻。既然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根本说不准,那就别管过去。既然现在对于将来没多大要紧,那就用不着三思而后行。每一行动都是时间的岛屿,评说全在乎本身。亲人体贴快死的舅舅,不是预备回头接收遗产,而是因为如今爱他。一个人找到份差事,凭的不是好履历,而是求职谈话时的好表现。老板踩一脚伙计便回一拳,因为不必担心将来。这是个心血来潮的世界,是个率情率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字只就此刻说,每个眼神只一层含意,每回触摸无过去也无将来,每次亲吻除了亲吻还是亲吻。



------------------你好,我是分界线---------------

这篇的最后一段太让我喜欢袅,要是人们都学会生活在此刻,生活在当下,该是多么美好的社会。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测,唯有当下才是最能把握的真实存在。

在因果连续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亦步亦趋,不敢爱不敢恨。即便在当时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忍不住也会在某些时刻前思后想,左顾右盼,为未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忧虑,担心是否会狗血等等。爱情在这样的世界里难见其本色,不能呈现它应有的纯粹意义,被人为地附加上太多的东西。

这样的世界盛产悲观主义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即是痛苦,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连绵上演的悲剧,最后只剩下空虚。由生到死之路,是一条下坡之路:天赐梦幻的童年,热血沸腾的青年,吃苦耐劳的壮年,赢弱和常常令人可怜的老年,病魔缠身的晚年,以及最后的碧落黄泉。

最极端的厌世,当属印度那些宗教了。他们从人类痛苦的一生,总结出在因果业力操纵下的生存枷锁,为了打破枷锁脱离尘世,就要摆脱人的七情六欲。一个被因果控制的世界,是多么让人纠结。

所以,我由衷地喜欢这一章节里活在当下的世界,如飞蛾扑火般的壮丽,刹那即永恒;如昙花一现般的动人,瞬间即地老天荒。



.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点对点到点对节点到点对节点道街点对节点到节点对多维节点到多维节点对多维节点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8

《梦》之190554



这会儿是晚上,两对夫妇,一对瑞士人,一对英国人,坐在圣毛立缪桑旅馆餐厅里他们常坐的桌旁。他们每年六月在这儿见面,交朋友,喝矿泉水。女人著晚礼服楚楚有致,男人黑领带宽腰带风度翩翩。侍者走过细木地板,送菜记单。
“估计明天天气不错,”发上系缎带的女人说,“那可再好不过了,”其他几位点头。“太阳再大一点儿洗澡那才舒服呢。不过我想是没事。”
“‘一阵风’在都柏林是四对一,”将军道,“我当时要有钱就压它身上了,”
他拿眼瞟自己的妻子。
“你要有胆,我给你五对一,”另一个男人说。
女人掰开面包卷抹上黄油,小心地把刀放在盛黄油的碟旁。男人的眼睛一直盯着门口。
“这餐巾的花边我挺喜欢,”头上扎缎带的女人道。她拿起餐巾打开,又叠上。
“约瑟芬,你年年都这么说,”另一个女人笑道。
晚餐上来了,今晚他们有波尔多龙虾、芦笋,牛排和白葡萄酒。
“你那份做得如何?”扎缎带的女人瞧她丈夫。
“太棒了。你的呢?”
“味重了点儿。跟上星期的差不多。”
“将军,牛排怎么样?”
“牛排我百吃不厌,”将军快活地说。
“真没看出你居然大饭量,”另一个男人道,“你这一年,没准十年,可一斤没长。”
“你大概是瞧不出来,可她瞧得出来,”将军边说边用眼斜自己的老婆。
“没准我说错了,今年这屋里穿堂风好像大了点儿,”将军的老婆道。其他人点头称是,接着吃龙虾牛排。“我一般在凉屋子里睡得最好,有风我就会咳醒。”
“用单子蒙上头,”另一个女人说。
将军的妻子称是但显得不解。
“把头埋单子下面,风就吹不着你了,”另一个女人重复道,“我在格林德尔瓦尔就一直这么着来的。我床边有个窗子。我往鼻子上盖张单子就能开窗睡觉。受不着凉。”
扎缎带的女人把桌下架着的腿放下。
咖啡上来了。男人撤到吸烟室,女人则来到外面的廊子,坐在柳条吊椅上。
“去年生意怎么样?”
“说得过去,”另一位抿着白兰地说。
“孩子呢?”
“大了一岁。”
廊子上女人望着夜色,摇摇荡荡。
每个旅馆,每个家庭,每个城市都是这般光景。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流过了,却什么也没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一切如旧。如果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一回事,那么时间动也没动。如果不是一回事,那么人挪也没挪。一个人在这世上要是没抱负,他苦而不知其苦;如果有抱负,他苦而知其苦,慢慢煎熬。



------------------今天莪是叛逆的分界线 ---------------

肿么回事,今天这个故事芥末乏味,害得莪都不想写读后感了。那就叛逆一下,以沉默无言来代替读后感,去看一部猪头师傅推荐的影片。

莪叛逆,莪存在。耶?不耶~~\(^o^)/






.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9

《梦》之插曲


傍晚,爱因斯坦和贝索顺斯帕雪街慢慢走着。这是一天中寂静的时刻。一个店老板拉下遮阳篷,推出自行车。二楼的窗子里,有位母亲喊女儿回家预备晚饭。


  爱因斯坦在向自己的朋友解释他为什么要了解时间。他没有提自己的梦。马上就要到贝索家了。爱因斯坦有时在那儿吃晚饭,米列娃还得带着孩子来叫他。爱因斯坦沉浸于新问题时常这样,就像这次。整顿饭他的腿都要在桌下倒来倒去。爱因斯坦不是位席上佳侣。


  爱因斯坦凑过去,对身材同样短小的贝索说,“我了解时间是为了接近老天爷。”


  贝索点头称是。但有几个问题他给指了出来:第一,要是老天爷并不想接近他那聪明也好不聪明也罢的作品呢?第二,还不清楚是不是接近了就等于了解了。第三,对二十六岁的年龄,这项时间工程是不是太大了点儿?


  另一方面,贝索又觉得他的朋友什么都能做成。今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博士论文,写了论光子和布朗运动的文章各一篇。目前搞的是电磁研究,他有一天忽然宣布,研究电磁需要重新认识时间。贝索被他的抱负所震骇。


  有那么一会儿,贝索由着爱因斯坦一个人去冥想。自己琢磨着安娜晚饭都做了些什么。他看着窗外小街那边一条银色的船正在夕阳中闪闪。两人走着,脚步轻轻敲在卵石上。他们在苏黎世求学时就认识了。


  “收到我兄弟从罗马寄来的一封信,”贝索说,“他要来这儿一个月。安娜喜欢他,因为他老夸她体形好。”爱因斯坦木然地笑笑。“我兄弟来了,我下班就不能来看你了。你不会有问题吧?”


  “什么?”爱因斯坦问道。
  “我兄弟来了这儿,我就不大能来看你了,”贝索重复着,“你一人没事吧?”
  “没事,”爱因斯坦说,“甭担心。”


  自打贝索认识他,爱因斯坦就是个自力自足的人。他从小到大一家人便老是迁来迁去。和贝索一样,他也有妻室,却很少带老婆去哪儿。就是在家里,也经常半夜从米列娃身边溜走,到厨房连篇累牍地演算公式,第二天拿到办公室给贝索看。


  贝索好奇地瞧着他的朋友。这么个独行内向的人居然这么热衷于接近什么,真是怪事。



------------------纯文艺欣赏的分界线 ---------------

这一章接着引子的故事,没有梦里的时间,我就不发言了。纯欣赏,纯观看~~~

温馨友情预告:明天的故事很精彩~~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0

《梦》之190558



世界将在一九零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结束。这个人人都清楚。


  伯尔尼的情形和所有的城镇一样。末日的前一年,学校都关了门。来日无多,干吗还要为来日学习?孩子们终于永远地做完了作业,在克拉姆街拱廊里玩捉迷藏,到阿勒街上疯跑,往河里扔石子,把零币都买了薄荷甘草糖。家长们随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末日前一个月,四行八作都关了张。议会大厦里再没什么可议的,电报大楼无声无响,劳蓬大街上的表厂、努代克桥那边的面粉厂也都没了动静。就剩那么一点儿时间,还要什么工商业?


  阿姆特豪斯街的露天咖啡馆,人们坐在那儿抿着咖啡,轻松随意地谈论生活。空气里充满了解放。例如此刻有位棕眼睛女人正跟她妈说,小时候妈妈给人当裁缝没时间跟她在一起。母女俩计划着到卢塞恩一游。她们要把两条生命往余下的一点儿时间里妥善安排。另一张桌上,有个男子告诉他的朋友,混帐上司时常在办公室的更衣间里搞他老婆,而且威胁他们夫妇,要是找麻烦就开了他。现在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他把老板收拾了,夫妻也言归于好。心事总算了却,于是伸展腿脚,让眼睛随阿尔卑斯山东游西逛。


  面包铺里的师傅手指粗粗的,哼哼着小曲,把面团放进炉里。这些日子大家来买面包全都那么客气。一个个笑容可掬,掏钱麻利,因为钱正不值钱。他们聊弗里堡的野餐,聊孩子讲给他们的可爱故事,聊下午遛的长长的弯儿。他们好像不在乎世界完不完结,反正大家同命运。只剩一个月的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


  末日的前一天,街上笑语欢声。从不说话的邻居互致朋友般的问候,宽衣解带到喷泉里洗澡。还有人往阿勒河里扎猛子,游到筋疲力尽,便躺在河边厚厚的草上吟诗诵赋。素昧平生的高等法院律师和邮局小职员笑谈着艺术和色彩,手挽手走在植物园的姹紫嫣红里。从前的职位高低还有什么关系?在只剩一天的世界里,他俩站着一般高,坐着一般齐。


  从阿勒拜尔街拐下来的一条小街的暗处,一男一女倚着墙喝啤酒吃熏肉。然后她把他带回自己的公寓。她是有夫之妇,但多年来一直恋着这个男人。她要在世界的末日一了自己的心愿。


  个别家伙在街上跑来跑去着做好人好事,以弥补从前的过失。只有他们笑得不大自然。


  结束前一分钟所有人都集合在艺术馆外的空地上。男人女人孩子围成大圈拉起手。没有人说话,绝对的寂静,以至能听见左右人的心跳。这是世界的最后一分钟。在这绝对的寂静中,花园里一束紫龙胆花底一闪,熠熠生辉,旋即隐没在众芳之中。博物馆后一棵落叶松的针叶在微风中瑟瑟。后面的树林透出阿勒河面上的万点碎日。东面圣文森大教堂单薄的红色塔楼耸入半空,它的石头构造像叶脉一样纤细。高高在上的阿尔卑斯山满头飞雪,紫白交映,广大肃穆。一片云在飘。一只燕在飞。没有人说话。


  最后几秒钟,大家仿佛是手拉着手跳离了托帕兹峰。世界就像落地一样落幕。寒气驰过,身体没有了重量。静静的地平线张大口。茫茫白毯越逼越近,终于将这团粉红、这团生命席卷了去。




