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论:

1、“男人对女人的性控制远不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偶然特征,当那种控制开始失效时,我们看到男性的性强制性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安东尼·吉登斯

2、男人发彪的原因:被甩的结果;被女人瞧不起的结果;不如女人的结果。

我对楼上诸位男同胞是否还保存有足够的理性感到怀疑。

假如以有限的证据而怀疑和反对整个女性主义,是否过于草率粗暴了?或者,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发泄一下内心的厌恶和恐惧?如果是这样何必找这么多借口呢?

现在以一直作为某些人反对女性主义的借口的问题——两性的同与异问题,摘抄李银河《女性主义》一书的片段做一个更理性和更全面的回答:

三、同与异的问题(1)
 

--------------------------------------------------------------------------------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史中,差异是一个最充满争议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关于在性别关系中争取平等与保持差异的论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到底女性应当争取同男性平等还是保持差异?同与异的问题因此成为女性主义理论论争中引起最多关注的问题。
  概括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五种立场:

  1、男女相异——男尊女卑,男权制,父权制

  2、男女相同——男女平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3、男女相异——男女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男女相异——女尊男卑,文化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5、男女混合——男女界限不清因此难分高低,后现代女性主义

  这五种立场虽然是并存的,但是它们又是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兴起与衰落的。传统的性别观念主张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强调男女的区别和差异,并以此作为性别不平等的基础。现代的性别观念不强调男性差异,提出“男女都一样”,批判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随后发生了否定之否定,女性主义又重新强调男女差别,但是更激进、极端者为女性气质赋予前所未有的价值,发掘各种“女尊男卑”的文化、伦理和道德理念。最后,后现代的性别观念主张弱化两性的界限,以量的差异代替质的两分。

  在性别异同问题上的第一种立场是传统的男权制思想,它认为男女两性当然不同而且是天差地别,男尊女卑是再自然不过的正常秩序。这种思想观念已经盛行了几千年,是不公正、不正义的,又是十分陈旧过时的。

  在过去的数千年间,这种思想观念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就连许多优秀的思想家也不能免俗。如前文所引,许多以智慧、深刻著称的思想家都有男尊女卑的看法。有时我想,对前人不应过分苛责,对他们的预见能力也不能抱太高的期望。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女人终生呆在私领域中,她们在公领域中行动的能力完全无法显现。如果要求一个属于既得利益群体的成员能够意识到边缘群体的利益和要求,那是过高的奢望。前面引述的许多大思想家在性别问题上令人遗憾的浅薄看法,其实只是当时世人的一般看法而已,我们只能说它不高明,但是并不特别令人鄙夷。倒是在21世纪世事大变、女性生存状况大变之后还坚持此种立场的人,才真正不可救药。

  性别异同问题上的第二种立场是早期女性主义的观点,认为男女两性没有什么差异,因此要争取男女平等。

  女性运动第一波时(19世纪),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在本质上没有不同,由于教育等后天原因才分出了等级。因为男女原本无差异,所以男女才应当平等。波伏瓦就是从理性角度否认差异的。

  男女无差异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88年,启蒙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指出:“我认为男性和女性是同一个模型制造出来的。如果不看教育和风俗,两性的区别不大。”(转引自Blakemore, et al., 55)

  持这一立场的女性主义者即使承认男女两性有差异,也一定要强调两性的相似点超过相异点。“男人女人当然不同。但他们的不同并不像白天与黑夜、天与地、阴与阳、生与死那么不同。事实上,从自然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女人比他们同其他许多事物都更接近——比如,大山、袋鼠或可可树。那种认为男人女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他们与其他事物差别的观点必定不符合自然……相互排斥的性别认同所反映出来的远远不是自然的区别,而是对自然相似性的压制。它要求这种压制,所使用的标准是男人根据‘男性’特征的地方版本;女人根据‘女性’特征的地方定义。性别的分工具有压制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某些方面的作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Glover, et al., PXXIV)

  在性别问题上,从认为男女不同,到主张男女相同,再到强调差异的否定之否定,最早是由法国女性主义者提出来的。1970年代中期,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反对波伏瓦的观点,强调差异,强调不要用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伊丽加莱强调把政治的重心从回应式批判改变为肯定正面的与男性价值相对立的价值,在主张男女平等的前提之下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直接的原因是,她们认为此前的女性主义已经丢掉了女性的特征。

  米利特也持这种观点,她说:“男性和女性确实属于两种文化。”(转引自Glover, et al., PXXIII)

