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8 20:31:44的发言:

    玲珑剔透的金秋先生怎么也生搬硬套起来?这个故事用在这里,似应这样的推演:

  

 

句号兄的成语真多,连俺都未能幸免于难呐![em69]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8 15:11:13的发言:

是啊,不过就那么几个字,你怎么老想着自己偷懒而劳动别人去复制呢?你一回头就看得见啊,不会是想要对自己的问题视若无睹吧?(终于弄了个成语出来,一头的汗了都)

憋一头汗憋出个“视若无睹”,您这方面可得向人家句号兄好好学学。这话到了他嘴里就不是“视若无睹”了,起码也弄个“装聋作哑”、“欲盖弥彰”,再不济也整出个“避重就轻”啥的。

俺是灭绝师太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这里的“南北”必须看作动词,而后与“往来”相对。《诗经》有句:“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

起先没有仔细欣赏,这一路欣赏下来,居然发现童兄在字里行间对我引用这段有点微词。喂,童兄,如果南北必须看作动词,那“分”是什么词涅?量词?想来你也不会同意!那就是名词?可这里的“分”作名词怎么想怎么也不通哪!它怎么老要动涅?看来只能是动词鸟。那么,“分”是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还是“必须看作”的,那叫什么句法?我“讽谏”一哈,应该不算无聊哈?(冲撞裁判,扣2分)

[em09]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8 20:37:53的发言:

    好极了,这样俺就放心了。

    怎么听起来好像阁下的“开溜术”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那你说的什么保证“顺溜”的话是不是吹嘘应该还有待验证吧?

所以呢,不要随随便便就怀疑什么,满脑子都是别人怕你了,是不是要“开溜”了,不是什么值得发扬光大的心态。

也不要动不动就企图下结论,比如吧,你怎么知道“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既然你不知道,弄出一个“好像”来就没意义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0:43:19的发言:

所以呢,不要随随便便就怀疑什么,满脑子都是别人怕你了,是不是要“开溜”了,不是什么值得发扬光大的心态。

也不要动不动就企图下结论,比如吧,你怎么知道“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既然你不知道,弄出一个“好像”来就没意义了。

    我没“以为”你怕我呀,那是你说的,我啥时候说过滴?

    想知道我怎么知道你的开溜术“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的?呵呵,可以告诉你啊,这是你自己说的啊!请看记录: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8 15:49:21的发言:

抬杠这件事啊,你可以打听打听,“开溜术”俺至今还没施展过,估计跟先生你也用不着。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8 21:32:18的发言:

 

句号兄的成语真多,连俺都未能幸免于难呐![em69]

    实因不知金兄忌讳成语,无心而冒犯。务希恕罪。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8 20:42:29的发言:

 

   阁下说下面的推演是不对的,那么请阁下明天来后先解答阁下认为的“不对”是什么吧?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8 15:03:58的发言:

    好,我们来看: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依照童先生的标准,1.“箫鼓”对“衣冠”,是平仄对平平,这就是平仄对不上。2.这还是器用对服饰,属于邻对,而非工对。3.追随是及物动词,简朴是形容词,不是一个词类。

   因此,依童先生的标准,仅此重要一联就存在三个“毛病”,那么这首《游山西村》诗也应该被剥夺“七律”资格,弄个什么七古叫叫还差不多。  

不对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不对和哪里不对,从你的表达来看,你根本就没看出来。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你是“大圆圈”,俺是“小圆圈”啊,你怎么可以要求“小圆圈”来告诉“大圆圈”这个“推演”为什么不对呢?于是就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和结果:1,你其实知道自己的“推演”不对,但你故意要设个圈套给俺来钻(这个似乎是你比较拿手而且比较得意的)。结果只能是,俺拒绝钻你的圈套,你既然知道不对,俺再来说话就叫多此一举;2,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推演”不对,那就正好啊,你应该再次感到(正如你已经多次感到过的那样)“书到用时方恨少”,结果只能是,你打书柜或搜索引擎,通过更多多的阅读来找出自己的“推演”究竟为什么不对,俺呢,决定了,不再助长先生你的懒惰。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1:00:13的发言:

不对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不对和哪里不对,从你的表达来看,你根本就没看出来。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你是“大圆圈”,俺是“小圆圈”啊,你怎么可以要求“小圆圈”来告诉“大圆圈”这个“推演”为什么不对呢?于是就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和结果:1,你其实知道自己的“推演”不对,但你故意要设个圈套给俺来钻(这个似乎是你比较拿手而且比较得意的)。结果只能是,俺拒绝钻你的圈套,你既然知道不对,俺再来说话就叫多此一举;2,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推演”不对,那就正好啊,你应该再次感到(正如你已经多次感到过的那样)“书到用时方恨少”,结果只能是,你打书柜或搜索引擎,通过更多多的阅读来找出自己的“推演”究竟为什么不对,俺呢,决定了,不再助长先生你的懒惰。

    你怎么证明大圆圈是我,小圆圈是你呢?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我可是听你说读的够用了的。

    是你说不对的啊,当然得由你来证明了。是不是先生需要回家翻翻书,再找个专家咨询咨询才能作出回答呢?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0:54:04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0:43:19的发言:

所以呢,不要随随便便就怀疑什么,满脑子都是别人怕你了,是不是要“开溜”了,不是什么值得发扬光大的心态。

也不要动不动就企图下结论,比如吧,你怎么知道“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既然你不知道,弄出一个“好像”来就没意义了。

    我没“以为”你怕我呀,那是你说的,我啥时候说过滴?

    想知道我怎么知道你的开溜术“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的?呵呵,可以告诉你啊,这是你自己说的啊!请看记录: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8 15:49:21的发言:

抬杠这件事啊,你可以打听打听,“开溜术”俺至今还没施展过,估计跟先生你也用不着。

先生一直的表现,很像个聪明人啊(用先生你的话说就是你“智”高俺“智”下),这会儿怎么就大愚若智(乖乖,好不容易又用了个成语,好像还用得词序有误了?)了呢?

“抬杠这件事啊,你可以打听打听,‘开溜术’俺至今还没施展过,估计跟先生你也用不着。”

就上面这句话,你能断然得出“阁下的‘开溜术’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看来先生还是习惯于看个半句话然后下结论,你要注意,这个“没施展过”有前提条件,即“抬杠这件事啊”,明白了吧,俺虽然圆圈很小,但说话还很注意分寸滴。因为事实是,在很多情况下,俺的“开溜术”是施展过滴,比如骂人那件事啊。所以呵呵,我不仅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知道你是怎么知道错了的。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1:24:08的发言:

先生一直的表现,很像个聪明人啊(用先生你的话说就是你“智”高俺“智”下),这会儿怎么就大愚若智(乖乖,好不容易又用了个成语,好像还用得词序有误了?)了呢?

“抬杠这件事啊,你可以打听打听,‘开溜术’俺至今还没施展过,估计跟先生你也用不着。”

就上面这句话,你能断然得出“阁下的‘开溜术’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看来先生还是习惯于看个半句话然后下结论,你要注意,这个“没施展过”有前提条件,即“抬杠这件事啊”,明白了吧,俺虽然圆圈很小,但说话还很注意分寸滴。因为事实是,在很多情况下,俺的“开溜术”是施展过滴,比如骂人那件事啊。所以呵呵,我不仅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知道你是怎么知道错了的。

   我们说话都是处在一定的语境下,还需要每句话都把什么都重复一遍?我说的你的开溜术,当然是指你“抬杠”时的开溜术,难道我会猜测你在战场上的开溜术?既然“没施展过”,当然就是“没实践过”啦!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05:46的发言:

    你怎么证明大圆圈是我,小圆圈是你呢?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我可是听你说读的够用了的。

    是你说不对的啊,当然得由你来证明了。是不是先生需要回家翻翻书,再找个专家咨询咨询才能作出回答呢?

关于第一行。不是我说大圆圈是你,是你自己说大圆圈是你,这个请你回头看你与金秋的对话。

你一再提到我说的“够用”,好像你对此不是一般的有意见,怎么着?我要是说“不够用,等等,我回家读一个月的书再来跟你讨论”你才满意?问题是,那不是更加要“对坐一月,瞠目结舌”了吗?然后你就乘机咣当咣当地得胜回朝?

