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经历

--作者:任富田

去年(二OO七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我也进入花甲之年。回想三四十年前的追求上大学的经历,很值得回味、探究,从中可以看到社会、思想、政治的艰难的进步。

我是一九四七年出生的,在北京市西城区石驸马大街第二小学上了六年小学,于一九六O年九月进入北京四中初中学习。那时北京市没有这么多人口,四中虽然是好学校,也不像现在这样受人瞩目。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听别人说四中好,说四中有游泳池,就报了第一志愿。实际上,当年四中并没有游泳池,我也不会游泳。

一九六八年七月,我下乡到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一九七七年,由于我母亲得了脑血管疾病,成了植物人,我便留在北京,照料她。好像是九、十月份,开始出现恢复高考的传言。虽点燃了上大学的希望之火,但几个不易克服的困难,仍让我兴奋不起来:“政治审核--出身--红五类”的政治标准;年龄限制(传闻有的省限制到二十八岁,将老高三老高二的人排除在外);我能忍心放下瘫痪的母亲不管,回黑龙江准备高考吗?她现在这个样子,极左路线“功不可没”!

家里人都支持我参加高考,对于我这样三十岁的下乡知青,困退、病退无门,这最后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一方面,争取在黑龙江农场报上名。这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年龄超限”,“人不在不能报名”,都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些彰显社会旧思维的巨大惯性,人心不古的自私本能。另一方面,我父亲请单位代为打听,下乡知青可否在北京参加高考。一开始,我觉得根本不可能。没有户口,若算北京考生,万一考上了,岂不是挤占了北京人的名额?若算黑龙江考生,黑龙江省能同意我在北京参加考试吗?这其中复杂的手续,对一介草民,有谁会为你办理?

出乎我的意料,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还真有一条“人性化”的规定:有正当理由长期在京逗留的下乡知青,如果有单位愿出面为其办理招生的相关手续,就可以在京报名参加高考。直至今天,谈及此事,我仍对当年北京市高招办的有关人员怀有深深的敬意。这一“人性化”的规定,在今天看来,极普通,极自然,可在三十年前,在冲出“阶级斗争你死我活”,“红色恐怖万岁”的阴霾刚刚迈出第一步的一九七七年,制定它需要勇气,执行它让人感到温暖。

我父亲的单位愿为我办理高考的相关手续,使我们一家都很感动。我也开始复习。数理化的教材是我姐夫给找的,政治、语文就靠自己收集材料了。刚刚结束“焚书坑儒”、“破四旧”的文革,相关的书不好找,也不像现在有很多辅导班。每日里,除了做饭买菜,给母亲喂药喂饭,洗尿布这些日常必做的事以外,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复习。

大约在十一月底,海淀区招办让一星期内交考生单位的政审材料。算算时间,通过邮政信件办理此事,时间上来不及。我父亲决定他自己拿着四机部办公厅的介绍信,亲自去黑龙江八五二农场办理此事。六十二岁的老人,到数千里之外的零下二、三十度气温的八五二农场去,这一路上要克服多少困难呀。父亲匆匆办好边防证,带上一个小马扎(火车上不一定有座位,更不用说卧铺了),就出发了。我则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心里没有底,不知他能不能顺利、按时回来。

终于拿到准考证了!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十一日,在海淀区育英学校,在高中毕业的十一年半以后,我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重新恢复的第一届高考。

报名时,我谨慎地分析自己的不利条件,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工业大学工业水处理专业,好像还报了无锡和郑州的粮食学院(因为我在八五二农场当过粮食保管员)。实际上,这样低的报考志愿我都没有获得的机会。我心里的底线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行,只要能跳出八五二,最好能回家!

一九七八年,可能在一、二月份,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大部分是年龄小的那些人,偶尔也有一两个老三届的人。我又在心里嘀咕起来:政审不行(还是要求红五类)?考的成绩不行(老高三的都不行,谁能行)?户口问题?“无产者最无畏”,已经在社会最底层了,还怕什么?只是心不平!

三月初,接到海淀区招办的传呼电话,让我去一趟区招办。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不会是通知我未录取或因户口问题不能录取吧?可是你们同意我在京参加高考的,我也没有隐瞒我是外地户口的事实啊!

到了区招办,已有几个同龄人在那里询问着什么。办事人员解释说,志愿学校招生名额已满,未被录取。北京市打算新建一个“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征求你们的意见,是否愿意上。发给一封《北京师范学院分院招生征求考生志愿通知书》(此件我保存至今),如果愿意上此学校,要在三月六日前,将“志愿申请表”,交到海淀区高招办。拿着那封信,我急急忙忙往家赶,希望早一点让父亲和其他家人知道此事,分享喜悦!

没有北京户口是我的一块心病。收到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签发的录取通知书后一两天,我去西城公安局户籍科询问如何办理户口进京,我这样的情况,户口落在家里还是落在学校。我从户籍科的墙上看到公安部有“中等以上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即是户口准迁证”的规定。“准迁证”,是下乡知青朝思暮想的东西啊!我还去了一趟白广路十八号北京师院分院。办公室的老师听了我的情况后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此处的前身是宣武师范,没遇到过外地户口的问题,让我第二天来听答复。

没想到第二天到那里,一盆凉水泼过来,让我透心凉:无法解决外地户口,录取你是错误的!还要收回我的录取通知书!我惊呆了。太不讲理了!报名、录取时你们都没说外地户口不行,我也没有隐瞒我是黑龙江户口的事实,怎么现在说不录取就不录取了?如果当初你们不让我在北京报名,我还可以回黑龙江参加高考,现在已无法补救了,凭什么让我承担后果?三十年后的今天,你可能不相信那样的事会发生,可是在三十年前,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很多人可能就得忍气吞声。我没有退路,我已在最底层,所以我要奋争!我说,准考证是北京市录取我的证据,我不能交还你们,我要拿着它去上访,应该有一个讲理的地方。

我在一位同学兼“荒友”俞**的陪同下,到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上访。排队等了两三个小时以后,我把自己的遭遇叙述给一位老师,他要我留下准考证,明天来听他的回信儿。我想让他写个收条,人家说“你不相信我?我姓肖。”,我不敢再说什么了,但心里不服:这么不讲理的事都做出来了,我怎能谁都相信?我是一个“外地人”,很自然地把“北京人”当做一个整体看待。

一天后,得到回音:你尽快去黑龙江办户口。办不出户口我们就管不了了。对此结果,我基本满意。因为我知道原则:录取通知书就是准迁证。

我立即准备回黑龙江。到了八五二农场,文教股的干事说我在北京参加高考未得到农场的批准!我说请示过生产队的领导,再说我也没占黑龙江的名额!干事说我们可以不给你办手续。我赶快回到生产队,副指导员告诉我,他接到文教股的电话,生产队领导把责任揽过来了:说我请示过生产队领导,并得到批准,生产队不知道还得报到农场并需农场批准。那位干事说了,不为难个人。

我赶快办理各种手续,收拾行李。四月底,告别了流血流汗苦干了十来年的北大荒。一九七八年五月初,我坐在北京师院分院的教室里,开始了上大学的人生新阶段。此时的我,已年近三十一周岁。


转自《二闲堂》网站,版权归作者所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推着粪车去高考


   
马继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那时,我参加大队的建筑队,在临沂市原“一四六”医院门前的排水沟上修桥。这一天,我正与工友们干活。忽然,大喇叭里传来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并于当年向全国公开招考大学生。我聚精会神地听了好几遍。这消息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涟漪。然而,冷静下来,这个令千百万知识青年振奋的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希望和高兴,而是伤心——显而易见,我这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也不可能考取。在我为那些有机会报考者庆幸的同时,更为自己要错失良机,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悲哀。一条新闻打乱了我的心绪,打乱了我的生活,我摇头,我捶胸,我叹气,我想哭,我想叫……回家的路上,我失魂落魄。没吃晚饭,我就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了,在床上,我辗转反侧,昔日的学校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我埋怨老天不能让我再生一次,我痛恨“四人帮”剥夺了我学习的权利,否则,凭我的勤奋和智慧,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个样子。可是,现在,我却挣扎在无底深渊……

    我的家乡就在沂河对岸,父亲故于三年困难时期,我很小就与哥哥、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1964年,我从村里的小学考入临沂一中初中。当时,这所临沂地区最高级的中学只有四个初中班。虽然常常连野菜稀粥都吃不饱,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初一下学期,我被评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受到好多同伴的嫉妒。可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使我们停课“闹革命”。折腾了两年,1968年,怀揣一册《毛主席语录》,我便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高中恢复招生,但由于家庭在“四清” 中被作为富农嫌疑清查,上高中当然没有我的份了。(其实,即使上高中,也不可能学到东西,因为老师大都被打倒了。)回乡后,我干过各种农活,拉过车,采过石头,当过建筑工,还外出流浪过,出牛马力,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政治上受歧视,经常受别人的白眼和欺侮。尽管大家都知道我有点才,但是没有人用我,我钻研医学,自学针灸,已经能为乡亲们治些病,可是连个“赤脚医生” 都当不上,更不用说民办教师或生产队会计了。相反,我小学时期的一个同学,学习很不好,没上过一天中学,却能当民办教师。更令人苦恼的是,没有书读(除了毛泽东著作和样板戏剧本),没有人理解我,没有知音,没有人给我指引方向。在那漫长的,迷失方向、不敢奢想前途的日子里,我想念母校,想念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可是,想想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我不敢去见他们,即使看见他们,也不敢抬起头来和他们说话,自卑和苦恼困扰着自己。有一次,在邮电局干建筑工,看见那儿的工人下了班,回到自己的单间宿舍,拿着搪瓷碗去食堂打饭,心里羡慕极了。那时,有时也渴望能再有一次读书的机会,但也不敢多想,因为那是做梦也不敢梦的事。1973年,大学招工农兵学员,但是要单位推荐;尽管我明白是白日做梦,对读书的渴求还是使我壮起了胆走到一位大队干部面前低着头问:“我去考大学行吧?”对我的请求,他连理都没理。

     大学梦

    现在,平等竞争的机会来了,十年等一回的机会来了,可是,我却没有资格,我能甘心吗?不,我不甘心失去的年华,我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我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我仔细研究了有关通知,发现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外,“有同等学力者”也可以报考。“同等学力”?我只读了两年初中,能和高中生一样有同等学力吗?这种想法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可是,我决不能让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而且我觉得那两年初中的底子打得特别好,我还觉得我够聪明,而且这么多年来,吃过很多苦,因而有着非凡的毅力,这会使我在较短时间内自学完高中两年的课程,达到“同等学力”!

    首先要争取到报名的权利。我打听到我大哥的一个老同学——路老师在公社教育组,就向大哥询问了路老师的住址和情况,然后去他村拜访了他。得到了可以报考的肯定答复,这足以让我热泪盈眶、十分激动了!

    我想找人咨询,可是能找谁呢?连初中都没读完而且辍学十年还想考大学,别人听说了还不笑话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可是,重新学习的强烈愿望冲击着我。我鼓起勇气,来到母校临沂一中,鼓起勇气拜访了初中毕业前的班主任(当时叫辅导员)金老师,红着脸告诉他:“我想考大学。”金老师没有给我泼冷水,但是他认为:“你连高中都没读,报考大学太难,一百多人才录取一个,考小中专还差不多。”“可是考小中专超龄了。我自学吧。”为了摸一摸自己的底子,我写了一篇作文,托金老师请文科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看了一下。王老师认为我的作文比他班里同学写得都好。这无疑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

    初 战

    很快,就到了报名的时间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村联中,一路上,怕人家不给报名,又怕外人笑话我异想天开。到了村联中,顺利的领了表,报了文科。回到家,从纸箱里翻出发黄的课本,又借来几本高中的课本,我便在劳动的间隙里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迎考。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建筑队散伙了,生产队组织去离家较远的一条小河去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挣工分养家(那时要按工分分粮食,如果考不上,没有工分怎么生活?),我只好带着课本去参加工程。白天,我在工地劳动,劳动很辛苦,河里没有水了,我们就在底下清理河道,把淤泥从河底用力扔到岸上。淤泥粘在铁锨上,要用尽力气才能摔倒岸上。工休时,在寒风中,我躲开人群,捧起课本,默默的学习。晚上,我们好几个人打地铺住在当地农民过道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当伙伴们聊天或呼呼大睡时,我打着寒颤,凑近昏暗的煤油灯看到很晚很晚……

    从工地归来时,离考期只有几天了。毕竟时间太有限,实力太弱,我匆忙上阵,结果落榜了,当然分数不得而知,因为当时不公布落榜者的成绩。

    读书的苦与乐

    虽然初战失败,但是我感觉到高考并不是特别难。重新学习得到的快乐燃起了我学习的激情。听说1978年高考继续扩大招生,继续招收往届毕业生,我又开始准备自学应考。这时,中央号召实现四个现代化。我想: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外语就重要,我初中的外语底子好,就考英语专业吧。

    因为初二只念了半年就停课了,英语只学了三册,加起来还不如现在的一册厚。由于受“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思潮的影响,已经10多年没摸英语课本了。庆幸的是,当时没有收废品的,英语课本和作业本都保存在破纸箱的最底层。我把它们翻出来,发现大部分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我还认识26个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复习用的英语课本

