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版不让讨论方寒,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坚定地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觉得韩寒这篇新鲜出炉的博文,有没有代笔。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4-1 10:58
个人感觉,此文作者和《三重门》、《杯中窥人》的作者,并非同一。原因嘛,懂点中文“语感”的人都知道。
29# irving

你的讽刺不够严谨。有人写文章前倨后恭,情感上褒贬起伏,是常有的事。但文笔水平起伏不定,是少有的事,尤其是“语感”上飘忽不定的,更有作弊的可能。

质疑“代笔”,不能在人品情绪上找前后的矛盾,只有在文笔功夫上找落差,才是正道。
个人感觉,韩寒(或者他的代笔者,如果你一定认为有的话)现在不仅想清楚了,还有点小坏!

有点牵着方舟子鼻子走的感觉。

基本对方舟子无视,写个微博吧,还故意搞两个版本。

发完就啥也不管,自估计己过节 ...
-无为- 发表于 2012-4-2 12:01
方舟子的确有点一根筋的形象,以现在韩寒过街人人追打的盛况,根本不需要教主亲自扫街,完全可以壁上观之,满脸奸笑状。

不过,话又说过来,如此纠结,也的确是方舟子过于较真的一种心理状况,不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感,他大概不会住手。毕竟,被人砸过脑袋,当不了元帅,只能逞强扮大将之勇。
71# wolfzhang

蟑螂小强在燕谈的资历不少了,怎么还是喜欢拷贝别人的东西,难道不能锻炼锻炼自己的思维与文笔嘛?主动发言,不需要举手通过的,觉得困难吗?
73# wolfzhang

你用得着这么费工夫吗?

最简单的,只有2件事,一件是认认真真的读懂《三重门》(不要借口没时间,没趣味),另一件事,是想方设法去读懂“语感”,否则,讨论韩寒真伪的话题,你就没资格参与。

如此劝说,你能听明白吗?
你的话听铜版说,燕友一般不大明白。

你也不大明白,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较真。

我以上的帖子,仅仅在论证韩寒纪念张国荣这篇文字的有效性,跟三重门无关。谢谢!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4-2 14:11
你这段话,倒是反映了你的思维习惯。

你说喜欢“较真”,但你不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较真,而是借他人(比如铜板、比如转发帖子)的脑袋来较真,这样你肯定很不明白!(自己没脑袋,借别人脑袋的思考,能明白吗?)

《三重门》是韩寒话题的药引子,也是病根子,你若失去了读懂《三重门》的兴趣,关于韩寒的话题,你还有什么相关性可言?12d" />
三重门我读过一遍,不觉得他是我的上辈人能写出来的东东。个人认为中年人方舟子也写不出那种文字。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4-2 14:23
读过小说之后,那就再接再厉,下一步,去读懂中文“语感”?

起码这是靠自己的脑袋,而不是靠别人的脑袋派用途。
80# wolfzhang

这要看你在没有读懂“语感”之前,有没有这样的“判断力”?

你和大苗的差别在于,当你读懂了“语感”,你就会告别“粉韩”;而大苗读懂了长篇小说的“结构”之后,才会放弃“挺韩”。

至于“语感”究竟是什么东东?你可以尝试去玩打牌走棋,或球类活动,日积月累,心想事成之后,你会明白什么是“牌感、棋感、球感”!!!
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2-4-2 15:02 编辑

82# wolfzhang

逐句答复:虽然累点,但愿你能读懂些。


我自己愿意怎么想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着你指指点点的吧?————既然你愿意接受铜板的指指点点,说明你不反感别人的指指点点。只是选择之一罢了。

还有,说什么没有资格?有没有代笔是一个fact,不是一个opinion,只要有充分抄袭证据证明即可。有语感就能证明代笔与否?特别是能证明是韩父的代笔?即便是美国的陪审员,也是从大众中选出的。————“语感”的有无,不是50步和100步之差,而是1步和100步之差,两者状况有“质的区别”。

你都没把三重门当长篇小说,文学作品看,还提什么用语感来评价?————认定《三重门》是“段子集锦式”的创作形式,长篇小说的结构不成立,但并不缺乏文字上的“语感”。即便是黄段子、相声作品,也有中文“语感”的成份。

我就当它是畅销书而已。你自己把它捧得太高,再摔得太低,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畅销书”的含义,是市场份额的统计证明,和作品的价值高低并非直接相关。好比是网站上的点击量,谁也比不过色情图文与视频的地位。
难道楼上认为我说的是两个意思么?
那我再解释一下:

人品有问题的就没办法了!