------------------末日情怀的分界线 ---------------

世界末日,原本是多么恐惧的四个字,然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这个世界里,却美轮美奂说什么都多余。

世界是否有末日?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角度,世界肯定是有始有终,因为根据热力学定律,宇宙具有持续不断地走向混沌的熵增局面,最终达到一个毁灭性的极限。但是,这个过程将漫长得不是吾辈所需要考虑的。

从宗教的角度,几乎每个宗教无一例外的都有末日传说。其它宗教我了解不多,就佛教的世界观来说,世界的演变就是成住坏空,一劫复一劫,周而复始无量劫,而每一劫的时间都漫长得难以计数。那么,佛教说的这一劫与物理学说的最后湮灭是否一致?我不得而知。如果是的话,那就漫长得真不需要我们来考虑了。

最近几年坊间盛传的世界末日,即玛雅人预言的20121221,离我们只有不到一年零一个月了。以我掌握的有限科学知识来看,它不是真的,但是,我也不敢保证我所掌握的人类那点有限的知识就是绝对确凿无误的。所以,偶尔,在大家茶余饭后调侃末日玩笑的某个瞬间,我的心里是真的升起过末日情怀的。

这个情怀可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浪漫之物,它在我的心灵里属于那块绝对孤独与终极绝望的灰色之地,源于人类最深沉的本能——对死亡的恐惧——在死亡时没有人陪伴你面对那茫茫未知的一切。但是,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这个末日,却让死亡变得那么温暖有诗意。所有的人,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不管是朋友还是仇敌,都共同来面对这一刻,融为一体。最重要的是,在末日来临前的日子,他们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展示了生活的芳香,这个末日有点迷人。

昨晚看了一部猪头师傅推荐的电影,讲的是比较幼稚的失恋故事,但是看到中途竟然也在我幼稚的心灵里掀起了一点点涟漪。那些看似风平浪静的恋情,最后却莫名其妙的狗血。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谁也无法预知那些未来的岁月,当杞人忧天似的纠结和顾虑不由自主地升起时,那种飞蛾扑火般的勇气就暂时落下去。这个时候,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爱上了爱情本身?

今天写这篇小说的读后感,使我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文学和哲学态度来解构生活。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生命中的每一年每一天当做末日来过,我们是否还会想得那么多,还会活得这么累?

其实在漫漫的时光长河里,我们短暂的一生本来就只是一瞬,一生即一个人的末日。所以,抛开那些纷繁复杂的干扰吧,享受生活原本单纯的快乐,珍惜眼前遇到的有缘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本帖最后由 歪妹 于 2011-12-2 21:49 编辑




贴一首具有末日情怀的老歌

《至少还有你》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皱纹
有了岁月的痕迹
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直到失去力气
为了你我愿意
动也不能动也要看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发线
有了白雪的痕迹
直到视线变得模糊
直到不能呼吸
让我们形影不离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
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而你在这里
就是生命的奇迹
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
就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
你掌心的痣
我总记得在那里
我们好不容易
我们身不由己
我怕时间太快
不够将你看仔细
我怕时间太慢
日夜担心失去你
恨不得一夜之间白头
永不分离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
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而你在这里
就是生命的奇迹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从明天起要出远门几天,回来再接着下一章的故事瞎掰~~~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这几天小区电力故障维修,电一会儿来一会儿停的,写不了瞎掰贴了,就看歪锅一个人的吧~

U们对美丽高贵的解释太顾名思义了,我是以一个人拥有的自由度这个最基本的元素来衡量的。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1

《梦》之1905510



近晚的太阳在阿尔卑斯白皑皑的山谷里稍卧片刻,冰火相接。长长的斜晖从山上奔流下来,掠过安详的湖水,照得山下的城市暗影纷纷。
  从许多方面说,这都是座整然划一的城市。城的西北,是云杉、落叶松、五针松构成的和婉边境。往上则有火百合、紫龙胆和高山蒌斗菜。城外的牧场里,吃草的牛儿等着炼制黄油、奶酪和巧克力。小小纺织厂在生产丝绸、缎带、棉布、衣裳。教堂的钟在响。熏牛肉味弥漫了大街小巷。
  近看,这座城市则又五花八门。一个街区仍然生活在十五世纪。粗石房子每层外面连着楼梯和廊子,山墙上部迎风洞开。房顶的石板间长了青苔。另一处居民区却是十八世纪光景。平直的屋顶红瓦纵横交叠。一座教堂有椭圆窗、翘头廊、花岗岩砌的女儿墙。另一地段又是现代风光,沿街带拱廊,阳台金属栏杆,细砂石做面墙。不同地方和不同的时间相连。
  当太阳卧在阿尔卑斯山谷的这近晚时分,有个人也许坐在湖边,思索着时间的质地。时间不妨被假设为光滑或粗糙,如锉或如缎,坚硬或柔软。不过这个世界里的时间却是黏如胶。不少城市黏在某段历史里脱不了身。个人也是一样,被某刻生活粘着动弹不得。
  就在这会儿,山下某座房子里,有个人正把他中学岁月向朋友喋喋不休。他的数学和历史课奖状挂在墙上,体育奖牌证章占据了书架。这边桌上是他当击剑队长时被其他小伙子簇拥的照片,那些人后来上大学,当工程师,进银行,成了家。那边衣橱里放着他二十岁时的衣裳和击剑衫,还有已穿不下的花呢裤。多年来一直要把他引见给别人的朋友客气地点着头,在这小蜗居里暗自拼命地喘气。
  另一间房子里,一人独坐在为两人布置的桌旁。十年前他在这儿和父亲对坐,爱父亲的话说不出口,搜寻儿时父子亲近的时光,回忆父亲持卷独坐的那个晚上,爱父亲的话说不出口,说不出口。桌上放着两个盘、两只杯、两把叉,一如那个晚上。他开始吃,却吃不下,失声哭泣,爱父亲的话他从未说出口。
  又一间房子里,一个女人情深意长地望着照片上儿子那年轻、微笑、聪明的脸庞。她按一个早已作废的地址给他写信,想象着幸福的回函。儿子敲门,她不开。儿子膀头肿脸、目光迟钝地在窗前向她要钱,她听不见。儿子跌跌撞撞留下信,乞求见她一面,被她原封不动掷还。儿子站在屋外的夜色里,她早早地上了床。明天早上,她望着他的像片,按早已作废的地址写爱的信笺。
  一位老姑娘在卧室的镜中,在面包铺的天花板上、在湖面、在天空看见少时爱慕者的脸庞。
  这个世界的悲剧在于,一个人无论是陷在苦还是乐的时间里,都不会舒坦。这个世界的悲剧在于,每个人都孤孤单单。因为过去的生活现在无法分担。每个陷在时间里的人都没有个伴儿。



------------------孤独冰冷的分界线 ---------------


我们日常所认识的时间是纵向相连的,川流不息的,既有历史又有未来。而本篇里的这个世界,时间只是一个横断面,凝固在过去的某个瞬间。每个人都是一座封闭的岛屿,生活在既往的那个时刻里,与他周遭的世界不发生未来的联系。

这个世界格外的孤独,冰冷,我无法联想太多,好在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温暖杂存的。贴一首老歌,里面的意境和这个世界有点相似。“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哽住呼吸
,爱你的心我无处投递。”



如果云知道



爱一旦结冰,一切都好平静
泪水它一旦流尽,只剩决心
放逐自己在黑夜的边境
任由黎明一步一步向我逼近
想你的心化成灰烬
真的有点累了,没什么力气
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哽住呼吸
爱你的心我无处投递
如果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
爱的委屈不必澄清
只要你将我抱紧


如果云知道
想你的夜慢慢熬
每个思念过一秒每次呼喊过一秒
只觉得生命不停燃烧
如果云知道
逃不开纠缠的牢
每当心痛过一秒每回哭醒过一秒
只剩下心在乞讨,你不会知道
真的有点累了,没什么力气
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哽住呼吸
爱你的心我无处投递
如果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
爱的委屈不必澄清
只要你将我抱紧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小盆友说骑自行车危险不说,还劳累,一路骑没时间欣赏风景。”——你理解错人家的意思啦,是说一整天的长途骑车危险劳累,而不是指适量的哈~



这几天俺的心情有点小抑郁,瞎掰好像没有动力,贴一部有关时间的电影吧,《时间规划局》。很好的创意,可惜编剧差了一点,要是请一个牛鼻的编剧,这部片子能打五星。我现在我给它创意五星,导演四星,编剧三星。


居然没有视频地址分享,就发个网址链接吧:

http://www.acfun.tv/v/ac269258/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2

《梦》之1905511


走在马克特街上可以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水果摊上的樱桃齐齐码着,帽店里的帽子好好摞着,阳台上的花儿对称摆着。面包房的地上全无面包屑,餐饮店的石头地上没溅上一滴奶。一切都各就各位。
  一群同性恋者离开餐馆,餐桌倒是更干净了。轻风掠过街道,吹净了路面,脏物灰尘都溜到城边。水波击岸,岸自修自补。落木时节,树叶雁似地列队而下。云幻作嘴脸,嘴脸留在天上。烟筒将烟漏进屋,烟却飘向一隅,仍然满室清爽。阳台的彩绘历经风雨,倒是越发鲜艳。一声响雷,碎瓷片一跃而起,破罐重圆。装桂皮的车子远了,香气却浓了,并不随时间消散。
  这些事奇怪么?
  在这个世界里,流逝的是时光,增添的是秩序。秩序是自然的法则、普遍的趋向、宇宙的归宿。时间如果是支箭,它便射向秩序。未来是规范、组织、强化、联合;而过去,则是嘈嘈杂杂纷纷攘攘。
  哲学家说,没有秩序时间就没了意义,将来和过去便混为一谈。事件的此替彼兴便沦为千部小说场面的胡乱一堆。历史便像树梢的暮色朦胧不清。
  在这个世界里,居室邋遢的人可以卧等自然之手来拂去窗台上的尘土,摆正壁橱里的鞋子。办事邋遢的人可以放心去野餐,日程自会调整,约会自会安排,收支自会平衡。唇膏刷子信笺扔包里就是了,它们会自己拾掇自己。树木无需剪枝,杂草不用芟除。一天过了桌子自会干净。晚上掉在地上的衣服早上却在椅上。失踪的袜子可以复出。
  春天走访一个城市会看到另一奇观。人在春日讨厌井井有条。在春天,他们在屋里大造垃圾,把脏土往里扫,摔椅子,砸窗户。春天的阿勒拜尔街或任何居民街区,都能听到打破玻璃,大喊大叫,大吵大笑。春天的人才不按时赴约呢,他们烧掉记事本,扔了手表,一喝一通宵。这样无法无天到夏季才恢复理智,重归秩序。



------------------井然有序的分界线 ---------------


吖!看到这个自动走向秩序的世界,我这个懒人简直要艳羡S了——再也不用洗碗拖地做任何家务了,因为一切都会自动清洁整齐,你想让它脏乱差都不行,除非像春季时那样的刻意破坏,然后它又会不停地复原。

