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平心静气话留白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2 17:26 编辑

这段时间看老爷叔纪念他老师张先生的帖子,老爷叔、晓梦、水色、铁地、杨林在一个美术界术语“留白”上下了不少笔墨。
原本想跟个贴,但考虑到老爷叔数次在他楼里希望大家打住,这样我就不好意思再在那里开腔,单挖此坑平心静气论留白。
细想想,我在小学美术课上那些涂鸦水彩画作业都是留白的。一是用不起水彩画背景,二是根本不懂,在白纸上画朵花,照着画册画只鸡、画匹马, 画好就交,5分总是能得的。后来学校选画参加区里的活动我落选,幼小心灵受到打击就不再认真交作业鸟。
第一次听到留白二字是看孩子他娘出的第一本画册,她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里算是一个特列,五十大几开始学画“现代抽象画”,三年后出画册办画展,第四个年头就加入了中国美协。
她的特点就是不懂任何美术学章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看到专家评论她画作特点就用到“大胆留白”的字眼。那时起我知道画面上有较大面积不图任何颜色叫留白(我的理解)。
接下来我打算把老爷叔、杨林、水色等人关于留白的论述与晓梦的论述做个比对,一些我认为非美术问题的我会删去,绝无挑动大家掐架的意思。若有人反对,我就此打住,没人吱声,我明天就开始。

从百度上搜到: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   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最讲究的是,既有热情又掌控热情。若热情过度,势必烧灼美的空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2 11:03 编辑

燕谈本身就是个资料库,现选出两幅。第一幅是林夕小妹近日习作,估计她还不会画背景,画纸只有景物。第二幅是张充仁大师的佳作,是典型的水彩画留白。
我的问题是林夕小妹的习作不得已为之的留白该如何定位.

题外话,回想我们小时上美术课,这是我最喜欢的副课。
到了五年级,学校里来了一位美专毕业的陈老师,我们的美术课从那时起正规了许多。那时候小学生普遍是用一种一块硬纸板上粘着6块、8块、12块颜料的色板。
画画时用先把毛笔沾湿,再蘸着色块上的颜料画画,陈老师来后大家开始用个小碟子开始调色。
用此帖向我可敬的陈老师致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7# ironland
同意,我们把这个讨论集中到水彩画留白这个范畴,扯得过宽不观点不集中。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2 15:55 编辑


...老爷叔删了,我也不再引用。老程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10-22 14:59
咱们平心静气讨论,老爷叔不妨放下身段,你把自己放在教头位置上我们还怎么开腔?艺术是面向全人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观,即使是文盲只要眼不瞎也会“看画”。
搬个板凳来听课。
水色 发表于 2012-10-22 13:18
美学博士当观众,谁还敢开口?!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2 17:25 编辑

晓梦、铁地、老爷叔已经对留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看了觉得讲得都有道理,所举的列子也很有意思。既然他们都发表了看法,我也就不用再费事到老帖里去搬旧文过来了。
看来“留白”只是个说法,好像没有严格的定义。
晓梦转帖的这幅画肯定不是插图,应该算是个成品,算不算Fine Art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3 07:47 编辑

27# 歪弟
这段时间关于“留白”的讨论皆因老爷叔一句“首创水彩画留白”而起,但是,现在是否首创已无关重要。原来那楼言辞激烈了些,不利于搞清此留白与彼留白、中留白和西留白之间的区别所在。
我只是想大家通过平心静气的对话,把留白的话题继续下去,到目前为止至少我本人受益匪浅。
艺术范畴没有各式定律,说明某个艺术特征也很难找到“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文艺评论的特点更趋于“各抒己见”。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3 10:34 编辑

31# 水色
对我而言是不是首创已经无关紧要,通过对比和论述,无论是老爷叔还是晓梦都表了他们对留白的看法,单看哪个帖子我都有认同感,这不是和稀泥,因为在这个事情上我自己还没有明确的看法,也许永远也不会有自己固定的看法。
看到现在,我有了个大概了解。中国画从诞生起就是留白的,时至今日留白仍旧是常态。反之西方近几百年来留白的不多见(样本、插图除外),可细找也不是没有。中国出生的画家,受过西方美术教育后,在水彩画或油画作品里运用留白手段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
当今所谓“后现代”派绘画作品里,无论中西留出较大空白倒是一种普遍现象。
很想听听水色对此事的看法(不要理会他人争执)。
34# 水色
我倒是非常想知道你有何疑问,你的视角和我们不一样。此事争论已经不少,大家只要不再谈“首创”,就事论事该不会有砖头拍你脑袋上。
我12楼回帖不是针对美术和留白而言,是关于欣赏哲学的事情,过去了,不再细说。
对美术方面的知识问题我一样是以学生姿态观察。
晓梦5楼回帖,老爷叔11回帖都使我受益。
看来绘画留白已经没啥好多说了。
老爷叔提起音乐作品里的留白,我从没意识到音乐作品也会有留白这个说法。
一部交响乐乐章间的间隔大概不能算留白,但有的乐器solo时其他乐手静静地听他独奏,这算不算留白?
歌剧中唱的咏叹调往往在演员表现技巧和高音时乐队静音,让听众欣赏歌者的技巧,这是不是留白。
最成功的音乐会往往是曲终时,观众依旧陶醉再音乐里,台上台下都没有声音,数秒或数十秒后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否也算留白?
41# 老程  

老程这个算是歧义性的话题“重复”,可以免谈了。12d" />
test 发表于 2012-10-24 13:23
同意水色的观点,绘画术语用到音乐方面确实牵强。常用到的“此处无声胜有声”也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画作上的留白是实实在在可见的。
晓梦,大家最好还是只谈些艺术理念......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5 10:19 编辑

谢谢诸位捧场,这留白的话还是留白为好,此楼停工不封顶,留白透气。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5 15:17 编辑

中央广播电台的音乐系列节目把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与老柴、老贝、和帕格尼尼等大师的作品同列为古典音乐。

尽管老爷叔在这个事情的定义可能不够精确,但他对美术和音乐方面的论述还是挺有看头的。

音乐大讲堂•西方古典音乐篇: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6CD) [套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25 16:25 编辑

我请教了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她告诉我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是古典音乐,但不是古典时期的,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的作品开始引人注目是1840年以后的事情,如果按时间划分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他老爸那首著名的拉德斯基写于1848年,那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鼎盛时期。
我的態度:借此機會學習,謝謝老程的指點,在此問題上我原先的看法可能較淺。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10-25 17:18
我可不敢指点任何人,连我唱歌都是玩儿,只求嗓子吼痛快,不求其所以然。
关于圆舞曲和古典音乐,我上的贴不是网上搜来的就是今天刚问来的,没有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