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甘洒热血写春秋》将走进课堂

教育部试点京剧课 《甘洒热血写春秋》将走进课堂
中广网    08-02-21 07:24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中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记者20日从市教委获悉,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
  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介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王军表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市教委曾开展的本市义务教育音乐、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显示,多数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中得分很低。开设京剧课后,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目前,北京市参与试点的中小学名单正在确定中,王军表示,各校在正式开课前,市教委还将邀请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附录:
15首京剧教学曲目

  一年级《报灯名》

  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猛听得》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

  八年级《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九年级《智斗》


学吧,将来可以争取诺贝尔白痴奖。


这一招是怪招,看不明白。
靠他妈,又再毒化愚教孩子。
希望孩子们只是从京剧艺术的角度学习,不再是什么政治任务。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京剧是用来听的 ,唱词,没啥可学习的吧.
只在此云中,山深不知处。
中小学的音乐书本中所选的歌曲有很多种,民歌、通俗歌曲、歌剧、地方儿歌等都有,增加一两首京剧也没什么不好。
ID已送人
抹杀、遗忘历史的一例。

唉,这样板戏我现在还张口就来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个,词曲都好,从小学更好
原帖由 David 于 2008-2-22 04:41 发表
这一招是怪招,看不明白。
这和前一阵子的学生指导员评教授、强调政治课程一样的,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位子的献媚而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表大惊小怪嘛,京戏有样板戏的历史是割8断的,唱两句热血洒不洒春秋的,也米有哪么了不起,平心讲讲看,有谁能否定这四句朗朗上口,唱来容易,吼得爽快,那个借此发泄得到满足,就跟在茅房里放肆放了个响屁一样的舒畅,对不对啊?
哈哈,乍一看好像还真像关心下一代,在传统教育的幌子底下,无非是干些强发教材跟家长要钱的勾当。


教材换来换去,不过是为了弄点成果,换几个头衔职称,换几个钞票用用,乏味到家~~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图文】小学开学,京剧课程开始了
文章提交者:中国网评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开学第一天 天津小学生上京剧课

2月25日,在天津红桥区实验小学的京剧课上,学生在学京剧表演。当日是新学期第一天,天津红桥区实验小学的京剧课开讲。作为全国10个试点省市之一,天津将在20所中小学的音乐课中增加京剧教学内容。 新华社发











今天中午的CCTV1午间新闻就正面报道北京某小学开学样板戏的段子,还借着小朋友的话,说学样板戏

很好很进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就是逐渐为文革正名嘛。

看看,亮的啥相,唱的啥词~~

                       一年级 《报灯名》
京剧《打龙袍》选段“报灯名”马富禄饰

     灯官好,灯官妙。
  听我把灯名报一报:
  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
  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
  五谷丰收灯,六国封相灯,
  七财子禄灯,八仙过海灯,
  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
  这个灯,那个灯,灯官我一时报不清……
  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
  瞧罢了一篇又一篇,昭君打马和北番。

                  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浩亮饰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
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刘长渝饰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 虽说是亲眷却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其中的奥妙我也能猜到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size=-1]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童祥苓饰
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是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

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接过红旗肩上扛”杜近芳饰
接过红旗肩上扛,接过先烈手中枪。
踏着英雄足迹走,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
放眼看天下,风雷震八方。
燎原烈火旺,工农齐武装。
誓把那南霸天北霸天,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
照耀着我们的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接过红旗肩上扛,接过先烈手中枪。
踏着英雄足迹走,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


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万紫千红分外娇”冯志孝饰
众望所归根基牢,
宏图大展云路遥。
且看明朝揶林寨,
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猛听得》
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谭元寿饰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梅兰芳饰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属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京剧《锄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裘盛戎饰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西皮原板) 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
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
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
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
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
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
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
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
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陈世美 (西皮原板) 明公说话言太偏,
细听本宫说根源:
甲子年间开科选,
天下的举子来求官。
头一名进士,
(西皮快板) 陈世美,
御笔亲点为状元。
跨马三日游宫院,
才将公主匹配良缘。
一无证二无有见,
你叫我相认为哪般?
包拯 (白) 驸马!
(西皮快板) 驸马不必巧言讲,
现有凭据在公堂。
人来看过了香莲状,
王朝 (白) 啊。状纸呈上。
包拯 (白) 驸马!
(西皮快板)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他欺君王瞒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他杀妻灭嗣良心丧,
他逼死韩琪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爷的大堂上,
王朝 (白) 啊。
包拯 (西皮散板)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京剧《沙家浜》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谭元寿、万一英饰
沙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乡亲们若有怠慢处
  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郭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呀
  七嘴八舌不停口
  一个个伸出拇指把你夸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精心调理真不差
  缝补桨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鱼虾
  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
  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
  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够爬
  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待等同志们伤痊愈
沙: 伤痊愈也不准离开的有家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
  一觉睡到日西斜
  直养得腰园膀又扎
  一个个像个黑铁塔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
郭 :驰骋江南把敌杀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
  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
京剧《三家店》选段“儿行千里母担忧”何政军饰
秦琼
(西皮流水)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
二不是歹人把城偷.
杨林与我来争斗,
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
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
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
舍不得老娘白了头.
娘生儿连心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想娘身难叩首,
娘想儿来泪双流.
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
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京剧《海港》选段“猛志在胸催解缆”李丽芳饰
且按下满腔的怒火想一想,
韩小强他今晚的态度很反常。
小韩哪!分明是有人解缆你荡桨,
你可知独身会葬身水洋?(思索,坚定地)
        