可我们的现实世界却是相反的情形,依据热力学定律,我们这个世界一直是熵增的,熵增产生混乱,因此流逝的是时光,增添的是混乱。混乱是自然的法则、普遍的趋向、宇宙的归宿。时间如果是支箭,它便射向混乱。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勤做家务,修理整饬,使混乱的世界回复一点秩序。

吖!要是哪天上帝看人们活着太累,把这个世界换一个秩序换一个活法就好了。困了就直接躺到床上美美地睡觉,连洗漱都免了,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自动清洁,每天早上醒来,都像初生的婴儿那样洁净美好。

娃哈哈哈哈,做你的美梦吧,俺洗漱去袅,大家晚安888~~~~~~~~~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3

《梦》之1905514



有个地方时间凝然不动。雨滴定在空中,钟摆停在半途。狗扬脖却听不见它叫。尘土的街道上行人伸腿定住,仿佛有根线吊着。枣、芒果、香菜、茴香的气味都悬在那里。
  无论从哪儿来的人,都是越走越慢。心久久一跳,气缓缓一喘,体温下降,思想衰微,直至到达死的中心。这里是时间的中心。时间从这里同心圆似地一层层向四下走开——在圆点为静止,半径加长,速度加快。
  谁会到时间的中心去朝圣呢?爹娘带着孩子,恋人倚着恋人。
  在时间静止的这个地方,爹娘搂定了孩子,再不松开。那美丽的金发碧眼小女儿,她微笑的此刻将成为灿烂的时时刻刻,颊上的桃红永远不会褪色,她不会起皱不会疲惫不会受伤害,不会忘父母所教,明父母所昧,她不会懂得邪恶,不会向父母说不爱,不会想着明天离别家园,不会不像现在这样亲近爹娘。
  在时间静止的这个地方,恋人在楼影里相拥接吻,再不松开。他们的手臂再不换地方,再不还君明珠,再不独走天涯,再不冒险犯难,再不羞说衷肠,再不嫉妒,再不移情别恋,再不失却此刻的缱绻。
  但要知道,这些塑像却是映在最黯淡的红光里,因为在时间的中心光几乎消失殆尽,光的振动减弱为大峡谷的回声,只剩下萤火般的微明。
  那些稍稍离开中心的人倒是动,但速度和冰川差不多。梳下头要一年,接回吻要千年。回眸一笑的功夫,外面已春去秋来。搂搂孩子,桥已凌空。说罢再见,沧海桑田。
  至于那些回到外面的人……孩子迅速长大,早忘了爹娘累世经年的拥抱,那在当时不过几秒。孩子大了,远离父母,住自己的房子,走自己的道,历经苦难,孩子已老。孩子恨父母要永远拴住他们,恨时间弄皱了他们的皮肤,弄哑了他们的嗓音。如今老了的孩子也想留住光阴,当然是如今而不是当年。他们也想在时间的中心固定住自己的孩子。
  回转来的恋人发现朋友早已不在。到底过去了生生世世。他们活动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回转来的恋人依然在楼影中相拥,但如今的拥抱显得寂寂空空。他们很快忘掉了千秋万载的约定,那在当时不过几秒。他们即便在陌生人中也要妒火中烧,恶言相向,丧失激情,分道扬镳,在这弄不明白的世界里孑然终老。
  有人说最好别走近时间的中心。生活固然忧伤,活着也很高尚,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生活。有人不这么想。他们宁要永恒的满足,即使永恒意味着固定凝滞,像标本盒里的蝴蝶一样。



------------------雕刻时光的分界线 ---------------

这一章节实在是太美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我想说点什么,沉默良久,发现面对这个世界,我的语言是多余的,只有细细的体味,静静的感受……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每当我听到天堂鸟那熟悉的旋律,都有一种落泪的冲动……我咋这么矫情呢?我我我……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4

《梦》之1905515



设想没有时间的世界。只有形象。
  初次见到海的儿童在岸边如痴如呆。女人立在清晨的阳台,红唇,赤脚,散发,睡袍。采令格尔喷泉附近,克拉姆街廊拱顶弯弯,砂石和铁。静室中的男子拿着女人的照片,满脸哀伤。白鹭展翅碧霄,阳光透过羽毛。男孩坐在无人的听众席,心动过速,仿佛身在讲坛。冬季岛上,足迹雪上。远处夜色里的船灯火朦胧,仿佛漆黑天空中的小红星。药盒锁着。地上秋叶精巧斑斓。女人蜷在屋旁灌木中,等着跟变心的丈夫谈谈。春雨绵绵,青年最后一次散步在心爱的地方。窗台蒙着尘土。马克特街上胡椒摊儿,红红绿绿黄黄。马特山,绿幽谷、小木屋、峥嵘的雪峰、硬蓝蓝的天。一根针的孔眼。乳色晶辉,叶上露水。床上母亲哭着,空气中甜菜味漫着。客来香公园骑自行车的孩子,笑到极致。八角塔,敞阳台,巍峨庄严,四周祈祷者林立的手臂。湖上晨雾轻轻。抽屉开着。咖啡馆里坐着两个友人,一个灯光中,一个暗影内。猫盯窗上虫。青年女子凳上读信,绿色的眼睛喜泪盈盈。一大片地,环绕云杉雪松。窗子照进长长的斜阳。大树倒了,树根散乱,依然青枝绿干。白帆风浪里,像大鸟鼓翼。饭馆里父子对坐,父亲戚然凝视着桌布。椭圆窗外,干草地里,斜晖青紫,一挂车,几头牛。地上瓶破,流出棕色液体,妇人红了眼圈。老人在厨房为孙子做早餐,孙子望着窗外的白色长椅。桌上昏灯下,一卷旧书。风吹白浪碎。妇人头发湿漉漉地躺在椅上,再见不到他,
  抓紧他的手。一列红色火车驶上优雅的大石拱桥,桥下河水,远处屋舍。窗里阳光,光里游埃。颈项皮肤薄嫩,看得见血管。一对赤身男女搂得密不透风。月亮圆,树影蓝。山头劲风,山下幽谷,牛肉奶酪三明治。孩子躲避着拳脚,父亲嘴气歪,孩子不明白。镜中陌生的脸,两鬓霜染。年轻人握着听筒,被里面的话惊呆。全家照里,父母年轻自在,孩子微笑盛装。一点光远远透过树丛。夕阳红。
  脆白的蛋壳完好无损。蓝帽子冲上岸。桥下流水折花,河畔高楼危阁。撩魄撩魂,爱人红发。女青年拿着紫蝴蝶花。一室四壁两窗,一桌一灯两床,两张红脸,两双泪眼。初次接吻。行星困在空间,海洋无声无响。窗上一颗水珠。一盘绳。一把黄色的刷子。



------------------时空一体的分界线 ---------------


没有时间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概念?我描述不出来。我只能理解时空一体——因为只能感受到形象,和时空一体的世界相似——世界就像一张巨大的地图,所有发生过的事都在一个平面上陈列,没有先后,只有方位和远近。比如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歪哥在草原上骑马,也可以在另一个方向看到童年的歪妹在小河沟里捉泥鳅。如此一来,他们的童年竟然是可以交集的?如果这张地图可以活动,那么,歪哥就可以从北方的草原策马来到南方的小河边?他们可以一起上学一起成长了?早恋、逃课、打群架、开运动会、参加高考等等……这双歪一定不会让老师们省心……娃哈哈~~~时空一体的世界真是太穿越太好玩袅~~~~~~~~

不过时空一体是个物理学的概念,而本文是文学描述,科学和文学无法严谨地对应,所以只能是瞎掰了。

俺洗漱去袅,晚安好梦了大家~~~~~~~~~~~~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5

《梦》之1905520


只消看看斯皮塔尔街上挤满的商亭。买东西的人从一个摊位寻寻觅觅到另一个摊位,瞧瞧每处都卖些什么。这儿卖烟草,可哪儿卖芥末?这儿卖甜菜,可哪儿卖鳕鱼?这儿卖羊奶,可哪儿卖黄樟?这些人都不是头回来伯尔尼的游客。他们是伯尔尼的居民。谁也记不起前天在这条街17号叫做“费迪南”的店里买过巧克力,或在36号的“霍夫”美食屋买了牛肉的事情。各个铺子及其特色商品都是常逛常新。许多人带地图上街,并为另一些按图索骥的人指点迷津,从住了一辈子的城市的这条街前往走了多少年的那条道。许多人带着笔记本,记下头脑中稍纵即逝的见闻。在这个世界里,人没有记忆。
  白天过完该回家了,于是人人都打开通讯簿看家在何方。割肉割得无聊的屠夫发现自己住在拿格里街29号。因稍稍了解市场而做了出色投资的股票经纪人,发现他如今的住址是邮政街89号。到了家,每人都见有女人孩子等在门口。于是,报上姓名,帮着做晚餐,给孩子念故事。同样,每个女人下班回家,也要碰上个丈夫,还有孩子、沙发、灯、壁纸、瓷画什么的。到了夜里,夫妇俩并不耗在桌旁话说白天,什么孩子上学,银行账户之类。他们彼此,感到血是热的,就好像是十五年前初次见面。他们找到卧室一路跌撞进去,才不认得那些家庭老照片,一夜合欢。情欲因习惯和记忆而迟钝。没有记忆,夜夜都是初夜,日日都是首日,回回接吻,次次触摸都是空前。(歪妹按:这个翻译黄纪苏,肯定是个荤笑话高手^_^
  没有记忆的世界是现在的世界,过去只存在于书本里。为了了解自己,人人都有本传记,上面记载着生平事迹。通过天天读,他反复了解到自己的父母是谁,自己出身高贵还是低贱,自己在学校表现如何,自己这辈子有什么成就。没有这个记录,人就仅仅是张照片,一个两维影象,一缕孤魂。在布仑嘎斯哈特街木叶婆娑的咖啡馆里,可以听到某男的哀鸣――他刚读到自己杀过人;某女的叹惋――她得知自己以前被王子追过;另一位的惊呼――十年前她在大学曾得过最佳学生奖。日暮时分,一些人坐在桌旁浏览自己的行状;另一些人则忙不迭地补入白天的事件。
  每个人的传记随着时间增厚,厚到无法通读。于是便有所取舍。上了岁数的或许专读前面的篇章,重温自己的青青岁月;或许只翻结尾,了解一下近来的境况。
  有些人干脆不读了。他们抛弃了过去,打定主意,昨天富也罢穷也罢,满腹学问也罢,目不识丁也罢,骄傲也罢,谦退也罢,有情也罢,无聊也罢,不去管它,只当微风吹了头发。这样的人会直视你的眼,紧握你的手。这样的人步履轻快,懂得怎样活在没有记忆的世界里。



------------------失去记忆的分界线---------------


上面这最后一段太让我赞叹了,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今晚的黑暗。晚上刚刚和一个朋友在电话里煲粥,谈到有关痛苦的记忆,是忘却还是面对?让人很纠结,茫茫然找不到答案。虽然在朋友看来那些都是无关宏旨的小事,但于当事人却百般艰难,取舍不易,忧心忡忡,欲说还休。

