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河姨姨

小河姨姨

   

小河姨姨是我大姨。小辈不好直呼长辈的名字,因她家在小河村,我们就这样称呼她。小河姨姨有名字。我小时候见过乡里颁发给她的奖状上写的名字是“绒过”。她的名字其实是“仍过”。她生于1935 年,外公给她起这名字的用意是,日子再怎么艰难,仍能过下去。

她是2007 年4月13日晚走的,到今天整一月。 5月13日是今年的母亲节,想来表姐表兄们心里一定很难过,我心中亦是凄怆无比。上下班走在路上,洗菜煮饭在厨房,甚至在我浏览网页,耳边也隐约听得她在叫我的名字。我知道,是我自己念着大姨。她的声音一如往日那么柔和、绵软,一如往日那么虚飘。

记忆中,她从不曾有尖声高音,似乎怕声音不小心冲到人前,会惊扰他人一样,好像这和把她本人推到了众人面前一样,而不巧的是,她的衣衫扣错了扣门儿,尴尬的一襟长一襟短呢。说到她的衣衫,我又想起来,她的衣服几十年都是盘扣偏襟老式样子。颜色大多是蓝、灰,黑色的并不多。就如同她的声音一样,不会像黑色那般沉到地底下,也绝不像红绿那般张扬在枝梢,哪怕一次,也都没有。那是匍匐在地表的风,只在草丛树根间怯怯低迴。如同图画的背景色一样,常常让观者忽略了她的存在。

在我的印象中,小河姨姨从中年到老年,发型几无变化。总是脑后挽一个髻,用黑色丝网套住。她的头发又黑又密,那个髻子又圆又大。不像梳同样发髻妇人,得用长长的头绳盘头,末了还往发髻里塞些平时积攒的掉下来的头发团,好让发髻看起来饱满些。她的头发太多,盆里不好洗。热天,她洗衣洗菜提篮走过门前斜斜的土路到小河时,顺便也淘洗长发。小河清洌,是南山泉水出来的,冬暖夏凉。头发对她来说,早成累赘。但剪头发的事,她做不出来,就像非盘扣衣裳她穿不出门一样。虽然上上下下几村,像她这种打扮的人才真是屈指可数的。直到近三两年,她终于留成别在耳后的短发。她也不进理发馆,头发长了,就请妹妹们帮她剪短了事。背后看去,那丝丝缕缕灰灰白白都透着萧然。

大姨命中悲苦,每个妹妹兄弟的孩子中都有上了大学能挣钱的,就她的几个孩子没一个考上的,都呆在农村。早些年,她不大到弟弟妹妹们家中走动。到老了,才偶尔到弟弟妹妹家拉拉家常。

她生过二女三男。小女儿小儿麻痹瘫痪,在土炕滚爬到十岁上死了。大女儿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了。二儿子过继给大伯了。大儿子管姨父,治病及丧葬全归他料理。三儿子管她的事。农村人命贱,只要没病到卧床不起,总会有做不完的活计。天亮从睁眼忙到天黑都不得闲。外头种田,家里做饭,洒扫庭院,照看孙辈,喂鸡喂猪,都少不了她。大姨累啊。她身体一直不好,但还能走动,还能干活,儿女们就没放到心里去。

此前她跟我妈说起身体不好受,我妈准备带她去请医生看看。经不住旁人说,你姐姐有儿子在前头,你张罗看病算啥?是骂儿子不孝?再说,万一有个啥事,怎么给人家儿子交待。大姨自己也不愿意让妹妹带她去看病。养儿防老,她有儿子。

4月13日那天晌午,她叫老三给她看病。老三说,媳妇不在家,他作不了主。媳妇回来后,两口子为此骂仗。媳妇故意高声把难听话往她耳朵递。晚上,她对一直和她睡觉的小孙女说:“我娃跟你妈爸睡去。婆婆今晚要出远门了。”睡眼惺忪的小孙女到父母屋里,说婆婆叫她到这边睡觉,被她妈又赶了过来。大姨里面穿上我妈送她的新线衣,外面套上小姨送她的新坎肩,这些衣服她平日不舍得穿,上上下下穿够七件衣服,然后吞下了“乐果”剧毒农药。小孙女被婆婆的痛苦辗转惊醒,喊来父母。但是,一手带她长到十二岁的婆婆却再也醒不过来了。