我说“1+2=4”不对,这不用证明,你要是不知道这个为什么不对,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30:23的发言:

   我们说话都是处在一定的语境下,还需要每句话都把什么都重复一遍?我说的你的开溜术,当然是指你“抬杠”时的开溜术,难道我会猜测你在战场上的开溜术?既然“没施展过”,当然就是“没实践过”啦!

“ 我们说话都是处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是啊,可你为什么总抛开这些语境和前提来作断然的结论呢?

    好了,看来童先生是下定决心不肯挑出陆先生“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错了,那我们就言归正传,请问童先生一声:你到现在还坚持认为泡先生的“渺渺烟尘三楚地,纷纷来去九江船”是犯了对不上的错误吗?
以下是引用流星雨在2007-08-28 23:44:59的发言: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这里的“南北”必须看作动词,而后与“往来”相对。《诗经》有句:“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

起先没有仔细欣赏,这一路欣赏下来,居然发现童兄在字里行间对我引用这段有点微词。喂,童兄,如果南北必须看作动词,那“分”是什么词涅?量词?想来你也不会同意!那就是名词?可这里的“分”作名词怎么想怎么也不通哪!它怎么老要动涅?看来只能是动词鸟。那么,“分”是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还是“必须看作”的,那叫什么句法?我“讽谏”一哈,应该不算无聊哈?(冲撞裁判,扣2分)

[em09]

这样的探讨好。老流火眼金睛,果然看得分明。我这人吧,向来从善如流(这也是个成语吧),根据老流先生的意见,这里的“南北”是不能看作动词的,“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那叫什么句法?”恩,有一定道理(此类句法也不是没有,但可以另谈),那就是说,“问往来”也一样,“动词+动词”可不行,怎么解决呢,我同意用老流的办法,把“往来”看作名词。恩,这样一来,名词对名词,对得不错。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1:43:53的发言:

这样的探讨好。老流火眼金睛,果然看得分明。我这人吧,向来从善如流(这也是个成语吧),根据老流先生的意见,这里的“南北”是不能看作动词的,“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那叫什么句法?”恩,有一定道理(此类句法也不是没有,但可以另谈),那就是说,“问往来”也一样,“动词+动词”可不行,怎么解决呢,我同意用老流的办法,把“往来”看作名词。恩,这样一来,名词对名词,对得不错。

    “往来人”的“往来”是名词,“往来船”的“往来”就一定是动词。这是万万不可更改的,否则就……,哈哈哈哈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37:01的发言:
    好了,看来童先生是下定决心不肯挑出陆先生“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错了,那我们就言归正传,请问童先生一声:你到现在还坚持认为泡先生的“渺渺烟尘三楚地,纷纷来去九江船”是犯了对不上的错误吗?

人家没错,你呢,非要逼着俺给人家挑错,做人很不厚道的说。(这里“厚道”不能“地道”,否则就迹近“口出不逊”了)

关于黑体部分的问题,不知先生你从那句话里看出了我准备纵容错误而不准备坚持正确了?简单说:我坚持。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46:56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1:43:53的发言:

这样的探讨好。老流火眼金睛,果然看得分明。我这人吧,向来从善如流(这也是个成语吧),根据老流先生的意见,这里的“南北”是不能看作动词的,“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那叫什么句法?”恩,有一定道理(此类句法也不是没有,但可以另谈),那就是说,“问往来”也一样,“动词+动词”可不行,怎么解决呢,我同意用老流的办法,把“往来”看作名词。恩,这样一来,名词对名词,对得不错。


    “往来人”的“往来”是名词,“往来船”的“往来”就一定是动词。这是万万不可更改的,否则就……,哈哈哈哈

我想请问一句:先生你是否准备继续坚持不认真看帖并热衷于断章取义而不悔改吗?