回来看书,正好看到这一章讲记忆的故事,与我们刚才谈论的话题惊人的吻合,又让我想起了荣格的“同步”理论。这一章节不仅内容吻合,且给之前的话题提供了答案——过去只当微风吹了头发。这样的人会直视你的眼,紧握你的手。这样的人步履轻快,懂得怎样活在没有记忆的世界里。

还真是平安夜啊!难道果然有上帝在垂爱?他悲悯地抚摸了一下这个可怜人儿的额头,让她在迷茫的平安夜里渐渐心情舒缓。

今夜,就把所有的事交给上帝裁决吧。今夜,我暂不想念你,我由衷感谢上帝!感谢造物把我带到这个人世,既以苦难淬炼,又在冥冥之中赐予勇气——直视你的眼,紧握你的手,步履轻快走向未来。

今后,若再无端端地纠结于那些如烟往事时,我就要想起今年的平安夜,想起上帝早已赐予我们每个人的智慧,不要让它被凡尘遮蔽。

祝天下所有幸福与不幸的人们:圣诞快乐~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失去记忆的世界挺好的哈,天下所有的恋人不会分手,所有的夫妻不会离婚,所有的兄弟不会反目,所有的仇人不再芥蒂。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那个蓝色的生日礼物很梦幻啊很梦幻~~~~~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6

《梦》之1905522



    清晨。粉红的雾带着河的气息飘过城市。等候在努代克那边的太阳沿着克拉姆街,把长长、红红的光投向那测量时间的大钟,将阳台的底部照亮。早晨的声音像面包的气味飘浮在街上。孩子醒了,哭着要妈妈。帽店老板来到马克特街上的铺子,阳篷哗啦哗啦。河上轮船呜呜咽咽。两个女人窃窃私语在拱廊下。
  雾气和夜色从城市散去,露出一派奇异的景象。这边一座桥只搭了半截,那头的房子拆得剩了房基,这条街道毫无道理地朝东,那个银行坐落在食品市场中央。圣文森大教堂下面的玻璃彩画全是宗教题材,往上陡然变作阿尔卑斯春色。一个男子朝议会大楼疾走,猛地站住,摸摸头,兴奋地一叫,转身往相反的方向奔去。
  这是一个主意总变、机会突现、幻象无常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时间不是平顺地流过而是忽进忽止。因此,未来也乍隐乍现。
  母亲突然看到儿子将住在某地,于是也搬了过去。建筑商发现了未来的商业区,忙调头把路往那边铺。儿童瞅见自己开花店,就决定不上什么大学。小伙子见着未来的妻子,于是一心等她。推销员发现自己竟然在苏黎世披挂法官的袍子,便扔了伯尔尼的这份差事。也是,如果已窥见未来,又何必维持现在?
  对于有幸一睹未来的人,这是一个成功在握的世界。成不了事的预算没人做,不达目的的道路没人走,将来不够朋友的朋友没人交。没人浪费感情。
  对于无缘得见未来的人,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如果不知道将来干什么,还读哪门子大学?药铺干吗开在马克特街上?斯皮塔尔街上也许能更红火?既然拿不准这男人日后是否变心,干吗要跟他睡觉?这些人白天基本卧床,等见了未来才起身。
  在这个未来稍现一二的世界里,不大有冒险这回事。见了未来的人无需冒险。尚未见到的等着瞧就是了,没必要轻举妄动。
  个别人见到了未来却一味抵抗。某人知道自己要在卢塞恩做律师,却还是到纳沙泰尔的博物馆收拾花园。某个男青年清楚父亲不久将死于心脏病,却依然带他去扬帆。某个女青年发现自己将嫁给那一个,却听任自己爱上这一个。暮色中这些人站在阳台上大叫未来可以改变,未来可以有千千万。到后来,纳沙泰尔的花匠嫌工钱低,跑到卢塞恩当了律师。那位父亲死于心脏病,儿子悔不当初把他拦在床上。女青年被恋人抛弃,后来嫁的那位倒也由着她一个人郁郁不乐。
  哪种人能在时间忽进忽止的世界活得好些?是见到未来,只活一样的人?还是未见未来,等着活的人?还是拒绝未来,要活出两样的人?



------------------预见未来的分界线---------------


话说童年的歪弟骑着毛驴沿着那张时空一体的地图赶往南方的小河边。他本来想骑马来着,可是马太高大了,童年时期的孩子无法驾驭,所以就改骑驴了。他一边赶路一边吟诗: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我骑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带的那些干粮快要吃光啦。

正当歪弟饿得头晕眼花,干渴难忍的时候,一条蜿蜒的小河叮叮咚咚地出现在眼前。一个小女孩赤脚蹲在小石板桥上洗地瓜。歪弟跳下毛驴,走向前去打招呼:“嘿,歪妹,哥终于找到你了!”

小女孩抬起头,一串银铃般的声音响起:“你是谁呀?我不是歪妹,我叫甜瓜。”

歪弟赶紧说:“你现在叫甜瓜,你长大以后就是歪妹了;你现在不认识我,长大以后就认识我了。”

甜瓜瞪着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歪弟:“你怎么知道我长大以后的事情呢?难道你们老师要教长大以后的事情吗?”

歪弟笑着说:“当然不是老师教的啦,是我自己预见未来的。我看见未来的我们,两个人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所以我现在就赶过来看你了。”

甜瓜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地哦了一声,然后起身递给歪弟一个大地瓜。“未来的好朋友,给你吃。”

早已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歪弟赶紧接过地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好脆好甜哪!

歪弟吃完地瓜,抹一下嘴巴,对甜瓜说:“跟哥走吧,我们到北方大草原去,那里比这里好玩。”

甜瓜摇摇头:“我不去,我干嘛要去啊?”

歪弟循循善诱地说:“与其等老了以后才相见,不如现在就跟我一起走啊。”

“与其……不如,与其……不如,你们这么早就学这个造句了?”甜瓜居然想到造句去了。

“是啊,哥是高年级学生啊,当然已经学过这个句式。我们不说造句了,快点跟我走吧。”

“可是你们北方好冷啊,我才不去呢。”
“我只是小时候在北方,长大以后就迁到比你们这里还南的南方去了,那里很暖和很漂亮,可以看大海看海鸥啊,哪像你们这里,只有小河沟小泥鳅。”

甜瓜继续东拉西扯的,问题一大堆问个没完。歪弟这下失去耐心了,飞快地把地瓜捡进干粮袋子里,把甜瓜抱上毛驴。甜瓜一边叫着一边挣扎着要下来,她不仅从没见过毛驴,还要跟着一个未来的人远行,这简直太令人慌乱了。可是歪弟顾不上这么多,他历经艰险,长途跋涉这么远,不能让这趟功夫白费了。他把甜瓜放在毛驴的前面,自己坐在后面,抱着她不让她掉下去。训练有素的毛驴抬起四蹄,在小主人的一声吆喝下,沿着青草地扬长而去。只留下甜瓜的叫声合着河水的叮咚声在河湾里久久回荡……

这是一个预见未来的故事。未来的诱惑让人铤而走险。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7

《梦》之1905529



一头撞进这个世界的人,可得好好躲闪那些房屋建筑,因为一切都在运动。屋子公寓脚踏飞轮,歪头侧身驶过蓬霍夫广场,又在马克特的狭路上你追我赶,房主在二楼的窗户叫唤。邮政局没呆在邮政街,而是火车似地在铁轨上飞驰。议会大楼也没老老实实立在议会街。空气被摩托、火车撕得鬼哭狼嚎。人们早晨出门,脚一挨地就是跑,追赶他们的办公室,上下楼梯一溜烟,围着团团转的桌子处理公文,下班回家,也跑得四蹄生风。没有人树下品书,池边观景,草上望云。没人停着。

为什么要这样痴迷于速度?因为在这个世界,时间对于运动的人流逝得要慢。所以,为争取时间每个人都来去匆匆。

速度的效用是到了内燃机车的发明、高速交通的出现才被知晓的。一八八九年九月八日,萨里郡的仑道夫威格用自己的新车载着丈母娘高速驶向伦敦。他惊喜地发现,话都没聊完他们就到了地方,只用了预计时间的一半。于是决定弄个明白。他的研究一发表,就再没人磨磨蹭蹭了。

既然时间是金钱,仅商业上考虑就足以使每间股票交易所、每座工厂、每家食品店为占上风雨而快马加鞭。这些建筑装上巨大的推进器,从此没有歇脚的时候。那马达、曲轴的咆哮远远盖过屋里设备和人的声音。

同样,房子不但卖尺寸设计,也卖速度。因为房子跑得越快,里面钟表便滴答得越慢,里面人享有的时间便越多。由于速度的缘故,快房子里的人一天就比邻居领先出好几分钟。对速度的迷狂夜以继日,因为睡觉时的宝贵光阴一样得失在人。到了晚上,街上灯火通明,那样南来北往的房子才能及时躲闪,不然撞上就是完蛋。夜里,人们梦见速度,梦见青春,梦见机运。

在这个高速的世界里,有件事慢慢地为大家所察觉。从逻辑上说得罗嗦一点儿,运动效应全然是相对的。两个人在街上擦肩而过,看对方都在动,就像在火车上瞧窗外飞驰的树木。因此,街上互相经过的两个人便都觉着对方的时间流得要慢些。人人都发现他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如此利他真让人发疯。更糟心的是,自己跑得越急,人家便似乎动得越快。

一些人寒了心,再不探头窗外。他们放下阳篷,从此不知自己有多快,邻居对手们又多快。他们早晨起了床,洗了澡,吃着面包卷夹火腿,坐在桌前干活,把音乐放放,跟孩子聊聊,活得倒也自在。

  有人认为克拉姆街上的大钟报的才是真正的时间,因为唯有它泰然不移。另一些人则指出,从阿勒河上看,从一块云上看,大钟也在动。



------------------疯狂奔跑的分界线---------------


话说在那张时空一体的地图上,歪弟和甜瓜的童年发生了交集,他把甜瓜接到自己的家乡,一起生活在北方的大草原上。

甜瓜开始很不适应,这里从气候到饮食,和南方都太不相同。南方的家乡温润潮湿,她的小脸蛋总是水灵灵的;这里却飞沙走石,刮得人的脸生疼生疼,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变成一个北方黑妞。她本来酷爱蔬菜水果,可是这里更多的是面食和肉。不过孩子的心灵总是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东西所吸引,歪弟又是个特别能玩的男孩,他很快就带甜瓜熟悉了那些草原上的众多游戏。于是,甜瓜渐渐喜欢上了大草原,乐不思蜀了。

有一年,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科幻风,让大草原上的人们个个疯了似的。那个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速度越快时间就流逝得越慢,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人也会更年轻一点。这个理论像瘟疫一样笼罩了大草原,人们开始疯狂地奔跑,马不停蹄地工作,一见钟情地恋爱,什么事都要速战速决,分秒必争,唯恐落了他人后。这个风风火火的环境也影响了歪弟和甜瓜,使他们在十六岁那年就初尝了禁果。

