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蔡慎坤:易中天为什么如日中天?

(转帖)蔡慎坤:易中天为什么如日中天?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谁听过这样的历史课?这就是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时的特殊语言。

  

易中天这个名字本身就不同凡响,按说他早就应该出名了。他在做讲师的时候,他在古色古香的珞珈山校园里,他对武大学生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许多人也许今天还不知道易中天是何方圣人?只是听说有一大群崇拜他的粉丝。其实年近六旬的易中天教授早就该红了,他生于1947年,1965年高中毕业后从长沙直接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己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1978年他直接报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武大时,他深受当时的开明校长刘道玉的赏识和影响,做为资历很浅的讲师,他没有等身的著作,没有深刻的论文,只是开的课比当时任何教授开的课都受欢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特别爱听他在讲台上纵横天下,他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妙趣横生,常常引来满堂喝彩!许多时候偌大的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连窗台上走廊上都是黑压压的人。我曾经在武大呆过一些年,印象最深的似乎只有易中天讲师,许多教授的名字早就记不清了。后来刘道玉校长卸任后,易中天在武大的日子似乎很难过,有一批正人君子老学究什么的甚至合谋取消了他的授课权,原因是他开的几门课太受欢迎了!在经过一阵痛苦期后,易中天毅然选择了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厦门大学任教。对堂堂的武大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耻辱!易中天是个杂家,他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陆续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客观地说,看易中天的书远不如听他的课精彩!

而易中天的精彩和火爆完全源于他生动的语言风格,“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谁听过这样的历史课?这就是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时的特殊语言。令易中天始料未及的是,他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不仅成为一档超人气节目,还培养了大批自称“意粉”和“乙醚”的崇拜者,他们称自己的偶像为“超级教授”。是什么让一位原本只知做学问的教授像娱乐明星那样招人追捧?易中天的火爆和人气之旺,可以从收视率攀升、著作热销和“粉丝”众多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收视率攀升:据央视网站介绍:“去年5月,由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使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百家讲坛》编导魏学来说:“我不方便告诉你具体哪个主讲人的收视率,但是可以说易中天教授主讲时收视率是最高的。所以《百家讲坛》又和易中天签约,准备让他再讲一年的‘三国’。”

?

?? “著作热销出乎意料”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记者从出版社得知,易中天2005年新书《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才出版4个月就卖了5万册。现在已经是第8次印刷。2006116,《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世,起印15万册。“著作能热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易中天说,“我以前的书例如《品人录》也连续出版了3版,销售了4万多册,不是畅销也算是长销书,目前是第4版了。”

易中天这个名字本身就不同凡响,按说他早就应该出名了。他在做讲师的时候,他在古色古香的珞珈山校园里,他对武大学生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许多人也许今天还不知道易中天是何方圣人?只是听说有一大群崇拜他的粉丝。其实年近六旬的易中天教授早就该红了,他生于1947年,1965年高中毕业后从长沙直接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己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1978年他直接报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武大时,他深受当时的开明校长刘道玉的赏识和影响,做为资历很浅的讲师,他没有等身的著作,没有深刻的论文,只是开的课比当时任何教授开的课都受欢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特别爱听他在讲台上纵横天下,他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妙趣横生,常常引来满堂喝彩!许多时候偌大的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连窗台上走廊上都是黑压压的人。我曾经在武大呆过一些年,印象最深的似乎只有易中天讲师,许多教授的名字早就记不清了。后来刘道玉校长卸任后,易中天在武大的日子似乎很难过,有一批正人君子老学究什么的甚至合谋取消了他的授课权,原因是他开的几门课太受欢迎了!在经过一阵痛苦期后,易中天毅然选择了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厦门大学任教。对堂堂的武大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耻辱!易中天是个杂家,他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陆续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客观地说,看易中天的书远不如听他的课精彩!