  这种观点既反对夸大差异,也反对缩小差异。它提出要同时反对两种偏差:阿尔法偏差是指夸大差异,认为男女有对立的相互不包容的品质和特征;贝塔偏差是指忽视、缩小差异,只看男性特征。(Herrmann, et al., 84-88)

  在中国,此种观点的典型表达是这样的:“女性解放历程中,关于女人有了许多新的说法,比如说‘男女都一样’,站在男性优势的角度力图抬举女人。还有当今风靡西方学界的‘后现代’,在‘反本质主义’的旗帜下坚决否认男女两性之间‘质’的差异,也是为了更彻底地解放女性——但,无论你在政治上在理论上怎样操作,男女其实仍然不同。至少在今天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天生就有的‘生理’差异和不可更改的‘历史’差距仍然结构着男女两性不尽相同的‘集体命运’,男男女女仍然难以逃脱。”(李小江,第13页)“在反对生物决定论的意义上,我赞同波伏瓦的立场,但并不认为这些生物学上的性别差异于女人的社会存在‘毫无意义’。不错,它不能证明女人‘不如’男人,但它确定使得女人‘不同’于男人。”(李小江,第119页)这种观点既不赞成男女相同的看法,也不赞成抹杀男女界限的看法,既主张男女平等,又坚持承认差异。

 

第四种观点比较激进和极端,它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并且认为在这种区别中女性属于比较高明的一方。例如:从伦理道德方面看,女性就高于男性,女性的自我牺牲、母性和关怀伦理高于男性的自我中心、残忍、看重攻击性和竞争性的道德标准。吉利根在其名著《##的声音》中提出,过去的伦理只关注正义和权利,贬低关爱与责任,剥夺了女性的独立性,否定了女性气质的优越性。

这种观点又被批评为颠倒过来的生理决定论。它不仅承认两性的基本区别,并且赞美它,使之纳入女性主义的政治议程。例如赞美诸如和平、关爱、养育性一类的女性特征;贬低以攻击性、好战性、毁灭性为典型的男性特征。19世纪的女性达尔文主义者甘博(Eliza Gamble)赞美“地球母亲”、“大地女神”,反达尔文之道而行之,主张女性在本质上高于男性。无独有偶,有为男同性恋者辩护的学者认为,男同性恋者比异性恋男性优越,因为他们敏感度较强,具有更多的艺术创造性,更发达的情感发展。

  艾格说:“强调男女区别,这一区别是女性最可喜的解放。她们不必再参与男性的世界,而可以超越男性的世界。男性被剥夺了非线性的想象力。”(Agger, 60)

  强调两性差异的做法在女性主义运动中具有明显的策略动机。女性主义运动中形成了两个策略派别:差异最小化和差异最大化。例如,在争取投票权时,前者强调女性像男性的方面较多,不像男性的方面较少,因此应当像男性一样拥有投票权;而后者则强调女性的特长,比如哺育性和道德感强,因此应当拥有选举权。在20世纪60-70年代,差异最小化的一派占上风;80年代以后,差异最大化一派占了上风。(Ben, 127)

  上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思潮在女性主义运动中崛起,它从根本上反对两分的思维模式,认为两性的界限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并且主张进一步混淆两性之间的界限。对性别问题的这种看法受到后现代思潮和多元文化论的影响。

  这种观点认为,过去人们心中的差异总是分上下等级的,总是两分的。这是一种应当批判和否定的思维方式。这种理论主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与过去两分世界的对立政治不同,这种立场主张差异政治:人有各种差异,但是不一定是对立和截然两分的状况,而是一个以黑白为两极的充满各种间色的色谱样系统。在他们眼中,性别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两极分化,而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动态的体系。

  后现代的本体论否定本体性的传统模式,力图克服心灵身体两分模式,主张身体是可变的,不是天生和永恒不变的。它甚至反对女性主义早期提出的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经典区分,反对那种一向占据统治地位的普遍看法:生理性别是自然的、生理的、肉体的;社会性别是政治的、文化的。他们认为,就连生理性别也是经由社会建构而成的。

  在同与异的问题上,强调差异曾是法西斯主义把人分为等级的基础,差异实际上就是“不如”。生理决定论和本质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低级。同异问题上的两难来自现实生活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否定差异是不对的,因为男女两性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需要不同的对待。这主要表现在生育、哺养孩子方面的差异。但是如果承认两性差别,似乎又为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找到了依据。

  在我看来,性别的异同问题其实可以按照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处理:争取两性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但是承认并保持其他方面的差异。将性别问题上的立场区分为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在短期的策略层面上,强调男女两性的同一性,以争取现实生活之中两性的平等权利;在长期的战略层面上,消解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身份,保留个人的差异,为丰富多彩的个性的实现创造充分的条件。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1-6 21:30:00的发言:

她(他)们一个个还是"女人"吗?

