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有没有可能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

诚实是一种美德。
        有研究表明,无人一生中从没有说过谎。
        并且:有善意的谎言这种谎言(比如医生),还有非故意的谎言这种谎言(比如儿童),还有没给他人造成伤害或危害的谎言这种谎言(比如朋友)。
        所以如果诚实是指不说谎,这种美德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欺骗定义为故意的说谎,且是以达到私利为目的的说谎,则欺骗可以作为诚实的对立面——即恶行来看待,可以认为,不是人人都曾有欺骗行为。
        根据定义,如果能培养一个不欺骗的儿童,可以认为就是培养了一个诚实的儿童。但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诚实的、不欺骗的儿童呢?
        我感到绝望。
        因为除非教师和家长都不欺骗,否则没有可能实现这个目的。但教师和家长不可能不欺骗。为了保全自己的饭碗、小命,欺骗是不可避免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抢个沙发先!
有个说法:聪敏的孩子会撒谎,早撒谎。  
小聪明的孩子,撒谎会成他以后一辈子的毛病。
真正智慧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起来,更早会说谎,但也会更早意识到诚实为本才是做人的原则。

小时候,撒点儿小谎,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如果诚实是指不说谎,这种美德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确实,看来得降一个层次来说,即,如果诚实是指拒绝恶意欺骗,这种美德在实践上是可能的。
我们厌恶说谎,实质是厌恶乃至恐惧欺骗,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说谎都会导致欺骗;即使发展到欺骗了,也并非所有的欺骗都是恶意的。生活中最大多数的谎言,可能无伤大雅,甚至可能是成人之美的。
这是说谎的两难。因为,说谎作为一种善行,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苏格拉底肯定过说谎,孔子见南子时,也未始没有欺骗,但那都无关恶行。即使算不上“善举”,说得滑头点,大概也算得上“生活的艺术”罢。
不撒谎的小孩…… 俺能想到的就蜡笔小新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大概首先要将“撒谎”定义一下吧?

俺觉得“撒谎”不等同于“假话”,“诚实”也不等同于“真话”。

“撒谎”的反面不一定就是“实话实说”。

记得社会学里有个“社会角色”概念,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充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说的话实际上大多是角色需要的“台词”,肯定和“真话”有区别。

小孩子在学习进入自己角色的时候,肯定都会台词出错,被当作是“撒谎”的,这部是很要紧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在《性格卡片》里,我写过一则“撒谎”,与茶兄的主旨不甚配套,粘贴在此,权充交流:

撒谎

天下父母都一样,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的撒谎。面对儿子的撒谎,再有涵养的父亲,都可能一巴掌搧将过去。虽然,为了向太太解释近来为什么频频出差,他自己找起借口来,也是一捏一个准的。

我觉得,撒谎不是魔鬼的本性,而是人的天性。人之所以撒谎,总有若干趋利避害的因素。撒谎的诱惑性实在太大了,它赋予凡人“四两拨千斤”的能耐。所有生活中不值得计较或懒得解释的难题难局,都不妨交给谎言对付,而且通常情况下,谎言总是对付得轻巧且富有成效。人们不能容忍的,是那种不怀好意的撒谎,亦即邪恶的欺骗(这类邪恶的欺骗,本词典暂不涉及)。但公正地说,在庞大的撒谎家族中,在普通百姓之间,邪恶欺骗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人们生活中做得更多的,往往是防守性的撒谎。我以为,出于对谎言的天生恐惧,导致此类防守性谎言的有益之处,一直没有得到积极评价。

显然,生活中有大量不值得如实相告的内容,交给谎言去对付,就显得既经济又有效。比如,面对那些专喜刺探别人隐情的“包打听”,你依旧本着有问必答,实话实说的态度,不是反而有“与蝇共舞”之嫌吗?你不愿去应付饭局,又不想让别人觉得受到冷落,顺口诌一句“对不起,今天我有点感冒”,较之“你们也可以少吃一点,晚上为什么不读点书”的肺腑之言,不也更能维持人际情感?

撒谎,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人们撒谎时通常都充满自信,甚至很少担心谎言有可能被戳穿。嘴角一撇,诸事搞掂,好处如此明显,花费却可以不计,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多说谎话呢?——撒谎真正的弊端,正在此处。

撒谎会上瘾,撒谎会让人轻易获得成功感,两个谎言自身也会生成某种互相激励的机制,鼓励人们把谎话继续下去。此外,若非有十二分充足的理由,人们在有可能戳穿谎言之时,又多半是选择放弃的,这份好意于是也就遗憾地对撒谎者构成了怂恿。结果,有些人甚至会在无甚必要的情况下继续撒谎。据我愚见,撒谎一旦进入无意识境界,通常也就意味着诚信的末日。

