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9:49:42的发言:

你怎么连主次都不分清就开始讨论啊?

我们的意思应该是:现在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两句间的对仗”,“两句间的对仗”一旦出了毛病,用“句中自对”是医治不好滴。

    不怕说得多,就怕不开口。说了就好,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如果我告诉你,“两句间的对仗一旦出了毛病”(譬如说词类不对),那么,“用‘句中自对’”的方法恰恰是可以“医治好滴”,你觉得怎样?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42:43的发言:
    花间老师的分析的词性与对仗习惯上的词类不是一回事儿(见王力著《诗词格律》等书)。在诗、联(诗与对联在对仗上的特点相同,区别在一是字数不同,二是宽严有别。对联的对偶只能是工对,而律诗对仗则可以是工对、邻对或宽对,甚至可以半对半不对或不对)对仗中,南北东西一类的词是独立为一类的,称为方位词类。

这话看着都稀奇:“律诗对仗则可以是工对、邻对或宽对,甚至可以半对半不对或不对。”

“对仗”可以是“不对”?这也太邪乎了吧?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49:04的发言:

    打个比方说吧:

    我看了一场围棋赛后说,那个棋手百分之百地遵守了围棋的规则。你觉得这样“危险”吗?当然,如果我说那个棋手的每一步棋都百分之百地是好棋,那确是“危险”的。规则是最基本的东西,一场比赛中(或一首诗中)百分之百地遵守并非难事。

   

问题是你说的不是事实。

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你“说那个棋手的每一步棋都百分之百地是好棋”,那一点都不“危险”,因为以你棋力来看,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好棋”,这有什么危险的呢?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57:30的发言:

    词性活用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语法分析主要是理解意思用。对仗可以是语法成分相同,也可是语法成分不同,只要字面相对,并不要求句型相同。王力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数目词、方位词和颜色词这三类是独立成类的,一般不与别的词相对(指工对中)。

关于这一段(律诗对仗是否对句型有要求)请复习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2:02:57的发言:

    不怕说得多,就怕不开口。说了就好,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如果我告诉你,“两句间的对仗一旦出了毛病”(譬如说词类不对),那么,“用‘句中自对’”的方法恰恰是可以“医治好滴”,你觉得怎样?

那我就明确地回答你:不怎么样。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21:35:30的发言:

我得练级啊,后天到不了236级就要被帮主开除了呀。现在趁着挂25的空闲才能来这儿瞠目结舌啊。

 

这是什么帮主啊?定这么低的标准?建议修改为到不了250级就开除!

ID已送人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57:30的发言:

词性活用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语法分析主要是理解意思用。对仗可以是语法成分相同,也可是语法成分不同,只要字面相对,并不要求句型相同。王力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数目词、方位词和颜色词这三类是独立成类的,一般不与别的词相对(指工对中)。

嗯,俺完全同意有工对宽对之分。“对仗可以是语法成分相同”,——这是工对;“也可是语法成分不同,只要字面相对,并不要求句型相同。”——这是宽对。

数目词用的“一”,也可以作动词或形容词。比如“六王毕,四海一”,这个“一”,便是统一这意。

颜色词也有变化,比如,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这“红绿”,意为使……红,使……绿。

王力先生也说过:“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也即,词性变化在诗歌中是常有的现象。

读《诗词格律》,总觉得王力先生分析得还不够深入,可能为文目的只是引领学生入门的缘故吧,虽说,俺从来不是个认真的学生。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448756[/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49:04的发言:

    打个比方说吧:

    我看了一场围棋赛后说,那个棋手百分之百地遵守了围棋的规则。你觉得这样“危险”吗?当然,如果我说那个棋手的每一步棋都百分之百地是好棋,那确是“危险”的。规则是最基本的东西,一场比赛中(或一首诗中)百分之百地遵守并非难事。

   

对比赛来说,当然要由权威部门或人士确定一个规则,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没办法给分。

但是,事实上,所有的规则都有不确定性,包括法律。

也正因此,才有二位的讨论。

 

ID已送人

关于半对半不对,是有前提的:是指首联是否对仗的问题,原来就可不对,当然可以半对半不对。如果首联半对了,颔联再折腾个半对,就合成了一个对子啦,马马虎虎也凑合。现摘王力先生原文如下: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佩服一下句号先生,一个人得跟这么多人对话,居然全无怨气,厉害。[em17][em17][em17]

换了我,早就咋呼开了:群殴么?讲点泼莱费尔精神好吧?[em15]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俺是趁着童志刚练那250的时候瞎掺和,可没敢殴。
ID已送人
俺也米有殴,俺是学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em06][em06][em06]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志刚兄抬杠高明,句号兄功力深厚。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0 12:29:22的发言:

那我就明确地回答你:不怎么样。

    “两句间的对仗一旦出了毛病”(譬如说词类不对),那么,“用‘句中自对’”的方法恰恰是可以“医治好滴”,在你看来当然“不怎么样”,因为这样一来,你的论点就不攻自破了。

我的观战感想如下:

志刚兄和句号兄二位网友虽然盖了二百多层,其实讨论的问题只有两点:

1)志刚兄从“烟尘”与“来去”不对而有该诗不是七律是七古说,固然“来去”对“烟尘”不工,由此而言不是七律是七古,对此我不赞同。

2)句号兄反驳不是七律是七古之说,但进一步说“来去”对“烟尘”并无不工之处,我也不能同意。

3)古诗体裁、格律、平仄,是学诗者需掌握的基本功,但我不倾向于对此太较真,因为太较真反而写不出来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30 13:54:11的发言:

我的观战感想如下:

志刚兄和句号兄二位网友虽然盖了二百多层,其实讨论的问题只有两点:

1)志刚兄从“烟尘”与“来去”不对而有该诗不是七律是七古说,固然“来去”对“烟尘”不工,由此而言不是七律是七古,对此我不赞同。

2)句号兄反驳不是七律是七古之说,但进一步说“来去”对“烟尘”并无不工之处,我也不能同意。

3)古诗体裁、格律、平仄,是学诗者需掌握的基本功,但我不倾向于对此太较真,因为太较真反而写不出来了。

    来去对烟尘,按一种说法是连用字类对连用字类,同类相对,故为工对。

    另一种说法,来去和烟尘先分别在当句自对,然后再两句间的相对。只要自对为工对,再两句相对时都认为是工对。这点,细看王力先生的讲解即可知。

    以上两种解法,实际上是相通的。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30 13:54:11的发言:

我的观战感想如下:

志刚兄和句号兄二位网友虽然盖了二百多层,其实讨论的问题只有两点:

1)志刚兄从“烟尘”与“来去”不对而有该诗不是七律是七古说,固然“来去”对“烟尘”不工,由此而言不是七律是七古,对此我不赞同。

2)句号兄反驳不是七律是七古之说,但进一步说“来去”对“烟尘”并无不工之处,我也不能同意。

3)古诗体裁、格律、平仄,是学诗者需掌握的基本功,但我不倾向于对此太较真,因为太较真反而写不出来了。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3:47:19的发言:

    “两句间的对仗一旦出了毛病”(譬如说词类不对),那么,“用‘句中自对’”的方法恰恰是可以“医治好滴”,在你看来当然“不怎么样”,因为这样一来,你的论点就不攻自破了。

治不好。就这个具体情况来看,你开出的药方不对症。当然,很多医生在开方子的时候,那是一定要向患者保证滴:没啥说滴,药到病除。一般来说,这话也是有些人相信滴,只有那“病”自己心如明镜、苦不堪言:俺还老老实实地蹲在这儿呢。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0 15:29:26的发言:

治不好。就这个具体情况来看,你开出的药方不对症。当然,很多医生在开方子的时候,那是一定要向患者保证滴:没啥说滴,药到病除。一般来说,这话也是有些人相信滴,只有那“病”自己心如明镜、苦不堪言:俺还老老实实地蹲在这儿呢。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方子不是我开的,而是从王力先生那里抄来的呢?
给童、句两位先生一个建议,请务必采纳啊:只在此楼奋力垒砖,捎带脚给他楼扔几个片瓦就行了。力争上游,共筑高楼。
有一项纪录〇兄已经创下了,那就是基本上在一个帖子上,一路猛掐,从托儿所掐到初中,看样子,还要继续掐到高中,大学,......这在真名掐架史上是一项值得写一笔的纪录。
今天,我就是高瑜

    楼层学历共天长,觉悟自由同梦游。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5:36:45的发言: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方子不是我开的,而是从王力先生那里抄来的呢?

先拿方子晾晾,不用告诉我医生是谁,我还没听说这个世界上有包治百病的医生呢。同时我还怀疑你“抄”的能力,根据前面讨论的情况看,先生你要把方子抄全是有一定困难滴。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1:03:42的发言:

先拿方子晾晾,不用告诉我医生是谁,我还没听说这个世界上有包治百病的医生呢。同时我还怀疑你“抄”的能力,根据前面讨论的情况看,先生你要把方子抄全是有一定困难滴。

    看来童童是认书不认理,认人不认事实的人喽

    王力先生指出:“有些对仗,看来颇像宽对,荙是工对或邻对,因为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词作为颇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这样,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着重号是作者所加)

    王力又指出:“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见《汉语诗律学》第一章《近体诗》第15节《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又,王力在叙述对仗所用的字词分类时,将连用字单独分为一类,排在第九位。见该书第一章第14节:对仗的种类

  注:上帖引文中“荙是工对或邻对”中的“荙”系“其实”之误,在“因为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词作为颇工的对偶”中的“并行词”系“并行语”之误。因录入疏忽致误,特此致歉。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2:03:14的发言:

    看来童童是认书不认理,认人不认事实的人喽

    王力先生指出:“有些对仗,看来颇像宽对,荙是工对或邻对,因为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词作为颇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这样,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着重号是作者所加)

    王力又指出:“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见《汉语诗律学》第一章《近体诗》第15节《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又,王力在叙述对仗所用的字词分类时,将连用字单独分为一类,排在第九位。见该书第一章第14节:对仗的种类

所引,就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而言,用来蒙人可以,作为证据不行。

所谓“宽”,仍然“宽”不到至少词性相对之外,“并行语”也不例外。

    如果按照王力《汉语诗律学》中的分类,那就更简单了。烟尘和来去都属于连用字类。本来就是同一类的了。
你认为简单的其实一点都简单。为什么不简单?楼上已有多帖说明。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3:51:05的发言:
你认为简单的其实一点都简单。为什么不简单?楼上已有多帖说明。

    说得不仅不明,而且糊里糊涂。

    用同类字对仗,当然是很工整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