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手摇唱机,黑胶唱片是78转的,钢针上方连着一个类似喇叭的放音头。不用电,全是机械传动,类似钟表靠手摇发条。消耗品是唱针,听完一张唱片就得把针转个角度。两三张唱片听过后就得换针。
33、45转黑胶唱片也称密纹唱片,这些片质量良莠不齐,以前中国出的黑胶唱片被人戏称为"炒豆片",那时信噪比没解决好。现在国内还出不出黑胶唱片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小时候听的电子管收音机音质不如现在的胆机,主要差在输出变压器上和输出功率余量不足。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6-30 05:26 编辑

80年代初中国好像经香港引进过高质量黑胶唱片生产线,那时黑胶面对的是盒带,后来数码技术问世后国产黑胶是否还在维持就不得而知了。
从生产流程看,声波经过麦克风把机械振动变成电波信号,次信号放大后经的电信号经磁头和磁带将电信号转换成磁带伤磁粒磁极的变化保存在磁带上。制片时反过来把磁信号变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刻在母盘上,再再用母盘翻模,我们听到的黑胶片就是用模具压制的。放音时再把机械振动变成电信号接入音响设备播放。这些转换每一次都会使原信号衰减、失真、假杂噪音。
数码技术就不一样了,从麦克风出来的电信号直接转换成数码信息,数码信息传送没有衰减或失真。提高音质只需增大单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就行了,现在的数码技术的保真率已超过黑胶盘了。
数据VS感觉永远扯不清。
摄影家拒绝用数码,是因为他们用不来,他们已经习惯自己的拍摄方式了。

小讨厌 发表于 2012-7-6 19:23
你给人家留点面子行不?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7-7 01:55 编辑

数码相机技术进步最快的是35mm(俗称135)全画幅的,现在画质最好的是尼康D800。可以说135数码机全面超过胶片机,再有一个因素是近些年来各公司开发研制的牛头都是为数码机配套的。现在即使是专业摄影人员也很少见用135胶卷的了。
在大画幅相机领域里,数码机还赶不上胶片机。超大型图片还得靠大幅底片,这不是数码胶片之争,而是底片尺寸的问题。
玩莱卡相机的是烧钱,六万左右的莱卡M9所拍画质评测还不如五千元左右的微单,很多中国玩家以"有德味"来否定欧洲权威机构的评测,这看上去真像鸵鸟。
莱卡公司以品牌和精良的机械加工自豪,他们从不说自己产品拍出的作品有德味。
60# 李大兴
以上说的没错,这也是LP迷认为它比CD强的理论依据。
但这些是以己之长比它人之短。唱片制做从录音麦克风之后就与CD完全不一样了,声音信号经放大后经磁头录入磁带(装换成电磁信号)、在从磁带刻成母片(变成深浅宽窄不同的机械纹路)、用母片制模、用模具压片。播放是在经唱针和拾音器将机械振动还原成电信号。磁带录音放音会有信号损失并增加噪信比,制母片翻模制片都是机械加工过程,同样会产生失真和噪声。录音机、刻盘机、电唱机还都有转速精度问题,能控制在0.1%精度就得用同步电机加变频控制了,到目前还没听听说有用变频控制的录音机和电唱机。为什么忽略?原因很简单:人耳听觉不那么敏感。数码转换虽不连续但失真和噪音远低于机械系统。
其实早有人做过比较,将麦克风出来的音频信号的波形与CD还原出来的波形和唱片还原出来的波形对比,数码技术的波形失真小于唱片。
但人的感觉不是受数据影响,听音乐听的不是数据而是自身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7-7 08:19 编辑

有些音乐工作者写的东西在我们理工男眼里显得有些滑稽,你可以问问我们在你府上遇到的北大物理系声学专家,听听他的解释。
音乐解释起来很容易,音高取决于频率,音色取决于波形,波形有各种谐波合成(有些高次谐波超出人耳听觉范围)。高保真就是保持波形尽可能少的畸变。这些畸变最主要来自拾音的麦克,和放音的音响。一只高保真麦克可以卖到上万美金,一套好音响则更贵。它们工作用力简单,制作起来也不难,难就难在不失真,为了一点点改进制作成本成倍上升。
唱片是个机械加工的产物,工业化制作误差能保持在0.5%就已非易事。而电子数码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量庞大的蓝光技术都已不新鲜。而音频所含信息与视频查处几个数量级,一只价格3000元上下的索尼录音笔经轻松松便可录制CD、DAT、DVD等级的音频文件,更不用说达到广播等级的专业数码设备了。
专业盘录像带播放4次后便不能再电视台播放、录音开盘带播放次数上限为19次,唱片有机械磨损播放次数不详但估计也不会太多,而存在硬盘里的数码音频、视频文件没有次数限制。
我们听到的任何一种乐器或人声至少都有毫秒级的余音,人耳哪里别辨得出微妙、纳秒级的变化。所以,所谓数码采样不连续是个可以忽略的因素。人耳人眼都有视觉或听觉暂留特征,电影每秒24帧就可连续,现在的高清电视也就每秒50帧画面。耳朵还不如眼睛敏感,说能用耳朵听出数码采样有间断的人,无异与说能用肉眼分辨出一公里以外蚊子公母差不多。
感觉,是主观感觉。你觉得唱片好就是哪种好。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7-18 10:26 编辑
并且告我现在美国颇有些新唱片发行是黑胶附上MP3了。
李大兴 发表于 2012-7-7 11:56
MP3压缩比比CD高了一个数量级,这反证了黑胶唱片听得就是感觉。
你用附加的MP3放在你音响设备听听,感觉肯定和黑胶差别不大。

人的听觉远没有自己认为的敏感,理论上人类能听到的声波是20-20,000赫兹。我试过,我只能听到14,000(与蚊子叫声强相仿),那还是十多年前,估计现在也就12,000左右。
人对声强的感觉也是非线性的,这也是物理学对声强用分贝(db)这个与人类听觉关系近似(对数)的做计量单位。
比如家里的音响在播放音乐时,音响有效输出功率在0.1-20瓦特之间,强弱比可达1:200 。而折算成分贝这个变化范围是20-43db(不严谨的说法是20多倍的关系)。
听音乐就是各人的感觉,人耳对音响定量不行,定性也不准,有的只是各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