还算得上男人的人好像也非常少了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1-9 23:31:00的发言:

     什么叫差异?如果差异仅被理解不同,这就不真实。就两性差异来说,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男性在各方面都比女性强;

     第二种:女性在各方面都比男性强;

     第三种:男性在大多数方面比女性强;

     第四种:女性在大多数方面比男性强;

     第五种:男女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长。

     一方面承认女性是弱势群体, 一方面又认为女性在所有的方面都可以与男性一较高低,这种观点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让这种观点合乎逻辑,不得不诉诸文化,即强调性别差异是文化造成的,言下之意,换一种文化,女性可以不再是弱势群体,甚至有可能成为强势群体。但是,这个说法相当于承认,现时的文化是男性文化,即女性不是现时文化的主体。这就又留下一个尾巴,为什么这个文化是男性文化,而不是女性文化呢?

    我无意为男性文化辩护,我只是说,提出一种观点以前,应该先想好推出这种观点的逻辑是否可靠。

我保证你没认真看李银河书里的那段话,所以你才继续问差异的问题。

其实在这个社会里说男女差异,其实明显就是在说“不如”——女人不如男人。

当然,这个不如还一直都在牢牢地存在于潜意识里,如果要表达出来,确实是有点障碍,起码对于想标榜自己客观公正的男人来说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个文化是男性文化,而不是女性文化呢?”

继续抄录《女性主义》中的解释:

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由男性铸造的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集团挑战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战的。

 

男权制在西方学术话语中被称为父权制(patriarchy),原因大约在于从词根上讲男权制与父系的(patrilineal)、男性家长(patriarch)同源,相对于母系的(matrilineal)、女性家长(matriarch),表示一种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性不平等的制度。但是从众多的关于父权制的定义来看,父权制与男权制完全重叠,应当可以通假,视为同义词。

  下面我们看一组关于男权制(父权制)的定义: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Battersby,10)

  ——这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不公正的男性统治女性的制度。男权制包括这样一些制度(如政策、实践、地位、机构、角色和期望)和行为,它们为男性授予特权(较高的身份、价值和特权)。这些制度和行为构成了性别主义的概念框架,后者反过来维护前者,将前者合理化。男权制的核心是对男性特权和权力的维护和将其合理化。(Hatfield, 34)

  ——长期以来最令人惊异的一个事实是,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男性的活动总是被当作绝对重要的,文化体系对男性的角色和活动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和价值。(Lugo, et al., 19)

  ——男权制:一个社会由男性统治,是认同男性的,男性中心的,这个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压迫女性。(Johnson, 5)

  ——男权制(父权制)又称男性中心主义(androcentrism)。所谓男性中心是指: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动。(Johnson, 6)

  概括地说,男权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而不是相反。例如,想象一下在报纸上出现对总统的这样一句评价:我想知道他是否能够像女性那样做个好总统。所有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根本没有人会这样说话的。与此同时,在报纸上对一位女性总统竞选人做这样的评价(我想知道她是否能够像男性那样做个好总统)却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司空见惯。这就表明,男尊女卑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既定事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直到你把一个常见的陈述中的男性换成女性,才能发现日常生活逻辑的触目惊心的荒谬。

  男权制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因此男性的统治也是自然的。男权制是一个控制女性的性别结构。男性对资源的控制限制了女性的选择。

  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用“男人”的“他”代表两性都在内的人类;男人在前台,女人是背景,使女性边缘化,把女性变为规范之外的人和例外;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前提下,把挣钱的工作当作劳动和事业,不挣钱的家务不视为劳动和事业。

  男权社会对男性气质和理想男人的文化描绘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十分接近,如下列特征:有控制权,强大有力,有效率,有竞争性,有强迫性,爱拿主意,有理性,能自立自足,能控制情感等。女性气质、理想女性同男性气质、理想男性相比则是次等的。当然,女性的价值也不是完全被否定的,女性的美丽被视为男性性欲的对象,许多文化将女性浪漫化,尤其是将母性浪漫化。