    艰难的业余自学开始了!白天,无论是到生产队劳动,还是到自留地去收拾菜园,我都带着课本,在工休时掏出来躲到一边看。在田地头上学习时,还可以边读边用碎瓦片和草棍在地上书写,真是不用花钱的好本子啊!书装在身上,容易磨坏,我就用牛皮纸包起来。我借助认识的单词学习音标,反过来再借助会读的音标去拼读单词,并且根据词的构成归纳一些规律。这办法挺管用!干渴了十年的心灵吸收、理解特别快。不久,我就感到提高了不少。每篇课文我都反复背诵。课后的练习题,我都要做,苦于没有阅读材料,练习中的小短文,我都要背诵下来。背诵课文非常快,先朗读一遍,再回想一遍,再试背一遍,再对一遍书,就差不多背下来了。检验自己做习题的正确性是靠原来老师批改过的练习本,和练习本上一样就说明做对了。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学新课之前,我用几分钟快速浏览一下前几天学过的东西。


   


    在学到一定程度后,我到水稻试验站从农大毕业的陈老师那儿借来了英文的农学课本。尽管该课程比较难,我都坚持读熟,其中的词汇和语法都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我用做水稻试验标牌的卡片做成单词卡片,一面是英文,一面是汉字;我还用硬纸片做成大一些的卡片用来记课文。这样,装在衣兜里,走在路上(那时步行为主),我也可以不断掏出卡片来学习了。

   


记单词的卡片


  
  

背诵课文的纸片


    书桌是一个50厘米高、50厘米见方、当年母亲陪嫁用的旧板凳,屁股底下坐的是20多厘米长的硬板凳。“书桌”上放不开课本,就放在地上。晚上,昏暗的油灯常常烧焦眉毛或头发。夏天到了,大门外是在大街上谈天说地的人们,而我仍然在蚊虫的伴奏下津津有味的“吃书”,有时,我朗读英语的声音过大,传到大街上,引来乘凉的人们的大笑。由于长时间坐在硬板凳上,屁股磨破了,烂了。但是,我不感到苦,比起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来,我觉得还不够;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坚信我会成功!

    老 师

    我对图书馆心存感激之情,因为那时我能从县图书馆借到一本英汉小辞典。这本有音标,有例句,又有用法说明的小辞典成了我的一个老师。我反复续借,直到去学校报到。

    另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师”是一台“金猴牌”袖珍收音机。恰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英语广播讲座,又碰巧五金商店卖削价的收音机,10元一台,我凑了10元钱,把它买了回来。它对我来说,确实是pocket radio,我把它装在身上,随时随地地收听,既可以收听英语讲座(这使我的英语水平来了一个飞跃),又可以收听新闻,学习时事政治。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可是我却常常一心二用:边吃饭边收听讲座,边做题边收听讲座;在菜园上翻地,把收音机放在菜地头上,一边干活一边收听。

   



    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我的确不能解决,怎么办?我想起了母校——临沂一中,我想去找老师咨询,又担心老师已经不认识我了——10年过去了,更不用说我衣衫不整的样子令我抬不起头来。但是,为了梦想,我壮起了胆子,打听到了当年的英语老师——徐贞杰老师,想向他求教。徐老师是个教学非常严谨、非常认真的人,听说他会好几门外语。可是,在文革中,他却因为什么历史问题被批斗,饱受折磨。我去见他时,他虽然已经恢复工作,清瘦的脸上仍然挂着忧虑,他轻声地说:“我现在教物理了,英语都忘了。你去找闵其敏老师吧。”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素不相识的闵其敏老师,一个个子不高、清瘦的、慈善的老人。我向闵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听说我要学英语,他很赞赏,他说在校生都不愿意学英语。他很热情地帮我解答了一些问题。以后,我把问题积攒下来,就每隔一段时间去请教闵老师。有时候,我去的时候,闵老师在午休,我就悄悄地在外边等候。当然,我还是千方百计自己解决问题,把需要咨询的问题降到最少。

   


恩师闵其敏


    捡粪的怪人

    尽管我一分一秒的算计,时间仍然非常紧张。离考期只有几个月了,我不仅要学英语,还有五门别的功课,而且不少知识,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政治,完全是陌生的,要从零开始学。这时,我又参加了大队建筑队,正在农机厂干小工,任务是用机器粉碎废铁屑,这样,只能在工休时在轰鸣的机器旁看书,晚上还要加班,每天只能学几个小时。我还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因此也不能停工在家学习,当然生产队也不会允许一个青年在家里不干活。怎么办呢?经过昼夜考虑,我决定放弃当时很多人都想干的临时工,而去干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干的活——为生产队捡粪。我分析了一下,捡粪有三个好处:一是拣粪自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在家学习;二是捡粪要进城,去母校咨询老师方便多了;三是捡粪可以常常去县图书馆查资料、读报。对我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在工厂当临时工怎么也是“二工人”,除了交生产队的,每天可以剩几角钱,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上等活。而捡粪又臭又脏的,路人见了都掩鼻而过,年轻人谁愿意干呢?可是,我的母亲理解我,支持我。

    我砍倒了家里的唯一一棵老枣树,,找人做了简易的独轮车架子,又请当工人的姐夫给弄了个车轮,又买了一只柳条编的圆筐。我推着独轮车,车把上挂着褪了色的黄书包,在众人不解和鄙视的目光中,开始了捡粪生涯。临沂的大街上和通往临沂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个推着捡粪车,挂着收音机,嘴里嘟囔着英语的“怪人”。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推着车子上路,看见牛粪、马粪、鸡粪、人粪,我都捡着。不到中午,就捡够一天的工分了。我推着车子,听着收音机,或者背着英语单词或课文回家了。回到家,把粪交到生产队,我可以一直学习到深夜。

    由于早上起床早,睡眠不足。如果捡粪回家早,中午就躺在床上打个盹。但是,由于学习入迷,往往睡着几分钟就突然醒了,就赶快爬起来,洗洗脸,接着学习。

    粪交到生产队是要过秤的,按重量记工分。过秤的人是单身汉郑淑芹。常年为生产队捡粪的还有一个人,有四五十岁了,我叫他三叔。淑芹时常对我们交的粪便质量很挑剔,杂质多了、水分多了,他都抱怨,有时候就在重量上打折扣。

   


自制捡粪车(仿画)


    学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下午,村头修车行的人对我二哥开玩笑说:“你赶快回家看看吧。听说公安局的人来找你弟弟了,因为他整天哇啦哇啦地说外语,人家说他里通外国。”二哥信以为真,脸都变色了,匆忙回家了。

    捡粪并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当时,为生产队捡粪的人很多。有时看到一堆马粪,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跑过去抢。外边的粪便不多,就去家属院掏鸡粪。那时候,城里人基本上没有住楼房的,几乎每家都有鸡窝,都养几只鸡。我最常去的就是地委家属院和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了,因为这两个家属院很大,这家没有鸡粪就到另一家。去家属院掏鸡粪,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小心翼翼地问:“我帮你家掏掏鸡粪吧?”有的主人很客气,他家的鸡窝好长时间没掏了,很脏了,帮他免费打扫一下他很乐意。可是,有的人很凶,有时会训斥我们:“刚刚掏过了。整天来掏,哪有那么多鸡粪!”掏鸡粪有时会掏到鸡蛋,赶快讨好似的送给主人。

    有一次,到运输公司家属院掏鸡粪,竟然遭遇到“憨妁”。 “憨妁”是一个神志不正常的女人,不知何方人氏,那些年整天拉着一些破烂在临沂城游逛着讨饭,在临沂尽人皆知。那天,我是和本村的书钦一起出来捡粪的。在运输公司家属院,在一个阴凉处看到一些人在看“憨妁”“演讲”,我们也过去乘凉。看着看着,忽然“憨妁”弯腰摸起石头向我扔来,还一边骂着,说我笑话她(可能因为我总是面带微笑吧)。突然遭到一个神经病的袭击,弄得我措手不及,推起车子就跑,她就跟在我后边追。正在我不知怎眼对付这个邪女人时,书钦挥动铁锨朝“憨妁”冲过去,吓唬道“我铲死你个狗日的!”“憨妁”一下子被吓住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又说我曾经偷了她的东西。

    偶尔,一天下来,捡的粪太少,就匆忙到公共厕所里去挖一点。那时的公厕都被城区的生产队包了,如果被他们抓住,免不了挨一顿揍。有一次,我就被抓住了。那天,太阳快落山了,我的粪筐里东西仍然很少。转到了一中西边的路上,这条路上当时有个马车店,马车店附近有个公共厕所。我看附近没人,就提着粪桶进去了。刚挖了几锨,看厕所的就进来了,大概他一直在附近盯着呢。他手里拿着铁锨,大声斥责着我。我赶紧把粪便倒回去,跟他出来,向他解释偷粪的原因,唯恐他用那沾满粪便的铁锨砸我。他把我叫到一个地方,说他大哥认识我,就算了,以后别这样干了。就这样,我幸运地免除了一顿穷揍。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哪位使我免受惩罚的大哥是谁。在城里捡粪,有时会碰见城里的老同学,这时,特别是看见女同学,我老远就躲到一边去,来不及时,就用草帽遮住脸,假装看不见她。尽管重重的困难和怀疑的目光包围着我,我觉得我的知识在飞快的增长,心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愉悦。连梦中也在背诵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而且我感觉思考着问题入睡会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励志铭


    时间久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捡着大粪听收音机、学英语的怪青年了。

   一本复习提纲

    当时没有政治课本,只有在校生有一本复习提纲。我偶然听到我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红卫中学教务处当主任,便硬着头皮,推着车子步行10几里去拜访这位当年思想极左、歧视我的老师。到了那儿,他没有料到我是去找他的,反而说:“你是来找王主任的吧?”原来,我小学时期的教务主任王立德在那儿!这真是“天助我也!”王主任曾经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找到了十几年没见面的王老师,经过自我介绍,他想起了我,热情地帮我找到了一册十分珍贵的政治高考复习提纲。我的政治高考得了近80分(百分制)和这本复习提纲是分不开的。王老师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多次到他的老家去看他。

   


恩师王立德


    捡大粪的旁听生

    离高考只有3个月左右了,为了了解高考信息和提高学习效率,我想到毕业班旁听。经金老师热情介绍,高三文班的班主任王峄恕老师——接纳了我。我每天早上早早到校,把捡粪车子放在学校角落里,就到班里听课。来回的路上以及中午和课间,我仍然可以捡粪。那时的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当时,班里的学生都是衣着光鲜的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突然来了一个衣衫不整、推着粪车的大龄青年,使得同学们很好奇,引来了他们异样的目光。我无视他们不解甚至歧视的目光,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午休时间有两个多小时,我要充分利用,啃完了带来的煎饼咸菜,就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困倦了,就到外边读报栏里去看一会报,看到好的东西,就抄下来。偶尔也伏在课桌上打个盹,但绝不敢睡的时间太长。有时刚睡着几分钟,一下子又醒了,跑到教室外用自来水冲一下脸再到教室里学习。我虽然是旁听生,不交一分钱的费用,却没有受到任何老师的歧视,反而得到他们的重视,这使我终生难忘!

    我所在班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学习和纪律习惯不是很好。班里的有些学生不愿值日,轮到做值日打扫卫生就想偷懒。作为一个旁听生,老师没给我安排值日。可是,对王老师心怀感激之情,我每天早到校就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上课时,总是抢着帮老师擦黑板。为此,王老师多次表扬我。

    王老师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他50多岁了,连我的井老师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不仅语文水平高,而且治学严谨,对学生一视同仁。数学老师是唐伦廷,十几年前,我读初中时就认识他,那时就听说他对学生很好,但是无缘做他的学生。虽然当年高考数学分数不计入总分,我还是很卖力地学。“参考分也有用处啊”是我的想法。初中时,我的数学学的不是很好。但是,这时候学起来倒感到很有意思,虽然大部分都是初中没学过的。我如此入迷以至于晚上睡觉也会梦境见数学公式。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改变了我内向胆小的性格,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顾自己衣衫褴褛,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打听到唐老师住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放学后,我就跑到他家去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帮我解答。政治老师叶老师、历史老师张若顿、须发斑白的地理老师李德聚,都对我很热情,讲世界史的青年顾老师还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交往了很多年。荒芜了10年的心灵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每位老师的每堂授课都是十分精彩的,令人愉悦的。甚至有一次,我竟然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扣开了副校长、著名作家王火的门,请他对我的作文给予评价。这位温尔文雅的大作家多我这个陌生的穷青年很热情,认真地看了我的作文并作了指导。在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我更有信心了。知识的甘露滋润着接近干枯的心田,使它渐渐地得到复苏。

