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城故事多

我居住过很多地方,小时候是农村,然后是大上海,以后走南闯北去过一些地方,当我有能力选择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时,我选择了小城镇而不是大城市,而我的很多朋友则喜欢住大城市。

我父母以为上海大城市是人间天堂,对我离开上海走南闯北很不理解,甚至有点怀恨在心,因为他们无法向邻居们解释为何儿子不能留住上海,邻居们认为一定是他家儿子没有本事,才留不了上海,这样使父母脸面扫地。幸好,我父母还有一个小儿子,也就是我的弟弟,他本想也投奔我这里,可是真的是没有本事走南闯北,于是只好留在上海,依靠亲友在上海找了工作,我因走南闯北给父母精神上造成了创伤,所以给弟弟买房付首期时,眼镜都不眨一下,算是给父母的补偿。

我的老弟在上海安家后,父母开开心心告诉邻居到上海儿子那里去了,儿子的房子算了比较大了,父母单独一间面向河边、春暖花开的环境,父亲的老同学都对房子赞口不绝,父母的面子算得到了巨大补偿。

可是老人家越住越住不惯,三天两头往乡下跑,最后不愿意住城里了,尽管邻居大惑不解,他们也不愿意去受罪,他们到底受了什么洋罪,我也不清楚,我在弟弟家住得自由自在,没有什么问题啊,老人们就说不出得痛苦,不过这也好,他们住不惯上海宁愿回乡下,为我离开上海算是作了平反。

上海是大城市,那些眼花缭乱的商品、灯红酒绿的娱乐、高入云端的摩天大楼办公室都不是让老人们能够享受,还有现代人文生活,如和真名网网友闲谈,老人们都不能享受,除了房子呆还是房子里呆,那肯定不舒服了。而我住上海闹市白领公寓也是会很习惯的。

但是当我最为人生追求目标的居住环境,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城镇。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49582[/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小镇的生活和大城市相比,应该说更有人情味一些,例如本街最好的理发师、本街最好的裁缝、本街最好的豆腐西施都是我的朋友,如果在上海,要想让本城最好的裁缝成为自己的老朋友,那起码老克拉级的富翁才享受得起,而且似乎也不兴这种客商关系的。整个上海是个高速运转的大机器,人人都把计划排得紧紧的,用英语来说非常TOUGH。

    小镇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似乎整条街的人都是面熟的,主顾都是都是老主顾,店铺都是百年老店一样,我和太太乘坐一辆车上街,到一个商店买东西,我大概专注某件商品和老板谈论了很久,老婆没有兴趣转而去别的商店了,等我买下商品付了钱,发现老婆不见,这家商店的服务小姐把手一指,告诉我老婆去了另一家时装店了。

   哦哈,这就是小镇的人情味了,服务员还帮我看着老婆的动向,很舒服地享受着这种服务,按照小姐的遥指,我直奔那家时装店去找老婆。

   可惜,我到那家店东找找西找找,并没有发现老婆,有点怀疑前面那个小姐是否谎报军情,不料,那家店的服务员小姐又笑容可掬地问我:你找你太太?

   我说:是啊。

   小姐用很专业的指路手势给我一个示意,说:她去了隔壁商店,这边,请。

   我看着她十分专业的手还像交警那样举在那里,就问:你怎么知道她是我太太。

   那小姐笑着说:你戴着眼镜,那个有气质的女人肯定是你的老婆了,这里很少有你们这样子的中年人。

靠,被她赞美得不买她得东西都不行了。

   你说这样下来,这些小姐们不熟也得熟,虽然叫不出名字,又好像面熟陌生,人情味就在其中了。

   老婆当然找到了,我埋怨老婆不辞而别,老婆说反正有手机,我把服务员的指引告诉她,她也感到很温馨,这个小城镇生活真不错。

   

参加交流
谢谢网友们这么迫不及待地看我的故事,我摘果子的照片是装样子的,手里的果子是掉地上捡起来的,树上那个我不采摘下来,只是做一个姿势而已,这表明这个小镇满街都是芒果树,却没有人偷,只有我这个惯犯手痒痒地。
参加交流