  第三,将女性客体化。在男性事务和交易中将女性用作客体。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Jackson, et al., 131-132)男权制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否定女性的性;将男性的性强加于女性;统治和剥削女性的劳动力,控制其产品;控制两性共同生育的孩子;肉体上限制女性,阻止女性的活动。社会上常见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信息总是将女性摆在次等的地位,贬低女性的角色,女性的工作、产品和社会环境均低于男性。各类传媒中的符号设计暗含对女性的贬低。社会结构安排从社会最高权力机制上排斥女性。

  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例如: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浅肤色与深肤色、理智与感情、心灵与肉体、善与恶。线性思维:时间和历史都依线性前进,忽略了循环。等级思维:忽略了只是不同没有高低之分的事物。(斯坦能,第129-130页)崇尚直线发展型模式:认为现在永远优于过去。由于社会的进化和选择自有规律,如果采取社会行动、革命或改变社会秩序的行动,就会打断进化进程,导致社会的不平衡。(Ollenburger, et al., 4)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1-10 12:07:00的发言:

    北海月对我的评价过于武断了.不过我也没必要辩解.建议你把自己的主张说清楚,批评男权社会是一回事,改变男权社会是另一回事.你不妨说说,你希望如何改变?

我好像并没有评价你,只是有一些不涉及本质的猜测。

我也没有资格对你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施行性别主义的基础教育。

不过如果确实很认真地想知道我对此的看法,可能要等一两年后,我会给出我详尽的答案,因为我不喜欢和你们一样草率和武断。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1-10 20:03:00的发言:

有个学者说过,一切学术上的争论,90%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名词的定义的争论,我想这句话是不错的。如何定义“友谊”,如何定义“男女平等”?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这还怎么讨论啊?我所说的“友谊”是蒙田所讲的:灵魂完全重合,找不到连接处。这是蒙田和拉博尔西的友谊,在男人之间就极为稀少,何况在男女之间呢。

北海月mm的观点和我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和名词定义上的差异而已。谢谢正经秀的鼓励。我 和斑竹乌龙茶不赞成的男女平等是那种不尊重差异的男女平等,尊重差异的平等当然也是我们所赞成的,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啊。只要稍微还有点知识的人也不会想回到迅弟儿所提到的曾经的黑暗的“小脚”社会中去吧。

这个版是讨论“树人”问题的。为了能够为我们打造更加优秀的下一代,男女和谐、爱情、婚姻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和名词定义上的差异

我希望你能确切地指出来,而不是打哈哈地混过去。

 

我 和斑竹乌龙茶不赞成的男女平等是那种不尊重差异的男女平等,尊重差异的平等当然也是我们所赞成的,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啊。

可惜文章中并没看出来这点。也许你们潜意识里也并不是这么想的,当然意识和潜意识是有巨大差别的,这个我很清楚。

可能你们自己很难意识到,当你们还在用“像个女人”这样的定义在看待性别关系的时候,在你们头脑中,恐怕更多的是被改头换面的“男尊女卑”和男人主宰女人的思想,而不是你们所谓的“平等”。

平等是什么?平等首先是完全尊重他人的选择,而不是用无数类似“像个女人”这样的定义去框定他人的存在方式。

这就是你们的问题所在,而你们所谓的平等,到最后都是不平等,因为在你们看来,女人必须像“女人”,男人必须像“男人”,这就是在限定他人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当然,这种限定和干涉都是属于集体无意识下的语言暴力。

 

老师,你没看出来我不想继续和你讨论这个话题了吗?

难道你不认为我要一点一点给你说清楚里面的道理,然后把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思路、定义和理解理清楚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吗?

再说我说过了,我没有资格也没有义务对谁施行性别主义基础教育。

我再重复一遍,我会详细写出来的,但不是在这里,因为写在这里无疑于浪费时间浪费口舌。

哈哈。为什么我要告诉你我的择偶标准呢?即使是我父母我也未必让他们知道啊。你呢?你比我父母更有权力知道?