学校里也新增了一门训练速度的必修课,骑行比赛。坐骑有马、牛、驴、羊等。不爱学习的歪弟对这样的活动是最欢迎的了,每次比赛都是由他包揽冠军。那个年代他不叫歪弟了,大家都叫他冠军弟。冠军弟对追求速度越来越上瘾,渐渐地,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细腻地感受和捕捉到甜瓜的心思,他们的心灵渐行渐远。这种状况对青春期早恋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苦涩的,原本活泼开朗的甜瓜变得沉默寡言。

有一次,冠军弟踩着溜冰鞋来到甜瓜的身边,飞快地亲她几下立马就跑了。甜瓜在后面大声说:你走吧,再也别想见到我了!冠军弟一惊,旋即回过头来,这时他看到甜瓜站着的地方已没了身影,只见一束五彩的光线在半空中忽明忽暗,倏忽间连光线也消失无踪了。

甜瓜没想到,她的一句抱怨的话竟让冠军弟真的见不到她了,她被外星生命劫持到了火星上。原来,狂妄的地球人只不过是更高级的外星生命的小白鼠,整个地球是他们设置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场。这次把甜瓜带到火星上,就是要观察地球人与世隔绝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结果是,孤独荒凉的火星让甜瓜迅速患上了幽闭症,生不如死。而此时,地球上的人们正流行把火星当成一个娱乐词汇,人们自称火星人,编造火星语,组建火星党,以示特立独行。他们不知道,真正渺无人烟的火星正在让火星党魁甜瓜童靴备受煎熬。

如果说甜瓜在火星上的日子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她的时间,过得比地球上的人们要慢得多得多,这正是当初大草原上的人们疯狂追求的。当实验结束,甜瓜被外星生命放回地球时,她是年轻人的样子。她不知道,她在草原上的伙伴冠军弟童靴已经是个大叔了。

甜瓜回到地球,完全不识任何人,也无法与人讲话交流,因为她的语言中枢早就退化了。不过她还会打字——拜火星实验基地里的一台计算机所赐。现在,她只好隐居起来,做一个超级宅女,靠到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信息。在一个叫燕谈的地方,甜瓜和歪弟竟然意外地重逢了。她们开始是互不相识,好几个月以后,才发现对方似是故人来,谱写了论坛一大传奇故事。

久别重逢后的百感交集就不赘述了。歪弟首要解决的事,就是训练甜瓜重新正常讲话。她最初发出的是一口火星腔,把歪弟吓得要昏倒,看着一个可爱的妹纸,一开口却是怪腔怪调,真让人受不了。经过两三个月的训练后,甜瓜渐渐能讲汉语普通话了。其次要面临的是,两个人在外表上的差距。虽然在时空一体的世界里他们是相差无几的同时代人,但甜瓜经过火星之旅后,他们外表上的差距就形同父女了。一同走出去,有时会被外人当成父女。歪弟颇觉得有点尴尬,而甜瓜倒觉得没啥,她说她是大叔控,如果不是火星之旅的话,他还无法满足她的大叔控情结。最后她总结到:地球人那些靠增加速度来减缓时间的小把戏在高级外星生命看来是多么的愚蠢,一次火星之旅才让人类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减龄。

人到中年的歪弟经历了沧海世事,再也不像年轻时那么浮躁那么容易被环境左右了。此时的他认真对待与甜瓜的未来,尽量去适应火星LP的风格。他常常笑着说:“原先我在地球上最喜欢自称火星人了,没想到就真的成了一个火星党魁的LG。”

他们家还经常听到两人互拍MP。歪弟说:“LP啊,你有时成熟,有时天真,有时是我的同龄人,有时又是闺女,真是可爱死了。”甜瓜说:“LG吖,你有时古典,有时现代,有时深沉,有时乌搞,真是酷呆了。”

他们家的墙上贴着一条彩色的标语:将互拍MP的歪风邪气之优良家庭传统贯彻到底~


(请读者盆友以乌搞文学的视角看待本帖,否则被肉麻致死作者概不负责。)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8

《梦》之190562


一个棕色的烂桃从垃圾堆升起,搁在桌上变粉变硬,又放进口袋拎到食品店,摆上货架,然后拿去装筐,回到树上逃之夭夭。在这个世界里,时间倒行逆施。

一个颓唐的妇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红头肿脸,眼花耳聋,呼吸嘶哑,仿佛枯叶刮蹭石头。岁去年来,没有人上门。渐渐地,妇人体力增了,饭量大了,满脸沟渠不见了。她可以听见人语和乐声。朦胧的影子凝为光和线,聚作桌椅与人脸。妇人走出小屋去逛市场,偶尔看朋友,赶上风和日丽还要坐坐咖啡馆。她从抽屉里翻出针线做起女红。做得津津有味,满脸堆笑。一天,她的男人被抬进家,面色煞白。过了几个钟头,他脸颊泛红,弯腰站起,挺胸昂首,对她发话。他的家成了他们的家。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谈笑。一起走亲访友,一起游历乡郊。她的白发变黑,带些棕色的条纹,噪音浑厚,语调焕然一新。她去体育馆参加退休聚会,开始教历史课。她喜欢她的学生,喜欢课下和他们争论。她午饭时和晚上都要读书。她和朋友一起探讨历史,议论时事。她帮助开药店的丈夫算账,同他在山脚散步,同他交欢。她皮肤柔软,胸脯坚挺,棕发长长。她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遇见自己的丈夫,彼此交换目光。她去上课。她从预科毕业,父母姐妹们欢喜得直哭。她住在父母家,同母亲在屋旁的林子里散步,帮着洗碗。她给小妹讲故事,睡前听故事,越长越小。她满地乱爬,嗷嗷待哺。

一个中年男子捧着奖状从斯德哥尔摩一个会场的台上走来。他同瑞典科学院院长握手,接受诺贝尔物理奖,听美仑美奂的颂赞。男子稍想了一下将获的奖,思绪飞向二十年后的未来,那时他只身斗室,只有铅笔纸张。他将没日没夜地干,多少次错了再来,废公式、废结论把字纸篓装满。有些夜晚回到桌旁,他知道自己见到人所未见的自然。他闯进森林,发现了光,找到了秘密的宝藏。那些夜晚他的心怦怦跳,好像在热恋。那将奔腾的血液,那默默无闻、青春勃发,那功错成败都不在话下,使此刻身在斯德哥尔摩会场、遥听院长金榜唱名的他心神前往。

  一个男子站在朋友的墓旁,向棺上撒了一把土,脸上四月雨冰凉,但他不悲伤。他等待着朋友的肺强健起来,离开床,开笑口,两人一起喝酒聊天去扬帆。他不悲伤。他盼着将来有那么一天,他将回忆起和朋友在小矮桌上吃三明治,诉说对老来无人关爱的恐惧。朋友轻轻颔首,雨水流满窗。



------------------逆水行舟的分界线---------------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部美国电影,《返老还童》。主人公生下来就是一位佝偻的老人,他在时间的长河里逆水行舟,倒着时间过日子,越活越年轻,最后离开人世时,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安详地死在爱人的怀里。电影借着幻想的外衣,表达的是动人而哀伤的爱情。一方面很羡慕主人公有一个幸福的死法,另一方面又想到要留下他的爱人独自终老。越活越年轻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当你不能和自己的爱人同一个节奏而活时,故事虽然充满传奇却潜藏着现实的哀伤。最先死在爱人怀里的那个人是有福的,可是爱人最后又能死在哪个温暖的怀抱?这种现实的残忍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想去面对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就像瘾君子那样,只管抓住眼前的这些爱情迷幻药。


贴一篇《返老还童》的影评,很迷幻很感伤。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人一生的至爱。
无论你是否离开,是否爱上别人,是否越长越年轻。


黛西第一次遇见本杰明
本杰明佝偻苍老,但是黛西知道,本杰明有一颗稚嫩的心灵,因为你和我见过的任何人都不一样。


黛西第二次遇见本杰明,本杰明已然开始迈上年轻的道路,而黛西天高地傲,因为自己年轻,认为这个世界是为了自己旋转的,诚如后面所说我庆幸我没有在二十六岁那时候遇见你,只因当时太年轻,又因为当时盛放在芭蕾舞的舞台上,觉得人生只是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感情得来容易,如何会珍惜从第一眼看见她时就将一生的爱恋锁在她身上的本杰明?
又如何会懂得离别前的那日本杰明的失落,不仅仅是因为你的离开,而且还夹杂着他一直爱着的你的转变的惊讶和震惊?


黛西第三次遇见本杰明,两人的身心在时间上恰好交汇和谐。虽然本杰明依然越来越年轻,但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在卖掉过往之后,和她相携相伴走了一程。他的生命中再没有别人,只有黛西,因为所他的家人朋友都已经一个一个离去了,就只剩下她了。直到她的出现。他明白到她不能作为她的父亲生活下去,他开始明白到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
,你可以诅咒你的命运,但是等最后一刻到了之时,你只能轻轻放手。这就是他应该放手的时候,不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是他所感情他的爱在现实的尽头。即使他异于常人的生长时序却不曾豁免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但是这一刻是尽头。他说,女儿,我只能在你不记得我之前离开。


黛西第四次遇见本杰明,她已经认不出来了,她有了丈夫,有了家庭,她拥有了一切,但是那一晚,她还是回到了本杰明的身边,因为爱,因为她爱他,他是她一生最初的朦胧和好感,而在那之后,本杰明的记忆也走到了尽头。在他目送她离开之后,他已经开始遗忘一切。


黛西第五次遇见本杰明,他已经是个拥有幼童的身体却有着一颗遍历世事的灵魂,可是他不记得,他说仿佛我有过一生一样。直到最后。他变回了婴儿。


黛西一直在他身边,陪他走到了最后,虽然不能共老。


“We are each the love of someone’s life.”


