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墨印彩绘本《耕织图诗》(善本掌故)

 墨印彩绘本《耕织图诗》(善本掌故)
 
陈红彦

 

 
 
  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南宋初年,高宗未遑他务,先下务农之诏,以开中兴大业。浙江奉化人楼天璹时任于潜令,深领皇旨“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一图,係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物,曲尽情形,虽四方习俗兼有不同,其大略不外于此。”宁宗嘉定年间,楼璹之孙楼洪将《耕织图诗》镂版行世。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南巡时,江南人士出其藏书进献者颇多,其中就有宋版的于潜公《耕织二图诗》。康熙观览后,非常感慨,言“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自始事迄终事,农人胼手胝足之劳,蚕女茧丝机杼之瘁,咸备其情状。复命镂版流传。”康熙内府又绘刻《耕织图诗》即缘于此。
  康熙年间绘制《耕织图》的是内廷供奉焦秉贞。焦秉贞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通天文推步,擅画人物,亦工花卉山水及楼台观宇,并参用西洋画法,所画人畜、花木、屋宇,皆富立体感。绘制《耕织图诗》正发挥其技艺之长。

  焦秉贞的《耕织图诗》充分利用了楼璹的《耕织图》,对之加以改造,创作出超越前代的传世珍品,他以书画的形式表现出耕作的复杂过程、桑蚕纺织的各个环节,包含很多农桑知识。

  焦秉贞的《耕织图诗》完成后令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在序首钤盖了“佩文斋”朱印,在序后钤盖了“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当时名震一时的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

  中国版画,历来讲究画家与刻工的协作配合。特别是明末清初,这种画家与刻家的配合就更加默契。许多名刻工不仅会操刀,也懂画,并擅长绘画。因此在雕刻中,不仅强调自己的刀法特点,还善于保留原画的艺术风格。由于画者和刻者的紧密配合,产生出许多优秀的版画作品,焦秉贞绘《耕织图诗》就是在当时著名刻家朱圭、梅裕凤的精心再创作下,才成为传世精品。

  朱圭,江苏吴县人,工雕善画。以刻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和金史的《无双谱》崭露头角,被选入养心殿供事,大内字画,皆出其手,所刻《耕织图诗》,刻功已是老到纯熟,成为殿版版画在民间享有盛誉之作。

  《耕织图诗》在雍正、乾隆时期曾经再度盛行,二朝都曾命内廷臣工摹绘刊行焦绘朱刻之《耕织图诗》,摹绘本中印章成为刊版的墨印。据考证,乾隆时曾经有冷枚、陈枚绘制过焦图的绢本着彩摹本,说明曾经有焦秉贞图曾经有过彩绘摹本,为墨印彩绘《耕织图诗》的先声。现在国家图书馆“文明的守望”展览上展出的即后之墨印彩绘本。

  墨印彩绘技法出现于唐末五代,在这部《耕织图诗》中,这种技法的大规模运用,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加逼真,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6-24 第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