??? 而易中天的精彩和火爆完全源于他生动的语言风格,“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谁听过这样的历史课?这就是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时的特殊语言。令易中天始料未及的是,他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不仅成为一档超人气节目,还培养了大批自称“意粉”和“乙醚”的崇拜者,他们称自己的偶像为“超级教授”。是什么让一位原本只知做学问的教授像娱乐明星那样招人追捧?易中天的火爆和人气之旺,可以从收视率攀升、著作热销和“粉丝”众多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收视率攀升:据央视网站介绍:“去年5月,由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使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百家讲坛》编导魏学来说:“我不方便告诉你具体哪个主讲人的收视率,但是可以说易中天教授主讲时收视率是最高的。所以《百家讲坛》又和易中天签约,准备让他再讲一年的‘三国’。”

“著作热销出乎意料”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记者从出版社得知,易中天2005年新书《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才出版4个月就卖了5万册。现在已经是第8次印刷。2006116,《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世,起印15万册。“著作能热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易中天说,“我以前的书例如《品人录》也连续出版了3版,销售了4万多册,不是畅销也算是长销书,目前是第4版了。”

“粉丝”称他为“超级教授”在百度里输入“易中天”三个字搜索,竟有40200条相关记录。百度帖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的拥趸者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在这个帖吧里,大多数帖子都是“意粉”与“乙醚”们对易中天讲座的观后交流、资料信息下载。还有人将易中天的妙语汇集整理成语录。每到节假日,“意粉”与“乙醚”们则在帖吧里对易中天进行问候。甚至有网名叫“森的女人”的网友发起了一项动议——“我想去厦门找他,有谁和我一起去”。

易中天的平民立场 ,幽默语言,是他大受追捧和欢迎的主要原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这种口播类节目必须要有悬念牵引,因为讲座和其他电视节目形态不同,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每隔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实际上这个讲座节目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而易中天对这种讲座方式掌握得很好。他和听众完全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平易近人、现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对历史人物人性化理解是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有观众认为“听了易中天的讲课,才感到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好像离我们很近。”网上有“意粉”总结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是语言幽默又准确,与现实结合的紧密。例如讲解古代谋士的意思时说:“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啊,什么点子公司啊”,“我被你雇用了,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在讲《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在民间的广泛影响时说:“你比如说民间好多拜祖师爷的就用这里面的人,强盗就把宋江当祖师爷,小偷就把时迁当祖师爷,屠户就把张飞当祖师爷,编织业就把刘备当祖师爷。可是,怎么关羽竟然当上了剃头业的祖师爷?不就是共同点都有一把刀吗?可关羽的刀是砍头的,不是剃头的呀!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

 易中天的火爆和走红是必然的,他给厦门大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很高的知名度,我们也因此而感激厦门大学!

“粉丝”称他为“超级教授”在百度里输入“易中天”三个字搜索,竟有40200条相关记录。百度帖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的拥趸者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在这个帖吧里,大多数帖子都是“意粉”与“乙醚”们对易中天讲座的观后交流、资料信息下载。还有人将易中天的妙语汇集整理成语录。每到节假日,“意粉”与“乙醚”们则在帖吧里对易中天进行问候。甚至有网名叫“森的女人”的网友发起了一项动议——“我想去厦门找他,有谁和我一起去”。

 易中天的平民立场 ,幽默语言,是他大受追捧和欢迎的主要原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这种口播类节目必须要有悬念牵引,因为讲座和其他电视节目形态不同,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每隔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实际上这个讲座节目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而易中天对这种讲座方式掌握得很好。他和听众完全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平易近人、现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对历史人物人性化理解是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有观众认为“听了易中天的讲课,才感到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好像离我们很近。”网上有“意粉”总结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是语言幽默又准确,与现实结合的紧密。例如讲解古代谋士的意思时说:“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啊,什么点子公司啊”,“我被你雇用了,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在讲《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在民间的广泛影响时说:“你比如说民间好多拜祖师爷的就用这里面的人,强盗就把宋江当祖师爷,小偷就把时迁当祖师爷,屠户就把张飞当祖师爷,编织业就把刘备当祖师爷。可是,怎么关羽竟然当上了剃头业的祖师爷?不就是共同点都有一把刀吗?可关羽的刀是砍头的,不是剃头的呀!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

易中天的火爆和走红是必然的,他给厦门大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很高的知名度,我们也因此而感激厦门大学!