不管在那里居住,一般的家庭都有子女上学的问题,在我们小时候,学龄儿童沿着田埂走路去上学,迎着晨雾,一路上鞋子被露水溅湿,三三两两到了乡村学校,很有诗意的。

可是现在的小孩上小学没有这种田园诗意了,小城镇的马路上也车水马龙,家长非常担心,不得不越庖代俎,干脆用汽车送小孩去学校,尽管学校离开家里只有一、两公里的路。

送女儿去学校的体力活让我这个怕老婆的爸爸去做了,女儿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六年级让小孩六点五十分到校,我们则六点半就要起床,然后在街上买早餐,六点半左右的街行人很少,大部分商店都在休息,只有点心店已经开了。(这里比上海晚一个半时差)

点心店其实是个睡眠时间很少的行当,晚上要陪完上夜班的客人,一早又要起来卖早餐,看看早餐店的老板,我才感觉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态也就平和许多了。

我们楼下的早餐店是个宽厚的福建人开的,每天早上从他那里买包子油条等,店客之间关系非常融洽,有时赊帐什么的也很方便,我送女儿上学,一般就是两个包子两根油条两杯豆浆,三元钱,女儿在车上吃,我则送完女儿再吃。

有一天,我和女儿起得较早一点,到了点心店,发现福建老板居然扒在桌子上睡觉,我想他肯定昨晚很累才这样的,两个包子两根油条两杯豆浆已经打包好放在旁边,其余的包子豆浆都整齐地放在街面的摊位上,我顿时理解他的意思了,叫我们拿走食品不要打搅他睡觉。

我把东西轻轻拿走,再把十块钱放在他桌子上,然后送女儿去了学校。我在车上吃完早餐,再在校园周围运定散步了一下,看了一会老太太打太极,然后就回家接老婆,还要去公司上班。

回到小区门口,发现那个福建老板还在睡觉,鼾声如雷,他的包子油条和豆浆都被邻居们悄悄地拿走,而邻居们自动把钱留在桌子上,桌上的零钱已经堆成一个小山丘,一毛两毛五毛一元的,什么都有。

晚上我回家时见到福建老板,笑着说起今天早上的事情,老板一副憨厚相,然后摇摇头说:昨晚陪客户喝多了酒,今天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诺,这是给你七元找头。

我惊讶道:你当时明明睡着了,怎么会知道谁给了多少钱?

他说:我好像在梦里收了你的钱,后来在梦里看见其他街坊邻里都来拿包子。给了多少钱我都知道。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55615[/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5 23:25:12的发言:
小镇生活很温馨啊。其实,上海“支路”的小店,也有这么热情的店员,过去,我常常大大咧咧,包包的拉链没拉上,营业员看见了都会提醒我。我们那儿地铁口卖早点的外地人,也很热情,有一回我上班路过打算买杯豆浆,站在摊前,在包里翻了好久,一个零钱也没找到,小伙计就说,没关系,明天再给钱吧,我说,我明天不上班,他说,那就后天。——这点小镇风情怎么样?

上海也有弄堂、院子、新村、小区构成城中小镇氛围,如上海以前有个电影叫《都市里的村庄》,就是反映工人新村的故事,我以前居住过的沪东新村和现在偶尔居住的平阳新村,都可以成为小镇氛围。

不过上海的生活经典不是追求小镇氛围,还是像小讨厌写的《家事》那样的和邻居吵架、和家人争是非为主流,加上一个马列主义老太太居委会很恶心的说,现在新上海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后,很多白领独立居住,尤其到一个新的小区,大家和睦相处,也逐步形成西方文化式的人文环境。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08-25 23:36:34的发言:

没有几个人可以任意选择大城小镇的。

“是心安处是吾乡”,清平乐还在心中找。

是啊,我也觉得,大城选择小镇容易一点,小镇选择大城更难。

所以说自由主义容易,真正自由迁徙,很难的说,西方发达国家迁徙容易一点,中国很难,所以就物以稀为贵。

三毛那种到撒哈拉去过自由生活,那简直是匪夷所思,我去的北滘镇已经是全国百强镇中第三位的小镇,在我家乡的邻居中看来就匪夷所思了。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时时刻刻在2007-08-25 23:56:09的发言:

眼下还未看出花间的上海“支路”与菜农的小镇风情孰高孰低,能再给点线索吗?

[em04][em09][em01]

好,提得好!!

