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文刀的圆珠笔画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5-1-12 09:25 编辑

史上最牛设计图(用圆珠笔绘制),绝对牛到家……2015-01-11[url=]天天老相机[/url]

阅读引语

建筑画画的好不算什么本事,但是如果用圆珠笔把建筑画画的传神,那就绝对不一般了,今天就欣赏诸葛文刀的圆珠笔建筑画,绝对让你惊叹......

《清清谐趣》


《静》

《历史一隅》

《许愿池下》

《蟠龙壁》

《千古绝唱》

《酒旗风暖》

《龙脊》

这是一幅小画,因太小不在正作之列,所以也没有名字·······

惨···,第一张图就没有过程,这是一幅老画了,当初没有保存的高清过程图,这画还是前些天翻出来重新拍的,上图色不正,这图颜色对了。一二年夏天的作品,右下角“壬辰六廿”,不查日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是几月几号了。这幅画现在真不敢恭维,对比与目前的画就可以看出来进步了。不过画的这座房子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只是承载匾上字以及对联的载体。“酒旗风暖”四字是陈独秀诗中语,原诗就不抄了,本句为“酒旗风暖少年狂”,这句话对当时自以为是的我很有感染力,上下联分别取自“人穷志短”“财大气粗”,我各自改了一个字添了两个字,意义顿时不同,高大上了许多。当时对此是很沾沾自喜的,不过现在看来也没什么啦···

51cm*37cm






《清清谐趣》,画颐和园谐趣园中饮绿亭,14年4月。
这幅画目前为止最·····怎么说···画过的最复杂的了,建筑的形体偏差一点就不像了,还要顾及到那种微妙的透视,光是形体就用尺子卡阿卡啊卡了两天,下来一看也就是那几根掌握大透视走向的线条。导致后来选题材时尽量都去选正面视角,因为简单一些。

主景之饮绿亭。

饮绿亭局部。

这座水阁不知名。

树的局部,采用了钢笔画的画法。

未完时。

尺寸62cm*42cm



《历史一隅》,七月份的作品。画中建筑是我们山西乔家大院内一处有名的院落,出镜率很高。全程十万分小心的画完,算是很满意的作品了。

局部一

局部二

40.5cm*33cm

《千古绝唱》,作于七月中旬。这座楼阁与“千古绝唱”四字实在联系不大,画名由来,因创作时赋予这座楼阁身份“幽州台”。唐人陈子昂有首雄浑苍劲的名篇《登幽州台歌》,读之神哭鬼泣,酣畅淋漓。画中文字为小篆,上匾台名,中匾署名,下匾画名,原诗以砖雕形式画于台壁,背景贴合主题画了风起云涌。原幽州台经两千多年岁月早已荒殁无存,建筑原型是山西常家大院内观稼阁,很难想象这种气势恢宏的建筑出自于平民商贾之家·······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56cm*41cm

《蟠龙壁》,八月份作品,照壁浮雕。呃···这幅画倒没啥说的。画中三条龙蜷曲的姿态可谓龙图腾当中的经典样式,镂空雕细碎繁琐,也有费了一些力气。

局部

30.7cm*28cm

局部一

局部二

《许愿池下》,也是八月份作品。有名的罗马许愿池,只可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红衣少女的鲜活热烈,蓝调大理石的坚硬冰冷,这些内在的对比都没有表现好。建筑本身没毛病,就是没完全表达出来要画的东西。

60cm*45cm

《静》,九月初所作。这幅画的整体氛围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时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以及女儿,安宁的小巷,总之,就是自己心中各种温暖的协调。


47.6cm*38cm

《龙脊》,九月末。这件作品最费劲的就是眼前这段城墙了,砖缝之类的细细留出来,剩下的就是用时间磨了。刚画的时候很满意,画着画着效果就变味了,技艺尚未纯熟,同志仍需努力,唉···

局部

未完时

65cm*50.8cm

这幅就不多说了,小练习。只说下满纸的飞鸟,在青海西宁,曾见过上千只乌鸦(的确是乌鸦)在城郊扎堆,栖息于树枝电线抑或屋顶,群飞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与纪录片中候鸟迁徙的盛况无二,当然我并不知道原因。这幅画便是想起那时有感而作,不过我画的不是乌鸦罢了,而且我画的鸟的数量要少得多。








可能略显匠气,但的确精致。
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恶心的场景,象鬼眼一样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