    当时学英语的人很少,不上英语课,只有一个课外英语小组,总共6个人,都是靓丽的女孩。我去该小组听了一次课,觉得她们学得很简单,应付高考肯定不行,辅导老师说:“这些学生学得很少,你来意义不大。”但是,他们用的复习资料不错,那是老师用复写纸复写的(那时中国大概还没有复印机)。老师说:“没有多余的,否则就给你一份了。”该小组的一个叫李小萍的女生很热情,主动提出让我用她的。为了不耽误她用,我每天借5、6张。晚上我带回家,伏在油灯下,一边读一边快速抄写;为了增强记忆,我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地抄,而是以句子为单位,读一个句子,一边嘴里都囔着整个句子,一边抄写。这样,抄完了,也背得差不多了。8开的纸,大概有几十页,全部抄下来大概用了十几天。当时没有白纸,抄在纸的背面。这些有些模糊的复习资料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高考时,李小萍落榜了,后来在一家副食店上班。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她。2009年,《临沂在线》搞了一个“我想找到你”的活动,我写了李小萍的事,点击率居首位,遗憾的是,没能得到她的信息。)其他同学也给了我不少帮助,有一个男生把他的高中英语课本借给我,说:“我不学英语,你用我的课本吧。”有的同学给我纸。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在各位仁慈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门功课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来之不易的准考证

    报名的时间到了。这年的考生特别多。村里的联中已经撤了,按规定,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当时叫公社)教育组报名。教育组在公社中学。下午,我忐忑不安地走了好几里地赶到了那里。担心的事发生了——负责报名的人姓宋老师(他家是我邻村的,是个典型的势利眼)不同意给我报名!理由是我不是高中毕业,又不能证明有同等学力。“不经过考试,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同等学力呢?”我分辨道。可是,他根本不听我辩解。我几乎晕了——吃尽苦头却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我怎么说也不管用。但是我决不甘心!一夜未眠。第二天,我推着粪车,一头大汗赶到了县招生办。那儿的负责人好像已经听说了我的事,热情地说:“完全可以报考。”他马上抓起电话,给公社教育组打了电话,又对我说:“你去报吧,他们要是再不给你报,我们给你报。”我又赶到公社,原先那位拒绝给我报名的宋老师不但热情给我报名,而且向别人吹嘘起了我。当我拿到准考证的时候,我的手颤抖了 ……

    麦收的时节到了,离高考的日子(7月7日——7月9日)也很近了。为了能去一中听课,为了能有时间复习,我不能去参加麦收。可是,这时候还是生产队,生产队长可不管这些。好几次,队长在我家大门外喊我的名字,我不回应。他就喊道:“你考大学,就不吃粮食了?看看您能考个什么样?”时间对我太珍贵了,我不能停下!一个生产队好几百号人,麦收还差我一个?所以,不管队长叫骂也好,讽刺也好,我就是不应声。一早起来,推着捡粪车,带着书包和干粮就进城。

   似梦非梦

    考试结束了。经过漫长的、不安的等待,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我还没去看榜(当时并不直接把成绩通知考生本人),就已经有人说我考中了,但是我不敢相信。我推着捡粪车到了张榜的地方——沂蒙路青年商店附近,墙上贴着大红榜,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挤进人群,从榜中找到了我的名字和考号——高出录取线七、八十分(实际上,比师专外语系当年的最低录取线高出100多分)!我看了好几遍,“是,的确是我!”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强忍住眼泪出了人群,默默地推起捡粪车,晕乎乎地向家中走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铁打的事实——回乡10年之后又要重返课堂,这莫非是做梦?不,做梦也没做过这种梦啊!甚至一直到入校半年以后,我仍然常常在梦中惊醒——高考落榜了,我被讽刺和嘲笑所包围……

    最后的考验   

    因为自己的总分数较高,填报志愿时,就在一类院校填报了杭州大学外语系。可是,不知是因为口试不太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一下子被打到了三类院校。经过口试和体检以后,我就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每天推着车子进城捡粪。谁知道,九九八十一难过去了,还有一个灾难等着我,上帝还要给我最后一次考验。

    一天中午,我把车子放在人民饭店门口,就到饭店里洗手,准备吃自带的煎饼。穿过餐厅,我直奔院子里的水龙头,洗完了脏手,转身就走。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背后放了一桶热水,大概是用来褪鸡毛的,我一下绊倒了水桶,一大桶水浇在了我的只穿了裤衩的右侧小腿上。很快,小腿上就起了泡。害怕饭店的人斥责,我忍着疼痛,赶快出去,推着粪车,赶到医院去看医生。小腿的一侧都烫伤了。医生帮我清理了受伤处,涂了一些药,给我开了一些消炎镇疼药和一瓶治疗受伤的油。我一瘸一拐地推着车子回家了。开始时,烫伤的腿是红色,后来就变成了黑色,开始是灼热的疼痛,后来变成了内部疼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不只是外皮而是里面的肌肉疼,也不敢走路。我坐在家里,每天都涂抹医院给的油。不久,腿上起了泡。又过了一段时间,泡落下了,开始脱皮。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旧皮都退完了,又长出嫩的新皮,疼痛才渐渐消失。这也许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次考验吧,也许从此我的苦难就到头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度日如年般地盼着录取通知书。终于,我敢走路了,就进城去打听录取的事。到了招生办,被告知通知书还没到,但是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就又回家等待。尽管招生办说没问题,但是没有拿到通知书,心里总是不踏实,又时常听见有人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传说,心里免不了打鼓,夜里老是做没被录取的噩梦。于是,又推起捡粪车去捡粪,顺便打听录取的消息。反复去了招办多次以后,终于,在8月底的一天,拿到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早晨,母亲炒了几个菜。侄子用自行车带着我,外甥则用另一辆自行车带着我的被褥和他帮我做的一个大约70厘米长、50厘米高的灰色木箱——我的书箱,送我到了车站,当汽车缓缓开动时,想起两年前离家出走的情形,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推着粪车去高考


   
马继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那时,我参加大队的建筑队,在临沂市原“一四六”医院门前的排水沟上修桥。这一天,我正与工友们干活。忽然,大喇叭里传来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并于当年向全国公开招考大学生。我聚精会神地听了好几遍。这消息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涟漪。然而,冷静下来,这个令千百万知识青年振奋的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希望和高兴,而是伤心——显而易见,我这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也不可能考取。在我为那些有机会报考者庆幸的同时,更为自己要错失良机,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悲哀。一条新闻打乱了我的心绪,打乱了我的生活,我摇头,我捶胸,我叹气,我想哭,我想叫……回家的路上,我失魂落魄。没吃晚饭,我就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了,在床上,我辗转反侧,昔日的学校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我埋怨老天不能让我再生一次,我痛恨“四人帮”剥夺了我学习的权利,否则,凭我的勤奋和智慧,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个样子。可是,现在,我却挣扎在无底深渊……

    我的家乡就在沂河对岸,父亲故于三年困难时期,我很小就与哥哥、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1964年,我从村里的小学考入临沂一中初中。当时,这所临沂地区最高级的中学只有四个初中班。虽然常常连野菜稀粥都吃不饱,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初一下学期,我被评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受到好多同伴的嫉妒。可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使我们停课“闹革命”。折腾了两年,1968年,怀揣一册《毛主席语录》,我便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高中恢复招生,但由于家庭在“四清” 中被作为富农嫌疑清查,上高中当然没有我的份了。(其实,即使上高中,也不可能学到东西,因为老师大都被打倒了。)回乡后,我干过各种农活,拉过车,采过石头,当过建筑工,还外出流浪过,出牛马力,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政治上受歧视,经常受别人的白眼和欺侮。尽管大家都知道我有点才,但是没有人用我,我钻研医学,自学针灸,已经能为乡亲们治些病,可是连个“赤脚医生” 都当不上,更不用说民办教师或生产队会计了。相反,我小学时期的一个同学,学习很不好,没上过一天中学,却能当民办教师。更令人苦恼的是,没有书读(除了毛泽东著作和样板戏剧本),没有人理解我,没有知音,没有人给我指引方向。在那漫长的,迷失方向、不敢奢想前途的日子里,我想念母校,想念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可是,想想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我不敢去见他们,即使看见他们,也不敢抬起头来和他们说话,自卑和苦恼困扰着自己。有一次,在邮电局干建筑工,看见那儿的工人下了班,回到自己的单间宿舍,拿着搪瓷碗去食堂打饭,心里羡慕极了。那时,有时也渴望能再有一次读书的机会,但也不敢多想,因为那是做梦也不敢梦的事。1973年,大学招工农兵学员,但是要单位推荐;尽管我明白是白日做梦,对读书的渴求还是使我壮起了胆走到一位大队干部面前低着头问:“我去考大学行吧?”对我的请求,他连理都没理。

     大学梦

    现在,平等竞争的机会来了,十年等一回的机会来了,可是,我却没有资格,我能甘心吗?不,我不甘心失去的年华,我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我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我仔细研究了有关通知,发现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外,“有同等学力者”也可以报考。“同等学力”?我只读了两年初中,能和高中生一样有同等学力吗?这种想法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可是,我决不能让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而且我觉得那两年初中的底子打得特别好,我还觉得我够聪明,而且这么多年来,吃过很多苦,因而有着非凡的毅力,这会使我在较短时间内自学完高中两年的课程,达到“同等学力”!

    首先要争取到报名的权利。我打听到我大哥的一个老同学——路老师在公社教育组,就向大哥询问了路老师的住址和情况,然后去他村拜访了他。得到了可以报考的肯定答复,这足以让我热泪盈眶、十分激动了!

    我想找人咨询,可是能找谁呢?连初中都没读完而且辍学十年还想考大学,别人听说了还不笑话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可是,重新学习的强烈愿望冲击着我。我鼓起勇气,来到母校临沂一中,鼓起勇气拜访了初中毕业前的班主任(当时叫辅导员)金老师,红着脸告诉他:“我想考大学。”金老师没有给我泼冷水,但是他认为:“你连高中都没读,报考大学太难,一百多人才录取一个,考小中专还差不多。”“可是考小中专超龄了。我自学吧。”为了摸一摸自己的底子,我写了一篇作文,托金老师请文科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看了一下。王老师认为我的作文比他班里同学写得都好。这无疑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

    初 战

    很快,就到了报名的时间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村联中,一路上,怕人家不给报名,又怕外人笑话我异想天开。到了村联中,顺利的领了表,报了文科。回到家,从纸箱里翻出发黄的课本,又借来几本高中的课本,我便在劳动的间隙里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迎考。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建筑队散伙了,生产队组织去离家较远的一条小河去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挣工分养家(那时要按工分分粮食,如果考不上,没有工分怎么生活?),我只好带着课本去参加工程。白天,我在工地劳动,劳动很辛苦,河里没有水了,我们就在底下清理河道,把淤泥从河底用力扔到岸上。淤泥粘在铁锨上,要用尽力气才能摔倒岸上。工休时,在寒风中,我躲开人群,捧起课本,默默的学习。晚上,我们好几个人打地铺住在当地农民过道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当伙伴们聊天或呼呼大睡时,我打着寒颤,凑近昏暗的煤油灯看到很晚很晚……

    从工地归来时,离考期只有几天了。毕竟时间太有限,实力太弱,我匆忙上阵,结果落榜了,当然分数不得而知,因为当时不公布落榜者的成绩。

    读书的苦与乐

    虽然初战失败,但是我感觉到高考并不是特别难。重新学习得到的快乐燃起了我学习的激情。听说1978年高考继续扩大招生,继续招收往届毕业生,我又开始准备自学应考。这时,中央号召实现四个现代化。我想: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外语就重要,我初中的外语底子好,就考英语专业吧。

    因为初二只念了半年就停课了,英语只学了三册,加起来还不如现在的一册厚。由于受“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思潮的影响,已经10多年没摸英语课本了。庆幸的是,当时没有收废品的,英语课本和作业本都保存在破纸箱的最底层。我把它们翻出来,发现大部分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我还认识26个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复习用的英语课本

    艰难的业余自学开始了!白天,无论是到生产队劳动,还是到自留地去收拾菜园,我都带着课本,在工休时掏出来躲到一边看。在田地头上学习时,还可以边读边用碎瓦片和草棍在地上书写,真是不用花钱的好本子啊!书装在身上,容易磨坏,我就用牛皮纸包起来。我借助认识的单词学习音标,反过来再借助会读的音标去拼读单词,并且根据词的构成归纳一些规律。这办法挺管用!干渴了十年的心灵吸收、理解特别快。不久,我就感到提高了不少。每篇课文我都反复背诵。课后的练习题,我都要做,苦于没有阅读材料,练习中的小短文,我都要背诵下来。背诵课文非常快,先朗读一遍,再回想一遍,再试背一遍,再对一遍书,就差不多背下来了。检验自己做习题的正确性是靠原来老师批改过的练习本,和练习本上一样就说明做对了。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学新课之前,我用几分钟快速浏览一下前几天学过的东西。


   


    在学到一定程度后,我到水稻试验站从农大毕业的陈老师那儿借来了英文的农学课本。尽管该课程比较难,我都坚持读熟,其中的词汇和语法都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我用做水稻试验标牌的卡片做成单词卡片,一面是英文,一面是汉字;我还用硬纸片做成大一些的卡片用来记课文。这样,装在衣兜里,走在路上(那时步行为主),我也可以不断掏出卡片来学习了。

   


记单词的卡片


  
  

背诵课文的纸片


    书桌是一个50厘米高、50厘米见方、当年母亲陪嫁用的旧板凳,屁股底下坐的是20多厘米长的硬板凳。“书桌”上放不开课本,就放在地上。晚上,昏暗的油灯常常烧焦眉毛或头发。夏天到了,大门外是在大街上谈天说地的人们,而我仍然在蚊虫的伴奏下津津有味的“吃书”,有时,我朗读英语的声音过大,传到大街上,引来乘凉的人们的大笑。由于长时间坐在硬板凳上,屁股磨破了,烂了。但是,我不感到苦,比起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来,我觉得还不够;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坚信我会成功!

