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7-08-30 14:25:27的发言:

看句号兄与童版热掐,犹如旁观高手下棋,是件开心事儿。现在,俺顺着大兴兄的发言也插几句闲话:

(1)我理解童版的本意,无非是主帖那首诗写得不怎么样,“烟尘”与“来去”不对,只是童版找出的具体毛病而已。依有刀管见,七律就是七律,不能因为诗中某一联对得不工,就把它改称为古风。古代名诗人写的七律也有对得不工的,今人无可奈何,但似乎没必要把七律的规矩给将错就错地改了。

(2)一首诗是不是完全合规的七律,跟它算不算一首好诗,应该是两回事儿。中规中矩的七律多了去了,但很多是烂篇,不值得夸奖。

(3)说“烟尘”对“来去”并无不工,似乎把“工”的标准放得过低了,不大妥。

如果两位觉得俺的闲话也不大妥或大不妥,就请当俺啥也没说吧。

[em05]

(1)同意刀兄关于体裁的观点。只是童童并不是真的找出什么具体的毛病,其实他就是在泄愤(这是俺从帖子中争执的空气中感觉出来的)。

(2)这话符合事实。我们不争好坏问题,但争合不合规则的问题。

 (3)刀兄把“工”的标准又放得过高了,完全忽略了句中自对对规则的意义。

  (4)刀兄的闲话(这大约是上海方言词)非常妥,俺是洗耳恭听。

以下是引用橙橙在2007-08-29 23:30:11的发言:

 找到了,了不得这次码了265层楼,不知道是否刷新了上次童斑竹与李大苗的论战记录.

  上回的记录是多少?

俺们现在才掐第一个问题,预订了的第二个问题是那个抄。

句号兄,我读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是上高中时,钱先生的《谈艺录》则是大一时。随即出国,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早忘光了,所以在理论方面,我对兄是高挂免战牌的。

对仗中的自对我是知道的,但第一,我想泡人兄未必知道,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从两句的意思上觉得不工的,倒并非从我并不深知的细则、词类或平仄。

一点感想,不妥处,多指点。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4:23:34的发言:

   其实呢,也没那么费事。那首七律,童童也没在别的方面挑出什么格律问题来。那么,只要证明童童自以为找出毛病的那联,是合格的对仗。问题就解决了。

    王力先生明确地说:“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那么,多数字是几个呢,在七言中,五个算不算多数?所以,不管那两个连用字怎么算,这个对联已经算工对了。

    但我相信确实有些人根本不了解自对格在对仗规则中的意义,所以我要宣传一下。

先生你要是真的认真看过我的帖,第一段的话你应该说不出来。我曾经明确地告诉过你(原帖没删还在):泡人的诗,用七律的标准来要求,至少6个问题,我已经指出的是2个,即第三联对仗的词性和平仄问题。所以,1,你解决不了这个对仗的问题;2,万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是不可能地,你又不是宝玉哥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按照先生你的基本观点,0对仗都是律诗,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费那么多事来证明一联不合格的对仗“是合格的对仗”呢?你只需要说:0对仗的都是律诗,泡人的诗多少还对上了点儿(当然,对上的这点儿用你的律诗标准来看,也不免多此一举),当然是律诗了。俺这个建议够厚道吧?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4:37:26的发言:

(1)同意刀兄关于体裁的观点。只是童童并不是真的找出什么具体的毛病,其实他就是在泄愤(这是俺从帖子中争执的空气中感觉出来的)。

同意刀兄关于体裁的观点。只是句号先生并不是真的能证明那不是具体的毛病,其实他就是在替泡人泄愤(这是俺从帖子中争执的具体阐述中看出来的)。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30 14:43:20的发言:

对仗中的自对我是知道的,但第一,我想泡人兄未必知道,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从两句的意思上觉得不工的,倒并非从我并不深知的细则、词类或平仄。

    关于第一点:

以下是引用泡人在2007-08-08 19:20:47的发言:

哈哈,童先生,亏你还是中文科班出身,你老师没教过你?那我来教你吧:

1、这个叫作“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即使不是同一细类,也

算是工对了。比如杜甫:“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暮自对,涓

、埃自对。

2、汉语词性并非像俄语那样固定,而是与语境有关,特别在诗词中。比如上例,

迟、暮有时候是名词,有时候是形容词。在这一句中,我们认为它们是名词。我的

那一句,来、去,一般情况是动词,这里可以认为是名词,或者沿用外语的说法,

叫作动名词。

3、退一步说,即使烟尘与来去不对,此两句也算是对仗了。因为对仗的宽严本无

特别的要求,一句中大部分的词工整了,全句也就可以了,何况烟尘与来去形式上

很整齐。古人的例子就不用举了吧。

4、忘了你怎么骂别人无知的时候了?

5、以后打字认真点儿。什么叫“额联”?

6、奉劝童先生,以后说话注意拣自己懂的说。否则,污了自己名声不打紧,党的形象

,作协的形象还要紧。

 

    关于第二点:

所谓工对,就是同类(名词对则为同门)相对。因自对已成工对,故二句相对则可从宽。从宽后仍视为工对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0 15:07:40的发言:

泡人的诗,用七律的标准来要求,至少6个问题,我已经指出的是2个,即第三联对仗的词性和平仄问题。

    您要是不怕贻笑大方,您就把6个统统抛出来吧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7-08-30 14:25:27的发言:

(2)一首诗是不是完全合规的七律,跟它算不算一首好诗,应该是两回事儿。中规中矩的七律多了去了,但很多是烂篇,不值得夸奖。

俺现在脚得,如果今人写古诗,那就应该严格按照格律体的要求来写,否则写得再好也不能算是好诗。但是古人偶尔不规矩一下是可以滴,因为古代诗歌没有自由体(好象是没有吧?),只能是格律体或者半格律体,他们要想写出好诗来就必得突破一点规矩。而今人就不同了,如果你觉得格律体束缚了自由表达,那你去写自由体得了。——此贴纯属招砖贴,俺先戴安全帽去。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30 02:43:20的发言:

句号兄,我读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是上高中时,钱先生的《谈艺录》则是大一时。随即出国,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早忘光了,所以在理论方面,我对兄是高挂免战牌的。

对仗中的自对我是知道的,但第一,我想泡人兄未必知道,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从两句的意思上觉得不工的,倒并非从我并不深知的细则、词类或平仄。

一点感想,不妥处,多指点。

这个,难免让我那只有瓶底都不到的水也摇晃了。比如,那个“地”对“船”就是很有点别扭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以下是引用自觉的梦游人在2007-08-30 19:54:26的发言:

这个,难免让我那只有瓶底都不到的水也摇晃了。比如,那个“地”对“船”就是很有点别扭的。

梦子,连瓶底都盖不住的水,怎么就溢出两滴了?俺怎么脚得是牛奶潽了?

[em01][em53]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管牛奶甚事?还要潽了,叫我用潽了了的牛奶灌水,烫出人命怎么办涅?8过,这个地是不是和船对,倒真的可以推敲滴!
今天,我就是高瑜
    高人现身了,很想请教地对船的别扭在何处呢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5:51:00的发言:

    您要是不怕贻笑大方,您就把6个统统抛出来吧

这个嘛,关键要看先生你有没有那个能耐逼我“抛出来”。至于现在,2个足以解决问题,6个自然属于不必。

乌搞:代泡人胡改一哈兼答〇兄

渺渺烟尘三楚地

纷纷来去九江船

那边厢吵了翻天,俺觉得消遣,但也不能白消遣。昨天,打了一下太平拳,说了此联最后一个对“地”和“船”有点别扭。再严重想过,仍然觉得既然祸从口出,就让它祸不单行,就干脆帮泡兄胡改算了。原联原本想写一静一动,一陆一水,但是水以载舟,船行水上,毕竟不能就此说船就是水,除非水覆了船。而且船是人造的动,地是天然的静,互不相载,配起对来,按照阿拉故乡闲话来说,总有点硬撬撬的感觉。故从情理上(不谈什么律呀风的),船和地对,绝对是很不顺的。不如把“地”改成“客”,虽然夺去了一陆一水,一静一动的构思,却可以通过上联的彻底改变,使整联顺当的多,曰:

迢迢南北三楚客

纷纷来去九江船

客,人也,船,人造之具,干脆以动对动,以客对船,正好省了事。

今天,我就是高瑜

    觉人所说,自有道理。老泡如见,一定乐于切磋。其名泡人,当是想泡此等之人。老泡乘九江船不知转往何地了,迢迢南北,网海茫茫,泡所何在?有此等人相与交流,亦当归去来乎。

    窃以为觉兄所拟,若以单句相看,似较为顺。杜荀鹤就有”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之句。但从全篇来看,不知于意是否有损,与题是否相切。

    对得好坏,是修辞问题,这个非我所知;对得对错,是规则问题,这个我所初学,故而问之。

    船字之对,观前人“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远树千门邑,高樯万里船”,“不是烧金手,徒抛钓月船”、“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已遣平治行药迳,兼教扫拂钓鱼船”、“夹岸旌旗疏辇道,
中流箫鼓振楼船”、“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期收野药寻幽路,
欲采溪菱上小船“之类,似也不拘一格。

    又及,觉兄所拟迢迢对纷纷、南北对来去,于声调均有未谐,想是一时疏忽,或仅为垂示,此理我亦知也,只是随带一说。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0:57:36的发言:

这个嘛,关键要看先生你有没有那个能耐逼我“抛出来”。至于现在,2个足以解决问题,6个自然属于不必。

    你那两个早就破了,自欺欺人,恐非良策吧。

    你的那2个,且看:

    1.你指烟尘对来去是名词对动词,所以对不上。你只知两句中名词不能对动词,却不知句中自对正可治得此病(这是名医收的方子)。烟尘、来去均属连用字类,连用字相对,也是同类相对,这个道理正从自对格而来。不知者不为怪,知了还固执己见,只为了维护一张面子,这就不是诚实的态度了。

    2.你指的第二个毛病,是烟尘对来去“平仄”不对,即以“平平”对“平仄”。你只知平仄对立,却不知律诗中讲的是节奏点的平仄,律诗的节奏是两音节为一节奏,尘对去,正是平对仄。你一面承认“迟暮”对“涓埃”是工对,却不知迟与涓都是平声字么?这两个词同样是平平对平仄。因此,你指的第二个所谓的毛病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船字之对,观前人“白榜千家,清秋万估”、“远树千门,高樯万里”,“不是烧金,徒抛钓月”、“曲塘春尽,方响夜深”、“已遣平治行药,兼教扫拂钓鱼”、“夹岸旌旗疏辇,中流箫鼓振楼”、“楚竹青阳,吴江赤马”、”期收野药寻幽
欲采溪菱上小“之类,似也不拘一格。

---------------

本为乌搞,故说胡改。上所引例子,粗看不拘一格,细品还是可以觉得基本对得有道理,大凡都能构成对,粗体字当中,船对路,船对逕,船对道,都不觉得别扭。船对邑,犹如船对家,也可以讲得通。至于曲塘春尽,方响夜深船,同在一个塘,举它为例,等于不举。烧金手的手,似乎可以借水手的手,来理解它和船相对,也是正对。可惜的是,三楚地和九江船,实在没有办法,船对地,实在叫我无法找到这块船地的哦!

今天,我就是高瑜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1:34:31的发言:

    你那两个早就破了,自欺欺人,恐非良策吧。

    你的那2个,且看:

    1.你指烟尘对来去是名词对动词,所以对不上。你只知两句中名词不能对动词,却不知句中自对正可治得此病(这是名医收的方子)。烟尘、来去均属连用字类,连用字相对,也是同类相对,这个道理正从自对格而来。不知者不为怪,知了还固执己见,只为了维护一张面子,这就不是诚实的态度了。

    2.你指的第二个毛病,是烟尘对来去“平仄”不对,即以“平平”对“平仄”。你只知平仄对立,却不知律诗中讲的是节奏点的平仄,律诗的节奏是两音节为一节奏,尘对去,正是平对仄。你一面承认“迟暮”对“涓埃”是工对,却不知迟与涓都是平声字么?这两个词同样是平平对平仄。因此,你指的第二个所谓的毛病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你以为破了就是破了,根本不管事实上破了没有,这才叫“自欺欺人”。(先生成语用得确实多,但用得合适和正确的确实少。)