如果你继续坚持这样,你将继续错误下去。“‘动词+动词’可不行,”帖子里有这个关键的前提,看清楚了吗?你要维护的跟这不相干啊。所以,你只哈了4下,即使哈个6下,也于事无补。看我的:哈哈哈哈哈哈哈。(或许哈个7下有用也未可知)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1:48:56的发言:

人家没错,你呢,非要逼着俺给人家挑错,做人很不厚道的说。(这里“厚道”不能“地道”,否则就迹近“口出不逊”了)

关于黑体部分的问题,不知先生你从那句话里看出了我准备纵容错误而不准备坚持正确了?简单说:我坚持。

    到底是谁不厚道的说,呵呵。是不是“人家没错,硬给人家挑个错”的,就是不厚道呢?

    你这算承认陆游的联没错吗?如果陆游的联没错,那你如何说老泡的联有错呢?

    现在我们接着请:

    “渺渺烟尘三楚地,纷纷来去九江船。”

    上句烟尘自对,下句来去自对。这叫句中自对,然后再两句相对。

    童先生对此有异议吗?

二位战事重燃,献上[em26][em26][em26],清热解渴。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童先生:你承认“烟”对“尘”,“来”对“去”是工对吗?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55:49的发言:

    到底是谁不厚道的说,呵呵。是不是“人家没错,硬给人家挑个错”的,就是不厚道呢?

    你这算承认陆游的联没错吗?如果陆游的联没错,那你如何说老泡的联有错呢?

错就是错,错摆在那儿,不挑也摆在那儿。

关于陆诗,我可以第3次说一遍:那是动词对形容词,没错。关于泡诗,我可以第8次说一遍:那的名词对动词,错了。你非要把根本不同的两个对仗拿来攀比,究竟意欲何为捏?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2:07:03的发言:

    现在我们接着请:

    “渺渺烟尘三楚地,纷纷来去九江船。”

    上句烟尘自对,下句来去自对。这叫句中自对,然后再两句相对。

    童先生对此有异议吗?

两句不对,自对作废。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2:21:56的发言:
    童先生:你承认“烟”对“尘”,“来”对“去”是工对吗?

不承认。1,所谓“工对”,必须以两句相对为前提,否则“工对”无从谈起。2,“烟尘”近义,“来去”反义,即便单说也不“工”。

再献七绝一阕。

戏作赠正在热掐的童版和句号二位网友

 

志刚抬杠本一流

句号诗橱未让筹

逐鹿真名豪气在

烟尘来去筑高楼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2:29:50的发言:

错就是错,错摆在那儿,不挑也摆在那儿。

关于陆诗,我可以第3次说一遍:那是动词对形容词,没错。关于泡诗,我可以第8次说一遍:那的名词对动词,错了。你非要把根本不同的两个对仗拿来攀比,究竟意欲何为捏?

 

    我也可以再告诉你一遍,说3次和说N次都一样,并不能改变动词和形容词是两个词类的事实。

    我知道你会说王力说过的,可是你眼睛看清楚了,王力说的是不及物动词常和形容词相对。

    追随是不及物动词吗?试比较以下例句:

    老童跑了。(跑,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跟宾语,句意已明)

    老童追随了。(追随,及物动词,后面不跟宾语则句意不明)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2:31:16的发言:

两句不对,自对作废。

    童先生稍安勿躁,作废不作废咱另说,你先说这是不是当句自对。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2:34:33的发言:

不承认。1,所谓“工对”,必须以两句相对为前提,否则“工对”无从谈起。2,“烟尘”近义,“来去”反义,即便单说也不“工”。

    1.这个前提是你编造的。2.这两个例子恰恰是工对的。

    我不是你的老师,我说的你不信。王力先生是公认的老师,我们还是听听他关于对仗和工对的讲解吧: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童先生,看了王力先生关于工对的讲解,你还认为“烟”对“尘”,“来”对“去”不是工对吗?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29 12:52:43的发言:

再献七绝一阕。

戏作赠正在热掐的童版和句号二位网友

 

志刚抬杠本一流

句号诗橱未让筹

逐鹿真名豪气在

烟尘来去筑高楼

    多谢李兄的助兴和西瓜!可惜我是天桥的把式,未能唱和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