任凭那妖风掀起三尺浪,
我也要顶风踏浪去出航
定把你无篷的船儿拖回港,
   按照这革命的航标走四方!


            八年级《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京剧《奇袭白虎团》选段“趁夜晚”宋玉庆、方荣祥饰
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
猛穿插巧迂回分割围歼。
入敌后把他的逃路截断,
定叫他首尾难顾无法增援。
痛歼敌人在今晚,
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京剧《定军山》 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祖孙三人同台饰黄忠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传营号,
  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上前个个俱有赏,
  退后难免吃一刀。
  众将与爷归营号,
  (散板)
  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  

                       九年级 《智斗》
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赵燕侠饰
刁德一 (唱)【反西皮摇板】
               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接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西皮摇板】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抽烟!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接唱)
         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西皮流水】
         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西皮摇板】
         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西皮流水】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西皮摇板】
         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接唱)
         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   阿庆嫂
       (唱)【西皮流水】
         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接唱)
         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旺,
         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接唱)
         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阴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接唱)
         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评说基调是对的。

样板戏,惟一还值得借鉴的就是它使用了西洋乐器配乐,比如“打虎上山”的前奏。很好听。

不值得的地方是根本性的。
还有就是“京剧的唱腔”拖沓,不符合现代视听节奏。我听一个主持人说的好笑:当看到一个刽子手举刀杀人时,他一边唱一边摆造型,当他把长腔咿呀咿呀哼完时,刀还没砍下去,因为长时间举着胳臂,他的肌腱可能也累断了。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原创]教育部将如何倒卖一亿光盘?
文章提交者:赵牧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搜狐博客 > 赵牧博客 > 日志 > 时政 2008-03-09 | 教育部将如何倒卖那一亿光盘 标签: 教育部  京剧  光盘  
教育部将如何倒卖那一亿光盘
    3月2日,我写过一篇博文《教育部不如一个聂卫平》,这篇文章不够辩证,因为没有讲到教育部也有强大得多的地方,比如它要出台一个行政命令,就一定能让某些人,或某组织,某机构,甚至某团伙大赚特赚学生的钱。
    这不,教育部虽然可以效法国家林业局,对网络的强烈质疑装聋作哑,让网民看不清“在中小学推广京剧”这底下究竟想卖什么药,但在今年政协会议上,一个叫孙萍的委员的质疑,还是让教育部露出了狐狸尾巴(详见)

    一是教育部的行政命令“京剧进入中小学”,始作俑者虽然并非教育部,但那15首京剧唱段(其中10首是样板戏),却是教育部弄出来的;
    二是教育部规定的榜样戏曲目,“听上去”几乎不可能更改;
    三是教育部所谓的“试点”,并不意味着教育部想看看效果如何,再做下一步打算,而是很有可能随后就在全国推广。
    因为政协委员孙萍透露的信息,教育部已经刻了1亿张教学光盘。
    1亿张光盘是什么概念?
    先算一笔帐:
    2007年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人数是1000万,这个数字比当年全国高中毕业人数应该少一些,考虑到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对中国学生来说是“绝对律令”,所以估计差也差不了多少。

    以静态的方式计算,全国小学生和中学在校学生的总数是:
    小学六个年级乘以1000万,等于6000万人。
    中学三个年级乘以1000万,等于3000万人。
    以上总计,9000万人。