对于智商低的,先存疑,少说,多看,没错的!

这个能看得明白?

我总算知道你为啥坚持了,呵呵!是我多事了!
-无为- 发表于 2012-4-7 13:40
大惊小怪,搞理工的人,难道不知道动动脑筋有助于健身醒脑?权当一个智力游戏玩玩罢了,何必弄成人品问题呢?再说,论坛里搞文科的,多有糊涂虫,你又何必要跟屁呢?
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2-4-8 14:13 编辑

169# 罗汉果

这个例子,有点类似“囚徒困境”——书稿的目的是为作者自辩,但书稿本身不能为文本自辩。

解题方式要用到博弈论了。

路金波不是暗示,韩寒有一本神奇的“手抄本”,专门抄录“掉书袋”与“英语词源与典故”的东西嘛,为何不也正版亮相呢?——原理上,只有这本手抄本,才是为《三重门》的文本内容所提供的最佳的解释证据。可以成为“铁证”。

奇怪的是,事到如今,这个“铁证”居然还躲猫猫了?
194# 燕苗

这个笔记本可谓小说《三重门》的关联“铁证”,怎么会轻易的放弃呢?

现在我们推理下去:

1,铁证的说法,来源于路金波的“注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有此说法,路金波是亲耳听说,还是亲眼见过?倘若是听说,话从哪里里来?可能性出自路金波与韩寒的对话,还是其他人传说?

2,假若这个铁证的内容,包括了大部分的段子来源,这么就几乎证明了小说掉书袋的来历,其至关重要性,无可非议。

3,问题出在,这个铁证的本身,是韩寒的手抄本,还是韩父的手抄本?

4,文稿可以重抄一遍,但手抄本是否可以重抄呢?难题又来了,文稿是定型的,重抄一本有保藏的必要。但像读书笔记类的手抄本,可能有多本多样的载体形式,书写方式也极不规范,重抄一遍的风险极大,何况重抄还必须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摘抄”,不能完全复制。再加上纸质泛黄,保存都不易。如何重复“制造”呢?

推理所得,真有这本手抄本的话,韩寒要再“复制”一本,其困难度更多于手稿的“抄写”。这是不是也多多少少的说明,即便文稿的抄写痕迹有嫌疑,也要公开亮相,借以掩饰那个不小心嘴漏而出的“笔记本”的存在性?
方舟子的错字和韩寒的错字是一回事吗?你是真的分不清还是故意混淆是非?否则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人到这种地步!
其实我现在对方韩之争已经没了兴趣,我有兴趣的是韩迷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年龄、籍贯、性别 ...
燕苗 发表于 2012-4-8 20:53
易中天、萧翰、笑蜀、五岳散人开始嘛,还想搅混水,为自家小兄弟助助威,现在一看大势已去,挺韩大将已经鸣金收兵深藏不露,剩下的小罗罗成不了气候。
————————————————————

真笨啊!瞧瞧,你将小罗罗和公知母知的混为一谈,不就逼着“小强”兄挺而走险替名人操戈操心嘛!

人家感兴趣的原创帖子没有,可抄抄复复的粘贴板功夫还是蛮好使唤的。。。。
写有密码的读书笔记是韩寒亲口说的,这段视频我曾经看到过。韩寒当时引以为傲的证据有:同学的旁证,手稿、读书笔记等物证。
燕苗 发表于 2012-4-8 23:24
那么,赶紧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这个“铁证”上,岂不是事半功倍?为何双方都“选择性失明”呢?
路金波:
这些资料不光包括手稿,还包括通信。甚至,甚至,还包括那个最最最最神奇的“素材”本----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连路金波都不敢相信,《求医》里引用“屠格涅夫”,《三重门》里对各种英文和典故信手 ...
马甲 发表于 2012-4-9 09:16
双方兵马,为何不聚焦于这个“素材本”的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

这个“素材本”的存在,可谓铁证了。要么是韩方活,要么就是韩2死。必择其一,难道彼此会无视吗?
什么时候,大家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让那个神奇的“小本本”浮出水面呢?严重关注中。。。。
226# 燕苗

这样的笔伐不好,就事论事,要点名,也限于方韩俩的名,不应该连累其他人的大名。如此作为,涉嫌“连坐”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