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也是高考记忆,当年你考了多少分?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6 16:06 编辑

在人家寻找舒华的帖子里,老童跟李小苗旁若无人地扯谈高考状元等闲事,扰人清修,想起来深感惭愧。小苗说燕谈里就有不少当年的高考状元,我顺口说了句不多——屈指可数,小苗就建议另开一帖统计统计。想想这主意不错,反正这坛子里老家伙居多,也没什么人会太在意自爆其丑,何况更不应该自隐其美,所以冒险开此一帖,有情各位捧场。有兴趣的希望能多写点内容,也算为“历史存真”哈。

当然,既然是自爆其丑,老童理应当仁不让了:

老童1978年7月在湖南湘潭参加高考,属于湘潭市第四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文科。当年考试五门,具体科目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百分制,总分500分。英语也设置了考试,但不计入总分,老童没学过英语,所以干脆没进那个考场。

老童的成绩是374.5分,其中最高的是语文78.5分,最低的是数学68分,其他都是70多分,具体不记得了。

如果一定要跟“状元”挂钩,那么老童是当年四中的文科状元(哈哈),因为算上老童,文科班只有2个人考取了大学,另一个316分进了湖南财经学院。

我记忆那年湖南的重点线是340分,湖北是335分(这个问题跟大学同学有过沟通,都记忆力衰退,说不出肯定分数线)。

我被录取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年级共60人。分数最高的是来自武汉的一位老大姐(49年生人),她的总分是409分,分数最低的来自偏远地区,大约310分左右。年级语文单科最高的分数据说是87分,因为还没听说有人自称比这更高,最低的据说也有不到60分的。数学最高的有95以上以上的,最低的只有10几分。

********************************************************

附录:燕谈网友参加高考时间及相关情况一览(陆续编辑添加,如属于隐私不愿在此列入或信息有误,请通知老童处理。谢谢各位支持八卦事业。)

ID                         高考年份                 就读学校、专业                     备注

何毓玲                    1977                    四川大学  中文系           语文单科状元(97分)
老木匠                    1977                    华东师大  历史系           
陆东洋西                 1977                    华东师大  历史系
桦树                       1977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系         

老残油纪                 1978                    武汉大学  中文系              
童志刚                    1978                    武汉大学  中文系

李大兴                    1980                    北京大学  历史系           
周泽雄                    1980                    华东师大  中文系
紫壶                       1980                    华东师大  中文系
kemingqian             1980                    华东师大  中文系           436分  当年上海的第6名
鞍山仁者                 1980                    北京师院  

邹峰                      1983                     浙大  科学仪器工程系      555分 浙江理科第243名
施国英                   1983                     上海师大  中文系

竹南                      2003                     山西大学  历史系
showcraft              2004                    上海交大  热能工程         527分  
李小苗                   ?                         深圳大学  中文系            507分

李苗                      ?                         北京大学  化学、历史系   
sophie                  ?                           ?           美术系            
psyzjs


我们同学坐在一起时经常会聊起当年的高考。分数是总要提起的,某某会说:你才那么点分儿怎么混进来的?

据说武大中文77级的王家新(有点名气的诗人)是77年湖北语文的单科状元,或者另一说是他的作文得了满分。
高考,是我平生考试发挥最好的一次,俺考进大学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凭啥?这傻小子也能进大学?
虽然如此,假如没有一点运气,俺还考不上华东师大。
运气是这样的:俺之前所在的曹杨中学文科班,似乎有点名声,华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13 22:44
李其纲是78的,韩仁均才具说是77的。