    看出点明堂了吧,教育部已经刻了1亿张京剧光盘,从数字上讲和当下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基本是吻合的。
    既然某团伙已奉教育部之命,投入巨资把光盘都刻好了,教育部怎么肯或怎么敢把那1亿张光盘说废就废了?这可是巨大的利益所在!
    教育部真是厉害,不鸣则己,一鸣惊人。   
    现在应该查一查这“1亿张光盘的买卖”了,成本是多少,准备发行给学校的发行价是多少,对学生的零售价又是多少?还要查一查教育部中有谁是受益者。


沙叶新:尘埃落定话《红灯》
作者:沙叶新 2008-02-27 20:16:14 发表于:博客中国

【沙叶新按:最近教育部决定将十多出样板戏列为中小学的音乐教材,网上为此议论纷纷,由此我想起我10年以前的一篇旧文,重新贴出,为的是“尘埃并未落定”,也为的是让自己参加这次的讨论,重新提高认识,欢迎诸位批评。 2008年2、27日晚


沙叶新:尘埃落定话《红灯》


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纵横千百国,有哪一个国家像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又有哪一个年代像中国1966至1976那一疯狂的年代?自有人类以来,自有戏剧以来,不论关汉卿的剧,还是莎土比亚的剧,又有哪一出剧能像20世纪中国的那一疯狂年代的那一个红得发紫、红得发烧、红得发烫、红得发疯的京剧,能家喻户晓,能名满神州,能传遍天南地北,能传唱亿人之口? 曾几何时啊,几乎无一人不熟悉它的唱词,几乎无一人没听过它的唱腔;大街小巷“提篮小卖”,男女老少“谢谢妈”,举国上下“听奶奶讲革命”,神州大地“狱警传似狼嚎”……这样的全民普及,这样的深人人心,非亲身感受、亲身经历者,难以思议;证之于中国及世界艺术史,史无前例。

这出声名显赫的京剧,便是《红灯记》! 真是没有哪出戏能有《红灯记》这样的殊荣:伟大领袖亲临观赏,第一夫人亲自督导,尊之为样板,奉之若神明,发社论一再宣扬,要国人百看不厌,说它是思想改造的武器,称它为政治革命的动力。在那红潮滔天的年代,一切都被打倒,一切都被毁灭,几乎所有的书籍都被焚烧,惟独四本书必须人人诵读,这便是雄文四卷;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被禁绝,惟独几出戏必须个个观看,这便是八出样板戏。雄文四卷,被副统帅赞颂为人类思想的顶峰;八个样板,被旗手钦定为文艺革命的峰顶。而《红灯记》则是样板中的样板,是第一样板,其地位之崇隆早已超出文艺范畴,成了传世的法典,不朽的圣经!

又有哪个剧本和它的演出,能像《红灯记》那样的神圣不可侵犯:唱错一句台词,便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忠;念错一句道白,便是对革命样板的歪曲。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因“提起敌寇心肺炸”一句唱腔不是高八度,便被江青认为是“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问题”,是对抗江青,罪莫大矣。《红灯记》的原编导阿甲,因在剧本的修改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便被江青认为是抵制和反对革命现代戏,在文革中关进牛棚,打成反革命。文化革命中更有一些中小城市以及区县的剧团在排演和改编《红灯记》时,因条件所限,在艺术上没有达到某些要求,便被目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是渎神,是辱圣,是蓄意篡改和破坏革命样板戏,以致被捕下狱,甚至惨遭枪决。

又有哪出戏和它的音乐能像《红灯记》那样不但红得发紫,而且红到令人发颤。当时在牛棚和私设的公堂里,在用各种酷刑来摧残善良的人们时,常常播放《红灯记》,既能让“提起敌寇心肺炸”这样的革命唱段激起打手们的“无产阶级”斗志,又能用这种高亢激越的唱腔淹没受刑者撕心裂肺的叫喊。于是《红灯记》在某些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的魔掌上,蜕变成了造反者鞭打“午鬼蛇神”时的背景音乐,变成了革命派对无辜者施虐的伴奏,变成了掩盖专政者的罪行和被专政者的痛苦的黑色音幕。《红灯记》对这样一大批曾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特殊的听众来说,是上刑前的警号,是临终时的丧钟。以致至今还有一些幸存者,一听见《红灯记》的旋律,仍会毛骨悚然,心有余悸;这就如在牛棚里硬逼着“牛鬼蛇神’’强行背诵《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一文一样,即便这些无辜受害者如今已平反,已昭雪,已事隔多年,可一见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仍然会像当年在牛棚、在监狱中一样,会恐怖,会发颤。艺术竟成了帮凶,美妙的京剧音乐竞成了霍霍的磨刀声,这倒是《红灯记》的创作和演出者甚至它的旗手江青都始料所不及的,这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特例。