这要看花间是否也来一个大城故事美,把上海南方商城购物的故事来一遍,让网友眼花缭乱一下。最后让网友评说。

参加交流


花园式的小镇也有问题的,就是没有停车场,以前我居住的小区有个大停车场,停车不成问题,可是搬到所谓的碧桂圆五星级的家,别墅的人家是有私家车库的,我是小公寓式的洋房,没有车库,只好在树下停车。

树下停车与停车场不同,车头和雨刮上掉满了树叶,这倒很有诗意,尤其到秋天,树叶特别多,车门一开纷纷落下。这在上海大城市是很难遇到的。

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汽车过夜后,第二天早上,发现挡风玻璃上有几点白色得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鸟粪,原来鸟是晚上投林的,开始时非常恼火鸟粪,想把鸟赶尽杀绝,不过早晨醒来时,有鸟儿叫确实很美妙,对鸟粪也不讨厌了,无非多洗车,而这几天天天下雨,洗车都不用。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59938[/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美国的小镇如仙境一样。

其实我看见江西、广西广漠的丘陵地带都有这种自然环境,可是就建设不出这么适合居住的房屋,还是生产力水平底下没有释放出来。

参加交流

哇,美国的小镇,那帮人玩热气球,都有情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这种小镇简直就是高尔夫球场。

 

这里就有很好的空气,水和草地。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94090[/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我想去很远很远的

一个古朴小镇

天气不冷也不热

人肯定不多

也不至于太少

我在那开爿店

卖什么没想好

这个小镇古朴倒是古朴,但是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江南小镇,茴香豆、赵太爷、样林嫂、啊Q等已经定格了,而且太潮湿、阴暗,卫生条件也不好,不是理想的地方。

参加交流

这个小镇看起来有异国情调,也很古朴,可能是居住的好地方。

这个也是中国的,是雨巷。

最好有点艳遇

参加交流

我就在那里呆着

偶尔接待很旧的朋友

也出去会会很旧的情人

甚至还会出国

和我那漂亮女儿住一起

但我肯定还要回来

我不能死在外面

兮兮的旧情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094420[/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兮兮的那首诗太美了,简直是喧宾夺主,破坏我的构思了。
参加交流

在中国时不时有世外桃源的一种地方,内地网友拥戴一个叫南街村的地方,我没有去过,也没有听说崇拜者可以进去,据说里面还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公社。

但是,作为南方的一个世外桃源式小镇叫做北滘,我却是自愿选择居住的,说起世外桃源,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条件:

一、镇政府的建筑居然是镇内最差的建筑,一点都不富丽堂皇豪华气派,其上级顺德区(原先是市)区政府大楼,则被网友捅上了腐败榜的名单,这也算是出污泥永不染。

二、我的一个朋友叫王剑,以公司选区的候选人身份,当上镇的人大代表,尽管人大代表权力还不大,但是这个代表不是公司领导,是个热心公益的业余活动家,在中国普遍党组织操纵选举的情况下,我们这个代表既给组织留下较好的印象,又居然通过的民间拉票把他选上去了,当然拉票的主角是我,我是在当地是写手。

三、这个镇在90年代初期,出现了博士镇长教授书记,实施科技兴镇成功,属于国家级的星火计划示范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美的和碧桂圆两大产业支撑,使得这个镇富裕程度举全国前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我要给兮兮留一个好位子,我想兮兮以后在股市上赚了大把钱后,一定会到小镇安度晚年,我想他经过实地考察后,经过分析比较,会选择这里作为古朴的小镇居住的。
参加交流

厚叔的店可以开在这个会所里面。

这个会所里面有个保玲球馆,章星球来玩过。

章星球和他女友在玩保玲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谢谢各位回帖。

刚才帮别人相亲去了,吃了一顿饭,席间就是谈论最希望居住的小镇,不过都和职业混为一谈,我的小兄弟(其实不小了,三十,爆发户)说希望去漓江租一个铺头,搞一点咖啡茶之类生意,在网络上搞一个网站,吸引驴友前往旅游交友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连位置都想好了,另一个地方就考虑西藏了,和旅游结合起来,特色经营。