    老 师

    我对图书馆心存感激之情,因为那时我能从县图书馆借到一本英汉小辞典。这本有音标,有例句,又有用法说明的小辞典成了我的一个老师。我反复续借,直到去学校报到。

    另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师”是一台“金猴牌”袖珍收音机。恰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英语广播讲座,又碰巧五金商店卖削价的收音机,10元一台,我凑了10元钱,把它买了回来。它对我来说,确实是pocket radio,我把它装在身上,随时随地地收听,既可以收听英语讲座(这使我的英语水平来了一个飞跃),又可以收听新闻,学习时事政治。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可是我却常常一心二用:边吃饭边收听讲座,边做题边收听讲座;在菜园上翻地,把收音机放在菜地头上,一边干活一边收听。

   



    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我的确不能解决,怎么办?我想起了母校——临沂一中,我想去找老师咨询,又担心老师已经不认识我了——10年过去了,更不用说我衣衫不整的样子令我抬不起头来。但是,为了梦想,我壮起了胆子,打听到了当年的英语老师——徐贞杰老师,想向他求教。徐老师是个教学非常严谨、非常认真的人,听说他会好几门外语。可是,在文革中,他却因为什么历史问题被批斗,饱受折磨。我去见他时,他虽然已经恢复工作,清瘦的脸上仍然挂着忧虑,他轻声地说:“我现在教物理了,英语都忘了。你去找闵其敏老师吧。”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素不相识的闵其敏老师,一个个子不高、清瘦的、慈善的老人。我向闵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听说我要学英语,他很赞赏,他说在校生都不愿意学英语。他很热情地帮我解答了一些问题。以后,我把问题积攒下来,就每隔一段时间去请教闵老师。有时候,我去的时候,闵老师在午休,我就悄悄地在外边等候。当然,我还是千方百计自己解决问题,把需要咨询的问题降到最少。

   


恩师闵其敏


    捡粪的怪人

    尽管我一分一秒的算计,时间仍然非常紧张。离考期只有几个月了,我不仅要学英语,还有五门别的功课,而且不少知识,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政治,完全是陌生的,要从零开始学。这时,我又参加了大队建筑队,正在农机厂干小工,任务是用机器粉碎废铁屑,这样,只能在工休时在轰鸣的机器旁看书,晚上还要加班,每天只能学几个小时。我还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因此也不能停工在家学习,当然生产队也不会允许一个青年在家里不干活。怎么办呢?经过昼夜考虑,我决定放弃当时很多人都想干的临时工,而去干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干的活——为生产队捡粪。我分析了一下,捡粪有三个好处:一是拣粪自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在家学习;二是捡粪要进城,去母校咨询老师方便多了;三是捡粪可以常常去县图书馆查资料、读报。对我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在工厂当临时工怎么也是“二工人”,除了交生产队的,每天可以剩几角钱,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上等活。而捡粪又臭又脏的,路人见了都掩鼻而过,年轻人谁愿意干呢?可是,我的母亲理解我,支持我。

    我砍倒了家里的唯一一棵老枣树,,找人做了简易的独轮车架子,又请当工人的姐夫给弄了个车轮,又买了一只柳条编的圆筐。我推着独轮车,车把上挂着褪了色的黄书包,在众人不解和鄙视的目光中,开始了捡粪生涯。临沂的大街上和通往临沂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个推着捡粪车,挂着收音机,嘴里嘟囔着英语的“怪人”。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推着车子上路,看见牛粪、马粪、鸡粪、人粪,我都捡着。不到中午,就捡够一天的工分了。我推着车子,听着收音机,或者背着英语单词或课文回家了。回到家,把粪交到生产队,我可以一直学习到深夜。

    由于早上起床早,睡眠不足。如果捡粪回家早,中午就躺在床上打个盹。但是,由于学习入迷,往往睡着几分钟就突然醒了,就赶快爬起来,洗洗脸,接着学习。

    粪交到生产队是要过秤的,按重量记工分。过秤的人是单身汉郑淑芹。常年为生产队捡粪的还有一个人,有四五十岁了,我叫他三叔。淑芹时常对我们交的粪便质量很挑剔,杂质多了、水分多了,他都抱怨,有时候就在重量上打折扣。

   


自制捡粪车(仿画)


    学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下午,村头修车行的人对我二哥开玩笑说:“你赶快回家看看吧。听说公安局的人来找你弟弟了,因为他整天哇啦哇啦地说外语,人家说他里通外国。”二哥信以为真,脸都变色了,匆忙回家了。

    捡粪并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当时,为生产队捡粪的人很多。有时看到一堆马粪,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跑过去抢。外边的粪便不多,就去家属院掏鸡粪。那时候,城里人基本上没有住楼房的,几乎每家都有鸡窝,都养几只鸡。我最常去的就是地委家属院和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了,因为这两个家属院很大,这家没有鸡粪就到另一家。去家属院掏鸡粪,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小心翼翼地问:“我帮你家掏掏鸡粪吧?”有的主人很客气,他家的鸡窝好长时间没掏了,很脏了,帮他免费打扫一下他很乐意。可是,有的人很凶,有时会训斥我们:“刚刚掏过了。整天来掏,哪有那么多鸡粪!”掏鸡粪有时会掏到鸡蛋,赶快讨好似的送给主人。

    有一次,到运输公司家属院掏鸡粪,竟然遭遇到“憨妁”。 “憨妁”是一个神志不正常的女人,不知何方人氏,那些年整天拉着一些破烂在临沂城游逛着讨饭,在临沂尽人皆知。那天,我是和本村的书钦一起出来捡粪的。在运输公司家属院,在一个阴凉处看到一些人在看“憨妁”“演讲”,我们也过去乘凉。看着看着,忽然“憨妁”弯腰摸起石头向我扔来,还一边骂着,说我笑话她(可能因为我总是面带微笑吧)。突然遭到一个神经病的袭击,弄得我措手不及,推起车子就跑,她就跟在我后边追。正在我不知怎眼对付这个邪女人时,书钦挥动铁锨朝“憨妁”冲过去,吓唬道“我铲死你个狗日的!”“憨妁”一下子被吓住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又说我曾经偷了她的东西。

    偶尔,一天下来,捡的粪太少,就匆忙到公共厕所里去挖一点。那时的公厕都被城区的生产队包了,如果被他们抓住,免不了挨一顿揍。有一次,我就被抓住了。那天,太阳快落山了,我的粪筐里东西仍然很少。转到了一中西边的路上,这条路上当时有个马车店,马车店附近有个公共厕所。我看附近没人,就提着粪桶进去了。刚挖了几锨,看厕所的就进来了,大概他一直在附近盯着呢。他手里拿着铁锨,大声斥责着我。我赶紧把粪便倒回去,跟他出来,向他解释偷粪的原因,唯恐他用那沾满粪便的铁锨砸我。他把我叫到一个地方,说他大哥认识我,就算了,以后别这样干了。就这样,我幸运地免除了一顿穷揍。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哪位使我免受惩罚的大哥是谁。在城里捡粪,有时会碰见城里的老同学,这时,特别是看见女同学,我老远就躲到一边去,来不及时,就用草帽遮住脸,假装看不见她。尽管重重的困难和怀疑的目光包围着我,我觉得我的知识在飞快的增长,心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愉悦。连梦中也在背诵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而且我感觉思考着问题入睡会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励志铭


    时间久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捡着大粪听收音机、学英语的怪青年了。

   一本复习提纲

    当时没有政治课本,只有在校生有一本复习提纲。我偶然听到我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红卫中学教务处当主任,便硬着头皮,推着车子步行10几里去拜访这位当年思想极左、歧视我的老师。到了那儿,他没有料到我是去找他的,反而说:“你是来找王主任的吧?”原来,我小学时期的教务主任王立德在那儿!这真是“天助我也!”王主任曾经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找到了十几年没见面的王老师,经过自我介绍,他想起了我,热情地帮我找到了一册十分珍贵的政治高考复习提纲。我的政治高考得了近80分(百分制)和这本复习提纲是分不开的。王老师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多次到他的老家去看他。

   


恩师王立德


    捡大粪的旁听生

    离高考只有3个月左右了,为了了解高考信息和提高学习效率,我想到毕业班旁听。经金老师热情介绍,高三文班的班主任王峄恕老师——接纳了我。我每天早上早早到校,把捡粪车子放在学校角落里,就到班里听课。来回的路上以及中午和课间,我仍然可以捡粪。那时的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当时,班里的学生都是衣着光鲜的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突然来了一个衣衫不整、推着粪车的大龄青年,使得同学们很好奇,引来了他们异样的目光。我无视他们不解甚至歧视的目光,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午休时间有两个多小时,我要充分利用,啃完了带来的煎饼咸菜,就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困倦了,就到外边读报栏里去看一会报,看到好的东西,就抄下来。偶尔也伏在课桌上打个盹,但绝不敢睡的时间太长。有时刚睡着几分钟,一下子又醒了,跑到教室外用自来水冲一下脸再到教室里学习。我虽然是旁听生,不交一分钱的费用,却没有受到任何老师的歧视,反而得到他们的重视,这使我终生难忘!

    我所在班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学习和纪律习惯不是很好。班里的有些学生不愿值日,轮到做值日打扫卫生就想偷懒。作为一个旁听生,老师没给我安排值日。可是,对王老师心怀感激之情,我每天早到校就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上课时,总是抢着帮老师擦黑板。为此,王老师多次表扬我。

    王老师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他50多岁了,连我的井老师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不仅语文水平高,而且治学严谨,对学生一视同仁。数学老师是唐伦廷,十几年前,我读初中时就认识他,那时就听说他对学生很好,但是无缘做他的学生。虽然当年高考数学分数不计入总分,我还是很卖力地学。“参考分也有用处啊”是我的想法。初中时,我的数学学的不是很好。但是,这时候学起来倒感到很有意思,虽然大部分都是初中没学过的。我如此入迷以至于晚上睡觉也会梦境见数学公式。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改变了我内向胆小的性格,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顾自己衣衫褴褛,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打听到唐老师住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放学后,我就跑到他家去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帮我解答。政治老师叶老师、历史老师张若顿、须发斑白的地理老师李德聚,都对我很热情,讲世界史的青年顾老师还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交往了很多年。荒芜了10年的心灵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每位老师的每堂授课都是十分精彩的,令人愉悦的。甚至有一次,我竟然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扣开了副校长、著名作家王火的门,请他对我的作文给予评价。这位温尔文雅的大作家多我这个陌生的穷青年很热情,认真地看了我的作文并作了指导。在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我更有信心了。知识的甘露滋润着接近干枯的心田,使它渐渐地得到复苏。

    当时学英语的人很少,不上英语课,只有一个课外英语小组,总共6个人,都是靓丽的女孩。我去该小组听了一次课,觉得她们学得很简单,应付高考肯定不行,辅导老师说:“这些学生学得很少,你来意义不大。”但是,他们用的复习资料不错,那是老师用复写纸复写的(那时中国大概还没有复印机)。老师说:“没有多余的,否则就给你一份了。”该小组的一个叫李小萍的女生很热情,主动提出让我用她的。为了不耽误她用,我每天借5、6张。晚上我带回家,伏在油灯下,一边读一边快速抄写;为了增强记忆,我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地抄,而是以句子为单位,读一个句子,一边嘴里都囔着整个句子,一边抄写。这样,抄完了,也背得差不多了。8开的纸,大概有几十页,全部抄下来大概用了十几天。当时没有白纸,抄在纸的背面。这些有些模糊的复习资料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高考时,李小萍落榜了,后来在一家副食店上班。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她。2009年,《临沂在线》搞了一个“我想找到你”的活动,我写了李小萍的事,点击率居首位,遗憾的是,没能得到她的信息。)其他同学也给了我不少帮助,有一个男生把他的高中英语课本借给我,说:“我不学英语,你用我的课本吧。”有的同学给我纸。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在各位仁慈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门功课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来之不易的准考证

    报名的时间到了。这年的考生特别多。村里的联中已经撤了,按规定,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当时叫公社)教育组报名。教育组在公社中学。下午,我忐忑不安地走了好几里地赶到了那里。担心的事发生了——负责报名的人姓宋老师(他家是我邻村的,是个典型的势利眼)不同意给我报名!理由是我不是高中毕业,又不能证明有同等学力。“不经过考试,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同等学力呢?”我分辨道。可是,他根本不听我辩解。我几乎晕了——吃尽苦头却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我怎么说也不管用。但是我决不甘心!一夜未眠。第二天,我推着粪车,一头大汗赶到了县招生办。那儿的负责人好像已经听说了我的事,热情地说:“完全可以报考。”他马上抓起电话,给公社教育组打了电话,又对我说:“你去报吧,他们要是再不给你报,我们给你报。”我又赶到公社,原先那位拒绝给我报名的宋老师不但热情给我报名,而且向别人吹嘘起了我。当我拿到准考证的时候,我的手颤抖了 ……

