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在看。
有的确实好看,气势不错呢~
看服装,认国名~~热闹啊~~赏帅哥美眉~~
拉拉队的小MM好可怜哦~跳不动了拍不动了笑得俺看着都累~~

韩寒

和 (2008-08-08 21:36:27)
标签:杂谈   

    开幕式看了一半,我朋友发来短信说,这文艺表演到了后面怎么像春晚啊?

    其实,我们暂且不说这个开幕式的好坏,我们是否能看明白,别人是否能看明白,但我相信这是一个比较适合现场观看的开幕式,在现场肯定能感受到一定的视觉震撼,但在电视里恐怕就差了很多。和福娃一样,我们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就不利于电视的转播,再加上这次的电视转播其实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做的,是否全球用的都是这个电视信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很遗憾的。当然,万一真是春晚的转播团队做的现场转播,所以本来这个开幕式的后期只是有一点点像春晚,但经过他们这么一轻车熟路,就真的成春晚了。

    在很多应该给远景的时候,转播给了近景,在应该给近景的地方,转播给了不伦不类的中景,而且至少有几次转切的失误,而所有的人物近景中,没有一个近景是合适的,我们不要求他们捕捉到震撼人心的表情或者感人的神态,但至少不要让我们老看见近景中的人物在左顾右盼神情紧张微调姿势,当然演员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尤其是在这种人海表现方法下,人其实就是道具,而且我们肯定非常要求整齐划一,所以演员肯定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没有踩对点和前后左右对齐上,这样给近景自然会很不自然。而我觉得很不错的烟花大脚印,你不说我还真想不到这是脚印,这拍的……

    另外导播明显更重其他地方的不出错。在我国的运动员入场的时候,看到了某位运动员对着镜头兴奋的雀跃,那名运动员刚向镜头跳到一半,我刚要开怀一笑,突然间,导播以处理和弥补错误画面的手法迅速将画面生切给了在座的领导。可能导播觉得运动员这样对着镜头表现显得不够严肃。在大场合我们的确是不能有一点幽默感的。注意你的严肃,仔细盯着字幕。虽然字幕上的字看不大清楚。

    另外一个比较差的地方是解说词。但这没有办法,在这样的场合,我们永远是只求无过的。

    还有,周围穿白衣服的姑娘们冒着高温跳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其实出汉字那个挺好的,出了一个“和”字,而主题曲也是“YOU AND ME”,这是多么巧妙的呼应,在歌中,我们又把和谐的精神重申了一遍,“和”的英文不就是AND么,所以,这首歌曲要表达的意思是,你和谐了我。

    现在开始直播领导讲话了,转播终于恢复了应有的水平。角度,景深和切换时机的控制都完美无暇。莫非转播方真的是……

    开幕式结束了,最后李宁的空中行走画卷跟随点火其实还不错,但我觉得可以玩的更玄乎一点,可以让李宁在空中艰难点燃主火炬台之前,圣火突然失手掉下,火炬急速下落,全世界肯定吓一跳,当然,火炬也是隐蔽吊着钢丝的。在火炬要坠地的一瞬间,突然来一个光影做的鸽子贴地衔起火炬,飞腾到主火炬台的上空,此时李宁一抱拳,鸽子松嘴,火炬落到主火炬台里,圣火点燃。这样一来可以惊吓全世界观众,二来可以显得我们中国人不呆板,三来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永远可以这样绝处逢生永不熄灭,四来告慰股民,绿色奥运的意思其实是股市一片绿,而现在可以抄底了。



    其实,最让我觉得感动的是现场闪烁的无数闪光灯,感觉太热闹了,朋友说,到点火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闪光灯,我说,怕是没有刚才那么多了,因为不少人的都没电了。