一个知识分子靠写作和演说成了气候,稿酬其实也就200来万,可能还要扣掉很多;54时期那些文人早就过上丰裕的有尊严的书斋生活,而我们好不容易出现几个,就大惊小怪.

比起超女何洁最近1100万买个别墅,想起来还是为知识者心寒.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易中天近年来如日中天,除了本人的优势外,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很现实的,就是上峰最近决计将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而CCTV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就是决计大炒易中天。

上海书展的成功,也是这种策划的成功,CCTV专门派了一组人员来给易中天的售书拍摄。还专门在暑期档3个频道同时播放他的节目,以及制作系列的访谈。而主管部门对于其他的媒体凡是提到易中天的也一律大开绿灯。其他的作家、教授哪有这样的待遇?

所以最近在CCTV听到一句话:没有随随便便(或自由主义)性质的成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老木匠所说甚是,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原创]萝卜史学与百家讲坛
文章提交者:思想与蚊子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易中天是我尊重的前辈学者。前两年我刚到一所大学任教,系里请过易先生演讲。那时候易先生还没现在这么火,更不是什么大众情人。我只记得易先生穿一件白衬衣,讲的好像是美学内容,也就是易先生的老本行。现在易先生品三国,改史学了,虽然易先生谦虚地称之为怎么玩都可以的“萝卜史学”。易先生语言能力很好、表演能力也很强,每一讲抑扬顿挫、张弛有度,一双带着神秘、惊奇,还夹杂着无限机趣的三角眼,一看就想听听他到底要说什么惊天大案、稀世秘闻。

    我也是个站讲台的,看易先生这么火,不图一鸣天下,只为提高自己的授课效果,也真有必要向他取点真经,所以很认真地看了几期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前几天书展,朋友还兴致盎然地买了本《品三国》。但看来看去,觉得这个萝卜史学,果真像个大萝卜,上顿下顿地吃多了,会有点乏味,有点不适。易先生讲三国有个基本套路,就是先提出一些学界早已求证过,早已公认的史实,再加上一些精彩的传说和小故事,然后配上电视剧的相关片断,最重要的是,还有个深沉、厚重的话外音和神秘、惊悚的音乐。这些“佐料”把一盘史学“萝卜”还真调得有滋有味。这样,气氛烘托出来了,“食欲”调动了,电视观众自然为之惊叹、为之豁然开朗!可事后,想想也没什么,我想现场听易先生演讲的人,可能还没有电视观众更觉得过瘾,可瘾过了以后,空对电视,是一种莫名的落寞和荒凉,不熟悉三国的人,可以多一些谈资和见识,而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似乎什么也没剩下。

    我相信,我从易先生那学了些授课技巧。我讲话比较快,课堂上也是塞得严严实实,可这样,力气花了不少,而效果未必佳。这是我看了易先生品三国最有意义的感悟。这种说书式的史学“萝卜”,恕小辈直言,正如菜市中施了很多化肥,疯长得又白又粗却没什么滋味、没什么营养的大白萝卜。它可以普及大众,可以治疗“文化消渴”,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萝卜可炒、可炖,甚至可以生吃,但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随便吃的,吃多了,或者乱吃一通是要出问题的。看了百家讲坛,觉得我们总是流于浮浅,流于浅层的插科打诨,缺乏深入的现实思考和切实的人文关怀。有人批评易先生偏离学术,俗化历史,是偏离了,是俗化了,但有人喜欢,有人需要,又有什么不可以?在反驳声浪中,我记得这么一句话:我们需要轻松、需要有趣,我们下班以后,床上一躺,难道还要去上专业课吗?是的,理由很充分,存在即合理,问题是我们还缺乏什么。