一次性或下不为例的撒谎,通常很难识破。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也较难识破,因为撒谎者会认真对待,时刻注意圆谎。圆谎是一门很高的技艺,像一次不谨慎的投资,为了确保成果,撒谎者甚至无法通过撤资的方式来止损,而只能宿命地不断追加投资,滚动雪球。可以想象,一位不想离婚却又向妻子隐瞒婚外恋事实的男人,就不得不天天忙着为自己圆谎,天天圆谎,谎言的直径不缩反增,最终就可能达到骇人的规模,让人圆不胜圆。——撒谎固然容易,圆谎却谈何容易。更可悲的是,正因撒谎的轻而易举,又会使撒谎者不自知可笑地高估自己的圆谎能力。

本人之极少撒谎,原因在此。我不认为自己具有那么大的能力,可以在任何时候回忆起自己在任何地点说过的任何一个谎言,再从容修补它。类似向妻子隐瞒婚外恋这种级别的谎言,我以为即使奸诈如曹操之流,充其量也只能对付三个,再多几个,就是智慧女神也会思虑瘫痪。所以,即使单纯从技术上考虑,我们也得注意少撒谎,尤其不要在小事情上撒谎,以便在确实需要谎言相助之时,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战斗。要知道,越是无关紧要的谎言,越容易露出破绽。露出一次破绽不打紧,但人的怪癖在于,只要你被他识破过一次,他就会认为你撒谎成精,从此再无诚信可言。——可见,撒谎虽然方便,最终却无成算。

现在社会上呼唤诚信,我非常赞同。我觉得中国人对待谎言,态度上也有暧昧之处。举例来说,在某人被查出突患恶疾时,他的中国亲友们总会本能地选择向病人隐瞒病情,而且坚信,让亲人死在鼓里,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根本无需征求亲人的意见。——对此我坚决持不同意见。
很难给“撒谎”下一个大家都能同意的定义,因为有各种不同性质的撒谎(如顶楼的举例),这些不同性质的撒谎很难用归纳法来区分其不同类别,因为它们的性质差异之大,已经超出了人们在认识上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程度。比如,善意的谎言是不是谎言?对此泽雄兄坚决持不同意见,但如果告诉一个人他得了癌症的后果,要比不告诉他的后果糟得多,那就很难决断到底要不要告诉他。再比如,一个小孩子说他看到了一只老鼠,有羊那么大,他是不是在说谎?从这些事例看,给说谎或撒谎定义很困难。因为在定义它时,它到底是不是一个道德事件,都是不清楚的。
    但可以肯定,如果一个小孩子撒谎成性,也就是说谎成了他的一种品质,那我们将认为这种品质是极为糟糕的,我们将批评这个孩子不诚实。而且我们会推断,在必要时,这个孩子会做出恶意欺骗这种事。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格,肯定是从教他不说谎开始的。泽雄兄提到撒谎会上瘾,我深表赞同。儿童说谎往往是为了逃避惩罚,这与成人出于恶意的欺骗是不同的。但我们害怕孩子撒谎成性,所以会在看上去并不那么严重的说谎事件上小题大作,目的是培养诚实。这不仅带来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而且也像成年人自己提出了两个难题:(1)我能不说谎吗?(2)我能在孩子面前不说谎吗?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小时候,和姐姐相比,我是经常撒谎的,因为我总是做错事情,害怕父母责罚,所以撒谎。但所有的谎言又很拙劣,漏洞百出,很容易被父母识破,最后自然是被痛打一顿。然后。。。。。长大了,这时候的谎言通多数情况下都是善意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长大了发现撒谎是件很累人的事,撒了一个谎就要用其他的谎言去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有的时候撒谎是不愿意为了一件事情解释来解释去,很矛盾的。
虽然什么是说谎很难定义,但从教育的角度讲,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撒谎成性。也就是说,经常撒谎是一种坏的品格——不诚实。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孩子的诚实品格?
    (1)如果有些撒谎行为后果并不严重,怎样区分严重的和不严重的撒谎行为?
    (2)如果有某种区分严重的和不严重的撒谎行为的标准,但这种区分的标准只能被成人的脑袋所掌握,也就是说儿童不可能懂得为什么某些撒谎行为是严重的,那么成人怎样才能教儿童不撒后果严重的谎?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人是天生人格分裂的,一个人长大后是诚实还是虚伪,一看教育,二看社会风气,三看机缘。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我在顶楼说“感到绝望”,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背后的大环境。站在这个角度,我同意山民的判断——人是天生人格分裂的。不过我想纠正一个词,山民说的“天生”,在我看来是指我们从出生时就生活在一个扭曲的环境里,它是导致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人格分裂的根源。但不应该是指我们的基因里就隐含了人格分裂的因素。我们可以有一个统一的自我,这当然非常难,但并非不可能。事实上我把它看成是人一生的目标。
    如果这个话题过于沉重,我们可以讨论轻松些的、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先从最简单的事情说起吧,假定一个9岁的男孩,他在一次考试中得了班上的平均分。回家后他对爸爸妈妈说,这次考试后老师重点表扬了他,因为他是第一。而实际情况是,老师表扬他是进步最大的学生。但爸爸妈妈误以为他得了第一。一个月后,妈妈在家长会上知道了真实情况,该如何教育这个孩子?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的理解又不一样吧,不管生在什么社会,人都是天生人格分裂的,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动物本能”和“宗教情结”。动物本能驱动人追求现世利益最大化,而宗教情结驱动人把现世的生活当成另一个世界的祭品。无论人是否信教,宗教情结都存在;无论人信得有多虔诚,动物本能都不能彻底洗去。

