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琐事

北大琐事 

1996年,女儿考取了北大。对于我这不曾迈进大学校门的野蛮人来说,简直是上天赏给我的最美好事,她总算西里糊涂实现了我未曾实现的梦想,我都不知该怎么乐了。

北大、清华,那一直是我梦想中的校园,从小给女儿灌输的,也只有这两所学校。女儿说,她是为我考上的。送她进入校门那刻,她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甚至有些失落,因为以后就不能天天在家张着大嘴边吃喝边看电视了;我则将头抬成仙鹤状,脸上心里都充溢着骄傲。

谁知,只上了一个月,女儿的宿舍突起大火,房子没烧毁,有人受了轻伤,屋里的东西却片毛不留。据说这样的火已发生过多起,原因不明,也无人认真寻找原因与查处。天之娇子,本来该火的,火了,也就火了。

那晚,正好女儿回家来住。事后,她对我发牢骚,说宿舍的两个北京人都不在,那四个外地人有三个各顾各,只知逃命;若她在,她会奋不顾身救火,起码会叫人来帮忙的,也不会烧成如此惨状……

女儿会不会奋不顾身,我没有绝对把握。但她从小反复听我讲“孔融让梨”和遵守诺言的故事,能吃亏,拒绝说谎,遵守诺言到死心眼,对人热心肠倒是事实。

听说了女儿宿舍的情况,我对那几个外地女孩非常同情。远离家乡,亲人又不在身边,突然就烧得一无所有,还不得涕泪长流几天啊!我立刻通知住在北大附近的朋友,请女儿的室友们去他的饭馆饱餐一顿,他还仗义地给了每个孩子几百块钱。女儿发牢骚归发牢骚,心肠确是极热,学校捐的钱她一个没要,都分给了室友。听说我要将自己的衣物捐出来,她立即兴奋地帮我挑选,恨不得我正穿的、喜欢的都给她的同学。几天后,她还把一个没有和家里联系上的室友带回家,让我请她吃饭,并一起到市场,给那女孩买了几身内衣裤。以后,我又经常让人给她们室送去成包成箱的水果之类吃的。

谁想,女儿与室友的关系却越变越坏。不久干脆得出结论,北大外地人多,专门欺负北京人。我不同意这观点。我说,你们室四个外地人,有两个是本省的高考状元,同样进这个门,人家外地人得比你们高出百十来分。凭什么人家拼命用功,你在这儿耍二流子,结果都一样?上了大学,人家为将来留在北京,还得挣命,你们可好,二流子耍得更欢,吃吃喝喝,整天鬼混,前途照样有保证,人家心理能平衡?

女儿当然有大缺点,没有生活目标,优越感太盛,除心肠好,基本可列入纨绔子弟范畴:谈恋爱,看电影,写武打,看闲书,吃喝……样样玩得正经且投入,就是不正经念书。她爸说她是二流子,她立刻上前拥抱老爸说,你可真了解我啊!

道不同不相与谋,这难道就是她与室友关系一天天走下坡路的原因?

然而,我印象深刻的两件事恐怕也是导火索。

虽基本为纨绔,女儿还知道助人。一日早晨打开水,主动帮一南方状元(听说她一直保持其状元地位,在北大仍是成绩名列前茅)。不料路上暖瓶提手脱扣,暖瓶掉在地上摔成粉碎。回室后,状元不问女儿烫伤没有,却提出让她赔暖瓶。理由是既然你拿了我的暖瓶,就要对它负责任。

女儿勃然大怒,断然拒绝赔偿。回家后说起这事又气愤又伤心,难道我做好事还做错了?

我心里觉得有些荒唐,面上只有劝女儿,不就是一个暖壶,你给人打坏了,可不该赔吗!

最终,女儿付给了状元五元钱,人家心安理得收下了。

第二件,女儿一天回室,看见室友们正吃西瓜,她伸出手说,给我一块!谁想同室的另一状元说,你又没出钱,干吗给你!