    作为如此强势的传媒,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俗化学术、萝卜史学,亦或新说书都还远远不够。目前,电视台与观众达成这样一种默契:电视台要赚钱,要提高收视率,老百姓茶余饭后需要快活,需要谈资,大家互惠互利,何乐不为?可是,不管现在《百家讲坛》有哪些百家,都有点愧对自己的名号。无论内容是什么,“百家讲坛”听起来是神圣的,所以引起很多人的批评和误解,也就有人站出来说明大众传媒本来就不需要学术。但事实是,不是所有大众媒体都拒绝学术,关键是这个传媒有没有担当道义的勇气和责任。

    香港凤凰台,是我们比较容易接触的海外媒体,就此更多的也不知道,不与置评,但他们主办的“世纪大讲堂”,就觉得比我们的“百家讲坛”理性、严肃的多。世纪大讲堂每一讲请的都是各路高手,都是相关专业的顶尖学者,分析的大都是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事理,有的甚至是相当专业而生涩问题。在这个讲堂上,我看到过多位令人敬仰的大陆学者,他们的讲座跟在大学里阶梯教室里的讲座并没太大区别。同样是大众传媒,但这个节目生命力很强,一样有滋有味,而且“世纪大讲堂”的叫法似乎比“百家讲坛”平易的多。无怪乎有人宣称“百家讲坛气数将尽”,如此下去,百家讲坛不仅难得善终,且有碍“芳名”。

    我们不是要故作清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某种程度上,我们缺乏深刻。以前大众传媒太多了肤浅的“戏说”,现在要“正说”了,出版界的各类“正说”已经层出不穷,电视对三国、水浒、清宫、纪晓岚“戏弄”够了,也要正说一把。但这个正说,正像刚从良的风尘女子,还难免沾染着风骚与轻佻,因为习惯使然,因为生存需要,因为戴着无形的镣铐。13亿人,全民学术是可怕的,但全民平庸,全民流于浅俗的打哈哈,更是民族的一场恶梦。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易中天确实是个“另类”的学者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8月7日,在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上,作为“中华文化青年论坛”的演讲嘉宾、年近六旬的易中天唱着老歌《思念》开始他的演讲,台下1500多名两岸青年击掌响应。第二天,在易家所居小区一家清静雅致的咖啡馆里,在柔和的音乐和浓浓的茶香的浸润下,易中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研究生开始我就显得“另类”

    记者:您是学文学的,却总是喜欢“品读”历史,因此也招致了“不务正业”的批评。

    易中天:某些学术界人士把我看成是“异类”,客气的说法是“另类”。其实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对“学术”的理解还是100多年前的观念――文史哲不分家。人文学者应该以人为本,只要是以人为本就是务正业。我的做法只能算是“不务专业”,怎么会是“不务正业”呢?

    记者:您选择这样的学术道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易中天:我从小读书就比较杂,读研时又与哲学系、历史系的研究生住在一起,天南海北,聊得也比较杂。因此在学术的道路上,我一开始就显得比较“另类”,硕士论文题目选择了魏晋文学,人们通常会选择研究作家的作品,而我选择的却是文论――《文心雕龙》,而且是研究《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

    10年前,我开始致力于学术与大众的对接。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不能中断,不能没有历史记忆;学术不专属于少数专家,其成果应与大众分享。我写书,在电视上开讲座,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历史、传播文化,目的就是激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来关注民族的历史、文化,这有什么不好呢?

    收获在过程中

    记者:您从1995年开始写作出版一系列品读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您当时就想当畅销书作家吗?

    易中天:那时哪里会有这样的想法。当时学术界出书难一直困扰着许多学者,许多人为了评职称不得不自己出钱出书,书出版了也没有什么市场。我不想这样做,所以我就想写些随笔性的作品来传播文化,我觉得做这样的事比较实在,会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记者:当年您考虑过这样做的风险吗?