另外,请各位说下你们是哪一级的,当年的分数线啥的。邹峰也说下你是哪个系的——下回俺好避开你的专业撒。

我现在百度都找不到78年前后各地的分数线,气人不?
1977我在河北石家庄参加文革后首届高考,文理分开各考四门: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每科都是百分制,各科都有加试题但不计分,满分400。那届河北政策很怪不公布分数,也不让查分。河北省考生总分过220的参加体检并由单位出具政审材料,之后就是等通知。俺参加了体检可没等来录取通知,事后托人查了一下自己的总分,比自己估计的高些,305分。我78年没参加,老程 发表于 2012-2-13 22:45
77年各地自己出题,有考4门的也有考5门的,我看网上也是这样叙述的。77年不公布分数大概各地政策相同,我作为高一学生也参加过77年的考试,最终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几分。老程不参加78年的考试肯定是一个失策,我的同学好多都是77年没被录取或者录取的学校不满意又再考的。当然,人的成就不决定于这样一次考试。
我参加上海77级高考,也没有拿到成绩单过。后来进了学校后,有些同学到辅导员那里去查过成绩。木匠没有去查过,因此到现在不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2-13 23:08
你到底是缺乏责任心还是缺少好奇心啊?对自己也太不关心了。哈。
记性真好。这么多年了,考多少分还记得。李苗 发表于 2012-2-13 22:20
78年的高考,由于是第一次恢复全国统考,所以各地的评分标准不是很统一,就是说其实是有宽有严,各省的分数高低比较自然不是很能令人信服。我第一次接到的通知是355分,但马上就有了一次全面的复查——这个不是个人去查分,而是全省的统一安排,所以我很快就又收到了一个374.5分的通知。可能也是因为有过这样的变故,所以记得更清楚一些吧。据说是把标准答案放宽了,比如我听说的一个例子:试卷里有个填写字词的题目,例如:“……盘(   )……”原来的答案就是要填“桓”,组成“盘桓”这个词,填写其他的都算错;后来可能是有人提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盘旋”也应该是可以的。老童多出来的分数中至少有一分得益于此,因为老童就是填的“盘旋”。当然,那次复查也不是所有人都“得益”了,我的一个亲戚是长沙考生,第一次通知是350多点分,第二次就变成了348,本来我们都是根据第一次的通知报的武大,他后来只好进了湖南师院——当时湖南师院不是重点。
此说有误,王家新不是“有点名气”,而是很有名气,现在绝对是诗坛的大佬级人物了。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3 23:47
算起来就老童师兄,说他“有点名气”就不错了。呵呵。举亲要避嫌嘛。
38# 老残油记
哈哈,肯定是你既没写“盘桓”也没写“盘旋”而是写的“盘查”,结果被盘查出来了吧。不扣你个20多分,你跑北大跟刘震云校友去了,老童就没机会跟你同学了。
44# 施国英
他又不是燕友,整进来做什么。呵呵。
我承认我肯定是混进去的。77级非常简单,绝对是运气。

不过我最担心的数学却考了99分,本以为最擅长的中文却最差,只有79分,主要是作文差,只写了400字。当一看那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立刻觉得反胃,划拉 ...
桦树 发表于 2012-2-14 11:25
要说“混”,混的人肯定不少。好在那个时候还没发明出如今这么多的作弊器,所以再怎么谦虚,最多把“混”看做运气也还是符合实际的。
老童就常跟人说,如果当年中学的同学们都像老童一样多翻几本书,估计上大学就没老童的份儿了。
由理入文易,由文入理难。若是不喜欢,啥都不容易。
李小苗是不是2004级的?我是猜的哈。
看看老童是怎么猜出李小苗是在2004年参加高考的:

李小苗写道:“俺大概记得俺的总分是507,深圳文科第二名。这年是广东省第一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

这个信息没有告诉老童小苗是哪一级的学生。立即求助于百度,输入“广东省 首次 独立命题 高考”等关键词然后回车,出现的第一条消息就解决了问题:

《今年广东高考首次独立命题 本科扩招幅度较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08: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六月七日电(记者陈国华) 七日是进入五月以来,南粤少有的凉爽天。早上,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大多一脸轻松。今年,广东高考首次独立命题,看样,考生们很适应。

于是,俺就把李小苗编辑成“2004级”的学生了。
这是不是就叫做,把想像当证据,把怀疑当结论了?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4 18:43
那你究竟是哪一年参加高考的啊?报数,俺好编辑啊。呵呵。
我倒想听听各位的指教,老童的猜测为什么会错?
那就是说,分析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省略200字)……

同理的问题超出主题。我去读书版回答你。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4 20:42 编辑

好像问题还整复杂了哈。

如果有个人说他“辛亥革命那一年我诞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那他是哪一年产生的还需要更多滴去调查吗?如果有人说他参加的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考试,那他是哪一届的考生还需要更多滴去调查吗?百度上查准了辛亥革命的年份和恢复高考的年份,他出生的年份或参加考试的年份不就出来吗?这个时候,也有可能出错,1,这人根本不是辛亥革命那一年出生的,或者不是首届考生;2,百度上的辛亥革命的年份或恢复高考的年份标错了。选择性据说可以失明,但不是任何事情都有多个选项的。

具体到这次猜测,究竟是标志性事件陈述错误,还是记者和报纸的报道错误,总不会是万恶的方舟子安排的吧?
你和方老师一样,把一个本来正确的考据方法反向运用,就会得出不靠谱的结论。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0:39
你跟韩寒一样,以为30年其实有一万五千多天,根据这个前提,爱因斯坦的方法都得不出靠谱的结论。
有点跑题。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我去另开一帖,专门讨论如何让猜测靠谱。请移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