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吵得好看,都忍不住想插嘴,老天保佑别吵崩了~~~[em15]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27 12:03:07的发言:

我觉得,倒不妨建议泡人兄略加修改,比如改为“渺渺烟尘三楚地,苍苍风雨九江船”,似亦合原意。

大兴兄改得好!好归好,还是偏心了,上次我的“叹零丁”怎么就不给改改?

[em51][em52][em54]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俺通过学习,知道还有“古律”,比如崔颢的《黄鹤楼》就被王力先生归入“古风式的律诗”。如果失对失粘或多有拗句,那么就算“古律”。泡人先生的诗归入古律应该是首好诗了。虽说《唐诗三百首》未另列“古律”。
[em07]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流星雨在2007-08-28 23:44:59的发言: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这里的“南北”必须看作动词,而后与“往来”相对。《诗经》有句:“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

起先没有仔细欣赏,这一路欣赏下来,居然发现童兄在字里行间对我引用这段有点微词。喂,童兄,如果南北必须看作动词,那“分”是什么词涅?量词?想来你也不会同意!那就是名词?可这里的“分”作名词怎么想怎么也不通哪!它怎么老要动涅?看来只能是动词鸟。那么,“分”是动词,后面再跟个动词,还是“必须看作”的,那叫什么句法?我“讽谏”一哈,应该不算无聊哈?(冲撞裁判,扣2分)

[em09]

这个流星雨绝对乌搞哈~~~

我问你,“问”在这里是什么词性?为何后面带“往来”?表搞错,问是罩着“人”的。“分”是罩着“路”的。而“南北”的词性可以变,比如“向南向北”,有多种说法,一为动词,一为副词,一为名“作状”。一般“名作状”是在动词之前。哎~~~不仅说法多多,而且有歧义,请看:


nán
〈动〉
向南走;向南移动 [move toward south]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nán
〈副〉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em07][em31]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42:43的发言:
花间老师的分析的词性与对仗习惯上的词类不是一回事儿(见王力著《诗词格律》等书)。在诗、联(诗与对联在对仗上的特点相同,区别在一是字数不同,二是宽严有别。对联的对偶只能是工对,而律诗对仗则可以是工对、邻对或宽对,甚至可以半对半不对或不对)对仗中,南北东西一类的词是独立为一类的,称为方位词类。

呵呵,句号兄,俺的确不太懂。8过,“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本来是形容词,现在作使动用法讲。虽说我所举之例不是对仗句,但理解词性的方式是一样的。

学生手头正有王力先生的小册子,已经学习过,马上再去温故,8 晓得怎否知新。

[em50]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445879[/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1:57:30的发言:

词性活用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语法分析主要是理解意思用。对仗可以是语法成分相同,也可是语法成分不同,只要字面相对,并不要求句型相同。王力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数目词、方位词和颜色词这三类是独立成类的,一般不与别的词相对(指工对中)。

嗯,俺完全同意有工对宽对之分。“对仗可以是语法成分相同”,——这是工对;“也可是语法成分不同,只要字面相对,并不要求句型相同。”——这是宽对。

数目词用的“一”,也可以作动词或形容词。比如“六王毕,四海一”,这个“一”,便是统一这意。

颜色词也有变化,比如,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这“红绿”,意为使……红,使……绿。

王力先生也说过:“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也即,词性变化在诗歌中是常有的现象。

读《诗词格律》,总觉得王力先生分析得还不够深入,可能为文目的只是引领学生入门的缘故吧,虽说,俺从来不是个认真的学生。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448756[/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关于半对半不对,是有前提的:是指首联是否对仗的问题,原来就可不对,当然可以半对半不对。如果首联半对了,颔联再折腾个半对,就合成了一个对子啦,马马虎虎也凑合。现摘王力先生原文如下: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佩服一下句号先生,一个人得跟这么多人对话,居然全无怨气,厉害。[em17][em17][em17]

换了我,早就咋呼开了:群殴么?讲点泼莱费尔精神好吧?[em15]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俺也米有殴,俺是学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