    易中天:当然考虑过其中的风险。很显然,通常说来,当时我的这些作品在学校是不能作为评职称所需的学术成果的。我早就想好了,也没什么太大的风险,大不了从副教授这个职称一直干到退休。当然,我要感谢厦门大学没让我等太久就评上了教授。

    我做事向来不是以最好的结果作为选择标准,而是以最坏的结果作为选择标准。

    记者:事实上,今天的情景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反而却是“超人气”的火爆情景,不久前您在上海签名售书,当天仅在书展现场就售出了6000多本《品三国》。

    易中天:我想,人活一世,总要做点自己想做、能做、爱做的事情,才不算白活。我做事只在乎过程,能让我乐在其中,体验心身的愉悦,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收获在过程中,结果如何对我不重要。

    成功取决于积极的生活态度

    记者: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干过农活,当过子弟学校的老师,恢复高考后您考上研究生,然后当大学老师……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人生,有何感触?

    易中天:人生在世,总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要相信自己。在新疆干农活时,诗人杨牧送我两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船到桥头自会直。这对我影响很大,使我从不怨天尤人。当时我们看不到前途,后来我想看不到就索性不要总去看,想想目前环境下自己能做点什么,能改善一点就改善一点。我的心踏实下来,干着农活,抓紧空闲时间多看书。高考恢复了,机会就来了。

    记者:现在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您有何建议?

    易中天:人生也需要平和的、现实的生活态度。大学生一下子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的建议是先找个别的工作,不要闲着,不要就想着一步到位,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待机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能一步到位固然好,可以节约人生成本。但人的一生太顺利也不是好事情,一蹴而就难免有水分。对人的一生来说,任何经历、体验和磨难都是财富。

    获得成就感是件很容易的事

    记者:您现在总是很忙,听说连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很少,以前不这样吧?

    易中天:以前也忙,但总还能抽出时间陪家人出去旅游,和朋友打保龄球,和学生一起K歌,尤喜烹饪,湘菜、闽菜等我都会做,我女儿就喜欢我做的菜。我记得有一次我带我女儿到江西九江,品尝到当地“鱼头豆腐”的美味,回来尝试着做,但没有原来的味道,后来我就利用再去九江出差的机会,找到一家小店,向厨师请教,回来就大功告成了。(笑)

    记者:您现在是没有这些闲情逸致了。

    易中天:我现在被榨干了,没时间。保龄球也不能打了,腰不好。只能散散步什么的。

    记者:谈到烹饪您很高兴,看来让您有成就感也不难。

    易中天:一点儿也不难。比如我做菜受到女儿夸奖,就会很开心,有成就感。只要我现在做的事情比原来有进步,别人也承认,我就有成就感。我对成功的衡量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成就感。我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多一点感激,少一点抱怨,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快乐的心境,在创造性劳动的同时,享受快乐。

    记者:听说您今年就要退休了,您准备怎样安排您未来的日子?

    易中天:还有半年我就退休了,就要到居委会报到了。希望到那时能轻松些,可以多陪陪家人。我一直所坚持的“学术与大众对接”的工作会一直做下去。(蒋升阳 陈 杰)

2006年08月30日 15:11:02  来源:人民日报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以下是引用zhouyd在2006-8-31 14:53:00的发言:

(转帖)蔡慎坤:易中天为什么如日中天?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谁听过这样的历史课?这就是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时的特殊语言。

  

易中天这个名字本身就不同凡响,按说他早就应该出名了。他在做讲师的时候,他在古色古香的珞珈山校园里,他对武大学生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许多人也许今天还不知道易中天是何方圣人?只是听说有一大群崇拜他的粉丝。其实年近六旬的易中天教授早就该红了,他生于1947年,1965年高中毕业后从长沙直接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己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1978年他直接报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武大时,他深受当时的开明校长刘道玉的赏识和影响,做为资历很浅的讲师,他没有等身的著作,没有深刻的论文,只是开的课比当时任何教授开的课都受欢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特别爱听他在讲台上纵横天下,他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妙趣横生,常常引来满堂喝彩!许多时候偌大的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连窗台上走廊上都是黑压压的人。我曾经在武大呆过一些年,印象最深的似乎只有易中天讲师,许多教授的名字早就记不清了。后来刘道玉校长卸任后,易中天在武大的日子似乎很难过,有一批正人君子老学究什么的甚至合谋取消了他的授课权,原因是他开的几门课太受欢迎了!在经过一阵痛苦期后,易中天毅然选择了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厦门大学任教。对堂堂的武大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耻辱