女儿傻了几秒后蹦出一句,那我带来的水果你们也没少吃啊!几个外地室友拿眼乜斜了她一下,低头继续啃西瓜,理也不理她。

只是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很大程度怪女儿自己没涵养,不懂事。可她在北大逐渐呆得寒心,恐怕这也是她最终逃离北大的原因之一。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学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四个地位不同的人在庙里避雪。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到联诗。商人做了第一句:大雪纷纷坠地;赶考的书生续说:全是皇家瑞气;地主接着说:再下三年何妨;种地的农民一听急了:放你娘的臭屁!

这故事起码说明了一点,人的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当初,我与女儿的行为主观上并没想显富,更没想到施舍,不过是一种习惯:有东西愿意与人分享。但我们忘记了人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有时你的慷慨加上说话不够谦卑,甚至无意显露出的优越感,都会刺伤某些敏感之人的自尊心,更何况这还是些内心极为骄傲的知识分子,一旦让她们产生自卑,就有些不妙了。

人生在何地由不得自己,似乎不该成为自卑或自傲的理由。女儿如今长大了,成为了基督徒。她向我检讨说,做人应当谦卑,特别是对处境不如你的人。如果换在现在,我不会与北大的外地同学关系处得那样糟糕的。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想,无论做为女儿还是那些外地的状元们,似乎心理都存在着问题,不太懂得怎么做人。曾有优良传统的北大,对这些孩子的心理与品德是否应有引导及教育的责任,难道只知道塞给他们一堆只能应付考试的东西就完事大吉了?

 

 

被应试教育搞坏脑子的状元!
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不大,与本是工业文明的马克思主义落地后小农化关系更大,伟大领袖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
non omnis moriar
伟大领袖有一句话还真颇有道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咱这国不是农民国家吗?当然,别的人也不是不该受教育.
以下是引用邢斌先生在2006-7-25 19:55:00的发言:
被应试教育搞坏脑子的状元!

我不反对亦不赞成邢斌先生的这句话。

但这句话却使我考虑:在很多教育问题上,我们都习惯性的把责任推到应试教育身上,这似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关键是,这些问题果真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吗?它应不应该负全责?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是素质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我想问,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内心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构想?

在此声明的是:我是坚决反对唯分是论的教育形式的,首要的原因就是如果没有分数的压力,我的青少年时代或许会更快乐轻松一些!

    现在的学生,不是在这方面有严重的缺陷,就是在那方面有严重的缺陷。强调一下,不是缺点,是缺陷!它说明中国教育已经离全面发展越来越远。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学生的缺陷还真不仅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独生子女就是个大问题,以自我为中心长大,想不自私似乎挺难的.我就经常劝年轻人,要么不要孩子,做丁客一族,要么要两个孩子.近日,我女儿提出一个想法,说被抛弃在孤儿院的孩子已经不少,不如领养一个.对此,我老公很有想法,我则正在"斗私批修"过程中.或许,这是一个好想法.

话说远了.如今的电视节目中充斥着武打破案杀人放火,游戏机也不外乎这套,一本本吹捧狼的书让大多数年轻人都叫好,要不就是超女们的一夜成名,要想让孩子们养成好的品德确实不易.

我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主帖中所说的其实是不同道德观的冲突。九十年代中期,我与家父到济南购买东西,路上看到一个智商或者心理显然失常的女孩子从倒垃圾的平台上跳下来(济南的垃圾箱至少离地二米以上,就从这个细节,便可看出济南何以落后),家父本想过去看看,我拉住他,说只有我们的衣着最好,而且是外地人。按老观念,我们应该去救人的,而现在的我至多打110报警。到2005年,本想请人来大扫除,毕竟新房子2年多没大扫除过,而且多少有些想做点好事的意思(正好居委会号召大家捐款),我是不喜欢打扫卫生的,也反对妻子投入过多精力,把人生变成与灰尘的战斗过程。按老观念,我不是行善,而是有剥削之嫌。那年上海有个案例,一位钟点工打扫卫生被玻璃划伤,救治不及时而身亡,家人把雇主告上法庭,女雇主据说有心脏病才请人的。所以,最后没请,尽管我当时曾与妻子说好,若请人,不许擦窗。因此,在农业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以自己为标准判断和教育孩子。
non omnis moriar

