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好文章, 文笔超好.

比小弟练习GRE作文认真多了.呵呵.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关于基督徒的体验,我贴一个自己的小文章:

看了《达芬奇密码》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和西方人为什么难于理解和沟通?最后我找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人有信仰,中国人缺乏信仰。

电影《阿干正传》里面的一个小细节刺激了我的思考。中美乒乓球外交的时候,阿干来北京打了一场球,回国以后,美国人问他:你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什么?what’s your greatest impression of China? 阿干回答:他们从来不去教堂!They never go to church! 随即那些美国人所表现的诧异和惊愕的表情令人难以忘怀。

曾经有一位韩国朋友,送了我一本《圣经》,我把它放在客厅的沙发上。有一次房东来收房租,被他看见了。他说:你怎么看这种书,是不是心理有毛病了? :)同样的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也是租房子住。有一次房东老太太过来收房租的时候,送给她一本中文法文互译版的《圣经》作为礼物。中国的房东和法国的房东对待《圣经》的差别如此大也。

我虽然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可是还是把《圣经》看了很多遍。当初看《圣经》主要是出于两个很功利的原因:一个是学习英文,一个是加强与外国人的交流和沟通。因为如果不读《圣经》的话,英文是不可能学到火候的,既然那么多的成语和典故都缘自《圣经》。如果不懂《圣经》的话,我怀疑一个人是否能真正看懂一部世界名著和一部英文电影。我当时翻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就有些上火,奇怪上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引文缘自《圣经》。后来看雨果的和歌德的,发现同样如此。

也许是因为西方人的《圣经》情节,所以他们比较偏好带有基督教伦理和圣经色彩的中国电影和文学作品。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所以能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片子不同于一般的武侠影片,而带有一些执着的宗教色彩。周润发演的李幕白简直就是一个传教士,在给玉娇龙(章子怡饰)conversion的时候像耶稣一样死掉了;另外罗小虎(张震饰)的台词中重复出现的“心诚则灵”也非常接近基督教徒的虔诚和执着的精神。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因为他把谭嗣同写得太像耶稣了。华裔法国作家高行健能够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很容易从圣经之中找到原因,因为他的作品名字就叫《一个人的圣经》。上述那些作品在国外能够大红大紫,可是在国内却没有几个知心的观众和读者。

难道就是因为一本《圣经》,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

我们要不要读圣经?我的看法是:你可以不信基督教,但是你不可以不读圣经。也许你会说,宗教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弱势群体在阅读,像我这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强者不需要读。诚然,宗教一向是弱势群体的避难所,各个宗教的教众大多以弱势群体居多。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时候,信徒大多是罗马帝国的下层阶级,只是后来才发展到贵族阶级和统治阶级,以至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位国教。可是看看现在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的40%以上的人口都信奉基督教,从平民到总统,大家都崇拜耶稣敬仰上帝,我们还敢说宗教是弱势群体的避难所吗?也许你会说宗教是迷信,是古代科学落后造成的产物。可是你看美国的科学那么发达,还有那么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连现任总统布什都宣称自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我们中国的科学难道已经发达到可以完全不信神的程度了么?

我相信作家周国平的看法:你可以不信神,但是你不能不相信神圣。我不认为耶稣是神,我相信耶稣是一个神圣的人。他所宣扬的超阶级的博爱精神,爱你的仇敌,为迫害你的人祈祷,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伸过去,这些基本教义永远都不会过时。还有他为了信仰而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执着精神,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正是因为有了耶稣,人类的历史才开始有年代纪年。我说过,我是一个多神论者,我并不认为耶稣是唯一的神圣。可是在我信仰的诸多神圣之中,耶稣排名第一,因为他以他惊人的执着精神折服了我。

因为想为耶稣做一些事情,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2006年5月27日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大家好,我也来报名。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