先上街了。等一下再回。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凌寒在2007-08-26 12:28:39的发言:
还是菜农有魄力,我就做不到。若干年前去嘉兴,嘉兴文联的领导让我把户口落到嘉兴来,因为小地方缺人才。他们说大上海人才济济,很难出人头地。而同等水平的人在那里就会被当宝一样捧着,先把你搞到文联来工作,再给你很好的待遇。如是你有长篇小说要出版的话,除去稿费,文联还要另外再奖励你2万元钱。我犹豫了半天,结果还是决定宁做凤尾也不要做鸟头。

你本来就不喜欢嘉兴,喜欢上海,那不必勉强了。

 

参加交流
采采卷儿难道也是工厂背景的?那个年代的自行车购让大家怀旧的,不过我还算比较早工作,87年,偷自行车开始猖獗了。像这种光景应该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116440[/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周熙在2007-08-26 12:42:28的发言:
菜农:你要我去开店的地方太西化,我接受不了,如今喜欢明清感觉的环境。

我老婆说了,你诗中说的地方应该在云南,不是太热也不太冷。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6 18:13:59的发言:

卷耳,丝瓜藤下了霜就枯黄了,8 能长住,你的南瓜藤下也不能久住,我现在打算住在木香花藤下,我种了两棵,因为移植的缘故,叶子全掉光了,这是四季常青的花木,四月至七月开极香的花,上帝保佑它们都能活下来。

我最理想的住处有个园子,印尼风格、欧美风格、江南园林风格都行:

住在南欧花园里

紫壶对居住的着眼点是室内,也许美女天性使然。

我的着眼点是周围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人文环境,而对室内就不太在意,以前我每到一个新地方,就看看是否依山旁水,进退是否从容,我们顺德有个半岛碧桂圆,三面环水一面靠路,我老婆喜欢那里的房间风格,我断然否决,理由是一旦战乱无法逃生。只要出路口来十个亡命之徒,其余三面环水无法逃生,只能被歹徒当人质处理。

 

参加交流

大家看,这美轮美奂的半岛碧桂圆就在我们公司附近不远,新开发的地盘,广告上就是宣传水乡的概念。但是三面环水实际上是很凶的,发大水是一种危险,还有就是恐怖袭击,如中国贫富差异突破极限引发部分贫民仇杀富人,那么半岛碧桂圆是最好的袭击对象,把入口一封,援军一时半刻就进不来了。凶。

我辜负人家一片美意,当然我的危机意识也是很可笑的,小概率事件,等于不会发生。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146742[/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7 15:19:56的发言:
俺也是小地方土生土长滴!要说小城镇什么都好,就是太没个人隐私了,谁谁夫妻吵架了,谁谁孩子挨打了,谁谁对乡下亲戚不好了……,总有人整天张家长李家短,受不了这个。

所以要迁徙,享受一下生离死别的痛楚,在遭遇一下离乡背井、举目无亲的流浪经历,然后老小离家老大回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一辈子很美满了。

老在一个地方就用两个字可以总结:没意思。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雅琼在2007-08-27 15:06:37的发言:
   俺本来就是小城里的,看来,俺这一辈子在菜农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什么想头了。[em59]

这是什么意思?也可以想想啊,想入非非也可以嘛,见见兮兮所说的旧情人也可以啊。也可以去一下国外啊,正如兮兮所说的,回来就是了。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时时刻刻在2007-08-27 17:51:45的发言:

也是跑到这个帖子来享受。读了美文、美诗,看了美图,享受了“看”别人对话的快乐。

老在一个地方就用两个字可以总结:没意思。

是三个字吧?两个字是:没意?没思?意思?

现在流行这种网络表达式,你在国外呆久了吧。
参加交流

本来在讲小城的故事,中途有点跑题了,据说跑题是真名网的传统,那也就算了,现在言归正传也不晚。

话说我在小城的一家公司谋生,同办公室的有一位小大姐(对比我小但是结了婚近三十的女性的尊称),她张罗着为她的堂妹找对象,她的宝贝堂妹身高一米六五,眉清目秀、细腰长腿,芳龄廿五,白领丽人,工作在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里,待字闺中,条件如此之好,办公室的小大姐对我耳提面命,要要亲自出马网络棋逢对手的人才。

其实小大姐已经看中公司里一位年轻的经理人,三十岁左右当上了企业学院院长,小大姐知道我和那年轻的院长是铁哥,因为我们都是民间文学社蚂蚁公社的二、三号把兄弟人物,我本来不想去做不专长的事情,可是这么顺水推舟的举手之劳不做也太不近人情了,于是拿起电话给我的当院长的小老弟打电话,谁知那小老弟兴致很高,欣然负约。