    昨天去看了阿根廷和科特迪瓦的球赛,虽然现场的气氛稍微有点虚伪,但还是能感受到纯正的体育带给我们的乐趣,希望大家能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赞美的人自然赞美,批评的人也无须给他们扣反动大帽,这只是一个文艺晚会,为了这个文艺晚会,可能每个中国人都掏了几毛钱,所以说说何妨。但我那些在现场看过的朋友都说还不错,看来的确是毁在了电视转播的手里。但是你要说转播团队是外国人,我不太相信,尤其是导播先生,我觉得肯定是个中国人,因为他在切换领导方面丝毫不马虎,而且次序和时机一看就知道是受过多年的教化了。至于有人说太过于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的东西,没有世界的东西,这点我不是很同意,一方面是我们实在没什么现代文明好展示的,另外一方面,这其实是给世界看的,中国奥运会自然展示中国的东西,你难道是想用VCR向世界秀我们的新央视大楼么。也有人说应该展示一些现在中国有的,但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应该设计一个这样的节目。我想来想去,觉得那就只有现场摆上2008台电脑,输入2008个不同的网址,然后全部不能访问,向世界展示我们独有的网络长城屏蔽系统。

    虽然是工作,但还是要感谢导演组和演员组的辛苦劳动,来伺候这些世界上最听话但最多话的国人们。也要感谢决策组和张艺谋,使得整个开幕式里没有出现或者强调难看的福娃,这估计也是历史上很少不出现吉祥物的开幕式。

    接下来几天祝大家快乐。我喜欢体育。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8-8-9 10:25 发表
不好意思,昨天本来要引用老周的话,结果搞成编辑了,还好没动主文,就这样吧。
.........
我编辑了一下,否则那样贴子看着怪怪的。

这是你的话,帮你贴在这里吧。

---------------------------------------------
偶认为老周说的很正确,一般而言,都是中国的好事情你们要除以2,外国的好事情你们要乘以2的,所以,能够有及格就是不错了 。
[ 本帖最后由 周熙 于 2008-8-9 01:04 编辑 ]
有点误处不更可爱嘛~
哪有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事~
小孩子啦宽容些吧,不要让这成为他的阴影~~
这小人儿神气非常可爱~
葛剑雄解读“奥”妙:中国元素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08-08-10    彭骥    新华网


葛剑雄:“和”、丝绸之路等有国际共鸣水墨画、《春江花月夜》是精华



新华网消息新闻晨报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表达,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用了8个字来评价:“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指的是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元素选择合情合理,通过历史悠久、重交流、以和为贵等引起国际友人共鸣;“意料之外”指的是其表现形式选择了传统文化的高雅内容,缓慢的节奏、淡雅的基调,与原本设想的艳丽不同。他认为,开幕式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俗与高雅结合,很有艺术性:“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基本达到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目的。当然,要在50多分钟内体现完中国千年文化,这本身是不可能的。”



日晷、缶穿越千年



葛剑雄高度评价开场日晷、缶等的选择,称开幕式很多元素显然注意到传统文化的巧妙表达,又兼顾了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



首先是日晷。“古代,中国人通过太阳在日晷上的投影来计算时间,之后有了沙漏,后来才有了钟表。日晷在中国出现得最早,至少在周代就有了,选得还不错。中国古老的计时工具开场出现,在现代灯光中闪耀,很容易让人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穿过千年光阴,和现代国际世界接连。手法简洁,表达到位。”那场击缶的迎宾仪式,也被葛剑雄视为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兼顾:“中国古代那么多乐器,为什么选择缶?因为它最简单,是人类社会较早的乐器,在很多种文化中都有缶。缶这种原始乐器,利用陶片发音,单一进行比较单调,但一旦加入现代元素,那么多人一起击打、变幻队形,就变得很有感染力,就像来自远古的声音。”他还介绍,众多人击乐、诵诗等大场面,实际上也是“孔子弟子三千”意境的传达。



三个“和”字代表性强



“和”字的多种写法展现、“圆”文化符号的表现等,在葛剑雄看来,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表现性、代表性的部分。他分析,“和”字的展现基本表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第一个‘和’字,没有展现甲骨文、金文,因为它离现在的时代太远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也不好表现。前两个‘和’字是篆书、隶书,能为大家看懂;最后活字雕版环节,‘和’字是宋体,方方正正,最为大家熟知,又体现了中国汉字的流变。”“圆”文化符号兼有表现性、代表性:“展现中国传统哲学比较难,一个圆形就融汇了很多内容。它象征着传统哲学的天圆地方,象征着天下大同,也象征着‘和’这一概念。”