人是可教育得吗?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呵呵,psyzjs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如果不清楚问题本身的意思,答案可以有无数种。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外省的几个孩子,与“女儿”的区别:

一是外省人,一是北京人。外省人高考竞争更激烈,应试教育的程度更严重。外省人中有2个状元,“女儿”是“二流子”。

可能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写文章的妈妈,能写出这篇文章,可见是知书达理,心胸开阔的家长,家庭教育一定不是应试教育。

外省的几个孩子,与“女儿”的相同点:都是独生子女。外省的孩子,文章里也没有说是农村来的。

所以我觉得,从这篇文章看,主要是应试教育害人。当然,应试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但是家庭教育也可以是应试教育。老师、家长,为了分数,不顾其他,顺便也形成了恶性的竞争,缺乏友谊,只有竞争。 

当然,问题是复杂的。就事论事,从这篇文章中我的感受主要是这样。

逍遥,你说她们是“内心极为骄傲的知识分子”——近期的北大能见到这样的人吗?

国人似乎对平均主义特别有感情,在贫富悬殊下,贫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心灵扭曲.所以,民工进城之后,造成一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据说有个统计,到2010年,大城市中将有百分之七十是民工.在这中情况下,衣服光鲜的城里人如果仅仅充满戒心,就连玻璃也不敢让他们擦是不行的.吃喝拉撒都多不开.每逢过春节,想吃个早点都没去处.我想起了梁漱溟先生,提倡乡村教育.我觉得教育太重要了,特别是公民意识的教育.有些东西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可惜大多数人似乎都茫然.

我之所以将现在的北大人统称为"内心极为骄傲的知识分子",是因为自己有自卑感,始终为自己没能正式迈进大学的校门而遗憾.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不怨我.

以下是引用psyzjs在2006-7-27 0:26:00的发言:

人是可教育得吗?

那要看我们是怎么理解教育的?预设目标是什么?(要教育人人当圣人,社会处处和谐繁荣,是有难度的~~)

我觉得这主要是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小没有和年龄相仿的人共同分享空间的经历;当然也有应试教育的问题,状元们一般都是从重点中学出来的,与同学的关系往往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在重点中学的环境里更缺乏的是与不同社会层次同龄人交往的经历,使得他们很难在意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同龄人的友情,但往往具有很大的偏执的、独占性的倾向。表现在交往中情绪常常会大起大落,“爱憎分明”。

现在大学里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尤其是重点大学。上海前几天开审的在加拿大谋杀并将丈夫碎尸的留学生凶杀案件,只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em09]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在参考上也看到<哈佛是没有灵魂的名校>,那么北大是否也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呢?也许说灵魂对人的要求太高了,但做人起码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这应该是不分社会制度的,全人类的共识.这些是否应当教给学生,同时也是做父母的责任呢?我到现在都认为"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好,也许在某些人眼中是迂腐.

上海前几天开审的在加拿大谋杀并将丈夫碎尸的留学生凶杀案件,只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这个例子不当,那名女性显然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尽管有司法鉴定说她不是此类患者,不过,她要是真的像官方所指责的那样,头脑冷静到碎尸来“保护自己”,那她回国算是她有理智的表现吗?因此,第一个不当就是现在充当中国社会栋梁的人恐怕不合格,那些鉴定和背后的立场就是证据。第二个不当就是任何一代人都有精神病患者,那是一种病,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是人,都可会得。

non omnis moriar

    提议:

    独生子女是一个问题,应试教育是一个问题,品德是一个问题,交往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至少可以四个角度来讨论主贴。

    呵呵,我还没想好怎么说。看大家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很是感慨。楼主诸位见解高明,我听听就是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学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四个地位不同的人在庙里避雪。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到联诗。商人做了第一句:大雪纷纷坠地;赶考的书生续说:全是皇家瑞气;地主接着说:再下三年何妨;种地的农民一听急了:放你娘的臭屁!