    麦收的时节到了,离高考的日子(7月7日——7月9日)也很近了。为了能去一中听课,为了能有时间复习,我不能去参加麦收。可是,这时候还是生产队,生产队长可不管这些。好几次,队长在我家大门外喊我的名字,我不回应。他就喊道:“你考大学,就不吃粮食了?看看您能考个什么样?”时间对我太珍贵了,我不能停下!一个生产队好几百号人,麦收还差我一个?所以,不管队长叫骂也好,讽刺也好,我就是不应声。一早起来,推着捡粪车,带着书包和干粮就进城。

   似梦非梦

    考试结束了。经过漫长的、不安的等待,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我还没去看榜(当时并不直接把成绩通知考生本人),就已经有人说我考中了,但是我不敢相信。我推着捡粪车到了张榜的地方——沂蒙路青年商店附近,墙上贴着大红榜,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挤进人群,从榜中找到了我的名字和考号——高出录取线七、八十分(实际上,比师专外语系当年的最低录取线高出100多分)!我看了好几遍,“是,的确是我!”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强忍住眼泪出了人群,默默地推起捡粪车,晕乎乎地向家中走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铁打的事实——回乡10年之后又要重返课堂,这莫非是做梦?不,做梦也没做过这种梦啊!甚至一直到入校半年以后,我仍然常常在梦中惊醒——高考落榜了,我被讽刺和嘲笑所包围……

    最后的考验   

    因为自己的总分数较高,填报志愿时,就在一类院校填报了杭州大学外语系。可是,不知是因为口试不太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一下子被打到了三类院校。经过口试和体检以后,我就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每天推着车子进城捡粪。谁知道,九九八十一难过去了,还有一个灾难等着我,上帝还要给我最后一次考验。

    一天中午,我把车子放在人民饭店门口,就到饭店里洗手,准备吃自带的煎饼。穿过餐厅,我直奔院子里的水龙头,洗完了脏手,转身就走。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背后放了一桶热水,大概是用来褪鸡毛的,我一下绊倒了水桶,一大桶水浇在了我的只穿了裤衩的右侧小腿上。很快,小腿上就起了泡。害怕饭店的人斥责,我忍着疼痛,赶快出去,推着粪车,赶到医院去看医生。小腿的一侧都烫伤了。医生帮我清理了受伤处,涂了一些药,给我开了一些消炎镇疼药和一瓶治疗受伤的油。我一瘸一拐地推着车子回家了。开始时,烫伤的腿是红色,后来就变成了黑色,开始是灼热的疼痛,后来变成了内部疼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不只是外皮而是里面的肌肉疼,也不敢走路。我坐在家里,每天都涂抹医院给的油。不久,腿上起了泡。又过了一段时间,泡落下了,开始脱皮。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旧皮都退完了,又长出嫩的新皮,疼痛才渐渐消失。这也许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次考验吧,也许从此我的苦难就到头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度日如年般地盼着录取通知书。终于,我敢走路了,就进城去打听录取的事。到了招生办,被告知通知书还没到,但是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就又回家等待。尽管招生办说没问题,但是没有拿到通知书,心里总是不踏实,又时常听见有人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传说,心里免不了打鼓,夜里老是做没被录取的噩梦。于是,又推起捡粪车去捡粪,顺便打听录取的消息。反复去了招办多次以后,终于,在8月底的一天,拿到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早晨,母亲炒了几个菜。侄子用自行车带着我,外甥则用另一辆自行车带着我的被褥和他帮我做的一个大约70厘米长、50厘米高的灰色木箱——我的书箱,送我到了车站,当汽车缓缓开动时,想起两年前离家出走的情形,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推着粪车去高考


   
马继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那时,我参加大队的建筑队,在临沂市原“一四六”医院门前的排水沟上修桥。这一天,我正与工友们干活。忽然,大喇叭里传来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并于当年向全国公开招考大学生。我聚精会神地听了好几遍。这消息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涟漪。然而,冷静下来,这个令千百万知识青年振奋的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希望和高兴,而是伤心——显而易见,我这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也不可能考取。在我为那些有机会报考者庆幸的同时,更为自己要错失良机,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悲哀。一条新闻打乱了我的心绪,打乱了我的生活,我摇头,我捶胸,我叹气,我想哭,我想叫……回家的路上,我失魂落魄。没吃晚饭,我就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了,在床上,我辗转反侧,昔日的学校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我埋怨老天不能让我再生一次,我痛恨“四人帮”剥夺了我学习的权利,否则,凭我的勤奋和智慧,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个样子。可是,现在,我却挣扎在无底深渊……

    我的家乡就在沂河对岸,父亲故于三年困难时期,我很小就与哥哥、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1964年,我从村里的小学考入临沂一中初中。当时,这所临沂地区最高级的中学只有四个初中班。虽然常常连野菜稀粥都吃不饱,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初一下学期,我被评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受到好多同伴的嫉妒。可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使我们停课“闹革命”。折腾了两年,1968年,怀揣一册《毛主席语录》,我便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高中恢复招生,但由于家庭在“四清” 中被作为富农嫌疑清查,上高中当然没有我的份了。(其实,即使上高中,也不可能学到东西,因为老师大都被打倒了。)回乡后,我干过各种农活,拉过车,采过石头,当过建筑工,还外出流浪过,出牛马力,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政治上受歧视,经常受别人的白眼和欺侮。尽管大家都知道我有点才,但是没有人用我,我钻研医学,自学针灸,已经能为乡亲们治些病,可是连个“赤脚医生” 都当不上,更不用说民办教师或生产队会计了。相反,我小学时期的一个同学,学习很不好,没上过一天中学,却能当民办教师。更令人苦恼的是,没有书读(除了毛泽东著作和样板戏剧本),没有人理解我,没有知音,没有人给我指引方向。在那漫长的,迷失方向、不敢奢想前途的日子里,我想念母校,想念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可是,想想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我不敢去见他们,即使看见他们,也不敢抬起头来和他们说话,自卑和苦恼困扰着自己。有一次,在邮电局干建筑工,看见那儿的工人下了班,回到自己的单间宿舍,拿着搪瓷碗去食堂打饭,心里羡慕极了。那时,有时也渴望能再有一次读书的机会,但也不敢多想,因为那是做梦也不敢梦的事。1973年,大学招工农兵学员,但是要单位推荐;尽管我明白是白日做梦,对读书的渴求还是使我壮起了胆走到一位大队干部面前低着头问:“我去考大学行吧?”对我的请求,他连理都没理。

     大学梦

    现在,平等竞争的机会来了,十年等一回的机会来了,可是,我却没有资格,我能甘心吗?不,我不甘心失去的年华,我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我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我仔细研究了有关通知,发现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外,“有同等学力者”也可以报考。“同等学力”?我只读了两年初中,能和高中生一样有同等学力吗?这种想法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可是,我决不能让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而且我觉得那两年初中的底子打得特别好,我还觉得我够聪明,而且这么多年来,吃过很多苦,因而有着非凡的毅力,这会使我在较短时间内自学完高中两年的课程,达到“同等学力”!

    首先要争取到报名的权利。我打听到我大哥的一个老同学——路老师在公社教育组,就向大哥询问了路老师的住址和情况,然后去他村拜访了他。得到了可以报考的肯定答复,这足以让我热泪盈眶、十分激动了!

    我想找人咨询,可是能找谁呢?连初中都没读完而且辍学十年还想考大学,别人听说了还不笑话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可是,重新学习的强烈愿望冲击着我。我鼓起勇气,来到母校临沂一中,鼓起勇气拜访了初中毕业前的班主任(当时叫辅导员)金老师,红着脸告诉他:“我想考大学。”金老师没有给我泼冷水,但是他认为:“你连高中都没读,报考大学太难,一百多人才录取一个,考小中专还差不多。”“可是考小中专超龄了。我自学吧。”为了摸一摸自己的底子,我写了一篇作文,托金老师请文科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看了一下。王老师认为我的作文比他班里同学写得都好。这无疑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

    初 战

    很快,就到了报名的时间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村联中,一路上,怕人家不给报名,又怕外人笑话我异想天开。到了村联中,顺利的领了表,报了文科。回到家,从纸箱里翻出发黄的课本,又借来几本高中的课本,我便在劳动的间隙里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迎考。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建筑队散伙了,生产队组织去离家较远的一条小河去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挣工分养家(那时要按工分分粮食,如果考不上,没有工分怎么生活?),我只好带着课本去参加工程。白天,我在工地劳动,劳动很辛苦,河里没有水了,我们就在底下清理河道,把淤泥从河底用力扔到岸上。淤泥粘在铁锨上,要用尽力气才能摔倒岸上。工休时,在寒风中,我躲开人群,捧起课本,默默的学习。晚上,我们好几个人打地铺住在当地农民过道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当伙伴们聊天或呼呼大睡时,我打着寒颤,凑近昏暗的煤油灯看到很晚很晚……

    从工地归来时,离考期只有几天了。毕竟时间太有限,实力太弱,我匆忙上阵,结果落榜了,当然分数不得而知,因为当时不公布落榜者的成绩。

    读书的苦与乐

    虽然初战失败,但是我感觉到高考并不是特别难。重新学习得到的快乐燃起了我学习的激情。听说1978年高考继续扩大招生,继续招收往届毕业生,我又开始准备自学应考。这时,中央号召实现四个现代化。我想: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外语就重要,我初中的外语底子好,就考英语专业吧。

    因为初二只念了半年就停课了,英语只学了三册,加起来还不如现在的一册厚。由于受“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思潮的影响,已经10多年没摸英语课本了。庆幸的是,当时没有收废品的,英语课本和作业本都保存在破纸箱的最底层。我把它们翻出来,发现大部分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我还认识26个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复习用的英语课本

    艰难的业余自学开始了!白天,无论是到生产队劳动,还是到自留地去收拾菜园,我都带着课本,在工休时掏出来躲到一边看。在田地头上学习时,还可以边读边用碎瓦片和草棍在地上书写,真是不用花钱的好本子啊!书装在身上,容易磨坏,我就用牛皮纸包起来。我借助认识的单词学习音标,反过来再借助会读的音标去拼读单词,并且根据词的构成归纳一些规律。这办法挺管用!干渴了十年的心灵吸收、理解特别快。不久,我就感到提高了不少。每篇课文我都反复背诵。课后的练习题,我都要做,苦于没有阅读材料,练习中的小短文,我都要背诵下来。背诵课文非常快,先朗读一遍,再回想一遍,再试背一遍,再对一遍书,就差不多背下来了。检验自己做习题的正确性是靠原来老师批改过的练习本,和练习本上一样就说明做对了。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学新课之前,我用几分钟快速浏览一下前几天学过的东西。


   


    在学到一定程度后,我到水稻试验站从农大毕业的陈老师那儿借来了英文的农学课本。尽管该课程比较难,我都坚持读熟,其中的词汇和语法都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我用做水稻试验标牌的卡片做成单词卡片,一面是英文,一面是汉字;我还用硬纸片做成大一些的卡片用来记课文。这样,装在衣兜里,走在路上(那时步行为主),我也可以不断掏出卡片来学习了。

   


记单词的卡片


  
  

背诵课文的纸片


    书桌是一个50厘米高、50厘米见方、当年母亲陪嫁用的旧板凳,屁股底下坐的是20多厘米长的硬板凳。“书桌”上放不开课本,就放在地上。晚上,昏暗的油灯常常烧焦眉毛或头发。夏天到了,大门外是在大街上谈天说地的人们,而我仍然在蚊虫的伴奏下津津有味的“吃书”,有时,我朗读英语的声音过大,传到大街上,引来乘凉的人们的大笑。由于长时间坐在硬板凳上,屁股磨破了,烂了。但是,我不感到苦,比起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来,我觉得还不够;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坚信我会成功!

