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孙晓云书法两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沧浪书社社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地的媒体上,也常可见其作品的影子。恕我外行,我看不出她的字有多么的了不得。就以上面的两幅来看,有些字结体纠结,甚至有死疙瘩。整篇的布局来看,也不见衡平,没有必要的疏密变化,看来板结感很重。
当然,很可能,人家确实是了不得的,在下只是不识好歹而已。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2-20 13:38 编辑

书法作品最好是托出来再拍照,否则效果会差挺大。孙晓云是个聪明的作者,悟性非常高,对书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很年轻时就写得不错,她的长项是写扇面、册页、信札一类的小品,有明人的笔调。字写得稍微一大,她似乎就有点吃力,但也不是市井流俗之辈可比。自从写了一本《书法有法》之后,别人看了不知道能收获什么,孙晓云自己写字似乎真的找到了金钥匙,大字也写得可观起来。总起来说,当代女书家中,孙晓云的修养应该是最好的,技术掌握也是最到位的,起码就我目之所及是这样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字,这种东西,不怕懂不懂,也千万别在乎“行家”、“记者”的推介,更不要与“位子”牵连。
字,只要挂,挂出来,时不时看看,再看看,虚实自现。
楼上说的没错,无论是看字还是看画,自己看着顺眼最重要。好字好画往往第一眼看着不咋样,后来越看越好的,才是真好的东西。审美的直觉很重要,审美也的确是需要训练的。
有意识的训练是一回事,假如没空,业余爱好,那也没关系,偷空多看多对比,积累得多了,眼光自然就“毒”了。
另外,谈字,可能还难免“不在字谈字”,也就是修养、积累得多、厚了,看字,又会有不同感觉。这,或许就是境界?
乖乖的小字比较好看。大字好像没味道,和那串头衔比较相称。
我知道什么?
本地几家报纸现在都有个艺术专刊,一周一次,两个版吧。反复现身的,都是那老几位,属于“卡”中人------年龄不上不下,说老谈不上,说小也算老青年啦,卡;水平不上不下,说毫无价值吧,人家自己不干,还指望写写画画换钱糊口呢。说多么了得吧,那玩意儿看着,也实在就是票友业余爱好的东西,卡。
独步说的“没有必要的疏密变化,看来板结感很重”不才最初也感觉。后来刻意看了一下她展出和出版的其他作品,大致都是这样。

她的字是小楷比大字好。因为电脑里面手机拍的效果不好,没有上传。
至少南京书法界,在世的超过她的寥寥吧。不过有人说她会成为名家,但是成不了大家。

另外,因职务肯定人不对,因职务否定人其实是一样的思维。
杨林传的第二幅我最喜欢。在一个朋友处看了许久。
本帖最后由 雨冷 于 2013-2-20 23:53 编辑




她这样的大字不太多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南京在世的超过她的,还是有不少的,指的是书艺而非名气。
名家,她已经成了,而非“会成”。
是否可成“大家”,属于“预测学”,悬乎,个人以为,难!
因职位而“错爱”及其他,目前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概主要还是个“谬赞”的问题。至于“因职位而否定”的,此说很新鲜,很别致,本人尚未发现呢。
雨冷所说的由于职位产生的否定或反感是存在的,尤其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以前传媒不发达的情况下,职位是个正参考,现在只要一上网,什么样的负面评价都出来了,无论谁也逃不掉,职位的负效应也就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2-21 12:49 编辑

那串头衔是挺招人烦,像戏子将军似的。立刻想起多年前李小山说的"专家面前的干部,干部面前的专家。"不过呢,在看到三楼之前,一、二楼的字我就不喜欢。

像老年大学体。

大字没构图也没好玩的特征,很是循规蹈矩。拿来当店家招牌有点力气不够,但贴门联挂中堂或送老人和单位是妥妥的。再来幅"难得糊涂"那就是完美。而小字的构图用心构建,字、纸和内容的情绪协调,像独立的现代书法创作。

每个人有自己的格式塔,对艺术作品的好恶没有对错。外表干燥但有柔软湿润文艺心的家伙一定爱死她的大字。我喜欢汉代的帐本条儿,喜欢她的小字。

PS:书法家是不是经常要写点别人拿来当手信的字?
我知道什么?
在艺术面前,自然,有很多行家,更有很多如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
不过,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除了“行家”,追慕、敬仰那“主席"位置的,大概鲜有“普通爱好者”。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2-21 14:00 编辑

行家也都是从普通爱好者来的。正常的情况下,讨论学问和艺术水平是不需要看头衔的,可现在有很多的不正常,比如我说了个普通爱好者,就引起别人的反感,比如头衔一定与水平不对等,甚至头衔越大水平越低,这其实是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还不得不将其作为问题来对待,实在是没劲。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2-21 14:32 编辑
那串头衔是挺招人烦,像戏子将军似的。立刻想起多年前李小山说的"专家面前的干部,干部面前的专家。"不过呢,在看到三楼之前,一、二楼的字我就不喜欢。

像老年大学体。

书法家是不是经常要写点别人拿来当手信的字?ironland 发表于 2013-2-21 12:24
孙晓云是凭写字争得了一大串的头衔,罗列出来想必也不是她的本意,即使名片上那样印着,也不好说她就是喜欢张扬。实际上孙晓云在当代书家当中算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人,我看过她写的《书法有法》,虽说有些观点我不完全同意,可整体上是本很不错的个人思考和书法实践读本,语言平实文采时见,可读性很强。