——扯句题外话。正好我的中学老师也讲过这个故事,但与逍遥大姐略有不同。第一句“开门大雪纷飞”是秀才(或赶考的书生)说的,第二句是官员说的,三、四句则相同。

第十七楼的见解我也有同感.昨天看电视,有个交通肇事杀人者,被鉴定为精神病.结果法官说他在当时是有控制能力的.这样的案例不少,动不动就说在当时有行为控制能力,将精神病判为罪犯,而不是关进病院治疗,我觉得这很不人道.不记得是哪位外国学者说过,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患.在美国,看精神分析医生很普遍,将精神病消灭在萌芽.而在国内,对此很不重视.据说二十一世纪是精神病的高发期,这话有理.在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那些个天之骄子们,今天可能只是跟同学们关系紧张,明天说不定就由于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得上抑郁症或狂躁症.那时骄子做不成,很可能有成废人的危险.大都是独生子女,让父母怎么办?
以下是引用章启晔在2006-7-28 20:04:00的发言:

上海前几天开审的在加拿大谋杀并将丈夫碎尸的留学生凶杀案件,只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这个例子不当,那名女性显然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尽管有司法鉴定说她不是此类患者,不过,她要是真的像官方所指责的那样,头脑冷静到碎尸来“保护自己”,那她回国算是她有理智的表现吗?因此,第一个不当就是现在充当中国社会栋梁的人恐怕不合格,那些鉴定和背后的立场就是证据。第二个不当就是任何一代人都有精神病患者,那是一种病,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是人,都可会得。

任何时代都有独生子女,任何时代都有犯错的社会栋梁,所以任何讨论都是不当?

在其他国家以及在过去的中国大学里,精神不正常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但是出现这么多的同学关系紧张事例,每年都发生几起谋杀同学的案件,以及超过了万分之一比例的自杀者(现在全国重点大学万人规模的,一般每年都有2-3起身死的),这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9 22:12:21编辑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倒觉得北京这位问题不小。

ID已送人
请22楼说说,北京的问题不小,不小在哪里?身为北京人,我也觉得问题不小,老有一种皇城脚下的自傲与优越感,不知道努力,爱耍二流子,脏苦累的活都叫外地民工包了,等等.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氛围也确实容易培养二流子.

任何时代都有独生子女,任何时代都有犯错的社会栋梁,所以任何讨论都是不当?
在其他国家以及在过去的中国大学里,精神不正常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但是出现这么多的同学关系紧张事例,每年都发生几起谋杀同学的案件,以及超过了万分之一比例的自杀者(现在全国重点大学万人规模的,一般每年都有2-3起身死的),这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吗?

你这样咄咄逼人就代表你真理在握?

学好三段论再来张牙舞爪吧。

你根据什么说那是因为陈女士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就因为她是独生子女?这不是望文生义嘛。那你怎么不说这个案例证明女性都有杀夫碎尸的心理?精神疾病的问题当然很重要,很值得讨论,但那不是你对他人泼脏水的理由。你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反思自己的道德立场,顺便补习一下逻辑知识。

non omnis moriar

老木匠说的没错,我觉得是章先生的逻辑出了问题。

老木匠的逻辑是: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多多(姑且为真),陈女士是独生子女(真),所以陈女士的犯罪反映了独生子女的问题(假);假的原因是犯罪的因素很多。我恰巧看了上海电视台采访她父亲的片断,她的母亲据说精神就不正常,她与丈夫拍过性爱录像,带回国的行李中还有避孕套,而之前她已经伤害过她丈夫。想当然说话,陈女士现在无法辩解,这是有亏道德的,简直等于说有了外来人口犯罪率激增(真),民工是外来人口(真),所以应该提防民工。
non omnis moriar
以下是引用逍遥亦南在2006-7-30 22:38:00的发言:
请22楼说说,北京的问题不小,不小在哪里?身为北京人,我也觉得问题不小,老有一种皇城脚下的自傲与优越感,不知道努力,爱耍二流子,脏苦累的活都叫外地民工包了,等等.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氛围也确实容易培养二流子.