尽管我竭尽全力,只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你;
尽管往昔已经远去在你的记忆,我们无法交谈了;
但是。
你死在我的怀里,我陪你走到了最后。
而最后的最后,我跟你说一声晚安,翌日,我会再一次看见你。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19

《梦》之190563

设想人在世上只活一天。或是心跳呼吸加速,把一生压缩在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里;或是地球自转放慢,慢得一圈需要百年。怎么说都成立,无论哪种情况,人都只能见到一次日升、一次日落。


  在这个世界里,没人目睹过节气的变化。十二月里随便哪个欧洲国家出生的人,绝见不到风信子、百合、紫苑、仙客来还有火绒草,见不到枫叶斑斓,听不到虫吟鸟唱。十二月出生的人一辈子冷兮兮。同样,七月出生的人,脸上没落过雪花,没见过一湖冰晶,没听过靴子踏雪声。七月出生的人终生暖洋洋。四时的光景只在书里见过。在这个世界里,人生是根据光的明暗来设计的。日暮降生的人头半辈子在夜里,便学些诸如编织修表的室内营生,他们博览多思,好吃,惧怕外面广大的漆黑,喜好玩味影子。早晨出生的人学种田砌墙之类的户外行当,好身板,讨厌书,不动脑子,爽朗自信,天不怕地不怕。


  小暮生小晨生们赶上光线变化便乱了套。太阳升起,暮生撞见树木海洋山峦,被天光耀得睁不开眼,于是回到家里,拉上窗帘,在半明半暗中了此残生。夜幕降临,晨生看不到鸟的飞去飞还,海的浅碧深蓝,云的懒懒洋洋,不禁嚎啕。他们哭着闹着就是不学室内的黑暗手艺,躺在地上瞪着天空,要瞪出曾经看到的景象。


  在这个人生只有一天的世界里,人们盯住时间,就像猫竖着耳朵听阁楼上的动静。光阴虚掷不得。出生、上学、恋爱、结婚、工作、老年,都集中在太阳的一升一落、天色的一明一暗之间。人们在街上相遇,手挨下帽子便匆匆而别。人们在家里相遇,客气地问过身体便各忙各的,人们在咖啡馆聚首,心里盘算着日影,绝不留连。时间也太珍贵。人生是流光的一瞬,是一次飘雪,一个秋日,是马上要关闭的门缝里那留不住的光,是寥寥的几次举手投足。


  暮年来临,一个人无论在白日还是黑夜,都发现自己谁也不认得。时间不曾有过。父母已在中午或半夜逝去。兄弟姐妹已搬到别的城市去寻找机会。朋友已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而变换。房子城市工作对象都是为适应这旦暮生涯而设计的。人到暮年谁也不认得。他和人交谈,却不了解人家。他的一生分散在零七八碎的交谈中,为零七八碎的人所遗忘。他的一生是几段匆匆的事迹,没几个人见过。他坐在床边的桌前,听着浴室的水声,怀疑心外可曾真的有物。母亲真的拥抱过自己?自己真的和同学有过那可笑的较量?第一次做爱真的疼来着?恋人真的有过一个?这一切如今都在哪儿?在哪儿?他坐在床边的桌前,听着浴室的水声,隐约感觉到光线的变化。



------------------朝闻夕死的分界线----------------


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天,他们的一生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爱上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的爱人,因为没有时间去失恋去折腾。

偷懒贴一首歌代替读后感
《如果这都不算爱》

是否爱就是忍耐

不问该不该
都怪我没能耐
转身走开
难道牺牲才精彩
伤痛才实在
要为你流下泪来
才证明是爱

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有什么好悲哀
谢谢你的慷慨
是我自己活该
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有什么好悲哀
你只要被期待
不要真正去爱


还要怎样的表白
才不算独白
都怪我没能耐
转身走开
难道牺牲才精彩
伤痛才实在
要为你流下泪来
才证明是爱

你的感情太易割爱
把未来转眼就删改
我的心却为你空白了一块

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有什么好悲哀
谢谢你的慷慨
是我自己活该
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有什么好悲哀
你要的是崇拜
并不是谁的爱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O(∩_∩)O哇哈哈~,你们太可爱啦,感动死人了,我爱你们~~~

歪锅这几天给死党帮忙去了,没带本本出去,不能来瞎掰了,我临时代表他感谢大家,等他回来以后自己再感谢一次吧~~~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20

《梦》之190565


读河流、树木、建筑、人民之类的介绍,则读者所见略同。阿勒河折向东流,河上点点都是运土豆甜菜的船只。阿尔卑斯山下的丘陵点缀着五针松,长满松球的枝干像灯台支架向上伸展。红瓦顶、老虎窗的三层楼房静静地站在阿勒街上,俯视着河流。马克特街上的老板伙计们向所有过路的人挥手招呼,兜售他们的茴香、西红柿、酸面包还有手帕和手表。街巷里飘着熏牛肉的香味。一对男女站在小小的阳台上,一边争论一边笑。一个少女款款走在客来香公园。邮政局的红木大门关了开,开了关。一条狗在叫。


  但每人眼中的景物又都不一样。例如,坐在阿勒河边的女人见船溜冰似地极快驶过。另一个人看这船却慢慢悠悠,一下午也没转过河弯。站在阿勒街上的观河人发现那船先朝这边,又朝那边。


  这样的差异比比皆是。此刻盖勃街上的一位药剂师吃过午饭,正赶回店里。他看到这样的景象:两个女人从他身边奔过,手臂乱挥,讲话飞快,听不大清。推销员跑过马路去会某人,脑袋像小动物似地左转右转。孩子从阳台上扔出一个小球,像子弹一样隐约不清。扫一眼八十二号的窗户,看见里面的人各屋乱蹿,半秒钟打坐,一分钟吃饭,消失了又再现。头上的云随着呼吸散了聚,聚了散。


  街对面的面包师傅目睹了同一场面。街上那两个女人悠哉游哉,停下同一个推销员说话,然后继续溜达。推销员进了八十二号公寓,坐在桌旁吃午饭,走到一楼的窗前,将街上孩子扔来的小球一把接住。


  对于盖勃街灯柱下的另一个人,那场面全然静止:女人、推销员、小球、儿童、游船、居室,一切如画,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


  在时间为一种感觉的世界里,一切过程都和这相似。


  在时间为一种感觉的世界里,事件一如眼前景、口中味,或快或慢,或强烈或暗淡,或咸或甜,或有根或无源,或井然有序或杂乱无章,要看观者有什么样的从前。哲学家坐在阿姆特豪斯街上的咖啡馆里,争论着时间是否真的存在于人的感觉之外。谁能说某件事来得急来得缓,有没有前因后果,发生在将来还是从前?谁又知道那件事究竟发生没有?哲学家半睁着眼,将彼此的时间美学权量。


  个别人生来便没有时间感。其结果,他们的方位感发达到叫人为难的地步。这些“时盲”躺在深草丛中,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画家层层围住,打听春树的精确位置、阿尔卑斯飞雪的模样、太阳照教堂的角度、水往哪儿流、苔生何方、鸟群在天空是什么形状。“时盲”们无法答疑解惑。因为若要解答,字词总有个先后顺序。



------------------唯识所现的分界线----------------


这个世界的时间,因观察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有一个理论叫“观察者效应”: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说得广泛一点,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量子力学说:被观察之物和观察者本身,是分不开的。

佛学之唯识宗说:任何一个事物显现,任何一个世界的展现,都离不开当下我们这一心念;事物和世界的显现,分分秒秒离不开我们心念的波动;有没有绝对离开我们的心念而独立存在的事物(世界)呢?没有!
即“万法唯识”、“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综上所述,世界是由观察者创造的,并没有一个所谓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世界。这个理论真是有点让人头晕目眩,难以理解。特别是让上帝的子民们——这么说,不是让上帝呆一边凉快去么?设想所有的观察者都死翘翘了,世界还存在吗?上帝又何所在?

这个理论既费思量又有趣。举个观察者的例子,以本帖为例,燕友们对双歪之恋的观察,不同的燕友有不同的视角,也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人无法判断真假。双歪之恋的结果既受双歪自身观察的影响,也受被观察者的影响——在被观察者那里呈现不同的形态。

再缩小范围。双歪是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大歪对爱情的视角可能是萝卜白菜,小歪对爱情的视角可能是蓝天白云。萝卜白菜朴素易得,只要在合适的季节里搬回家慢慢享用就行;而蓝天白云要受气候的影响,风云变幻,波诡云谲,折腾死人。要歪歪得正,修成正果,就必须双歪的视角合二为一:既有萝卜白菜,又有蓝天白云。没萝卜白菜的时候看蓝天白云,没蓝天白云的时候吃萝卜白菜……

说来好像很简单,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小歪这个死文青观察者来说,总担心鸡零狗碎的现实生活会给蓝天白云笼罩阴影,毕竟庸常的现实都是比较不可爱的,还会不会有在纯精神领域里瞎掰这么美好浪漫呢?她不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但她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她甚至有时会冒出一个危险的念头,为了长久地留住这美好的时刻,那就永远的柏拉图柏拉图柏拉图柏拉图……吧。O(_)O哇哈哈~~要挨骂啦~~~

有没有幸福婚姻的成功者来告诉我,其实现实生活也是可以像瞎掰这么美好的?


.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读歪妹上面的帖,想起歪弟驾车游西部时帖子~哈哈~~
水笺 发表于 2011-12-29 22:38
那个帖子有和我的帖子相关的内容吗?有点好奇哈,得空去找来看看~~~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21

《梦》之190569


设想人长生不死。


  听着挺怪,所有城市的人都分成“这会儿”、“待会儿”两类。


  “待会儿”认为不用急着上大学念二外,牛顿伏尔泰,也不忙晋升恋爱成家养孩儿。这些事情有的是功夫去做。岁月悠悠,什么都能完成,什么都可以等待。再说了,忙中必出乱子。他们的道理谁能说不是?“待会儿”在任何商店路边都能见到。他们步履悠闲,穿戴松垮。他们乐得一阅已翻开的杂志,将家具摆去摆来,聊起天就像树叶飘下地。“待会儿”坐在咖啡馆细品慢尝,议论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这会儿”以为既然岁月无穷,凡能想到的都不妨做一做。他们要干无数的事业,他们要结无数次婚,改变无数次立场。每个人都将成为律师、瓦匠、作家、会计、画家、大夫、庄稼汉。“这会儿”老是在读新书,琢磨新行当,学习新语种。为了把无限的生活都品尝一遍,他们抓紧时间、从不懈怠。谁又能说他们没道理?“这会儿”也不难找到。他们是咖啡店主、大学教授、医生、护士、政治家以及一坐下便要摇晃腿的角色。他们把各样人生一一经历,唯恐有什么遗漏。两位“这会儿”相遇在采令梅尔喷泉的六边形壁柱前,便要切磋生活,交流信息,偷眼看表。两位“待会儿”在同样的地方邂逅,便沉思明天,遐想后天,眼睛随着水波荡漾。


  “这会儿”和“待会儿”有一共同之处。因为生命无穷,亲戚也就无数。不独祖父母健在,那曾祖父母、太姨婆婆、高曾伯祖父、老太姑祖母,上溯祖祖辈辈,都活得好好的,等着献计献策。儿子永远逃不出爹的影子,女儿也躲不开娘的荫护。没有一个人独立自主。


  一个人要干件事儿,先得征询父母、祖父母、列祖列宗的意见,以免走弯路。新事不新鲜。老辈子什么没试过,而且什么都做成了。不过代价是有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增大的成就多少被缩小的抱负所分割。


  女儿从妈那儿得到的,只能是稀释了的教导。因为妈上有妈,逐级请教上去,便是无穷无尽。儿女固然自做不了主张,父母又何尝能说出肯定的意见。父母不是信心的源泉。源泉有千千万。


  如果每一举措都要论证千万次,生活便成了实验。桥架到河心断然截住,楼盖了九层从此露天。食品店一会儿卖鳕鱼牛肉,过会儿卖生姜咸盐,心眼儿一动就改,提个建议便换,话没有说完整的,婚约维持到婚礼头两天。人在街上三步一反顾,看是不是被人瞧见。


  长生不老是如此代价。谁都不完整,谁也不自在。到后来,有些人想通了,要想活,唯有死。人一死,便卸下过去的重担。这一小伙人由亲人目送,投人康斯坦茨湖,或是跳下莱马峰,一了那没完没了的生命。就这样,有限战胜了无限,千万年输给一闭眼,千万场雪输给没雪天,千万声教诲输给无言。



------------------有限之美的分界线----------------


就这样,有限战胜了无限,千万年输给一闭眼,千万场雪输给没雪天,千万声教诲输给无言——有限之美竟是如此诗意盎然。

在长生不死的世界,人们错误犯了又犯,反正有的是机会重新再来;爱人换了又换,因为谁都没办法做到与谁共度无限。虽然热恋的那一刻都海誓山盟,日月星辰,可后来还是输给了时间。最后人们都活得不耐烦,都以“老不死的”来称呼对方了。满大街都是“老不死的”,这个世界该是多么奇怪?

