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孙晓云书法两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沧浪书社社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独步说的“没有必要的疏密变化,看来板结感很重”不才最初也感觉。后来刻意看了一下她展出和出版的其他作品,大致都是这样。

她的字是小楷比大字好。因为电脑里面手机拍的效果不好,没有上传。
至少南京书法界,在世的超过她的寥寥吧。不过有人说她会成为名家,但是成不了大家。

另外,因职务肯定人不对,因职务否定人其实是一样的思维。
杨林传的第二幅我最喜欢。在一个朋友处看了许久。
本帖最后由 雨冷 于 2013-2-20 23:53 编辑




她这样的大字不太多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杨林之言可听。
杨林之言可听。
雨冷 发表于 2013-2-21 23:08
版主就是版主,这事我迷信头衔。
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孙晓云写的,可又似乎是她写的。这幅作品倒是真有某些人所说的纠结之处,小笔写大字,工具不趁手,墨又有些枯,笔画线条滞涩,转折不爽利,飞白过多,贯气不顺。看来斗方作品对作者也是个难题,不好 ...
杨林 发表于 2013-2-22 10:28
一次无意间在一个网站看到卖孙的这样字,好像要价两千,更证实了我的判断。
今天闲暇多些,把每层楼都看了,有点想法,回复下,免得被人当哑巴。


1.发言中,行家有,不行的家也有;就书法论书法的中肯之论有,剑走偏锋那个什么的也有。行家的评论理据充分,客观公允从容平和,可信。若干年前在长江边看到一个现象,印象颇深:浩浩长江无语东流,哗哗河沟聒噪不休。此番场景无处不见,不只江边。

2.小学初中时,上课老师一发问,俺不管对错,举手被点到就胡说一气,不管对错,大抵为了赚个“敢于发言”的彩头。但是现在不了,不知为不知,胡乱放言,会被同学讥为:身体发育得不错,能祸害女人了,但是
脑子发育没跟上~~~

3.书画的评论虽然有主观性,但是主观的空间不宜过大。萝卜白菜可以各有所爱,但是萝卜和人参也各有所爱就是问题了。所以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美术史,写来写去就是那么多人,散迹于民间的万万千千的画师永无
入传的资格。一幅作品的好坏,一个书画家的优劣,多是有公是公非的,甚至可以关公战秦琼跨朝代比较,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如李杜的情况有,但是毕竟不多。对书画的鉴赏直觉靠不住。书画讲究传承与创新,有来历有变化,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感悟,不仔细分析怎能得出结论,所以对直观还是要有限放纵。

4.回到本楼的正题。对于书画,我绝对是外行中的外行,受朋友影响,近日接触了些,算是为几十年后的退休生活提前找点事干。所以,对于孙晓云的字,我真的说不出哪里好,只是看着顺眼,舒服,比言恭达、尉天池等人的看着舒服而已。但是,并非没有方法。术业有专攻,自己不行,别人行的。身边总有懂行的靠谱的人吧,总有可以信得过的评论吧。鉴定书画的脑子我没有,鉴定别人的鉴定的脑子我还不是完全没有。根据我接受的信息,我同意杨林对孙晓云的评价,是个很勤奋认真的优秀的书法家。有的评论过低的,大概是和圣人比较吧。我们都是芸芸众生,有缺点,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现在家里都不缺镜子吧?我贴的两幅孙晓云的大字是朋友传给我看着玩的。也许是应酬之作,即便再应酬,只要不是率性胡为,那功力是抹煞不了的,如果说是街头招牌字的水平,我只能说,兄弟,你和我一样业务,但不如我能藏拙。
    老独说的纠结我没看出来,还达不到那样的欣赏水平。板结、少变化,是我也心里狐疑的。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固然好,但是这样是不是一点算不足,即便是不足,算不算很严重的缺陷,算不算否定一幅作品的硬性标准,我不敢肯定。因为毕竟,这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是不难发现和改正的缺失,这样的书法家能够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所以暂时存疑,留在将来印证。

5.贴完字后,俺把百度上对孙晓云的介绍贴上去,就是添加个说明书而已,也没细看什么头衔。想起我小时我姥爷和我讲的故事,是我姥爷的姥爷小时听来的一个故事:老和尚领小和尚过河,遇到一个年轻女子想过河过不去,老和尚背她过去后放下,然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没留手机号码也没留QQMSN微博。小和尚笑着对老和尚说师傅你近了女色。老和尚说我现在已经把她放下来了,可你心里还没把她放下来。我想,这个故事好多人的姥爷都和他讲过。
唉,俺没烧过香拜过佛念过经,咋成老和尚了呢?
即便是真正的大师也不能保证每件作品都好,细看了一下这楼里的墨宝,总的印象小字有功底,大字一般般。冷雨主贴上传的作品比一般更一般。
书画家的人情字画大都一般般,熟人求字求画润笔酬劳也就意思意思,大师也就 ...
老程 发表于 2013-2-23 18:41
说的好!但是,目前,我只能,接受,一个人的,看法~~~~
给这个楼加精应该,精的不是孙女士的秀楷,也不是冷雨的主贴,而是众人参与和论事的态度。
这才像燕谈的风格。
老程 发表于 2013-2-25 09:23
这个倒是值得提倡的。因言语龃龉而剑拔弩张确实没有意思。不是走了些重量级的板油吗。俺也好长时间不上或者不经常上,或者潜水或者不潜水也不吭声,怕纠缠细节招惹是非。也所以发帖到清静些的艺术版。这个楼虽然搭得不是很理想,总还差强人意。
市场对艺术的负面作用是有的,老独说的现象也存在。但是市场经济是绕不过去的。对艺术的正面作用也不容小觑。以前读过陈平原的文章,谈明清市场化的出现对文学的促进作用。市场对艺术有哪些正面作用,俺还没有留意。但是论著一定有,不汗牛充栋也差不多,毕竟人家西方市场经济几百年了吗。田园牧歌固然值得留恋,实在找不到了,也得适应当前,各有其趣味吧。所谓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对于书法,这门艺术是能够长久存在的,但是逐渐式微也是不可避免的吧。毕竟没有了过去那样的丰厚土壤。电脑、打印,连硬笔都用得少了,书法存在的氛围日渐稀薄。就像宋诗,写得再棒,也无法和唐诗比肩,那才相差几百年啊。当然,也不排除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经历,有天赋异禀的孩子,在后现代的生活中,达到非凡成就,写出书法精品,但,那样,大抵是可遇不可得的偶然现象了吧。
本帖最后由 雨冷 于 2013-6-9 21:42 编辑
到南通办事,回来,翻翻旧报。
6月1日的《现代快报》,A25版、28和29版,介绍一女子的作品,
王岚。
好看,喜欢!
比那位主席的手艺,强多了。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3-6-2 00:45
踌躇了半天,还是说出来了,但愿别气着您老。

其实吧,我倒不是怀疑岚姐的书法水平,我是怀疑您老的书法鉴赏眼光。
这种话题有什么好争的,无非是求道派和求术派的区别。职业书法家的字,再怎么看不入眼,也有基本功的能力在那里摆着。只不过,书法作品若不能感染人,也就是缺点审美创造力罢了。怪不得围观者。
test 发表于 2013-6-10 13:40
同样是职业书法家差别大了。就像同一个医院的主任医生、同一个学校的教授,职称一样,工资一样,实际的水平可大了去了。至于后半句,怪不得旁观者,那要看什么样的旁观者,至少得有基本的书法鉴赏常识,还不能过于固执甚至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