仍过再也不过日子了。

我老家地貌沟坡相间。方圆几十里无大山也无大河。坡梁上种庄稼,沟涧中有流水。多数人家是人字雁队里的群雁,自觉不自觉散布于粗粗细细的河边溪畔,个别人家是离群孤雁,索居山梁坡脑。我家与大姨家中间隔着一道南坡梁。“小河小学”校址就在姨家所在的小河村里头。我上学时,夏秋从梁上走坡路,高处望下去,能看见姨家门前红红黄黄的桃子李子苹果沙果亮堂了整个庭院。大姨会经管,栽啥树旺啥树。挂果时候,我强管住自己的脚不走平路,不是因平路要稍远一些,而是平路必从姨家门前过,我忍受不了树上果子的引诱,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馋得口水滴嗒。姨一见我,总是招呼我过去,从不用我扭捏开口,就会吃到果子。碰到满树青涩时,她也会用长竹杆捅下枝头熟得稍甜的给我。

5月13日母亲节这天,酷暑已渐渐逼来。收麦子点豆子种秋菜,农活儿又到了苦焦时候。大姨却躺在后坡黄土底下凉凉地歇着。以大姨的脾性,我想她会心疼儿女们辛苦,她却帮不上一把。

仍过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

                               2007年5月13日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463514[/lastedittime]编辑过]

传统农家妇人的肖像,很贴切,很真实,仿佛她就在眼前忙里忙外。淡淡的忧伤,令人慨叹。谢谢梅茗这么好的文章,我爱看。[em17][em17][em17]
生命中亲近过的人去了,一个,一个,又一个。不管多少时间过去,总会在某个夜里,不经意地想起来,无论怎么都接受不了一个人、一种感情突然消失,再也不回来。[em11]
我从西天来,将到西天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据我所知现在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相当高的,我也有个姨婆因病服毒自杀.很多病是可以治的却只能眼睁睁地去死.

我一想到这个就想骂知识分子,制度是他们设计的.

谢谢大非、gannaMM。

回混沌:自杀率高不高我说不清。我回家乡没听说这种情况很多。但大姨自尽的原因之一确实是因为无钱治病。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408941[/lastedittime]编辑过]

一条卑微的生命,她离幸福很遥远。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小河姨姨,小河姨姨.
以下是引用兮兮在2007-05-17 21:44:14的发言:
一条卑微的生命,她离幸福很遥远。

再卑微的生命,生活中也一定有过欢欣与喜悦。至于幸福这两字,不同的人,幸福感也不相同。就我大姨本人,也许在某些人(我并不想隐瞒我认为这某些人里面就有兮兮)看来,她很可怜。我也无法向人证明她不可怜。但就我来说,我不愿意用怜悯的眼光看任何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410908[/lastedittime]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薇儿在2007-05-17 22:00:51的发言:
小河姨姨,小河姨姨.

[em19]

年年难过年年过,终于,也有过不下去的时候。

走了,穿戴齐整。既是一种尊严,也可能,小河姨姨相信有来世。

梅班长徐徐道来,对长辈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很是感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风情,很耐看。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05-17 22:09:24的发言:

年年难过年年过,终于,也有过不下去的时候。

走了,穿戴齐整。既是一种尊严,也可能,小河姨姨相信有来世。

虽然我和小河姨姨来往不多,但那天电话里听我妈说起这事,还是心痛得很。她的非常正常死亡自是一个原因。多年不在家乡,有关她的事,我能想得起来的仅仅就那些。刚才读到这几句,眼泪止不住就淌了下来。

至于为啥要穿戴七件,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只知道寿衣要穿七件。好像七件衣服做得有些类似清朝服装,一般都用绸缎。

以下是引用网事情缘在2007-05-17 22:22:14的发言:

梅班长徐徐道来,对长辈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很是感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风情,很耐看。