    老 师

    我对图书馆心存感激之情,因为那时我能从县图书馆借到一本英汉小辞典。这本有音标,有例句,又有用法说明的小辞典成了我的一个老师。我反复续借,直到去学校报到。

    另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师”是一台“金猴牌”袖珍收音机。恰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英语广播讲座,又碰巧五金商店卖削价的收音机,10元一台,我凑了10元钱,把它买了回来。它对我来说,确实是pocket radio,我把它装在身上,随时随地地收听,既可以收听英语讲座(这使我的英语水平来了一个飞跃),又可以收听新闻,学习时事政治。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可是我却常常一心二用:边吃饭边收听讲座,边做题边收听讲座;在菜园上翻地,把收音机放在菜地头上,一边干活一边收听。

   



    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我的确不能解决,怎么办?我想起了母校——临沂一中,我想去找老师咨询,又担心老师已经不认识我了——10年过去了,更不用说我衣衫不整的样子令我抬不起头来。但是,为了梦想,我壮起了胆子,打听到了当年的英语老师——徐贞杰老师,想向他求教。徐老师是个教学非常严谨、非常认真的人,听说他会好几门外语。可是,在文革中,他却因为什么历史问题被批斗,饱受折磨。我去见他时,他虽然已经恢复工作,清瘦的脸上仍然挂着忧虑,他轻声地说:“我现在教物理了,英语都忘了。你去找闵其敏老师吧。”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素不相识的闵其敏老师,一个个子不高、清瘦的、慈善的老人。我向闵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听说我要学英语,他很赞赏,他说在校生都不愿意学英语。他很热情地帮我解答了一些问题。以后,我把问题积攒下来,就每隔一段时间去请教闵老师。有时候,我去的时候,闵老师在午休,我就悄悄地在外边等候。当然,我还是千方百计自己解决问题,把需要咨询的问题降到最少。

   


恩师闵其敏


    捡粪的怪人

    尽管我一分一秒的算计,时间仍然非常紧张。离考期只有几个月了,我不仅要学英语,还有五门别的功课,而且不少知识,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政治,完全是陌生的,要从零开始学。这时,我又参加了大队建筑队,正在农机厂干小工,任务是用机器粉碎废铁屑,这样,只能在工休时在轰鸣的机器旁看书,晚上还要加班,每天只能学几个小时。我还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因此也不能停工在家学习,当然生产队也不会允许一个青年在家里不干活。怎么办呢?经过昼夜考虑,我决定放弃当时很多人都想干的临时工,而去干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干的活——为生产队捡粪。我分析了一下,捡粪有三个好处:一是拣粪自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在家学习;二是捡粪要进城,去母校咨询老师方便多了;三是捡粪可以常常去县图书馆查资料、读报。对我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在工厂当临时工怎么也是“二工人”,除了交生产队的,每天可以剩几角钱,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上等活。而捡粪又臭又脏的,路人见了都掩鼻而过,年轻人谁愿意干呢?可是,我的母亲理解我,支持我。

    我砍倒了家里的唯一一棵老枣树,,找人做了简易的独轮车架子,又请当工人的姐夫给弄了个车轮,又买了一只柳条编的圆筐。我推着独轮车,车把上挂着褪了色的黄书包,在众人不解和鄙视的目光中,开始了捡粪生涯。临沂的大街上和通往临沂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个推着捡粪车,挂着收音机,嘴里嘟囔着英语的“怪人”。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推着车子上路,看见牛粪、马粪、鸡粪、人粪,我都捡着。不到中午,就捡够一天的工分了。我推着车子,听着收音机,或者背着英语单词或课文回家了。回到家,把粪交到生产队,我可以一直学习到深夜。

    由于早上起床早,睡眠不足。如果捡粪回家早,中午就躺在床上打个盹。但是,由于学习入迷,往往睡着几分钟就突然醒了,就赶快爬起来,洗洗脸,接着学习。

    粪交到生产队是要过秤的,按重量记工分。过秤的人是单身汉郑淑芹。常年为生产队捡粪的还有一个人,有四五十岁了,我叫他三叔。淑芹时常对我们交的粪便质量很挑剔,杂质多了、水分多了,他都抱怨,有时候就在重量上打折扣。

   


自制捡粪车(仿画)


    学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下午,村头修车行的人对我二哥开玩笑说:“你赶快回家看看吧。听说公安局的人来找你弟弟了,因为他整天哇啦哇啦地说外语,人家说他里通外国。”二哥信以为真,脸都变色了,匆忙回家了。

    捡粪并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当时,为生产队捡粪的人很多。有时看到一堆马粪,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跑过去抢。外边的粪便不多,就去家属院掏鸡粪。那时候,城里人基本上没有住楼房的,几乎每家都有鸡窝,都养几只鸡。我最常去的就是地委家属院和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了,因为这两个家属院很大,这家没有鸡粪就到另一家。去家属院掏鸡粪,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小心翼翼地问:“我帮你家掏掏鸡粪吧?”有的主人很客气,他家的鸡窝好长时间没掏了,很脏了,帮他免费打扫一下他很乐意。可是,有的人很凶,有时会训斥我们:“刚刚掏过了。整天来掏,哪有那么多鸡粪!”掏鸡粪有时会掏到鸡蛋,赶快讨好似的送给主人。

    有一次,到运输公司家属院掏鸡粪,竟然遭遇到“憨妁”。 “憨妁”是一个神志不正常的女人,不知何方人氏,那些年整天拉着一些破烂在临沂城游逛着讨饭,在临沂尽人皆知。那天,我是和本村的书钦一起出来捡粪的。在运输公司家属院,在一个阴凉处看到一些人在看“憨妁”“演讲”,我们也过去乘凉。看着看着,忽然“憨妁”弯腰摸起石头向我扔来,还一边骂着,说我笑话她(可能因为我总是面带微笑吧)。突然遭到一个神经病的袭击,弄得我措手不及,推起车子就跑,她就跟在我后边追。正在我不知怎眼对付这个邪女人时,书钦挥动铁锨朝“憨妁”冲过去,吓唬道“我铲死你个狗日的!”“憨妁”一下子被吓住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又说我曾经偷了她的东西。

    偶尔,一天下来,捡的粪太少,就匆忙到公共厕所里去挖一点。那时的公厕都被城区的生产队包了,如果被他们抓住,免不了挨一顿揍。有一次,我就被抓住了。那天,太阳快落山了,我的粪筐里东西仍然很少。转到了一中西边的路上,这条路上当时有个马车店,马车店附近有个公共厕所。我看附近没人,就提着粪桶进去了。刚挖了几锨,看厕所的就进来了,大概他一直在附近盯着呢。他手里拿着铁锨,大声斥责着我。我赶紧把粪便倒回去,跟他出来,向他解释偷粪的原因,唯恐他用那沾满粪便的铁锨砸我。他把我叫到一个地方,说他大哥认识我,就算了,以后别这样干了。就这样,我幸运地免除了一顿穷揍。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哪位使我免受惩罚的大哥是谁。在城里捡粪,有时会碰见城里的老同学,这时,特别是看见女同学,我老远就躲到一边去,来不及时,就用草帽遮住脸,假装看不见她。尽管重重的困难和怀疑的目光包围着我,我觉得我的知识在飞快的增长,心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愉悦。连梦中也在背诵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而且我感觉思考着问题入睡会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励志铭


    时间久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捡着大粪听收音机、学英语的怪青年了。

   一本复习提纲

    当时没有政治课本,只有在校生有一本复习提纲。我偶然听到我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红卫中学教务处当主任,便硬着头皮,推着车子步行10几里去拜访这位当年思想极左、歧视我的老师。到了那儿,他没有料到我是去找他的,反而说:“你是来找王主任的吧?”原来,我小学时期的教务主任王立德在那儿!这真是“天助我也!”王主任曾经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找到了十几年没见面的王老师,经过自我介绍,他想起了我,热情地帮我找到了一册十分珍贵的政治高考复习提纲。我的政治高考得了近80分(百分制)和这本复习提纲是分不开的。王老师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多次到他的老家去看他。

   


恩师王立德


    捡大粪的旁听生

    离高考只有3个月左右了,为了了解高考信息和提高学习效率,我想到毕业班旁听。经金老师热情介绍,高三文班的班主任王峄恕老师——接纳了我。我每天早上早早到校,把捡粪车子放在学校角落里,就到班里听课。来回的路上以及中午和课间,我仍然可以捡粪。那时的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当时,班里的学生都是衣着光鲜的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突然来了一个衣衫不整、推着粪车的大龄青年,使得同学们很好奇,引来了他们异样的目光。我无视他们不解甚至歧视的目光,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午休时间有两个多小时,我要充分利用,啃完了带来的煎饼咸菜,就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困倦了,就到外边读报栏里去看一会报,看到好的东西,就抄下来。偶尔也伏在课桌上打个盹,但绝不敢睡的时间太长。有时刚睡着几分钟,一下子又醒了,跑到教室外用自来水冲一下脸再到教室里学习。我虽然是旁听生,不交一分钱的费用,却没有受到任何老师的歧视,反而得到他们的重视,这使我终生难忘!

    我所在班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学习和纪律习惯不是很好。班里的有些学生不愿值日,轮到做值日打扫卫生就想偷懒。作为一个旁听生,老师没给我安排值日。可是,对王老师心怀感激之情,我每天早到校就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上课时,总是抢着帮老师擦黑板。为此,王老师多次表扬我。

    王老师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他50多岁了,连我的井老师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不仅语文水平高,而且治学严谨,对学生一视同仁。数学老师是唐伦廷,十几年前,我读初中时就认识他,那时就听说他对学生很好,但是无缘做他的学生。虽然当年高考数学分数不计入总分,我还是很卖力地学。“参考分也有用处啊”是我的想法。初中时,我的数学学的不是很好。但是,这时候学起来倒感到很有意思,虽然大部分都是初中没学过的。我如此入迷以至于晚上睡觉也会梦境见数学公式。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改变了我内向胆小的性格,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顾自己衣衫褴褛,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打听到唐老师住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放学后,我就跑到他家去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帮我解答。政治老师叶老师、历史老师张若顿、须发斑白的地理老师李德聚,都对我很热情,讲世界史的青年顾老师还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交往了很多年。荒芜了10年的心灵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每位老师的每堂授课都是十分精彩的,令人愉悦的。甚至有一次,我竟然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扣开了副校长、著名作家王火的门,请他对我的作文给予评价。这位温尔文雅的大作家多我这个陌生的穷青年很热情,认真地看了我的作文并作了指导。在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我更有信心了。知识的甘露滋润着接近干枯的心田,使它渐渐地得到复苏。

    当时学英语的人很少,不上英语课,只有一个课外英语小组,总共6个人,都是靓丽的女孩。我去该小组听了一次课,觉得她们学得很简单,应付高考肯定不行,辅导老师说:“这些学生学得很少,你来意义不大。”但是,他们用的复习资料不错,那是老师用复写纸复写的(那时中国大概还没有复印机)。老师说:“没有多余的,否则就给你一份了。”该小组的一个叫李小萍的女生很热情,主动提出让我用她的。为了不耽误她用,我每天借5、6张。晚上我带回家,伏在油灯下,一边读一边快速抄写;为了增强记忆,我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地抄,而是以句子为单位,读一个句子,一边嘴里都囔着整个句子,一边抄写。这样,抄完了,也背得差不多了。8开的纸,大概有几十页,全部抄下来大概用了十几天。当时没有白纸,抄在纸的背面。这些有些模糊的复习资料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高考时,李小萍落榜了,后来在一家副食店上班。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她。2009年,《临沂在线》搞了一个“我想找到你”的活动,我写了李小萍的事,点击率居首位,遗憾的是,没能得到她的信息。)其他同学也给了我不少帮助,有一个男生把他的高中英语课本借给我,说:“我不学英语,你用我的课本吧。”有的同学给我纸。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在各位仁慈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门功课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来之不易的准考证

    报名的时间到了。这年的考生特别多。村里的联中已经撤了,按规定,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当时叫公社)教育组报名。教育组在公社中学。下午,我忐忑不安地走了好几里地赶到了那里。担心的事发生了——负责报名的人姓宋老师(他家是我邻村的,是个典型的势利眼)不同意给我报名!理由是我不是高中毕业,又不能证明有同等学力。“不经过考试,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同等学力呢?”我分辨道。可是,他根本不听我辩解。我几乎晕了——吃尽苦头却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我怎么说也不管用。但是我决不甘心!一夜未眠。第二天,我推着粪车,一头大汗赶到了县招生办。那儿的负责人好像已经听说了我的事,热情地说:“完全可以报考。”他马上抓起电话,给公社教育组打了电话,又对我说:“你去报吧,他们要是再不给你报,我们给你报。”我又赶到公社,原先那位拒绝给我报名的宋老师不但热情给我报名,而且向别人吹嘘起了我。当我拿到准考证的时候,我的手颤抖了 ……

    麦收的时节到了,离高考的日子(7月7日——7月9日)也很近了。为了能去一中听课,为了能有时间复习,我不能去参加麦收。可是,这时候还是生产队,生产队长可不管这些。好几次,队长在我家大门外喊我的名字,我不回应。他就喊道:“你考大学,就不吃粮食了?看看您能考个什么样?”时间对我太珍贵了,我不能停下!一个生产队好几百号人,麦收还差我一个?所以,不管队长叫骂也好,讽刺也好,我就是不应声。一早起来,推着捡粪车,带着书包和干粮就进城。

   似梦非梦

    考试结束了。经过漫长的、不安的等待,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我还没去看榜(当时并不直接把成绩通知考生本人),就已经有人说我考中了,但是我不敢相信。我推着捡粪车到了张榜的地方——沂蒙路青年商店附近,墙上贴着大红榜,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挤进人群,从榜中找到了我的名字和考号——高出录取线七、八十分(实际上,比师专外语系当年的最低录取线高出100多分)!我看了好几遍,“是,的确是我!”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强忍住眼泪出了人群,默默地推起捡粪车,晕乎乎地向家中走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铁打的事实——回乡10年之后又要重返课堂,这莫非是做梦?不,做梦也没做过这种梦啊!甚至一直到入校半年以后,我仍然常常在梦中惊醒——高考落榜了,我被讽刺和嘲笑所包围……

    最后的考验   

    因为自己的总分数较高,填报志愿时,就在一类院校填报了杭州大学外语系。可是,不知是因为口试不太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一下子被打到了三类院校。经过口试和体检以后,我就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每天推着车子进城捡粪。谁知道,九九八十一难过去了,还有一个灾难等着我,上帝还要给我最后一次考验。