“如日中天”或者几乎“如日中天”了,这是个事实,但这个文章的写法还是过于夸张了。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也是学生,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讲师的时候,我也很有几年在那里继续做学生,说当时他的影响里就有多大,我的感觉是不符合事实。说到受欢迎的程度,被安排在“任何教授”之上也言过其实,我知道的是,最受欢迎的是刘纲纪先生的美学课。被取消授课权的原因也太过蹊跷,因为课讲得太受欢迎而被挂起来,这在哪里都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各个院校之间调动,是极其正常的,易中天离开武大,可以说是中文系的损失,要上升到武大的耻辱的高度,实在是勉强了。换个角度看,武大培养了一个易中天,为厦门大学输送了一个易中天,说是光荣才对嘛。

人家POP嘛。

支持老童的质疑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1 10:47:00的发言:

“如日中天”或者几乎“如日中天”了,这是个事实,但这个文章的写法还是过于夸张了。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也是学生,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讲师的时候,我也很有几年在那里继续做学生,说当时他的影响里就有多大,我的感觉是不符合事实。说到受欢迎的程度,被安排在“任何教授”之上也言过其实,我知道的是,最受欢迎的是刘纲纪先生的美学课。被取消授课权的原因也太过蹊跷,因为课讲得太受欢迎而被挂起来,这在哪里都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各个院校之间调动,是极其正常的,易中天离开武大,可以说是中文系的损失,要上升到武大的耻辱的高度,实在是勉强了。换个角度看,武大培养了一个易中天,为厦门大学输送了一个易中天,说是光荣才对嘛。

如果因为易中天讲课学生最爱听而取消易先生的授课权,别说武大不可能那么干,就是武大郎也不至于那么笨吧?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易中天和刘心武都不是史学家,而是中国文学研究者,他们的节目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历史人物,而不是考据,这是文学家与史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百家讲坛的那些听众基本上是去“听”的,不像学生需要思考,所以易中天采取的讲授方式是演讲而不是教学。教学需要引发学生思考和行动,而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师们绝大多数只是“讲”而不是“引导”。我深信,在现场或电视机前的中国大陆观众绝大多数并没有获得更有益的东西(即易中天从人性角度分析史人的方法),而只是接受了又一个(央视树立的)权威的个人结论,这才是国民可悲的地方。
问鼎社区 http://ufo.qq.topzj.com/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6-9-1 17: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9-1 10:47:00的发言:

“如日中天”或者几乎“如日中天”了,这是个事实,但这个文章的写法还是过于夸张了。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也是学生,易中天先生在武大当讲师的时候,我也很有几年在那里继续做学生,说当时他的影响里就有多大,我的感觉是不符合事实。说到受欢迎的程度,被安排在“任何教授”之上也言过其实,我知道的是,最受欢迎的是刘纲纪先生的美学课。被取消授课权的原因也太过蹊跷,因为课讲得太受欢迎而被挂起来,这在哪里都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各个院校之间调动,是极其正常的,易中天离开武大,可以说是中文系的损失,要上升到武大的耻辱的高度,实在是勉强了。换个角度看,武大培养了一个易中天,为厦门大学输送了一个易中天,说是光荣才对嘛。

如果因为易中天讲课学生最爱听而取消易先生的授课权,别说武大不可能那么干,就是武大郎也不至于那么笨吧?

[em05]

武大据说现在很糟糕?学风不好,研究生院院长叫什么的也出事

希望能成为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