逍遥亦南所言的这些问题都是泛指,我所说北京这位问题不小倒不是这几个方面。

看完主帖,我心中有几个疑问,而正是这几个疑问让我觉得或许北京这位问题也不小。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爱女之心切切,尤其是女儿考上北大,更是她的骄傲所在,因此潜意识里面肯定孩子是自己的好。她文中的感叹均是建立在女儿的诉说之上的,而这些诉说是其女儿自己有结论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告知的。基于此,我来猜测一下文字背后的一些情节(下文中以她代指北京这位)。

1. 宿舍大火事件:“那晚,正好女儿回家来住。事后,她对我发牢骚,说宿舍的两个北京人都不在,那四个外地人有三个各顾各,只知逃命;若她在,她会奋不顾身救火,起码会叫人来帮忙的,也不会烧成如此惨状…… ” 她如何知道外地人只知逃命连叫人帮忙都没有?我想几个当事人至少会大叫“着火了”吧?对该事件这样的想法,是否会使得她在关心舍友的同时也有所抱怨或责备?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发生后,从恐惧中逃出的人心理比较脆弱,尤其是对本应该与自己同时经历却因故不在的人的话很敏感。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看到后面她和妈妈做了很多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激,从她们做了那么多事情看,似乎不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因此期间肯定有些做法是不当的而她们并没有察觉到,也或许是她帮助人的方式、语言等不妥所致。

2.宿舍大火事件之后:“谁想,女儿与室友的关系却越变越坏。不久干脆得出结论,北大外地人多,专门欺负北京人。”看到这句话,我更肯定她有问题了。北大的外地人的确多,但是专门欺负北京人这样的结论肯定有问题。我们就算这个结论有现实的例子,但外地人为什么欺负北京人?因为北京人势单力薄?因为北京人善良?还是因为北京人像和尚一样老实?而且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竟能同心协力不约而同欺负北京人,这事听起来实在别扭。更离奇的是她是在自认为不遗余力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得出这样的结论了。莫非她如此不幸,遇到了一屋子白眼儿狼?因为文中所列举事例均是她如何帮助别人的,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是觉得一定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和她自身的言行、思想等一定有密切关系。

3.她妈妈的分析:“你们室四个外地人,有两个是本省的高考状元,同样进这个门,人家外地人得比你们高出百十来分。凭什么人家拼命用功,你在这儿耍二流子,结果都一样?上了大学,人家为将来留在北京,还得挣命,你们可好,二流子耍得更欢,吃吃喝喝,整天鬼混,前途照样有保证,人家心理能平衡?”教育体制造成的悲剧应该没人算在她的头上吧?即便有,也只是几句牢骚作罢,反正都进来了。真正有意见的或许是那些分数与她相同却只能上个普通本科的学生,但是这些不平也落不到她头上。至于毕业后的前途,到她毕业时户口是哪里的已经没多大关系了,谁有能力谁就可以找到单位啊,尤其是北大的,就业还不算难吧?而且在北大,本科就业算什么呀?大部分不是出国就是考研了,什么都考不上的才工作呢。不知道她妈妈怎么就得出了:“道不同不相与谋”?是否她属于二流子,而其他人都属于好学上进的?我倒是知道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和被尊重感时转而在其他方面寻找,变得极其自尊和自卑。我看她妈妈一口一个状元,内心是否隐含着自卑?

4.暖水瓶事件:大学寝室里打水是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当然现在很多有了饮水机,解决了这个问题。说它小不过是一瓶水,说它大是因为这是寝室的主要劳动,且天天都要打。和尚当初读书时寝室成员因为打水也有过埋怨和牢骚,到后来规定轮流打水才基本解决问题。我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她们寝室是怎样的状况,是否自己打自己的?如果是,则这件事情南方同学的确做的不好;如果不是,虽然南方同学做得不好,但她在打水问题上是否一贯遵守规则?