1965年3月,中国京剧院《红灯记》剧组来上海献演,我去看了,地点是在上海九江路的人民大舞台。我坐在楼下第一排的边座。大幕在开场锣鼓声中升起,第一场是粥棚,李玉和在和交通员接关系,矛盾突出,冲突激烈,极为简练地就将全场观众立即带入戏剧的规定情景之中,令人不得不看下去。随着剧情的发展,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我热血沸腾,情绪高涨,鼓掌拍红了双手,眼泪模糊的双眼:那样的激赏,那样的亢奋,那样的感动,那样的赞叹,直至剧终都觉得自己的情感在燃烧,从面颊到周身血液都是火辣辣的。这样的观赏经验,令人久久难忘,如今已事过三十多年,和当年一同看过此剧的朋友谈起那一次的观剧感受,还是那么的激动不已。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看此剧是在1965年,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开始,虽然政治台风已起于青苹之末,但整个社会还没经过文革那样政治狂暴的大冲洗,当时的气氛还不像一年之后那样的紧张和肃杀,文艺欣赏活动也还没有完全被宗教化、政治化。那时对我以及绝大部分的观众来说,看戏还仅仅是看戏,是欣赏,是玩乐,是嗜好,是享受;并非朝圣,并非拜佛,不是上课,不是受教。那时艺术欣赏中的观演之间的关系还属正常;虽然政治第一仍被视为金科玉律,但也还没有绝对化到以后那样吓人的程度。鉴赏心态还是自然的,并未完全扭曲。所以我和我的同时代人那时在观赏《红灯记》时所获得的强烈情绪,除了被政治内容感染外,也被它艺术原素的精美所吸引。眼泪绝不是硬挤的,掌声更不是奉命的。

我之所以说出当年我观看《红灯记》的经历和感受,是想说明《红灯记》尽管在文革中被神化,被罩上一层灵光,被异化成一种政治权势,被供奉为一种文化宗教,但它在此之前,你不得不承认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自有强大的魅力,它确实是好,确实是美,确实是精彩,确实是令人激动。虽然它也有时代局限,但不论从剧本本身还是从演出的“表导演、音舞美”的水准来说,都代表了那个时代京剧艺术的最高水平,尤其在用古老的京剧艺术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它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被那个时代的观众普遍接受,才能感动当年整个一代人,以致对它如痴如狂,就像当年我看此戏时所表现出的那样。我本来就是一个京剧迷,小时候也学过一些京剧唱段,看了《红灯记》之后我又成了现代京剧迷,迷上了样板戏。我女儿是在文革中出生的,我给她取了个样板名字,叫“沙智红”,即《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当时全国一共只有八出样板戏,我让我女儿一人就占了三出,可见我对以《红灯记》为代表的样板戏的痴迷。现在想想也有点可笑。但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戏剧,有什么样的戏剧就有什么样的观众。当年像我的这样痴迷于样板戏特别是痴迷于《红灯记》的观众为数并不少。这和在文革后再度观看此剧时的感受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对其内容,我已无法接受。

《红灯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之所以能达到当年京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几代京剧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江青贪天之功,攫为已有,自有其政治目的。1980年11月20日在审判江青时,《红灯记》的原编导阿甲出庭作证,他怒斥江青说:“江青,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没被你整死的阿甲! 你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迫害文艺界人士,我本身就是见证。你……你算个什么东西! ”阿甲手指江青质问道:“《红灯记》是你搞的吗?呸,无耻之尤!”阿甲说的基本上是实情。但江青并非白痴,并非外行,她毕竟还是上过舞台、拍过电影、演过京剧的演员,还算是懂行的。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铁梅的刘长瑜说:“现在回过头来看,说句公道话,江青还是挺有艺术品味的,毕竟她搞过艺术,所以我认为她的有些建议还是可取的。”如果不因人废言的话,我认为刘长瑜的这番话不失公正。

当年的风云都已消散。江青被判死缓,自杀身亡;阿甲历尽磨难,得享天年;李铁梅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李玉和息影舞台,蛰居一隅;余者也大都垂垂老矣,也难于再“痛说革命家史”了……《红灯记》虽风光不再,但舞台上偶尔一唱的“我家的表叔”,仍然能激起雷鸣般的掌声,因为那一代观众还在,最年轻的也要40岁了吧?

有诗一首:

尘埃落定为言早,

文革阴魂又甚嚣。

样板声中君切记:

有人一直在磨刀!

1999、7、14作文

2008、2、27作诗

上海善作剧楼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