谢谢表扬。

梅班长娓娓道来的故事,令人叹息。

5月13日母亲节这天,酷暑已渐渐逼来。收麦子点豆子种秋菜,农活儿又到了苦焦时候。大姨却趟在后坡黄土底下凉凉地歇着

这句写得真好!路上行人欲断魂。

[em03]

2004年初,中外400位专家学者,于香港召开了预防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就预防老年人自杀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部主任王珣告诉记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约为29/10万。在东亚,老年人自杀率为34.5/10万,是年轻人的2.7倍。在中国大陆,有关调研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其中农村男性老年人自杀率为170/10万,城镇为35.7/10万;农村女性老年人自杀率104.4/10万,城镇为29.3/10万。

还有数据表明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逐年上升.

七七四十九,灵魂升天,以七天为一级,升到第七级,就算升天了,所以民间的追思都叫“做七”。小河姨姨穿上七套衣服向天界走去,穿戴上她一辈子最喜欢的七套衣服,大概就是为了这最后一程要体面尊严一点地走完。显然,人间的磨难使她没有做到的有很多,包括穿新衣,但她在甩下这些磨难的时候,她要做得体面而尊严,所以,她是希望每一级都有一套新装来相配的。

祈祝她在天界福安!

[em22][em22][em22][em22][em22][em22][em22]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456035[/lastedittime]编辑过]

今天,我就是高瑜

小河姨姨走后,听梅茗哀哀地追忆过,知道她会写。

淡淡的笔墨,难抑这份悲情,这份心头之痛。

祝愿小河阿姨天国幸福!

农村老人生病了,只能等死,如果病期长,还要忍受儿女的不孝之苦。

昨天就看了,难过。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也是昨晚看的,昨天这么多难过的事,雅琼母亲节写的帖子我都没敢去看。

很感人,原来我们真名网的网友多少有点同根生的感觉。

我们都走出山村不久,那里还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有点责任去做点事。但也微不足道。

参加交流

这是我在真名读到的最令人悲伤感动的文字。我也相信姨姨穿戴齐整,叙述着她的自尊,爱美之心,以及对远离病难的天堂的向往。

谨祈姨姨冥安。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冷”叙述,很难过。小河姨姨走得凄然,愿她在天堂里一路畅然

 

[em23]

时时刻刻MM:谢谢。

混沌:我真不知道情形这么糟糕。

梦子:经你一提,我真想起来了,我家乡人死后是过“七”的,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最后一个我想不起来是叫七七还是叫满七。上香、烧纸、献七(各种糕点水果面食)都有的。然后,亲戚们坐在一起追忆逝者生前,互相劝慰开导。七七过完后,还有头周年,得大过,得摆席宴客了,二周年不重要,来客不很多,到过三周年时,几乎跟过喜事一样,老家人称白喜事,好像是搞除孝服仪式。来客送礼。主家大摆酒席,富裕人家还请戏班子。

谢谢紫壶、猪头、平平、大兴、菜农、并蒂莲各位。

写得真好。

谨祈姨姨冥安。

倒数第三个自然段:“我老家地貌沟坡相间。方圆几十里无大山也无大河……”能不能提到前面去呢?写到“仍过再也不过日子了。”,后面紧接着是“5月13日母亲节这天,酷暑已渐渐逼来。收麦子点豆子种秋菜,农活儿又到了苦焦时候。大姨却躺在后坡黄土底下凉凉地歇着……”,效果应该更好一点。
俺是灭绝师太
“我娃跟你妈爸睡去。婆婆今晚要出远门了。”------面对死神,淡然处之,悲怆!

金秋的建议我再考虑考虑~~

谢谢采采,谢谢姜河月。

花花不花
一个如此慈祥的老人竟然以这种方式离去。[em19][em19]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以下是引用小船悠悠在2007-05-19 19:56:40的发言:
一个如此慈祥的老人竟然以这种方式离去。[em19][em19]

[em22][em38][em39][em37][em44][em23]

另,金秋的建议我斟酌再三,还是偏向原先这样,可能因为人总是不舍得放下第一时间的考虑。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630982[/lastedittime]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