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种装饰锈色的人文语体


                                  一种装饰锈色的人文语体
                                                              ——读三零年代的小说语体下的《我们太太的客厅》
      
       一枚崭新的镍币除了它的价值之外,是一道亮眼的光泽。但如果这是一枚镶蚀深深锈迹的镍币,光泽失去了,却价值依然,还会由锈迹引出历史感和一丝遣卷的幻想。

       30年代人们的生活很安详。看过一则老北京人的生活费用,教授可以有80-100光洋,而普通百姓7-8元光洋可以养活一家子。一顿好吃好喝的馆子,只要几角到一元钱。钱理群写过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在20-30年代,消费社会的第一波是在上海。那时如鲁迅所说,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皇帝,社会级差秩序基本没有改变。

       应当说,跟着现代社会一起出现的,还有一个深受西洋文明塑造的知识分子阶层。现代这回需要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产生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阶层。秉持传统士大夫家族的遗产或遗传,被自由和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所洗礼,优渥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他们是特殊而影响社会巨大的一个群体。说“特殊”,是因为传统道学礼教已经打乱,他们所拥有的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道德,成为他们专门占有的精神资源;说“影响巨大”,是他们承担着启蒙的社会职责。所以,便有北洋政府首脑不经校长同意,不能从门房进入北京大学的崇高地位的美谈。

       30年代这批自由知识分子,影响社会的途径是从专业和生活方式开始的。胡适在北大,所交的朋友不少是留美或留英学生,如陈源、徐志摩和陈衡等,积极创办刊物。一方面重写思想史,给历史提供崭新的解释。“在阐释中国思想史方面,胡适也借助了西方较为精密的一套哲学专门术语。”(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下引同)一方面颠覆文学的价值,特别是通过小说戏剧,给国民树立一套形象的新式生活方式。家庭婚姻、新青年女子形象、下层人士取代了官场、机缘和“龌龊社会”这些传统小说题材。

       在这个年代的写作中,西方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是创作原则,浪漫乐观主义是主体理想,西方科学实证主义(寻求一个公平的办法)是演进逻辑,进化论是力量工具,“亟亟以谋的,是要把中国变成现代国家。”“周作人在(《人的文学》)这篇文章说的话,大概与十九世纪西方(易卜生、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哈代等人)写实文学所揭橥的目标相仿。”

       30年代文学便有了影响后来的语体特点:1、  典雅   主要表现在现代性(个人主义)合理想、绅士般的爱情上。即便如《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样激进的女权小说,还有革命加恋爱的小说。追崇文明科学观,本小说中人物以化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划分类别,都是按专业分出人物,而非官制;也非今天的商业地位或种族血缘地位。语言上注意文白结合,古诗文适当选用。不直说,意图采用隐语较多,显得十分有风度。2、  理性   与传统重礼仪,今天重欲望心理比较,30年代写作重视得体清晰的个性面貌。明白自己要写什么,崇尚个性与理智。特别是表现隐含的机智。不张狂不暴露,没有疯癫。3、  市井   关注城市市井生活,注重都市时尚,因为都市与现代化相联系。4、  逻辑   人物表现呈现清晰逻辑。一个是时空逻辑,一个是行为逻辑。叙事合事物秩序,有条理的叙述。5、  隐含的讽刺   不呼喊,不愤激,也决不流于世俗。在平静的表面潜含颠覆。小说的现代特性,既是对现实的打破和颠覆。6、  进入情景   进入氛围,沉入感觉,文字具有对象,不搞符号游戏,叙述游戏。叙述都是服务对象的。此文便是对事实的摹写。叙述的变化也只是服务阅读的节奏。7、  描述的语言 8、  环境   以物写人,不似西方注重经济方面,而是东方注重文化方面,注重文化意向和意境。9、  有度   不狂乱,修辞得体。

       写作中,语体是根本,决定着什么立场和如何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人事,起行坐止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用什么口气来讲这起行坐止。找到语体,便找到看世界,划开生活裂口,呈现生存的入口了。有了语体,便有了故事。因为,一种语体,意味着选用一种认知、呈现一种存在和表达一种政治。30年代的认知是清晰自信和科学的。比如人物严格按照科学分科和社会分工来划分类别;不似革命文学/改革文学/商业文学中人的身份新旧混乱,在家在外不同。一个农村女子,在家是妻子,进城是坐台小姐。存在是西洋广场与乡村传统和谐统一的。比如丫头、菊花和Daisy三者和谐一体;政治是乐观现代主义和仅仅略含反讽的。比如文学家、哲学家等文化人地位就高于银行家。在中国的温柔敦厚本色上,添进了西方理性、文明,先代进程与传统关系比较和谐。写人物性格,叙述中略带讽刺的语体。

       所以,在30年代的叙说中,其语体是至今为止最体现文化和谐。说到底,是说找到了文化主体:西洋制度,东方生存。文化语体:西化的视角,东方的风格。这犹如梁思成的建筑风格,中体西用,钢筋水泥顶上一色中式琉璃瓦风格。
       跟着留洋归来的新女性,都市夫人被塑造出来,沙笼聚会、文学同仁、艺术同好成为交往方式,电影、商场、戏院等为消磨去处。冰心借用西方沙笼文学模式,开启了“都市佳丽”的形象画廊。“我们太太”作为新式女子,隐藏了都市病态美人的形象。尽管“文学革命”而“革命文学”的道德勇气,左右了那个时代对未来热忱和乐观精神下的语体。但冰心以女性的敏感,弥补了“在这个文学运动中,没有像山姆·柯勒律治那样的人来指出想象力之重要;没有华兹华斯来向我们证实无所不在的神的存在;没有威廉·布莱克去探测人类心灵为善为恶的无比能力。......很少有在心理上或哲理上对人生作有深度的探讨”之不足。

       《我们太太的客厅》依靠着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讽刺场景来维持气氛,表现了作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观察在一个过渡时期中现代女性的虚荣与浮华面貌,承传了中国人以女性为表征的生活中的腐败与颓废的底蕴,也开启了对这新旧交替中诞生的凄靡都市语体的滥觞,一直到今天的电影《夜宴》、《黄金甲》被商业化了的欲望......。说到底,这是另一种关注人的生活的人文眼光,绅士淑女的细腻调笑的生活,充满新式的感官方式和绅士做派,敏感东方时间的沉沦,在西洋空间的追忆中,填充眼下的无奈,言说无关于撕裂的道德和心灵,只是浅小的调情斗气。所以,算不上颓废的美学,只是时代使之正好介于消亡的贵族遗风与将临的资本新文化之间,只能是依绮户读洋文的一种另类格调。

附: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讥讽林徽因之作)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118/archives/2006/9189.html
http://www.zmw.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7&ID=68993&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5 10:14: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