手札一类的书法作品以前就是写信的产物,现在成了创作的题材,大部分是假信。不过话说回来,以前的书家当中,像米芾那样把写信当做大事的不在少数。很多书家写起信来是如临大敌,绝对不都是随意随性一挥而就。
本帖最后由 林夕依寒 于 2013-2-21 17:16 编辑

年前还看她的视频跟着学临老董滴人叨叨一句:“亲!咱能不上神马央视滴《艺术人生》不?实在真想上就只说说写字这件事就行了。。。”
看了几眼那期节目,某些言语中还真不枉费那一堆头衔。哎!也怪我闲着干什么不好,居然看央视。。。

PS:以上全是废话,乱叨叨。要是不喜欢她的小字也不会找她的视频跟着学不是。。。对于我这种想一出是一出滴人她能多录些这样滴视频,我还是很欢迎滴。。。





以前别人给发滴这两张,俺觉得也挺耐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2-21 17:56 编辑

艺术有个好处,便如烧饼油条一般,星级酒店做得,门口早点铺做得,家里亦做得。然后凡是吃到的人呢,也个个可以评头论足一番,都没有什么对错。只是不同的人,立足点不同,各有各的看法。比如专门的白案师傅,可能会大赞一声,这明矾放得好;做广告出身的,觉得这油条俊俏;再经过一人,呸,这油条太硬,我妈妈炸得软的方好吃。再来个文艺心的,吃的不是油条,是远方的南山悠然,五星酒店算个鸟,丽江三十七街拐角处的司徒老爷那摊油条才是心头柔软地。

孙晓云书法亦是。专业有专业的角度,看到一些不那么表面的东西。而普通爱好者,有普通爱好者的视点,可以选择爱她的头衔,亦可选择厌恶。就像女人买衣服,要LV或不要LV,纯喜好选择罢了,无谓对错,更没什么高下歧视之嫌。有多少种人,就会有多少种评价。普通爱好者就是普通爱好者,在这门手艺上花了10000小时就是专业,这是明摆的事情,有什么好计较呢?

话说以前大老虎贴书法倒是干脆,作者名都没有,把附加因素都剔除了,非常单纯地看字。


林夕贴的几张好看。把雨冷贴的图刨开,再想想她的年纪,我觉得孙晓云还挺厉害。
我知道什么?
我看,孙晓云倒还好,不就是有些作品的有些字纠结么?总比心理纠结要好。
有的作品运笔纠结,板滞,这是板上钉钉吧?就事论事,能否定,就否定,不能否定,可以承认,也可以沉默。至于把火在"位子"上再怎么引,再怎么烧,转移了视线,也还是另外一回事,总归烧不掉那份笔下的纠结与板滞。
杨林之言可听。
杨林之言可听。
雨冷 发表于 2013-2-21 23:08
版主就是版主,这事我迷信头衔。
版主就是版主,这事我迷信头衔。12d" />
雨冷 发表于 2013-2-21 23:11
嘿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碍无碍!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2-22 11:08 编辑

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孙晓云写的,可又似乎是她写的。这幅作品倒是真有某些人所说的纠结之处,小笔写大字,工具不趁手,墨又有些枯,笔画线条滞涩,转折不爽利,飞白过多,贯气不顺。看来斗方作品对作者也是个难题,不好驾驭。这应该是幅应酬作品,不过如果作者意外写出这样的作品,将其作为上品也没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们真的不必管她的职位,仅就其作品(部分作品)来说,就事论事,她有的作品真的不该拿出来。上面这幅,有的字甚至是散架的。
25# 杨林
呵呵,我就料到杨林不会喜欢这幅的。
我也觉得孙的小字比大字好不少,她似乎比上海的周慧珺更多面一些。女性不容易写好大字,是否和臂力有关系?
与臂力没什么关系,与性格有关系。孙晓云本来就是把书法当做女工来做的人,又做出那么大的文气来,非常可贵了,写大字是市场逼得。不过即使这样,她的大字也不丑,远比周慧珺要清丽。
25# 杨林  
呵呵,我就料到杨林不会喜欢这幅的。
我也觉得孙的小字比大字好不少,她似乎比上海的周慧珺更多面一些。女性不容易写好大字,是否和臂力有关系?
施国英 发表于 2013-2-22 11:12
我个人以为,凡事都与体力有一定的关联性,只是,不是绝对的,既因人先天而异,也与人的后天修为、思考、苦练有关。
女性大字好的,南京的(当然,说贵州的也可以)萧娴老前辈算是突出者吧。她实际上属于“弱小型”的身材,却长于巨制,不苦练哪成。她手上那骇人的茧子就是证明。
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孙晓云写的,可又似乎是她写的。这幅作品倒是真有某些人所说的纠结之处,小笔写大字,工具不趁手,墨又有些枯,笔画线条滞涩,转折不爽利,飞白过多,贯气不顺。看来斗方作品对作者也是个难题,不好 ...
杨林 发表于 2013-2-22 10:28
一次无意间在一个网站看到卖孙的这样字,好像要价两千,更证实了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