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 wander and I wonder: 究竟是什么推动同胞们的奥运热情呢?

过一阵子,我需要向一些老外讲讲华人对北京奥运的态度。就在我开始准备讲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向他们解释海内外华人同胞们对奥运的热情。

北京奥运尚未开始,但种种的事例都已经雄辩地宣示着国人对它的至高热情:
看吧,奥运火炬在我们这里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被称为“圣火”。
看吧,别有用心的一小撮敌对分子们对火炬传递的冲击激起了很多海外华人自发地去游行支持北京奥运、去保护火炬传递。当保护发展到对抗议者的人身攻击时候,有些网上也激起了一片叫好声。有人甚至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
看吧,当火炬传入国内的时候,很多人争先恐后、义无反顾地杀入汹涌的人流地去看火炬传递。爬高窜低、各显神通。看到的人好象挺过瘾,而没看到或没看好的人则满腹牢骚,到网上骂别人不讲秩序没素质。
。。。
如果你“胆敢”怀疑同胞们的这种感情,那你到天涯上发表一篇反对北京奥运的文章吧,相信你几乎肯定会被骂得很惨。

支持北京奥运在中国是一种占有压倒优势的主流民意。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是比较少见的。很多外国的城市在申奥时都不得不面对本地反对群体的有力挑战。在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时候,瑞士的伯恩虽然进入了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表决名单,但迫于国内民众的普遍反对,只能主动退出;温哥华则幸运地在市民表决中得到了64%的选票的支持,不过在那次公决中,只有46%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在多伦多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时候,有些市民团体呐喊说“要面包,不要马戏”。而在2001年2月2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94.9%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奥。这个强烈的对比表明国际奥委会把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中国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我发这个帖子不是想质疑同胞们的热情,相反这种感情让我非常感动。但是,我该怎么向老外们解释这种感情呢?

究竟是什么推动华人同胞们的奥运热情呢?
我比较肯定这个热情不是政府推动出来的。
我觉得北京奥运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不能完全解释大家对它的热情。首先,很多奥运热心人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具体的好处,很多人甚至从没想过要从中得什么好处。其次,这个经济利益究竟有多大呢?说奥运会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等等,那我都相信。投进去了三、四千亿元人民币,想不发挥点那些作用都不可能。但是,假如我们把主办奥运看作一个投资项目、对之进行现金流分析,那么这个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一定最大吗?难道没有能带来更多的利益的投资项目吗?
政治上的好处好象也解释不通。我觉得北京奥运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政治上的好处。相反,我觉得为了办奥运,中国在政治上都有点吃亏了:不但当初申奥时要巴结人家,现在还要说服人家的领导来出席我们的开、闭幕式;更令人恼火的是老是有人去捣乱我们的火炬传递活动,那真是大煞风景、简直是穿着丧服来破坏我们的婚礼。

不好意思,我的思路太狭窄、老是在好处上面打转。
我从燕谈的短暂经历中感受到大家的温和与理性,所以请大家都帮我解释解释。谢谢!
菜鸟啊,你就说这是万众一心争面子吧,好像韩国人当年也差不多。以前咱们穷的时候有穿假领子假袖子的传统,现在有机会给国家穿上了,你说能不热情吗?


听说许多单位早在去年就发了一笔“奥运奖金”,三至五千元不等。可能这就是经济上的收益吧。我一直盼着这笔钱,失望中~~~燕谈有人拿到这笔奖金的吱一声啦,表私吞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宣传的功能,每个汗毛孔都塞满了奥运宣传,再加上国民有赶大集的心理,能不热情吗。
原帖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5-10 17:02 发表
听说许多单位早在去年就发了一笔“奥运奖金”,三至五千元不等。可能这就是经济上的收益吧。我一直盼着这笔钱,失望中~~~燕谈有人拿到这笔奖金的吱一声啦,表私吞了~~~12d" />
据实报告:没有。如果真有奥运奖金,我一定双手双脚支持奥运,而且会不顾一切就看圣火传递。 我对奥运会的态度就是,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而已,我喜欢看比赛,所以,谁办都无所谓。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以前英语在殖民地国家是上流社会的语言,成为文明人的标志之一,一个旁遮普帮的土人努力学会了英语,于是他在路上,在饭桌上甚至和老婆在床上都很大声的使用英语,一天他和一个德里人在酒吧激烈的争吵,一个英国人很困惑的问:先生们是在说英语吗?这俩人异口同声:不,我们在强暴英语。
中国人民很了解奥运吗?
中国人民很崇尚运动吗?
我觉得,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在强暴奥运呢,不过这也是乐趣。没什么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