    一天中午,我把车子放在人民饭店门口,就到饭店里洗手,准备吃自带的煎饼。穿过餐厅,我直奔院子里的水龙头,洗完了脏手,转身就走。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背后放了一桶热水,大概是用来褪鸡毛的,我一下绊倒了水桶,一大桶水浇在了我的只穿了裤衩的右侧小腿上。很快,小腿上就起了泡。害怕饭店的人斥责,我忍着疼痛,赶快出去,推着粪车,赶到医院去看医生。小腿的一侧都烫伤了。医生帮我清理了受伤处,涂了一些药,给我开了一些消炎镇疼药和一瓶治疗受伤的油。我一瘸一拐地推着车子回家了。开始时,烫伤的腿是红色,后来就变成了黑色,开始是灼热的疼痛,后来变成了内部疼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不只是外皮而是里面的肌肉疼,也不敢走路。我坐在家里,每天都涂抹医院给的油。不久,腿上起了泡。又过了一段时间,泡落下了,开始脱皮。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旧皮都退完了,又长出嫩的新皮,疼痛才渐渐消失。这也许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次考验吧,也许从此我的苦难就到头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度日如年般地盼着录取通知书。终于,我敢走路了,就进城去打听录取的事。到了招生办,被告知通知书还没到,但是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就又回家等待。尽管招生办说没问题,但是没有拿到通知书,心里总是不踏实,又时常听见有人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传说,心里免不了打鼓,夜里老是做没被录取的噩梦。于是,又推起捡粪车去捡粪,顺便打听录取的消息。反复去了招办多次以后,终于,在8月底的一天,拿到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早晨,母亲炒了几个菜。侄子用自行车带着我,外甥则用另一辆自行车带着我的被褥和他帮我做的一个大约70厘米长、50厘米高的灰色木箱——我的书箱,送我到了车站,当汽车缓缓开动时,想起两年前离家出走的情形,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推着粪车去高考


   
马继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10月末的一个下午。那时,我参加大队的建筑队,在临沂市原“一四六”医院门前的排水沟上修桥。这一天,我正与工友们干活。忽然,大喇叭里传来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并于当年向全国公开招考大学生。我聚精会神地听了好几遍。这消息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涟漪。然而,冷静下来,这个令千百万知识青年振奋的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希望和高兴,而是伤心——显而易见,我这个初中都没读完的人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也不可能考取。在我为那些有机会报考者庆幸的同时,更为自己要错失良机,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悲哀。一条新闻打乱了我的心绪,打乱了我的生活,我摇头,我捶胸,我叹气,我想哭,我想叫……回家的路上,我失魂落魄。没吃晚饭,我就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了,在床上,我辗转反侧,昔日的学校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我埋怨老天不能让我再生一次,我痛恨“四人帮”剥夺了我学习的权利,否则,凭我的勤奋和智慧,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个样子。可是,现在,我却挣扎在无底深渊……

    我的家乡就在沂河对岸,父亲故于三年困难时期,我很小就与哥哥、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1964年,我从村里的小学考入临沂一中初中。当时,这所临沂地区最高级的中学只有四个初中班。虽然常常连野菜稀粥都吃不饱,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初一下学期,我被评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受到好多同伴的嫉妒。可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使我们停课“闹革命”。折腾了两年,1968年,怀揣一册《毛主席语录》,我便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高中恢复招生,但由于家庭在“四清” 中被作为富农嫌疑清查,上高中当然没有我的份了。(其实,即使上高中,也不可能学到东西,因为老师大都被打倒了。)回乡后,我干过各种农活,拉过车,采过石头,当过建筑工,还外出流浪过,出牛马力,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政治上受歧视,经常受别人的白眼和欺侮。尽管大家都知道我有点才,但是没有人用我,我钻研医学,自学针灸,已经能为乡亲们治些病,可是连个“赤脚医生” 都当不上,更不用说民办教师或生产队会计了。相反,我小学时期的一个同学,学习很不好,没上过一天中学,却能当民办教师。更令人苦恼的是,没有书读(除了毛泽东著作和样板戏剧本),没有人理解我,没有知音,没有人给我指引方向。在那漫长的,迷失方向、不敢奢想前途的日子里,我想念母校,想念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可是,想想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我不敢去见他们,即使看见他们,也不敢抬起头来和他们说话,自卑和苦恼困扰着自己。有一次,在邮电局干建筑工,看见那儿的工人下了班,回到自己的单间宿舍,拿着搪瓷碗去食堂打饭,心里羡慕极了。那时,有时也渴望能再有一次读书的机会,但也不敢多想,因为那是做梦也不敢梦的事。1973年,大学招工农兵学员,但是要单位推荐;尽管我明白是白日做梦,对读书的渴求还是使我壮起了胆走到一位大队干部面前低着头问:“我去考大学行吧?”对我的请求,他连理都没理。

     大学梦

    现在,平等竞争的机会来了,十年等一回的机会来了,可是,我却没有资格,我能甘心吗?不,我不甘心失去的年华,我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我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我仔细研究了有关通知,发现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外,“有同等学力者”也可以报考。“同等学力”?我只读了两年初中,能和高中生一样有同等学力吗?这种想法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可是,我决不能让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而且我觉得那两年初中的底子打得特别好,我还觉得我够聪明,而且这么多年来,吃过很多苦,因而有着非凡的毅力,这会使我在较短时间内自学完高中两年的课程,达到“同等学力”!

    首先要争取到报名的权利。我打听到我大哥的一个老同学——路老师在公社教育组,就向大哥询问了路老师的住址和情况,然后去他村拜访了他。得到了可以报考的肯定答复,这足以让我热泪盈眶、十分激动了!

    我想找人咨询,可是能找谁呢?连初中都没读完而且辍学十年还想考大学,别人听说了还不笑话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可是,重新学习的强烈愿望冲击着我。我鼓起勇气,来到母校临沂一中,鼓起勇气拜访了初中毕业前的班主任(当时叫辅导员)金老师,红着脸告诉他:“我想考大学。”金老师没有给我泼冷水,但是他认为:“你连高中都没读,报考大学太难,一百多人才录取一个,考小中专还差不多。”“可是考小中专超龄了。我自学吧。”为了摸一摸自己的底子,我写了一篇作文,托金老师请文科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看了一下。王老师认为我的作文比他班里同学写得都好。这无疑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

    初 战

    很快,就到了报名的时间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村联中,一路上,怕人家不给报名,又怕外人笑话我异想天开。到了村联中,顺利的领了表,报了文科。回到家,从纸箱里翻出发黄的课本,又借来几本高中的课本,我便在劳动的间隙里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迎考。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建筑队散伙了,生产队组织去离家较远的一条小河去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挣工分养家(那时要按工分分粮食,如果考不上,没有工分怎么生活?),我只好带着课本去参加工程。白天,我在工地劳动,劳动很辛苦,河里没有水了,我们就在底下清理河道,把淤泥从河底用力扔到岸上。淤泥粘在铁锨上,要用尽力气才能摔倒岸上。工休时,在寒风中,我躲开人群,捧起课本,默默的学习。晚上,我们好几个人打地铺住在当地农民过道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当伙伴们聊天或呼呼大睡时,我打着寒颤,凑近昏暗的煤油灯看到很晚很晚……

    从工地归来时,离考期只有几天了。毕竟时间太有限,实力太弱,我匆忙上阵,结果落榜了,当然分数不得而知,因为当时不公布落榜者的成绩。

    读书的苦与乐

    虽然初战失败,但是我感觉到高考并不是特别难。重新学习得到的快乐燃起了我学习的激情。听说1978年高考继续扩大招生,继续招收往届毕业生,我又开始准备自学应考。这时,中央号召实现四个现代化。我想: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外语就重要,我初中的外语底子好,就考英语专业吧。

    因为初二只念了半年就停课了,英语只学了三册,加起来还不如现在的一册厚。由于受“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思潮的影响,已经10多年没摸英语课本了。庆幸的是,当时没有收废品的,英语课本和作业本都保存在破纸箱的最底层。我把它们翻出来,发现大部分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我还认识26个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复习用的英语课本

    艰难的业余自学开始了!白天,无论是到生产队劳动,还是到自留地去收拾菜园,我都带着课本,在工休时掏出来躲到一边看。在田地头上学习时,还可以边读边用碎瓦片和草棍在地上书写,真是不用花钱的好本子啊!书装在身上,容易磨坏,我就用牛皮纸包起来。我借助认识的单词学习音标,反过来再借助会读的音标去拼读单词,并且根据词的构成归纳一些规律。这办法挺管用!干渴了十年的心灵吸收、理解特别快。不久,我就感到提高了不少。每篇课文我都反复背诵。课后的练习题,我都要做,苦于没有阅读材料,练习中的小短文,我都要背诵下来。背诵课文非常快,先朗读一遍,再回想一遍,再试背一遍,再对一遍书,就差不多背下来了。检验自己做习题的正确性是靠原来老师批改过的练习本,和练习本上一样就说明做对了。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学新课之前,我用几分钟快速浏览一下前几天学过的东西。


   


    在学到一定程度后,我到水稻试验站从农大毕业的陈老师那儿借来了英文的农学课本。尽管该课程比较难,我都坚持读熟,其中的词汇和语法都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检验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我用做水稻试验标牌的卡片做成单词卡片,一面是英文,一面是汉字;我还用硬纸片做成大一些的卡片用来记课文。这样,装在衣兜里,走在路上(那时步行为主),我也可以不断掏出卡片来学习了。

   


记单词的卡片


  
  

背诵课文的纸片


    书桌是一个50厘米高、50厘米见方、当年母亲陪嫁用的旧板凳,屁股底下坐的是20多厘米长的硬板凳。“书桌”上放不开课本,就放在地上。晚上,昏暗的油灯常常烧焦眉毛或头发。夏天到了,大门外是在大街上谈天说地的人们,而我仍然在蚊虫的伴奏下津津有味的“吃书”,有时,我朗读英语的声音过大,传到大街上,引来乘凉的人们的大笑。由于长时间坐在硬板凳上,屁股磨破了,烂了。但是,我不感到苦,比起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来,我觉得还不够;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坚信我会成功!

    老 师

    我对图书馆心存感激之情,因为那时我能从县图书馆借到一本英汉小辞典。这本有音标,有例句,又有用法说明的小辞典成了我的一个老师。我反复续借,直到去学校报到。

    另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师”是一台“金猴牌”袖珍收音机。恰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英语广播讲座,又碰巧五金商店卖削价的收音机,10元一台,我凑了10元钱,把它买了回来。它对我来说,确实是pocket radio,我把它装在身上,随时随地地收听,既可以收听英语讲座(这使我的英语水平来了一个飞跃),又可以收听新闻,学习时事政治。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可是我却常常一心二用:边吃饭边收听讲座,边做题边收听讲座;在菜园上翻地,把收音机放在菜地头上,一边干活一边收听。

   



    随着学习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我的确不能解决,怎么办?我想起了母校——临沂一中,我想去找老师咨询,又担心老师已经不认识我了——10年过去了,更不用说我衣衫不整的样子令我抬不起头来。但是,为了梦想,我壮起了胆子,打听到了当年的英语老师——徐贞杰老师,想向他求教。徐老师是个教学非常严谨、非常认真的人,听说他会好几门外语。可是,在文革中,他却因为什么历史问题被批斗,饱受折磨。我去见他时,他虽然已经恢复工作,清瘦的脸上仍然挂着忧虑,他轻声地说:“我现在教物理了,英语都忘了。你去找闵其敏老师吧。”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素不相识的闵其敏老师,一个个子不高、清瘦的、慈善的老人。我向闵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听说我要学英语,他很赞赏,他说在校生都不愿意学英语。他很热情地帮我解答了一些问题。以后,我把问题积攒下来,就每隔一段时间去请教闵老师。有时候,我去的时候,闵老师在午休,我就悄悄地在外边等候。当然,我还是千方百计自己解决问题,把需要咨询的问题降到最少。

   


恩师闵其敏


    捡粪的怪人

    尽管我一分一秒的算计,时间仍然非常紧张。离考期只有几个月了,我不仅要学英语,还有五门别的功课,而且不少知识,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政治,完全是陌生的,要从零开始学。这时,我又参加了大队建筑队,正在农机厂干小工,任务是用机器粉碎废铁屑,这样,只能在工休时在轰鸣的机器旁看书,晚上还要加班,每天只能学几个小时。我还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因此也不能停工在家学习,当然生产队也不会允许一个青年在家里不干活。怎么办呢?经过昼夜考虑,我决定放弃当时很多人都想干的临时工,而去干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干的活——为生产队捡粪。我分析了一下,捡粪有三个好处:一是拣粪自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在家学习;二是捡粪要进城,去母校咨询老师方便多了;三是捡粪可以常常去县图书馆查资料、读报。对我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在工厂当临时工怎么也是“二工人”,除了交生产队的,每天可以剩几角钱,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上等活。而捡粪又臭又脏的,路人见了都掩鼻而过,年轻人谁愿意干呢?可是,我的母亲理解我,支持我。

    我砍倒了家里的唯一一棵老枣树,,找人做了简易的独轮车架子,又请当工人的姐夫给弄了个车轮,又买了一只柳条编的圆筐。我推着独轮车,车把上挂着褪了色的黄书包,在众人不解和鄙视的目光中,开始了捡粪生涯。临沂的大街上和通往临沂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个推着捡粪车,挂着收音机,嘴里嘟囔着英语的“怪人”。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推着车子上路,看见牛粪、马粪、鸡粪、人粪,我都捡着。不到中午,就捡够一天的工分了。我推着车子,听着收音机,或者背着英语单词或课文回家了。回到家,把粪交到生产队,我可以一直学习到深夜。