茶兄举的例子,我觉得不具备普遍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也许会作出看似相同的事。我觉得,如何教育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这个孩子,试图从他的角度去思考才行。

遇上这样的情况,对有些孩子,如果你不希望他下次再犯的话,只有严厉地处罚他,让他牢牢记住;而对于有些,却要细心地好好跟他说清楚。

声明一下,我说的严厉处罚不是说打他,或者变相手段虐待。西方教育不打孩子,不等于纵容他不断犯错。西方教育不打孩子,但西方教育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滴水不漏,只是方式上不采取虐待而已。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转帖

??“操市长他老妈,给我一把菜刀,我要把市长剁成肉酱!”很难想象,这话是从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小女孩嘴里发出的,可这又是如此的千真万确,就从我的小女儿口中发出来的!我心顿时凉了。
    就在昨天,深圳中考招生第一批学校公布分数线,我大女儿中考成绩全班第三、分数超过绝大多数深圳高中正常的招生分数线,可是她却将失学了!当然,将面临失学的远不止她一个;她的好同学,她们班的中考成绩第二也将失学!因为,他(她)们是深圳的所谓“暂住生”,他(她)们的人数在深圳今年五万中考生中占了三万。他(她)们如果想在深圳上高中,除了中考分数必须比公布的正常招生分数高出几十到一百多分的“择校分”,且要上交三万元的“择校费”!
    由于无力把小孩的户籍迁入深圳,我们曾多次想把小孩送回乡下上学,但生长在深圳的女儿说什么也不想回乡下当留守儿童,加上老家的亲戚们也大多外出谋生了,回家寄住在哪里也是个很大的难题,就一直留在深圳读书,但前提是和她爸爸约法三章:如果女儿不能考到那全深圳只有几百个免交三万“择校费”的学位,就要让她辍学出去打工,因为我们实在交不起那高昂的高中学费再外加三万“择校费”。
    昨天,非常懂事并一直很努力的大女儿看到自己已经无缘那几百个免“择校费”的学位,而班上不少分数比她低得多却能继续如愿升学的同学们在QQ群里欢快的交流着,终于忍不住掩面放声痛哭!这时,她那只有十一岁的妹妹突然用手指着前方,异常愤怒的喊到:“操市长他老妈,给我一把菜刀,我要把市长剁成肉酱!”
    听到小女儿这一句充满童真的狠话,我脊背冷叟叟的,一个从不说粗话的小女孩,一个笑魇如花的小女孩,一个每天把全家的被褥叠得有棱有角的小女孩,一个天真无邪、文静少语且非常自律的小女孩,怎么会突然喊出如此充满仇恨的狠话?是谁把仇恨的种子过早地埋在这幼小的心里?
    我不知道我们的一些政策能否制定得更便民利民,我也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没有绝对并不等于可以不要。当西南某县倾城而出,当满载炸药的车冲进了街道办事处,当北京青年手刃上海多位JC而全国网民一片叫好时,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他们充满仇恨和不理智?
    难道一小部分利益既得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已全然不顾国家的未来;他们人为制造社会不公平,他们飞扬跋扈,他们明目张胆、巧取豪夺不正是仇恨种子的真正来源?


原帖由 山民 于 2008-7-16 11:12 发表
我的理解又不一样吧,不管生在什么社会,人都是天生人格分裂的,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动物本能”和“宗教情结”。动物本能驱动人追求现世利益最大化,而宗教情结驱动人把现世的生活当成另一 ...
的确,我们的理解有很大差别。
       人格和自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格主要是有关自我组织的现状的概念,对人格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心理学的任务。自我主要是自我评价的问题,自我的研究有哲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总的来说,心理学关注人们实际上拥有怎样的自我,而哲学关注的是人们应当拥有怎样的自我。山民兄的专业可能更接近社会学,所以比较关注心理学上的人格和自我概念。我觉得,如果从现实角度来看人格分裂问题,弗罗伊德已经给出了答案。山民兄所说的动物本能和宗教情结,源自本我和超我的对立。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