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9-21 09:17 编辑

文章是有些煽情,也有些片面报道,同学们的反映没有道出,是个遗憾。可我还是要说这19为家长太冷酷、太混蛋,同时我不认为这是19位相关学生的直接意愿,很可能是一位家长或几位家长联合煽动的事件。班上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学生,其实更适合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他对其他学生会形成很大干扰,我想学校不可能批准他试读,也不可能只有19名家长联名提出要求,这很有可能是有权有势的家长在给学校施加压力,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温室,非常无知。
这个孩子与我最近接触的一个孩子似乎同属轻度自闭症,表现则正好相反,上面那个孩子是愿上学上不了;我所认识的孩子却是不愿上学,知识水平已经超出同龄人很多,有些能力甚至超出他的老师很多。两个孩子都是15岁,都喜欢写作,喜欢艺术。可看看人家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是怎么对孩子的:

《文字2008——2012》序言  

                       周一

他其实不是一个孩子。

他其实只是一个孩子。

他是我的学生但很多时候更像老师。现在想起玄同,脑海中会长久的闪现两个动作。一个是课堂之上他坐在下面无奈地笑着摇头,一个是摇着头无奈的笑。这两个动作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但我总觉得人能有两个标志性的动作是件有时代气息的事。从这点上来讨论玄同还不算迂腐。

好吧,时光荏苒,冬虫夏草。这孩子初一时的所作所为已记不大清了。但却是在这一年认识了玄同的父亲,一个父亲界的奇葩。他能放下为父的身段和孩子做朋友,会让孩子尽情的玩游戏直至通关又直至失去兴趣,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个性。但这种自由的培养和学校紧张的教育显然有些冰火两重天。可能后来玄同的不适应跟这也是有些关系的吧。但到底是谁的损失现在看来还很难说。不过当时玄同爸爸在家长会上字字珠玑的言论可能让很多后来的父亲母亲们都望尘莫及了。

很欣赏这孩子的才气。因为但凡擅长一样或几样手艺,除了天赋,后天的勤学苦练还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佩服那些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人。不怕枯燥,耐着心性,坚持坚持,只有这样一个过程甚至超过这个过程才能由不会到会,由会到懂,由懂到擅长,由擅长到精通,由精通到擅长。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付出很值得钦佩。现在我常悔恨自己除了擅长吃,在技艺方面一无所获。追忆童年,父母不是没有给我创造条件,而那时的我不懂得拥有一门高雅的爱好特长是件多么高雅的事。所以平庸至今。

相信他的生活既水墨又多彩。最近一次聊天,知道他在阳台里放水营造波光粼粼的效果写毛笔字,心里很以为是。被生活羁绊束缚住手脚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知道他其实歌唱得也很好,很是喜欢郑智化。知道他喜欢摄影,常拍些自然风光记录生活点滴。知道他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也越来越成熟了,不过偏执还是有的。

觉得很是欣慰,只是还关注着他的身体,希望玄同像爱书法一样珍惜自己的健康,让阳光不仅照进我们的生活更温暖我们的心灵。

2012.8.6
11# 杨林 这老师太可爱了。
ironland 发表于 2012-9-21 10:41
这位同学的妈妈前几天又大惊小怪地电话找我,说孩子又一天没上学,我说没上就没上吧。她说那可不行,不上学可不行。我也没打电话,短信与他交谈了几句。然后布置了点工作给他,他完成的很好。

                                                                                        《八大与弘一》读评
                                             
    期盼已久的《八大与弘一》终于出炉了!不过这次它被瓜分得有条有理,新添的小标题使你阅读的时候可以歇歇,不至于被一口气要读到底的感觉吓着。可我不认同这点,手笔如椽是杨林一贯的作风,一口气到底的另种说法叫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每当我想起杨林那宛如猛虎的彪悍身躯,我就越发的喜欢他长篇幅、不松气的东西——有气势。

    通读《八大与弘一》,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掺入了一些快乐的因子:新潮的网络语言及表达方式。其效果,是文章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这种出格的手法也是他作为一个玩世不恭老顽童的铁证。

    第一次读《八大与弘一》是去年的夏天,那时我寄宿在亲戚家,晚上闲着没事便随意翻翻诸博客,由于实在无聊我读了一篇从前一直视而不见的长帖,本书的前三万字。当然,那时我并不知这是一本书,只道是一篇长文章。就是这篇“长文章”将我从那天的无聊中彻底解放出去,它仿佛是心灵跳跳糖,让我的思绪不断的乱舞、抽筋、痉挛。那晚我的感受非常完整,圆满的月亮被云彩半遮,仅残的月光又被窗帘拒之窗外,于是我的脸上只有电脑的光。我读着八大与弘一的逸事,穿梭在几百年的时空中,居然嚼出了苏东坡的意味,又仿佛体会到周树人那夜读的妙境,虽然我没有抽烟。这丰富扭曲了我心中孤独的感受。于是,后来的日子我便开始写起了八大与弘一的字,我发现他们的字都是那样的安静、干净、空灵,使我书写时摒除一切杂念,只去感受笔与纸的摩擦。八大与弘一所流露出的那种淡如菊、清如水的气质以及那种淡定的人生态度,是现在人身上所缺少的元素。倘若人们能够稍稍了解一下古人,并汲取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实用的东西,定能获益匪浅。于是我要很郑重地感谢杨林,用这样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让大师和我们见面,让我们更加了解、接近他们美妙的精神世界。

    把有n重代沟的两位奇僧搬到一本书上来做比较,是杨林的大胆之处;再把他们还原成血肉丰满的普通人,则是他的牛逼之处。不过,有时我也会有些反动的想法:学术化会导致小众化,通俗化则难免“俗套化”。优点有时即缺点,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通俗的写法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通常也会降低其学术性。这是否会使原本可以成为传世范本的经典沦为只是风行一时的文娱快餐呢?其中得失,有谁能知。
                                                                                                                                                                                                                              2012.09.24
13# 杨林
人生终究是场耐力跑,光有恣肆才气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忍耐着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完才行。ironland 发表于 2012-9-27 15:32
是啊,有次他专程来找我问作文的事,说老师不喜欢他那样写,他一心想与老师对着干。我就没顺着他,坚决支持老师,其实那时我不知道他的老师很优秀,他描述的语文老师很讨厌,我还是支持老师。我说有本事什么样的作文都可以写,考大学的作文尤其要写好,比你现在的这些玩意重要得多,课堂以外你愿怎么写怎么写。我不得不表现得很无耻,想把他拉回应试的大道上,可不是太成功,他太有主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