中国人叫相亲,日本人叫见合,美国人不知道叫什么,估计美国人不相亲的,自由恋爱啊。中国式相亲倒是很有一点人情味道,我这边义哥领着义弟,她那边堂姐带着堂妹,大家在小城的唯一一家体面的咖啡厅相亲,当事人说话很尴尬,我们两个媒人就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谈论起来了,其中一个题目就是小城镇和大城市谁好谁差的问题,当然大城市热闹时髦花花绿绿,小城镇安静古朴清清爽爽。这样一来,话题很多,时间很快,当事人也投入讨论,饭吃完了,茶喝完了,相亲按顺序结束。

最有意思的相亲结束后媒人问各自的当事人印象,我那位说感觉还可以,就怕相处后会出现问题,是否让她来本公司工作,这样熟悉起来再说。

我把这个信息用邮件给我办公室的小大姐,问问那边如何回音,小大姐说:小妹的印象不好,看见他穿着拖鞋,走的时候都不问一下手机,感觉不被重视。

喔,我没有注意,我那小老弟确实大大咧咧自我为中心,读了一点书,当了一点小官,自以为了不起,要不是这些缺点,早就有老婆了。我没有办法啦,只好自我检讨先,实事求是把自己的当事人缺点描述一番。

不料小大姐的当事人似乎也不买帐,不同意这么轻率地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来到小镇的公司谋职,为了根本没有承诺的姻缘。

这样想也完全对啊。

于是我对小大姐说,算了,这事搞不定的,双方的条件都是傲视同群的,谁也不愿意迁就谁,就算他们交往,估计也不会相处得好。

这也是小城故事。

参加交流

这个相亲故事里有几条隐含的信息:

1、来相亲的美女在广州城市里工作,这边的帅哥是在小城镇的大公司工作(离广州30公里),而这桩相亲是把城里姑娘往郊区介绍,帅哥的霸王条款是:你先来小城镇工作,我再来了解你,喜欢不喜欢还要看过程。

2、小大姐把在广州工作的小堂妹介绍到小城镇来,是看上这边帅哥是个新大款,三十岁的企业学院院长,年薪几十万,前途无量。实际忽略了城乡的差别,只认同经济实力。

3、相亲的美女只看中是否被重视,自恃美女资本,皇帝女儿不愁嫁。芳龄二十五,还有选择余地。

4、帅哥居高临下,不懂尊重女性和基本礼貌,性格上大男子主义,精英新贵不愁娶。

都是婚姻帝国主义,碰在一起针尖对麦芒。

(如果说一个上海出身的美女和嘉兴的一个富哥相亲,这事不太可能,而一个来自外地来上海的新移民美女,这是可以考虑嫁到嘉兴富人家的。)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旺财在2007-08-29 10:45:59的发言:

在上海受过两年洋罪,过不惯非人的华丽生活,也看不惯别人过非人的华丽生活,土妞.

旺妹原来在大上海吃过洋面包的,现在在新疆,这样的跨度有助于文学创作啊。

期待有更多的作品,犹如三毛那样具有沙漠风情。

参加交流

    我们的小镇在99年开了一家麦当劳,当时成为这个小地方的轰动新闻,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领导到大学里招聘,发现优秀的大学生都往上海、北京、深圳跑,我们小地方的公司找不到优秀的人才啊,正在为难之际,人力资源的领导突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宣传麦当劳来到我们小镇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一宣传,果然奏效啊,很多大学生冲着有麦当劳愿意来小镇工作了,如今的大学生都是被麦当劳宠坏了,不吃麦当劳好像都不够时髦一样的,反美游行时专门往麦当劳扔石头,游完行又去麦当劳吃汉堡,这样的人,算是完了,当然如果我们的小镇没有麦当劳,那又是一大遗憾啊。

      麦当劳公司发现这个小镇消费力非一般啊,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在邻村开了好几家麦当劳,麦当劳又发现,这里的人都是开车来吃麦当劳的,于是立刻又开了两家DRIVE-THROU,当地的人翻译成得来速,是面向马路开窗的专门给汽车售卖的店面。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446421[/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