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有意思。我以为,“性情中人”本来是个小话题,但给泽兄等几位一说,还真有点嚼头。

对性情中人,我的想法,套用蓝天六必治牙膏的广告词说一句:

“刀子嘴,豆腐心,得谁咬谁,您瞧准了——性情中人!”

在我看来,所谓性情中人,根本就是中国人杜撰出来自我升华、自我安慰的一个概念。我曾经查过四库全书(那套很好用的软件,最近没法用了,所以我难以再次核实),发现里面根本不存在“性情中人”的说法,与之配套的那个词“至情至性”,同样没有找到。如果所记不差,这对孪生兄弟般的词,最初是在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里出现的。在小说里,能够自诩或被恭维成“性情中人”“至情至性”的家伙,无一符合平平的标准,基本上都是想爱就爱,想杀就杀,快意恩仇,不计后果。金庸为某些人物拟的名字,也表明了这一点,如“任我行”。这号人物,我曾说过,把他们像观赏鱼那样养在小说的鱼缸里,很美;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劈头撞上,咱们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
很荣幸,与平平形成了些共识。根据我的经验,在论坛上与辩友达成共识,难度直追与虎谋皮。比如,俺和天边外兄,几乎一次也达不成共识。我瞧着他,错得可笑。他看我或许也是这样。

“俺觉得是不是把性情中人和假装的性情中人分分清楚。”

——就是这句话,尚容一议。真正的性情中人,即有,大概只有孩子了。孩子的天真,是人间性格中的至味。考虑到我们欣赏天真的程度,约与我们厌恶老天真的程度相仿,这也表明,天真亦如韶华,是一种注定会随着岁月流逝的东西,它永远不可能出现在一张老脸上。

性格亦如璞玉,非经打磨不能成器。这便见出“修身养性”的可贵来了。任何人都有真性情的一面,流露真情实感,对谁都是件最为自然的事。这说明,仅仅显示些真性情,并不等于“性情中人”,否则,“性情中人”的概念就会宽泛无边,我们每个人都能挤进去。有人说过:即使人间最大的骗子,他说的真话也绝对比假话来得多。大奸雄曹操在郭嘉死时的表现,绝对符合性情中人的标准,但我们谁又敢说曹操是性情中人?这又附带见出天边外兄23楼的帖子,是何等不通。吉光片羽的故事,原本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完整性格,且不说中国文人往往还有制造轶事、杜撰佳话的不良习气。

我的小见是:绝对的性情中人,只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宜拿来解说任何肉体凡胎之人。或者说,性情中人是一种真空状的性格,只有在某种虚拟的性格实验室里,才可以拿来说说。大致上讲,我但凡见到有谁以“性情中人”自诩,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惕他。

若说例外,也许,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如寺院,出现几位接近性格实验室数据的性情中人,还有可能。比如,对中国有些特立独行的禅宗和尚,我倒不敢斗胆非议。他们之所以可以如此张扬个性,也与寺院的环境相对封闭有关。也就是说,寺院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虚拟实验室。

=====看到周杜二位辩论得热闹,也来凑个热闹。

我是比较倾向女士的说法的。周先生说的“性情中人”和“至情至性”是中国人杜撰出来自我升华的,也对也不对。说对是说这样的含义和概念确实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很古老的创造,如果是杜撰也只能是老祖宗杜撰后人演绎;说不对是是说周之杜撰之意是说近人杜撰,如金庸先生之武侠小说杜撰。

性、情的词汇在古代不少的经典典籍中就有,道、儒、佛典籍中都是常见的,如“禀性”、“五情”“六情”、性命之说等等。可以说,性情之说是传统哲学的人性面的基本概念,。至于“性情之人”和“至情至性”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人性的理想状态,这样来看,周先生后一个回帖的婴孩状态之说是承认这种状态的。

至于成人是否有“性情之人”和“至情至性”之人,按说是应该没有的,但是中国也包括西方的思辨哲学中都是很讲究名实的,老子云:名可名,非恒名。任何事物只要是命名的,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名实,各么,“性情中人”、“至情至性”这些命名的概念也不能完全是实的,但是概念是命名的,具有这些概念的含义或者某些特征的人或者事就能用这个概念的名来称呼。

所以,我不同意周先生的部分说法,基本同意杜雅萍对此的看法。

嘿嘿,砸砖头就找名头大的砸!
王小波的“性情”好像是逆着国人的性情“逆行”着的。王朔恰好相反,他是顺着国人的性情“顺行”着的。所以如果说王小波去开货车,我也觉得很正常,一点都不吃惊,这里面仍有他的“追求”。王朔也选择去开货车,我就觉得挺难为他了,那里面绝对没有他的追求,我会觉得他开始违背自己的“追求”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09-4-14 15:42 编辑 ]
流星雨的说法较同意,受到的教育和接受的思潮有差异应该是产生差异的原因吧。

我觉得王朔也是叛逆的,但是是在圈里玩。
王朔还是有些内涵的,后来离开了王朔的冯小刚玩冯氏调侃就基本上是为调侃而调侃,只见其形了。

回复 35楼 的帖子

呵呵,王小波去摆摊设点只怕会“血本无归”,但王朔却未必,他的“气质”里面可能有适合“摆摊设点”的特质吧?就是说,假设两人都“落难”,王小波去开货车很自然,王朔去做小摊贩挺自在。我没觉得摊贩比货车司机在“精神层次”上“低一等”……呵呵……越说越说不清……还是不说算了……这些事实在不好说哈……
流星雨此说我同意。生存的方式不同是有境遇和对人生、环境的理解决定的。这点,王小波要激进一些。但至于说到那个更好,我觉得没必要一定去比个好坏优劣。只要不是存心妨碍谁,妨碍历史,人活着的方式毋庸置疑。
现在都说性中人了,性情中人不流行了。
小波是有无赖精神的,这点我极为欣赏。王朔太中国化,市侩气,小波说他装疯卖傻是到位的。
小只只:“所以,我不同意周先生的部分说法,基本同意杜雅萍对此的看法。”
——哈,这问题还在讨论呀。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个料理完毕的问题了。但论坛的有趣处在于,帖子具有彻底的保鲜度,只要一个回帖,就能把它原样提起,你一点看不到岁月的痕迹。
暂且,我尊重小只只兄的异议,再摊摊双手吧。
想了又想,还是小波死王朔活着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