再设想我们可以活几百年,犯的错误有修改的时限,不能像长生不死的世界那样恣意妄为了。可是一对爱人能否一起共度几百年?这世上有没有保质几百年的爱?我想没有几个人敢做肯定的回答。或许有,那是为了创立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对比我们只有短短几十年最多百年的现实世界,短得让人遗憾。可也正是有那么多遗憾,那么多辛酸,美才会如此惊心动魄,爱才会这般浓郁炽烈,幸福才会那么让人留连。感受世界和生命,我们有时需要借助这样的对比。当我见识过他偶尔发脾气,才深知他平时的温柔是如此的迷人;当我想到几十年如白驹过隙,我们终将永远分离,再也感受不到彼此的气息,亲爱的,你知不知道此生我是多么想竭尽全力地去爱你?


最后贴一段某人听乡村音乐的感想,我悄悄把它保存下来的,从中可以看出有限之美的世界是多么让人着迷。

“我听过的很感动的乡村歌曲是这样的,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空气中闻到麦子的香味,微光照亮你熟睡的脸庞,亲爱的,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


“鸡圈里传来咕咕的叫声,咱们家的大狗又在追逐晨光,孩子马上就会起床,该架起炉火把咖啡煮上,看着你熟睡的脸庞,忍不住轻吻,亲爱的,你知不知道我已经爱你很久,可那远远不够~~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22

《梦》之1905610


设想时间不是量而是质,就像树披月华时那树梢的夜色。时间存在,但无法测量。


  这会儿,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有个女人站在蓬霍夫广场中央,等着见某个男士。前些时他在去弗里堡的火车上遇到她,一见倾心,提议一块去歌乐香花园。从那急切的声音眼神中,看得出他是想越早越好。她等着他,拿本书,不烦不躁。


  过了些时,许是第二天,他来了,两人挎着胳膊,走向花园,漫步在百合、玫瑰、郁金香、高山萎斗菜之间,在白松木凳上坐了一阵,也不知多长。光线暗了,西天红了,夜晚来了。这双男女沿着蜿蜒的白石子小路来到小山上的饭店。谁又能说出,他们是相亲了一世,还是一时?


  透过饭店的铅皮窗子,男人的母亲瞅见儿子和女人坐在一块。她绞着自己的手哭泣,她想让儿子回家。他在她眼里是个孩子。他在家的时候跟爸爸玩逮人,上床前挠妈妈的背,那以后真的有时间流过么?透过饭店的铅皮窗子,母亲看到烛影中那孩子气的笑脸,她敢肯定时间不曾流过,她的儿子,她的孩子,属于她,属于她的家。她在外面等着,绞着手,儿子却倚着黑夜和女人迅速长大。


  阿勒拜尔的街对面,两个人正在为运到的一批药品争吵。收货方义愤填膺:药运来便已过期失效了。他老早就盼着这批药,说实在的,他在火车站等过一阵,斯皮塔尔大街二十七号的那位灰衣妇人来了去,去了来,空气暖了冷,冷了潮,阿尔卑斯的山色换了又换。发货方,一个蓄了髭的矮胖子,则鸣冤叫屈:他在巴塞尔的厂里一听到外头商店拉阳篷就赶紧装箱,送到火车站时云彩还在签约时的位置。他还能怎么样?


  在一个时间无法测量的世界里,没有钟表日历、定点的约会。一件事引出另一件事,全不按着时间。石头木料运到了工地,便开工。采石人等钱用,便把石头送来。被女儿笑过了谢顶,律师便出门去高等法院办案。学生考完试,他的预科教育便告结束。车厢塞满了人,火车便驶离蓬霍夫站。


  在时间为一种质的世界里,记事要考虑当时天色是暗是明,阿勒河上船夫的号子是高是低,人进屋时是喜是惧。生孩子、发明专利、与人约会,全不是时间上定时定分的某些点。事件滑过想象的空间,因一种表情、一种欲望而实现。同样,两件事之间的流光是短是长,那要看两事在什么背景下相关,有几分光影,有多少明亮,还有参与者是怎么想。


  有些人把时间拿来量化、分析、肢解。他们于是变成了石头。他们的肢体凝然立在街角,又重又硬又凉。到后来,这些石像被打发到采石场,工人把它们砸成一样大小的石块,待缺钱时卖给人造房。



------------------有质无量的分界线----------------


在时间为“量”的世界里,人们习惯以相识时间的长短来考量交情,恋人们以相恋多久来考量爱情,婚姻以阶段划分等级,如铜婚、银婚、金婚、钻石婚。总之,在他们看来,时间的长度代表了价值,也代表了幸福。如果有恋人相识时间短暂而做出结婚的决定,一定会被疑为头脑发热,不靠谱,不会幸福。在时间为量化的世界,人们还习惯将爱情量化于身高、存款、房屋的平方等等数字,视之为幸福的基础。

本文的主人公他与她觉得那个“量化”的世界很无趣。于是,他们兀自生活在一个“质化”的两人世界。他与她在网络的相遇无法以时间长短为记,只能考查他们发生过的每一件事:他们是如何通过网络、电话等工具遥控解决问题,他们是如何共同面对,经历从分歧到冲突,从妥协到一致的过程。那些琐碎之事,不尽然是美好与浪漫,但充盈着照亮未来的质感。有人说恋爱是与对方的优点谈,婚姻是与对方的缺点过,而在经历那些喜忧参半的事件过程中,他们既爱上了对方的优点,也接纳了对方的缺点,他们确切感受到了爱情的发生,看到了共同生活的基础,他们坚信自己会幸福。

于是,他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见面即结婚。要创下一项全新的吉尼斯纪录——世界上从见面到结婚最快的速度——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量化。见面那天,他早已买好玫瑰花,填好结婚申请表,让吉尼斯纪录委员来到现场。他在机场出口举着一个写着她名字的牌子,她随人流出来,快速走向高高举着她名字的他。他们飞快钻进出租车,径直奔向婚姻登记所,以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旷古绝世的、震古烁今的——结婚壮举。


顺便推荐一部2012年的科幻爱情大片,《翻天寻爱》。

还记得《盗梦空间》中的倒立城市吗?如果你爱的人活在你的天空中,你将如何牵他/她的手呢?

你一直等待的真爱却在世界的另外一端”——关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与最真的爱这种母题已经被各式浪漫爱情片演绎多回了,不过糅合了科幻与浪漫元素的新片《翻天寻爱》把这个主题上升到物理距离的层次,男主角爱上了另一个世界的女主角,但他们的距离并非是地球和另一个星球的距离,而是倒置世界的距离。
这部全球影迷翘首期待的科幻爱情片终于随着2012年的到来曝光了首支预告片,这款法版预告仍以英文原音对白展开,为我们首次呈现了影片中上下颠倒的视觉奇观。英伦帅哥吉姆斯特吉斯这次搭档戛纳影后克尔斯滕邓斯特,两人共同演绎一段穿越两个世界的惊世爱恋。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本帖最后由 歪妹 于 2012-1-10 21:38 编辑

四——23

《梦》之1905611

在克拉姆街和剧场街相交的街角,有个小小露天咖啡馆,有六张蓝色的桌子,大橱窗台上的花箱里长着一溜紫色牵牛花。从这儿可以看见和听见整个伯尔尼。克拉姆街廊人如流,七嘴八舌地购买肉桂、手表、麻布;科雪街语法学校的一群八岁的儿童课间休息,排成一队,跟着老师前往阿勒河边:烟从河那头的工厂缓缓升起;采令格尔喷泉哗哗有声;克拉姆街上的大钟楼每刻钟都敲响。
  先别管这个城市的声韵气息,且来瞧瞧眼前的奇异景象。两男人在科雪街街角难舍难分,像是永别。他们说了再见,分道扬镳,然后又跑回来拥抱。附近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喷泉的石沿上默默地哭泣。她绝望地盯着地面,被烟熏黄的手紧紧攥着块石头,攥得没了血色。只有相信再见不到任何人,才会感到这天荒地老的孤单。两个穿毛衣的妇人手挽手漫步在克拉姆街上,笑得没了样,全然不顾忌将来。
  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将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论在心中还是身外,时间都是一条截止于现在的线段。在这个世界里,谁也不能想象未来。想象未来就等于说没有紫罗兰却见到了颜色,就等于让视觉去感受光谱之外的东西。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生离即死别。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孤独一时便是孤独一世。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笑在此时就是笑到最后。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现在之外空空如也,人们攀附着现在,就好像悬挂在崖边。
  不能想象将来,便无从知道行为的后果。一些人于是涣散消沉,无所事事。大白天睁着眼,硬是不敢起床。他们喝喝咖啡,翻翻照片。另一些人却一大早就爬起来,不在乎人生能否筹划,干了是否白干。他们分分秒秒地活,分分秒秒都充实。还有一些人拿过去代替将来。他们摩挲每片记忆、每个行动、每对因果,慨叹自己居然风风雨雨混到眼前,这世界的末刻,时间之线的末端。
  在六张蓝桌子、一行牵牛花的那个小小露天咖啡馆,有个年轻人坐在那儿喝咖啡吃馅饼。他懒懒地望着街面。他也见到两位穿毛衣的女人说说笑笑,中年女子独坐泉边,两个朋友再见完又再见。他坐在那儿,天上云黑欲雨。他依然坐着。他只能想象现在,现在天虽然暗却并没下雨。他喝着咖啡吃着馅饼,纳闷世界的最后一刻怎么这么昏暗。雨还没有下。在黯淡的光线里,他紧盯着报纸,要读完今生读到的最后一行字。雨下了。年轻人走到屋里,脱下湿夹克,纳闷世界的最后一刻怎么水淋淋。他和厨子谈吃,倒不是为了等雨停,因为他没什么可等待的。
  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里,每一刻都是世界的最末一刻。过了二十分钟,雨过天晴。年轻人回到桌旁,纳闷世界的最末一刻怎么阳光灿烂。



------------------不计后果的分界线----------------


这个没有未来、不计后果的最末一刻似曾相识,让人联想起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世界末日、没有因果顺序、一天即一生的世界。在这几个世界里,我的读后感也相似,都是一种不顾一切决然而爱的勇气。

前些时一个亲友团成员提醒我,说现在的迷恋源于光环效应,因为神秘感而夸大了优点,忽略了缺点,等到真正相处的时候才会发现与想象的差异。并说像我这么聪明的人一旦陷入感情也会像其他女人一样犯愚。