    由于早上起床早,睡眠不足。如果捡粪回家早,中午就躺在床上打个盹。但是,由于学习入迷,往往睡着几分钟就突然醒了,就赶快爬起来,洗洗脸,接着学习。

    粪交到生产队是要过秤的,按重量记工分。过秤的人是单身汉郑淑芹。常年为生产队捡粪的还有一个人,有四五十岁了,我叫他三叔。淑芹时常对我们交的粪便质量很挑剔,杂质多了、水分多了,他都抱怨,有时候就在重量上打折扣。

   


自制捡粪车(仿画)


    学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下午,村头修车行的人对我二哥开玩笑说:“你赶快回家看看吧。听说公安局的人来找你弟弟了,因为他整天哇啦哇啦地说外语,人家说他里通外国。”二哥信以为真,脸都变色了,匆忙回家了。

    捡粪并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当时,为生产队捡粪的人很多。有时看到一堆马粪,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人跑过去抢。外边的粪便不多,就去家属院掏鸡粪。那时候,城里人基本上没有住楼房的,几乎每家都有鸡窝,都养几只鸡。我最常去的就是地委家属院和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了,因为这两个家属院很大,这家没有鸡粪就到另一家。去家属院掏鸡粪,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小心翼翼地问:“我帮你家掏掏鸡粪吧?”有的主人很客气,他家的鸡窝好长时间没掏了,很脏了,帮他免费打扫一下他很乐意。可是,有的人很凶,有时会训斥我们:“刚刚掏过了。整天来掏,哪有那么多鸡粪!”掏鸡粪有时会掏到鸡蛋,赶快讨好似的送给主人。

    有一次,到运输公司家属院掏鸡粪,竟然遭遇到“憨妁”。 “憨妁”是一个神志不正常的女人,不知何方人氏,那些年整天拉着一些破烂在临沂城游逛着讨饭,在临沂尽人皆知。那天,我是和本村的书钦一起出来捡粪的。在运输公司家属院,在一个阴凉处看到一些人在看“憨妁”“演讲”,我们也过去乘凉。看着看着,忽然“憨妁”弯腰摸起石头向我扔来,还一边骂着,说我笑话她(可能因为我总是面带微笑吧)。突然遭到一个神经病的袭击,弄得我措手不及,推起车子就跑,她就跟在我后边追。正在我不知怎眼对付这个邪女人时,书钦挥动铁锨朝“憨妁”冲过去,吓唬道“我铲死你个狗日的!”“憨妁”一下子被吓住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又说我曾经偷了她的东西。

    偶尔,一天下来,捡的粪太少,就匆忙到公共厕所里去挖一点。那时的公厕都被城区的生产队包了,如果被他们抓住,免不了挨一顿揍。有一次,我就被抓住了。那天,太阳快落山了,我的粪筐里东西仍然很少。转到了一中西边的路上,这条路上当时有个马车店,马车店附近有个公共厕所。我看附近没人,就提着粪桶进去了。刚挖了几锨,看厕所的就进来了,大概他一直在附近盯着呢。他手里拿着铁锨,大声斥责着我。我赶紧把粪便倒回去,跟他出来,向他解释偷粪的原因,唯恐他用那沾满粪便的铁锨砸我。他把我叫到一个地方,说他大哥认识我,就算了,以后别这样干了。就这样,我幸运地免除了一顿穷揍。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哪位使我免受惩罚的大哥是谁。在城里捡粪,有时会碰见城里的老同学,这时,特别是看见女同学,我老远就躲到一边去,来不及时,就用草帽遮住脸,假装看不见她。尽管重重的困难和怀疑的目光包围着我,我觉得我的知识在飞快的增长,心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愉悦。连梦中也在背诵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而且我感觉思考着问题入睡会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励志铭


    时间久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捡着大粪听收音机、学英语的怪青年了。

   一本复习提纲

    当时没有政治课本,只有在校生有一本复习提纲。我偶然听到我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红卫中学教务处当主任,便硬着头皮,推着车子步行10几里去拜访这位当年思想极左、歧视我的老师。到了那儿,他没有料到我是去找他的,反而说:“你是来找王主任的吧?”原来,我小学时期的教务主任王立德在那儿!这真是“天助我也!”王主任曾经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找到了十几年没见面的王老师,经过自我介绍,他想起了我,热情地帮我找到了一册十分珍贵的政治高考复习提纲。我的政治高考得了近80分(百分制)和这本复习提纲是分不开的。王老师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多次到他的老家去看他。

   


恩师王立德


    捡大粪的旁听生

    离高考只有3个月左右了,为了了解高考信息和提高学习效率,我想到毕业班旁听。经金老师热情介绍,高三文班的班主任王峄恕老师——接纳了我。我每天早上早早到校,把捡粪车子放在学校角落里,就到班里听课。来回的路上以及中午和课间,我仍然可以捡粪。那时的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当时,班里的学生都是衣着光鲜的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突然来了一个衣衫不整、推着粪车的大龄青年,使得同学们很好奇,引来了他们异样的目光。我无视他们不解甚至歧视的目光,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午休时间有两个多小时,我要充分利用,啃完了带来的煎饼咸菜,就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困倦了,就到外边读报栏里去看一会报,看到好的东西,就抄下来。偶尔也伏在课桌上打个盹,但绝不敢睡的时间太长。有时刚睡着几分钟,一下子又醒了,跑到教室外用自来水冲一下脸再到教室里学习。我虽然是旁听生,不交一分钱的费用,却没有受到任何老师的歧视,反而得到他们的重视,这使我终生难忘!

    我所在班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学习和纪律习惯不是很好。班里的有些学生不愿值日,轮到做值日打扫卫生就想偷懒。作为一个旁听生,老师没给我安排值日。可是,对王老师心怀感激之情,我每天早到校就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上课时,总是抢着帮老师擦黑板。为此,王老师多次表扬我。

    王老师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他50多岁了,连我的井老师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不仅语文水平高,而且治学严谨,对学生一视同仁。数学老师是唐伦廷,十几年前,我读初中时就认识他,那时就听说他对学生很好,但是无缘做他的学生。虽然当年高考数学分数不计入总分,我还是很卖力地学。“参考分也有用处啊”是我的想法。初中时,我的数学学的不是很好。但是,这时候学起来倒感到很有意思,虽然大部分都是初中没学过的。我如此入迷以至于晚上睡觉也会梦境见数学公式。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改变了我内向胆小的性格,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顾自己衣衫褴褛,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打听到唐老师住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放学后,我就跑到他家去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帮我解答。政治老师叶老师、历史老师张若顿、须发斑白的地理老师李德聚,都对我很热情,讲世界史的青年顾老师还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交往了很多年。荒芜了10年的心灵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每位老师的每堂授课都是十分精彩的,令人愉悦的。甚至有一次,我竟然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扣开了副校长、著名作家王火的门,请他对我的作文给予评价。这位温尔文雅的大作家多我这个陌生的穷青年很热情,认真地看了我的作文并作了指导。在得到了他的肯定后,我更有信心了。知识的甘露滋润着接近干枯的心田,使它渐渐地得到复苏。

    当时学英语的人很少,不上英语课,只有一个课外英语小组,总共6个人,都是靓丽的女孩。我去该小组听了一次课,觉得她们学得很简单,应付高考肯定不行,辅导老师说:“这些学生学得很少,你来意义不大。”但是,他们用的复习资料不错,那是老师用复写纸复写的(那时中国大概还没有复印机)。老师说:“没有多余的,否则就给你一份了。”该小组的一个叫李小萍的女生很热情,主动提出让我用她的。为了不耽误她用,我每天借5、6张。晚上我带回家,伏在油灯下,一边读一边快速抄写;为了增强记忆,我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地抄,而是以句子为单位,读一个句子,一边嘴里都囔着整个句子,一边抄写。这样,抄完了,也背得差不多了。8开的纸,大概有几十页,全部抄下来大概用了十几天。当时没有白纸,抄在纸的背面。这些有些模糊的复习资料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高考时,李小萍落榜了,后来在一家副食店上班。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她。2009年,《临沂在线》搞了一个“我想找到你”的活动,我写了李小萍的事,点击率居首位,遗憾的是,没能得到她的信息。)其他同学也给了我不少帮助,有一个男生把他的高中英语课本借给我,说:“我不学英语,你用我的课本吧。”有的同学给我纸。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在各位仁慈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门功课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来之不易的准考证

    报名的时间到了。这年的考生特别多。村里的联中已经撤了,按规定,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当时叫公社)教育组报名。教育组在公社中学。下午,我忐忑不安地走了好几里地赶到了那里。担心的事发生了——负责报名的人姓宋老师(他家是我邻村的,是个典型的势利眼)不同意给我报名!理由是我不是高中毕业,又不能证明有同等学力。“不经过考试,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同等学力呢?”我分辨道。可是,他根本不听我辩解。我几乎晕了——吃尽苦头却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我怎么说也不管用。但是我决不甘心!一夜未眠。第二天,我推着粪车,一头大汗赶到了县招生办。那儿的负责人好像已经听说了我的事,热情地说:“完全可以报考。”他马上抓起电话,给公社教育组打了电话,又对我说:“你去报吧,他们要是再不给你报,我们给你报。”我又赶到公社,原先那位拒绝给我报名的宋老师不但热情给我报名,而且向别人吹嘘起了我。当我拿到准考证的时候,我的手颤抖了 ……

    麦收的时节到了,离高考的日子(7月7日——7月9日)也很近了。为了能去一中听课,为了能有时间复习,我不能去参加麦收。可是,这时候还是生产队,生产队长可不管这些。好几次,队长在我家大门外喊我的名字,我不回应。他就喊道:“你考大学,就不吃粮食了?看看您能考个什么样?”时间对我太珍贵了,我不能停下!一个生产队好几百号人,麦收还差我一个?所以,不管队长叫骂也好,讽刺也好,我就是不应声。一早起来,推着捡粪车,带着书包和干粮就进城。

   似梦非梦

    考试结束了。经过漫长的、不安的等待,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我还没去看榜(当时并不直接把成绩通知考生本人),就已经有人说我考中了,但是我不敢相信。我推着捡粪车到了张榜的地方——沂蒙路青年商店附近,墙上贴着大红榜,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挤进人群,从榜中找到了我的名字和考号——高出录取线七、八十分(实际上,比师专外语系当年的最低录取线高出100多分)!我看了好几遍,“是,的确是我!”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强忍住眼泪出了人群,默默地推起捡粪车,晕乎乎地向家中走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铁打的事实——回乡10年之后又要重返课堂,这莫非是做梦?不,做梦也没做过这种梦啊!甚至一直到入校半年以后,我仍然常常在梦中惊醒——高考落榜了,我被讽刺和嘲笑所包围……

    最后的考验   

    因为自己的总分数较高,填报志愿时,就在一类院校填报了杭州大学外语系。可是,不知是因为口试不太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一下子被打到了三类院校。经过口试和体检以后,我就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每天推着车子进城捡粪。谁知道,九九八十一难过去了,还有一个灾难等着我,上帝还要给我最后一次考验。

    一天中午,我把车子放在人民饭店门口,就到饭店里洗手,准备吃自带的煎饼。穿过餐厅,我直奔院子里的水龙头,洗完了脏手,转身就走。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背后放了一桶热水,大概是用来褪鸡毛的,我一下绊倒了水桶,一大桶水浇在了我的只穿了裤衩的右侧小腿上。很快,小腿上就起了泡。害怕饭店的人斥责,我忍着疼痛,赶快出去,推着粪车,赶到医院去看医生。小腿的一侧都烫伤了。医生帮我清理了受伤处,涂了一些药,给我开了一些消炎镇疼药和一瓶治疗受伤的油。我一瘸一拐地推着车子回家了。开始时,烫伤的腿是红色,后来就变成了黑色,开始是灼热的疼痛,后来变成了内部疼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不只是外皮而是里面的肌肉疼,也不敢走路。我坐在家里,每天都涂抹医院给的油。不久,腿上起了泡。又过了一段时间,泡落下了,开始脱皮。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旧皮都退完了,又长出嫩的新皮,疼痛才渐渐消失。这也许就是上天给我的最后一次考验吧,也许从此我的苦难就到头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度日如年般地盼着录取通知书。终于,我敢走路了,就进城去打听录取的事。到了招生办,被告知通知书还没到,但是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就又回家等待。尽管招生办说没问题,但是没有拿到通知书,心里总是不踏实,又时常听见有人考上大学被顶替的传说,心里免不了打鼓,夜里老是做没被录取的噩梦。于是,又推起捡粪车去捡粪,顺便打听录取的消息。反复去了招办多次以后,终于,在8月底的一天,拿到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早晨,母亲炒了几个菜。侄子用自行车带着我,外甥则用另一辆自行车带着我的被褥和他帮我做的一个大约70厘米长、50厘米高的灰色木箱——我的书箱,送我到了车站,当汽车缓缓开动时,想起两年前离家出走的情形,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