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初入大学时,也曾口才过一把,以致误入校辩协,但参加过一次集训后就拒绝再前往,原因是发现此种辩论竟然预设一个游戏规则:无所谓正误,只需要明确你选择的是哪一方。如此,等于是以智者派为宗师了,这样的辩才,我觉得越少越好。有错,不妨爽快承认,认定正确的,则不妨认理不认人。虚置正确与错误,以话语惯性为旱冰鞋游走,固然相对主义对于这个时代难以战胜,我却决不与此类人为伍,因为这类人即使能修炼得舌灿莲花,却必定无原则可言。一个不能遵守规则与承诺者,只有离他远一点。
中国古代的辩论难以成气候,恐怕与我们的语言也有关吧。辩论中,如果用词所指不一,辩起来当然就牛头不对马嘴,辩论如有规范,我想大抵就如研究中的规范一样,其目标首先就是一种语义的强制约束。可我们的古汉语偏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混成一块,标点符号全部省略,意义的隐喻假借等率性使用到了极致,而且这里头还有一层神秘文化的深层支持……我们的辩,如何能不变成诡辩呢?秦宓的天辩,瞧着已经算很规矩的了。

[ 本帖最后由 卓立 于 2007-10-5 23:23 编辑 ]
扯到了语言,想起以前读索绪尔时,对于他抬高字母文字的论调还是不太服气的,现在想来是颇有道理。
倘若把词语的意义仍然按弗雷格式的指称说去领会,那么就必须说象形文字更接近语言的本质。但假如意义来自使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观点),那么象形类的表意文字就确实显得笨拙,因为它相当于拖了一辐巨大的“指称”镣铐而不得不靠随意性的比喻义等方式来补充扩展,从而付出了明晰性的代价。字母文字则摆脱了这个束缚,完全以自身秩序来确定意义的系统,从而必定在明晰性为第一要务——这种情况下,真正的辩论才得以可能。
哇,讨论上围棋了,哪天有刀、老茶、大兴和我一起切磋把四国啊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9 23:39 发表

叫上我,拜托!
原来这边还藏着个高手,
茶兄又打击了把俺,算了,你们这不就已经成四个人了吗?俺抱着书在旁边替补就成了,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7-10-10 13:33 发表
玩四国,那梦游是高手哩!
还有梦游……这下俺真正只能当第六人去了,
看来好辩的人和好四国的人之间,没准就有某种特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