5.西瓜事件:室友的话是玩笑还是认真的?且把它当认真的吧。说明她和室友的关系的确很差,她成了圈外之人。这点倒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本地人读书时常常回家住,在寝室的时间很少,无形中少了很多共同的体验,如果自己不主动融入,甚至对他人抱有偏见,那就脱离更远了。

6.最后的感叹:“人的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当初,我与女儿的行为主观上并没想显富,更没想到施舍,不过是一种习惯:有东西愿意与人分享。但我们忘记了人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有时你的慷慨加上说话不够谦卑,甚至无意显露出的优越感,都会刺伤某些敏感之人的自尊心,更何况这还是些内心极为骄傲的知识分子,一旦让她们产生自卑,就有些不妙了。

人生在何地由不得自己,似乎不该成为自卑或自傲的理由。女儿如今长大了,成为了基督徒。她向我检讨说,做人应当谦卑,特别是对处境不如你的人。如果换在现在,我不会与北大的外地同学关系处得那样糟糕的。 ”这倒真应了逍遥亦南的分析,黄城根下的人何来如此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忽然想到如果北京人遇到上海人会怎样?整篇文章落脚到是因为伤了外地人的自尊心从而让她们产生了自卑所以才关系糟糕。我敢断言,她以这样的感悟继续人生,还会不断遇到同样的问题。

7.记得当初我上大学时,被称作垮掉的一代,教授们常常摇头叹气说一届不如一届,但是事实证明这一代人并没有垮掉,相反还成了不少行业的支柱。现在的独生子女也被指问题多多,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当初所处的时代差别很大,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改变,我不认为独生子女整体的问题有多严重,严重的是个别人。所以,自省和学习尤为重要。

5.西瓜事件:室友的话是玩笑还是认真的?且把它当认真的吧。说明她和室友的关系的确很差,她成了圈外之人。这点倒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本地人读书时常常回家住,在寝室的时间很少,无形中少了很多共同的体验,如果自己不主动融入,甚至对他人抱有偏见,那就脱离更远了。

6.最后的感叹:“人的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当初,我与女儿的行为主观上并没想显富,更没想到施舍,不过是一种习惯:有东西愿意与人分享。但我们忘记了人的处境是不一样的,有时你的慷慨加上说话不够谦卑,甚至无意显露出的优越感,都会刺伤某些敏感之人的自尊心,更何况这还是些内心极为骄傲的知识分子,一旦让她们产生自卑,就有些不妙了。

人生在何地由不得自己,似乎不该成为自卑或自傲的理由。女儿如今长大了,成为了基督徒。她向我检讨说,做人应当谦卑,特别是对处境不如你的人。如果换在现在,我不会与北大的外地同学关系处得那样糟糕的。 ”这倒真应了逍遥亦南的分析,黄城根下的人何来如此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忽然想到如果北京人遇到上海人会怎样?整篇文章落脚到是因为伤了外地人的自尊心从而让她们产生了自卑所以才关系糟糕。我敢断言,她以这样的感悟继续人生,还会不断遇到同样的问题。

7.记得当初我上大学时,被称作垮掉的一代,教授们常常摇头叹气说一届不如一届,但是事实证明这一代人并没有垮掉,相反还成了不少行业的支柱。现在的独生子女也被指问题多多,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当初所处的时代差别很大,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改变,我不认为独生子女整体的问题有多严重,严重的是个别人。所以,自省和学习尤为重要。

ID已送人
奇怪!为什么自动多出了几段?
ID已送人
谢谢老实和尚的深入分析与批评.我是一个自卑兼自傲集于一身的矛盾混合体,女儿恐怕也继承了我的缺点.这些年经过摸爬滚打,女儿在处人的关系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这在我是很欣慰的,感谢神!而我也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更应当改正自己的缺点到老.再次对你表示真诚的感谢!
这至少是中国人的问题。咋一个“北京”了得?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