此外,四大发明、龙柱等也是蕴含丰富:“四大发明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念,虽然现在有不同见解,但确实能很好地表达中国。火药,就是漫天焰火;造纸术,很多人觉得难以表现,这次用了短片形式展现;印刷术,通过活字表演表达;指南针,通过演员手里拿个司南,实际上古代行船时的指南针不是司南模样,但用司南艺术表达更有力。”而龙柱并非不少人误以为的“华表”:“龙柱和华表,看它上面顶的是什么。华表上面一般顶着兽,在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做装饰;龙柱上面是斗拱,从中国传统来说,能体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精髓,寓意柱子撑起一座大厦。”



丝绸之路有共鸣



葛剑雄表示,海陆丝绸之路及不少传统器物的展现,是中国历史能引起国际友人共鸣的部分。陆上丝绸之路,盛于汉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以西汉首都长安为出发点,经河西走廊通西域,与今新疆、东亚等地联系,直接通到中亚、欧洲。这样一条线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地方交流的主干线。除了这条主线,还有很多支线。张骞通西域,就是在四川看到有中亚的商品,感到很震惊,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就能通过印度与中亚贸易往来。”葛剑雄提到,海上丝绸之路表现的气势令他最为感动:“海上丝绸之路先于陆上丝绸之路就有了,但繁荣于唐宋,郑和下西洋是个高峰。”



葛剑雄表示,开幕式在作画、丝绸之路等环节多次出现瓷器,还有大大的“茶”字,这也是有讲究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排前三位的商品,就是丝绸、瓷器、茶叶。瓷器一度是中国的象征,在欧洲被视为宝物。”



高雅文化,虚实效果



葛剑雄对中国水墨画贯穿始终、《春江花月夜》成为主要背景音乐连声称“奇”,颇为赞许。他告诉记者,水墨画、《春江花月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比较高雅的,又“曲高和寡”又很精华,此次开幕式突出这两大元素实属“意料之外”,但效果不错。“中国水墨画讲究神似形不似。这种高雅没有成为多大障碍,反而是,这种重神似的形式,能引起非常丰富的联想,很好地在虚实间穿梭。”《春江花月夜》的清雅曲调则表现出了美好境界:“没有想到张艺谋用了这么清雅的一首曲调,原以为会用表现大时代的喜庆欢歌。《春江花月夜》是唐诗,曲调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在古代,它一般在大型文人聚会中用到。”同时,昆曲、古琴、书法等元素也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高雅部分的诠释。
冯骥才:开幕式三大看点成就奥运会的“魂儿”
2008-08-08    冯骥才    搜狐文化     

开幕式前,说开幕式



开幕式愈来愈成为奥运会的重头戏。原本开幕式没这么重要,如今却成了奥运大餐的招牌菜。以致有一种说法:开幕式成功了,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



其原因,它是主办国头一次“华彩亮相”。 这次亮相既要彰显出主办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魅力,也展示主办国的经济实力、文化创造力和高科技的能力。



奥运会的开幕式除去各国代表团依序入场,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一,一场独具主办国魅力的文艺演出;二,一首迷人的奥运会主题歌;三,独出心裁的点燃圣火的仪式。下边分别细说:



一,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不同於一般大型文艺晚会。它四年一次,由主办国主办。除去规模巨大,最重要的是主办国面对全球的自我表现。任何主办国都明白,自己最具魅力的资源是其独具的文化。但如何才能把自己文化的精髓和气质提炼出来,这很难。在这方面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很成功,它们把古希腊文明优美又典雅地体现出来。同时还通过沙滩上一对恋人的追逐和把纸船放到海上的孩子等一系列诗一样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人性追求和梦想。这一来,主办奥运会的希腊人在世界上大得分。他们到手的金牌有多少没人记得,但他们的文化灵魂都叫人触摸到了。