另外,我写的可能不是论文,而是书,希望不会出现看一眼书的名字就开始长篇大论的情况。

前辈,多有得罪。

我喜欢直话直说。

是啊,不过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浪费点口舌也是值得的,再说也是长辈嘛。尊老爱幼,我一直都牢记的。

看书去了,不废话了。

以下是引用迅弟儿在2007-1-10 22:5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1-10 21:05:00的发言:

      ……当然,详尽的答案要等到一两年之后。你放心,我会很认真地等待。不过,我等的不是一两年之后看到你的论文,我等的是你选择男友的时机。希望那时你能坦率地告诉大家,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声明,不需要透露隐私)。因为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偶对乌兄在这段话中蕴含的将近上千年的自信感到很佩服啊,当然一点儿都不欣赏。这种深深的自信在27楼对女权主义者的择偶心态的臆断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理解的鸿沟,有时候让人感到无法逾越的绝望。[em39]

这些话居然出自乌龙茶这么一位前辈和所谓教育工作者嘴里,我感到实在是无聊得很。如果是个师弟说出这话,我早就叫他站一边去了。

还是迅哥的心态好,我得向你学习学习,免得年轻气盛得罪了真名的诸多前辈斑竹什么的,我的下场恐怕就不太好了。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1-10 21:10:00的发言:

       哦,真委屈你了,让你在29楼再次浪费时间和口舌。

      你可能在一两年后写好的那本书,我不一定有时间读,也不一定要机会看到书名,所以也不太可能出现你担心的情况。前面我说到择偶标准,写完后我就意识到有可能引起误解,所以立即重新编辑,说明不需要透露隐私。但你的反应显然比我更快,以为我要你对我说你对你父母都不能说的话。请你看清楚,我没让你告诉我,我是让你说给大家听。如果你不明白这为什么可以不是一个隐私,那请回头仔细看清楚我给正经秀的回帖。


 

还麻烦前辈编辑增添了一下哈~

你说的话我着实不想看了。如果你想教育我,恐怕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所以还是stop的好。

只是看你又写了这么多,我不得不回你一贴,以示重视与尊重。

以下是引用正经秀在2007-1-10 23:52:00的发言:

 一直以来,虽然机会不多,而与北海月有限的共同学习、提高的真名时间中,深深地喜欢你的学识。

也一直羡慕大师,他们可以用幻觉超越疾苦,可以用智慧嘲弄白痴。这么一个国度,灵魂的自由穿梭,一定是一种历经苦难和悲凉历练后的升华,虽然我们的双足仍被故乡泥泞的窠臼咬住。

 [em37]


 

正如迅弟儿所说的那样,有的时候,真的感到一种“无法逾越的绝望”。但我喜欢西西弗式的无畏和快乐,“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在积极地体验荒诞的、绝望的一切的同时,就战胜了命运,并通过体验此在,感悟到了存在的意义。

喜欢你的文笔和思想,活泼坚韧,思路开阔,并且还没有我这样的脆弱感和顽固,呵呵。


 

有人总是以为我在和他说话,可我明明是在回别人的贴。

再说他不是让我看他给别人回的贴吗?看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回贴又是什么?我这么听话还被骂,真不知道是我这个晚辈听错了话,还是长辈故意刁难。唉,做晚辈真难啊。要不是看在他是斑竹加长辈再加什么教育工作者的分上,我怎么会去看贴回贴呢?

好了,我就来加一句话:我只对除了乌龙斑竹之外的人回贴和说话。

PS:我回来看,是因为看到迅弟儿正经秀的回帖了,对不起,我是对他们的回帖感兴趣,不是对乌龙说的话感兴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0:36:06编辑过]

呵呵,这位乌龙斑竹也实在是太自信了吧,可惜猜错了,哈哈,这叫什么?丢他自己作为“男人”的脸还是丢他所能代表的“男人”的脸还是丢他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脸?

 

我的标准在这里

http://www.zmw.cn/bbs/dispbbs.asp?boardID=8&ID=71306&page=1

我现在知道了,有些“男人”的自信是多么可笑,有些人是多么自以为是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20:00:11编辑过]

心理学调查的结果表明,很多时候,自信不过是自我鼓励的结果,而非事实。

可惜楼上不是学心理学的,所以还是多多听听专业人士的解析,虚心学习,比较有助于认识事实,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意识高度。

人最怕看不清自己啊~

以下是引用傻瓜也快乐在2007-1-19 21:56:00的发言:

楼主很喜欢周国平的说.

连引用的人,语句都那么相似....

[em05] 哦~怪不得看着眼熟~

楼主在61楼的回复好像和主贴相距甚远,甚至风格也迥异,难道.......

“我个人也是女权主义者”

嘿嘿,这句话我保持100%的怀疑。要知道现在大家都生活在真的不打眼、假的到处流行的时代,去伪存真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2:35:22编辑过]

我没有抬杠的意思,当然你想那么理解我也没办法。

交流探讨可以,但不需要空洞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