首先,我其实知道自己一直都并不聪明,现在也就感觉不出能愚到哪里去。只是有一点我得承认,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往那么热衷关注全人类,已将大部分重心转移至个人。或许这就是男女的不同,他仍然可以瞎掰全世界,而我的世界却几乎只被一个人充斥。通过这段时间,我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有很小女人的一面。^_^

其次,我并不否认有光环效应在起作用,正如对方爱上我也同样需要它。因为光环效应是常见的心理活动,它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与人际交往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在所有的爱情里,承担着推动感情发展的重任。可以这么说,没有光环效应,就没有人类的爱情。若对光环效应做彻底的理性过滤,人类就会丧失很多美好的情感体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浩瀚星空般的艺术作品。我个人认为,有损爱情的恰恰是在朝夕相处中光环效应的消失,如果伴侣们能常常提醒自己当初爱上对方的某个重大特质,不要被其它缺点所遮蔽,或许能常保长青。当然,若是在恋爱之初无限放大光环效应,也会造成与事实不符的悲剧。推荐一篇论述光环效应的文章,讲得很好。


******************************
  “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提出,它指个人在敬仰、爱慕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光环效应在爱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显。


一位青年男子十分迷恋一位少女,以至认为她脸上的雀斑也好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斗,楚楚动人"。这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其产生的前提是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热恋情人。沉醉于爱河之中的男男女女,都执著于自己的恋爱对象,并对某一些美的方面特别专注、迷恋和欣赏。这种积极的主观态度,会使这些美的方面在恋爱者心目中显得特别突出,并因此产生光环效应,即由此而推及对方的其他方面,对对方的各方面都产生美的感觉,甚至会把对方的缺陷也当成优点去欣赏。


  光环效应给爱增添了魅力,给爱增添了诗意,使爱披上玄妙的幻想的轻纱。它使情人眼里出了西施,出了天仙;它助人间产生一对对佳侣。如果没有光环效应,恋爱不戴上光环,不披上一层轻纱,便不会有诗一般的情意绵绵的爱。爱情的美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光环效应造成的。人类的爱情不是纯动物性的需求,它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发展、升华起来的高级情感活动,缺乏色彩,过于现实,爱也就会枯燥无味。

  人生离不开光环效应,否则就失去那种美妙与和谐。现实中的人,谁会完美无缺?人与人之间,谁能事事处处分得那么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要吹毛求疵,不要挑剔。过于冷,过于清,过于察,于一般人际关系则无朋友,于男女之恋则无爱情。这种人多半感情枯燥,缺少人情味。他看人,总是看到缺陷部分,总是看到毛病。他不能从对方身上发现亮点、美点,并从这亮点、美点的润泽中去感受对方其他方面的美和整体的美。他面前形不成光环,对方在他眼里一览无余、暴露无遗,他眼中的人总那么残缺。可见,光环效应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啊!

  然而,发生在人身上的光环效应是一种主观现象。它在认识活动中伴随我们,或近或远。如果在感情参与下就紧紧跟随我们了,越浓烈的感情折射,产生的光环就越明显,即所谓感情用事。在诸种事物中,爱情的光环效应最明显。恋爱,是特殊的感情活动,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感情总是固执地、鬼使神差地作用于认识活动。这种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导向:感情投向引你去着重认识一个人的某个侧面,这认识往往只具印证性,即印证那些符合自己感情状态的特征。

放大:在某种感情作用下,放大符合自己感情状态的东西。


回避:个人感情的偏好,引你去回避某些与自己既定感情不相符合的方面,把认识局限于某一方面。

  虚化:感情的主观性导致你把某些方面虚化(包括缺点和缺陷)。

  因此,恋爱时,个人特点鲜明,主观色彩极浓。某种感情甚至能够光芒万丈,为你化成诗境、幻境,令你痴迷。它在你前方升起彩虹,升起迷雾。它引你走进回廊曲院,一路落英缤纷,美妙无穷;也可能诱你走进迷宫,走进误区。一张脸蛋令你朝思暮想,对这张脸蛋的爱慕,可能使你忘记顾及人品;温软的话语令你心酥,被温软的话语打动,会使你认为找到了体贴入微的伴侣。一叶蔽目,一好遮百丑。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人们对外部世界认识活动中的一种负性效应,它会使你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会以丑为美。这种心理规律,既有利于爱情的专注,但也会使恋人之间不能理智地看到对方的不足而产生后患。于是,就有了一些人的悔不当初的痛心疾首。爱情、婚姻的错误当然不是绝对不能补救,不过从这种全心的感情投入中挣扎出来,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以致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从实质上讲,光环效应是事物的某种虚幻。虚幻很美,虚幻不可少,但虚幻毕竟是虚幻,有时会使人一脚踩空跌落深谷。因此,在认识活动中,人要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在恋爱中,既不可过于挑剔,也应增强点理性的作用,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对方,不被光环所蒙蔽。


******************************


除了正确对待光环效应,我还认同另一种看法:轻易得到的也可能会轻易失去。好比那些赌徒,靠运气得到的财物,往往不会珍惜,大手一挥一掷千金。不得不承认人性如此,我们无法轻易挑战人性。

重温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如来佛祖那么大的神通,他完全可以手指一挥把经书带到大唐东土;孙悟空也是那么大的法术,他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到达西天,再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取到经书返回来,可为什么他们偏偏不那么做,反而设置那么多的障碍?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一路披荆斩棘打妖怪,不断冒着生命危险,最后徒步把经书取回来。这样取回来的真经,不仅仅是它的内容本身,还有它的庄严色彩。因为经书的来之不易,过去人们在开卷读经的时候,有一个庄严的仪式:斋戒七日,焚香沐浴。如果大手一挥或一个筋斗云就得来的经,人们还会这么虔诚对待么?

爱情的真经也是如此,如果恋人们能像对待佛经那样虔诚——时时提醒自己缘分的来之不易,要经历很多世的生离死别,千回百转的迷路,千辛万苦的找寻,千年修得同船渡,最后才能不期而遇——或许世上就有更多白头偕老的佳话了。

明天要出远门几天,翻山越岭去一个偏僻之地。独自出去有点发憷,但是想想人生那些来之不易的道理,就心安上路了。


宝莲灯主题曲

拨开天空的乌云
像蓝丝绒一样美丽
我为你翻山越岭
却无心看风景
我想你身不由已
每个念头都有新的梦境
但愿你没忘记
我永远保护你
不管风雨的打击
全心全意
两个人相互辉映
光芒胜过夜晚繁星
我为你翻山越岭
却无心看风景
我想你鼓足勇气
凭爱的地图散播讯息
但愿你没忘记
我永远保护你
从此不必再流浪找寻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
承诺一辈子
守住了坚持
付出永远不会太迟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恐怕听见的人勾起了相思
任时光飞逝
搜索你的影子
让你幸福我愿意试

两个人相互辉映
光芒胜过夜晚繁星
我为你翻山越岭
却无心看风景
我想你鼓足勇气
凭爱的地图散播讯息
但愿你没忘记
我永远保护你
从此不必再流浪找寻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
承诺一辈子
守住了坚持
付出永远不会太迟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恐怕听见的人勾起了相思
任时光飞逝
搜索你的影子
让你幸福我愿意试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
承诺一辈子
守住了坚持
付出永远不会太迟
爱就一个字
我只说一次
恐怕听见的人勾起了相思
任时光飞逝
搜索你的影子
让你幸福是我一生
在乎的事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四——24

《梦》之1905615


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是一个看得到的维度。就好像放眼前方,看到标志空间的房屋、树木和山峰,换个方向望去,则结婚、生育、死亡等时间的界桩一路排向隐隐的将来。就如同一个人可以选择呆在某处或换个地方,人也可以在时间的轴上选择自己的运动。有人不愿远离舒心的时刻,他们缩在某一时段,很少爬出熟悉的境况。有人一头冲向将来,对扑面而来的事情全无提防。


  在苏黎世的理工学院,一个青年和导师坐在小小的书房里,静静地讨论他的博士功课。现在是12月,白色大理石壁炉里生着火。青年和导师坐在舒适的橡木椅上,旁边的圆桌上凌乱地堆着计算纸。研究工作难度很大。过去十八个月里,年轻人月月都在这儿与导师会面,得到指点,鼓起希望,回去干一个月,再带着新问题而来,教授总能为他解答疑难。今天,教授也和从前一样。教授说话时青年望着窗外,琢磨着雪如何依附着房边的云杉,琢磨着自己得了学位之后如何独立地干。椅子上的青年在时间上往前蹭了几步,在将来呆了几分钟,寒冷和未知使他战栗。他退了回来。最好还是留在此刻,温暖的炉边,导师的身旁。最好让时间止步。于是,青年留在了这一天,这小小的书房。朋友们走过,瞥见他停滞不前,便迈着各自的步伐,继续赶往明天。


  伯尔尼的维多利亚街27号,一个女青年躺在床上。父母的吵架声从下面传来。她堵起耳朵望着桌上的照片,小时候的她正和父母蹲在海滩。靠墙有张栗色的化妆台,上面放着一个瓷脸盆。墙壁的蓝色剥落得斑斑驳驳。床边一只打开的箱子,衣服还没装满。她望着照片,然后望着时间。未来在召唤。她拿定了主意。


  没等行李打好,她便冲出家门,这生命的此刻。她向未来一头冲去。冲过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最后刹了闸。可速度太快,待到停稳已年满五十。半生经历呼啸而过,模糊不清。有个谢顶的律师把她弄怀了孕后离开。她在大学里糊里糊涂混了一年。在洛桑的一个小公寓里住过一阵。在弗里堡有过一位女友。偶尔看看头发花白的父母。母亲死在医院的那间病房。父亲死在苏黎世满是蒜味的潮湿公寓。住在英国的女儿来过一封信。


  这个女人透不过气来。她五十岁了。她躺在床上,努力回忆平生。望着桌上的照片,小时侯的自己正和父母蹲在海滩。



-----------------不断试错的分界线-----------------


在一个可以移动到未来的世界,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或者好玩儿。未来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使人想去探幽一番,但它同时也具有不可预知的恐惧色彩,使人踟蹰不前。除非,既可以穿越时间,又可以重返历史将事件推倒重来,否则,一旦进入未来,
就要承担不可逆的严重后果了。


事实上,可以重返过去修改历史的故事,即便在那些天马行空的穿越电影里也不敢轻易编撰,因为这样一来,世界的逻辑性就不好把握了,故事可能会乱套。有时在看那一类电影时,我心里会油然地生出些许悲观,无论主人公们如何千辛万苦地回到过去,都很难按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历史。我不是一个决定论者,但有时也会怀疑:这个世界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

但是人们不甘心,总想实现自己的意志,只要活着就得面对大大小小的抉择,并且不得不承担抉择的后果。对错无法把握,人生就像一场又一场不断试错的实验,到最后油灯燃尽关闸闭幕时,也未必人人都会有一个通透的答案。大至人类发展史,莫不如是。

活在不可逆的世界里,唯有愿赌服输。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