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此言“政府之权力生于被治者之承认”。此共和政治之说也,而亦可为民族主义之前提。如英国之在印度,若印度人不承认之,则革命也可。又如美国多欧人入籍者,今以二百万之德国人处于美国政府之下,若此二百万德人承认美国政府,则不革命也。


然被治者将何所据而‘承认’与‘不承认’乎?若云异族则不认之,同族则认之,是以民族主义为前提,而又以其断辞为民族主义之前提也。此‘环中’


(注:循环论证)之逻辑也。若云当视政治良否,则仍回上文之前提,则终不能决耳。



以上为《胡适日记》中一段话。“是以民族主义为前提,而又以其断辞为民族主义之前提也”,这两句不是重复吗?还是有什么深意吗?请指教。谢谢。“断辞”是什么意思呢?
查了一下,没查到什么东西,但据相关语义,此应是胡适在”一战“时的文字。

比较有意思的是,”辞“在简体文中成”词“。真是搞到莫名其简了。

胡适这段文字,应该是说,一战时,在美国的二百万德裔,要么效忠美国,这是国家忠诚,要么效忠血缘,这是民族忠诚。只有辞别文化上的民族主义,才能确定国家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这是胡适对Nationalism语义不确定所致。

那个时代,以及稍早,也即清末时候,究竟是国民含义的国家,还是民族含义上的国家,大都搞不清楚。其实,即使今天,这也是一宗浑浑噩噩的事理。

National,若从主权与政府的语义确定,则应是”国家主义“,比如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若从文化和传承语义确立,应是”民族主义“。

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后果,也更是马志尼统一意大利和俾斯麦统一德国留下的政治遗产,也就是按照民族建立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谢谢指教。胡适似乎可以写得更清楚一些。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12-4-8 13:34 编辑

“断辞”就是“推论”吧?貌似现在说的“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