1,我还没看到你抄来王力先生医治“名词对动词”之病的方子。现在的方子是你开的,可惜你没行医执照。

2,“平平”对“平仄”肯定“不对”,你竟然对此有怀疑,令人惊讶,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对”。同时,你还在舍本逐末,企图用“当句对”来解决“两句不对”的问题,告诉你,解决不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1:52:56的发言:

你以为破了就是破了,根本不管事实上破了没有,这才叫“自欺欺人”。(先生成语用得确实多,但用得合适和正确的确实少。)

1,我还没看到你抄来王力先生医治“名词对动词”之病的方子。现在的方子是你开的,可惜你没行医执照。

2,“平平”对“平仄”肯定“不对”,你竟然对此有怀疑,令人惊讶,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对”。同时,你还在舍本逐末,企图用“当句对”来解决“两句不对”的问题,告诉你,解决不了。

  “平平”对“平仄”肯定“不对”?你不是自己承认“涓埃”对“迟暮” 很好吗?怎么,是现在改判了,还是它们不是平平对平仄?

以下是引用自觉的梦游人在2007-08-31 11:50:55的发言:

船字之对,观前人“白榜千家,清秋万估”、“远树千门,高樯万里”,“不是烧金,徒抛钓月”、“曲塘春尽,方响夜深”、“已遣平治行药,兼教扫拂钓鱼”、“夹岸旌旗疏辇,中流箫鼓振楼”、“楚竹青阳,吴江赤马”、”期收野药寻幽
欲采溪菱上小“之类,似也不拘一格。

---------------

本为乌搞,故说胡改。上所引例子,粗看不拘一格,细品还是可以觉得基本对得有道理,大凡都能构成对,粗体字当中,船对路,船对逕,船对道,都不觉得别扭。船对邑,犹如船对家,也可以讲得通。至于曲塘春尽,方响夜深船,同在一个塘,举它为例,等于不举。烧金手的手,似乎可以借水手的手,来理解它和船相对,也是正对。可惜的是,三楚地和九江船,实在没有办法,船对地,实在叫我无法找到这块船地的哦!

    来去九江的船,不正是行于这三楚之地吗?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2:34:18的发言:

  “平平”对“平仄”肯定“不对”?你不是自己承认“涓埃”对“迟暮” 很好吗?怎么,是现在改判了,还是它们不是平平对平仄?

先生你能理解什么叫“很好”吗?你要是想换个词用用,先要看我同意不。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2:40:21的发言:

先生你能理解什么叫“很好”吗?你要是想换个词用用,先要看我同意不。

    你就直说涓埃能不能对得上迟暮吗
   你就直说涓埃能不能对得上迟暮吧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3:15:10的发言:
   你就直说涓埃能不能对得上迟暮吧

你真的好有意思,我们在讨论“名词对动词”行不行,你呢,非要拿个“名词对名词”的例子让我回答“能不能对得上”,还追着屁股问个没完,以为那是一棵救命稻草。告诉你,那不是。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1 13:30:46的发言:

你真的好有意思,我们在讨论“名词对动词”行不行,你呢,非要拿个“名词对名词”的例子让我回答“能不能对得上”,还追着屁股问个没完,以为那是一棵救命稻草。告诉你,那不是。

    不对!请你不要转移论题。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两句中的平仄对立问题,平平能不能对平仄。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3:33:43的发言:

    不对!请你不要转移论题。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两句中的平仄对立问题,平平能不能对平仄。

请你不要避重就轻。需要你先解决“名词对动词”的问题,然后我才能为你解决“平平对平仄”的问题。

    我这是针对你所谓的“第2条”提出的批驳。请你不要回避!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3:43:35的发言:
    我这是针对你所谓的“第2条”提出的批驳。请你不要回避!

是你在回避根本问题。
    你的回避足可证明你的第2条已经彻底破了。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1 14:22:39的发言:
    你的回避足可证明你的第2条已经彻底破了。

回答参见5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