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错误报告吗? 与小坏同问.  我倒是发现自己发错版块了,是不是应该放在走马?  哎呀不管了,任凭处置吧.
水色 发表于 2012-1-26 09:52
木匠也建议水色此帖转走马!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午睡前看到这个,害得我思量半天睡不着。以前总是纳闷这个“砼”是什么意思,原来是台巴子生造的字,他奶奶的,糟蹋汉语。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2-2 12:39
搞错了吧?砼这个字我在70年代当建筑木工的时候就普遍使用,图纸、工程任务单都这样写的。

查一下,哈哈,原来是本朝工程师创设的字

互动百科如此说http://www.hudong.com/wiki/%E7%A0%BC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迄今正好50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一传十,十传百……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读音tong(同),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既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和“WTO”接轨!真是巧合。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学习老木匠刨根问底的治学精神,批判自己道听途说不求甚解的恶劣学风。
杨林 发表于 2012-2-8 13:25
哈哈,笑谈笑谈

木匠当年听师傅们讲“素砼”(混凝土)、“钢砼”(钢筋混凝土)也是一头雾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媽媽在達拉斯﹐老人和我住了三年﹐前年在香港過了90大壽﹐去年3月說想去看我妹妹﹐就去了達拉斯﹐說好10月回來﹐她喜歡香港熱鬧﹐卻不慎跌了一交﹐要坐輪椅了﹐這下回不來了。
美國福利很好 (家母78年赴美是公民)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3-24 10:47
老爷叔应该请妈妈写个回忆录的,不管是老上海的,还是文革的,都是活历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