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软着陆彗星:十年追星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00:02左右(16:02 GMT),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收到的测控信号确认菲莱着陆器已经安全降落在彗星表面,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颗着陆彗星的探测器。
  “罗塞塔”项目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大胆探测计划,其目标是追踪并最终进入一颗彗星的轨道,随后向彗星地表释放一颗着陆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彗核进行登陆探测。其确定的考察目标位木星族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2014年8月6日,经过十年追赶,罗塞塔安全进入围绕彗星运行的轨道。
  在8月至11月间,罗塞塔飞船一直在围绕彗星运行,其搭载的各项设备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其地表环境条件。2014年11月12日,按照计划罗塞塔飞船将会释放“菲莱”着陆器登陆彗星表面。菲莱携带了一系列设备用于图像拍摄以及彗核表面样品分析。罗塞塔飞船将持续追踪彗星一直到它过近日点(约2015年8月),考察在此期间彗星发生的变化。
  罗塞塔项目最早是在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构思,其最初的设计是一项彗星取样返回任务。最终欧空局科学项目委员会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罗塞塔项目的实施。最初确定的考察目标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随后在确定飞船的发射时间被定在2004年之后,项目的探测目标被重新确定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2004年3月2日,罗塞塔飞船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由一枚阿丽安-5型火箭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3次地球引力弹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弹弓借力。在其追逐彗星的途中,罗塞塔相继在2008年和2010年飞越了2867号小行星Steins以及21号小行星Lutetia,随后在2011年6月进入休眠状态。
  罗塞塔飞船在2014年开始进入执行任务状态——1月20日按计划从休眠中苏醒,随后进行了设备检查,并继续朝着彗星飞行。
  从任务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到今天成功的实施,时间跨度超过40年,即便从正式被批准进入实施阶段,也已经过去了超过20年的时间。罗塞塔飞船从2004年发射到2014年最终赶上彗星,经历了漫长的10年艰辛,期间3次飞过地球,1次飞过火星,沿着复杂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超过60亿公里,终于得偿所愿。这几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一代科学家整个的职业生涯都奉献在了这个伟大的世纪项目上。(晨风)
  主要时间点一览表:
  事件
  时间
  发射
  2004年3月2日
  首次地球借力
  2005年3月4日
  火星借力
  2007年2月25日
  第二次地球借力
  2007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Steins
  2008年9月5日
  第三次地球借力
  2009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Lutetia
  2010年7月10日
  进入深度休眠
  2011年6月8日
  从休眠中苏醒
  2014年1月20日
  轨道机动开始
  2014年5月7日
  抵达目标彗星
  2014年8月6日
  开始彗星全球绘图
  2014年9月10日
  菲莱登陆
  2014年11月12日
  彗星过近日点
  2015年8月13日
  任务结束
  2015年12月31日
我知道什么?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1-13 04:54 编辑

果壳的前期介绍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459/

果壳直播帖 http://www.guokr.com/post/642057/

莱菲的中国绰号是“韭菜”。
二十年前设计一个航天器,在路上跑了十年,再对准一颗彗星,丢出颗探测器……欧洲现在看着像孬货,但却有些不声不响的大家伙。简直就像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地面无甚可观,仿佛只有老死之人才会待那里,地下却是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
我知道什么?
“菲莱”号在彗星上发现有机分子
英国《金融时报》 马克•奥德尔 报道


根据对菲莱(Philae)彗星登陆器部分数据的初步分析,菲莱在上周登陆67P彗星(Comet 67P)之后曾嗅到有机分子。这些数据是由这个冰箱大小的探测器在电力耗尽之前发回地球的。

这些含碳化合物是由一个对彗星稀薄大气进行采样的仪器探测到的,欧空局(ESA)科学家表示,要想确认这些化合物的复杂成分,还需要做更多分析。

他们表示,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复杂化合物,而蛋白质则是构建生命体的基石。

有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基本生命物质可能是由彗星带来的。这次登陆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考察该理论的正确性。


此前,该任务似曾遭遇挫折,菲莱上的钻孔工具似乎未能将任何物质从彗星内部提取至登陆器上的实验室中,从而无法分析它们的成分。

由于担心使用钻头可能会令立足不稳的探测器松动,人们并不愿动用该钻头。此前,用来帮助菲莱固定在彗星表面的鱼叉和推进器都未能发挥作用,导致菲莱在登陆时反弹了好几次,才躺在该彗星上一个悬崖的阴影中。

来自菲莱上其他仪器的数据表明,该彗星几乎完全由冰块(这里是指由水结成的冰)与灰尘的混合物组成,并覆盖着10厘米到20厘米厚的灰尘。

长期以来,科学家猜测,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彗星在地球形成早期带来的。目前仍不清楚的是,欧空局科学家是否能检测彗星上冰块的化学成分,以便在菲莱上实验室无法采样的情况下,确定这些冰块的成分是否与地球上的水相同。

目前,科学家正急切地等待分析结果。因为,自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以来,彗星上的物质据信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