希腊人告诉我们,彰显自己的文化,不只是把各种文化符号铺天盖地,不只是营造文化氛围,而是凸显自己为之自豪的文化精神。



当然,希腊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们非凡的艺术创造和高科技的配合与运用。艺术的想象力和独创性是开幕式成功的重要元素。



二,一首好歌能够叫人记住一部电影、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往往一部电影看过,故事情节都忘了,但电影中那支动人的歌曲还牢记心中。这就是歌的魅力。



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就得是这样的歌。主题歌好,就会成为这一届奥运会的“魂儿”,在奥运会上贯穿始终,最终留在人们心里。汉城(首尔)奥运会不就是以那首《手拉手》,叫人有滋有味地记住了汉城?



三,点火仪式的创意是开幕式的大看点。好的点火仪式要出人意料,新奇绝妙,富於寓意。一提到巴塞罗那奥运会,马上就会想到那支被射手射向漆黑的夜空的带火的箭。这种古代战争中攻城的武器,如今化为点亮人类文明圣火的器具。这一创意令人钦佩。它激发人美好的情思。



自从有了上述的点火仪式、主题歌和文艺演出,各个主办国都憋足了劲儿,下大力气,苦思绝招,想要超凡绝俗地给世界一个出其不意,一种耳目一新的美与神奇,也给奥运会增添加倍的光彩和欢乐。



为此,对开幕式的保密工作是筹备奥运会中饶有趣味的一件大事。保密愈严,开幕式就愈具神秘感与悬念。但它终究要在开幕的一刻大白於天下。



我们将向世界奉献怎样一个充满中国文化气质又具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开幕式?鸟巢即将做出回答。
于丹:“很中国的文化仪式”
2008-08-13    王国平    光明日报   
见到于丹时,她对10日和12日中国男篮的表现赞不绝口:“这群小伙子太棒了,面对强手毫无惧色,让我惊呆了。尽管两次失利,但虽败犹荣。”



  这些日子,于丹在关注着每一场比赛,看运动员的动静相宜,看观众的悲欢交织。于丹说她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在我看来,北京奥运就是一次精彩的文化仪式。”



  这样的感受并非始自今日。5日,她在传递奥运火炬时,看到沿途群众用力挥舞国旗,就已心潮澎湃。于丹说:“无论是在地震灾区还是在火炬传递现场,今年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国旗。国旗给国人以精神认同和精神归属,有她在,就给人以崇高的仪式感。”



  于丹觉得,自己曾经手持的圣火,凝聚了在场群众的殷切目光。同样,李宁在开幕式点燃主火炬前绕场一周,也是通过采集所有中国人的目光,完成了崇高的仪式。“与其说主火炬是他点燃的,不如说是所有中国人的目光点燃的。”



  对于开幕式,于丹的解读是“很中国的文化仪式”。她认为,开幕式的最大特点是“写意”,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坐标之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人借助奥运会在世界面前的亮相不是吼叫与喧嚣,而是“宁静、自信、优雅、雍容”。



  于丹说,这样的大型演艺活动给人震撼不难,但让人感动不易。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却让人“感动连成片”。



  当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独唱《歌唱祖国》时,于丹的感受是,孩子如同对母亲的认知一样在认知着祖国与民族;当舞蹈演员用肢体在水墨长卷上作画时,于丹解读到了中国文化意味,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无缝对接;当活字印刷真的“活”起来,演员露出灿烂笑容向观众挥手致意时,于丹看到了对文字、文化的尊重与对人的尊重。



  更大的感动源自姚明和小林浩的携手出场。于丹曾经在四川大学听到过一首写小林浩的诗歌:“九岁的男子汉,当900吨的水泥块向你压下来时,你用脊梁扛着,转身去救别人,你就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擎天一柱。”她说,这两个人走在一起,不仅富有仪式感,而且可以令人思索人的“小”与“大”——“姚明是体育上的骄傲,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巨人;而小林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巨人,他体现了我们民族面对困难时的修复力。两个人都是中国魂!2008年中国的主题词是‘苦难’与‘光荣’,他们的携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



  7月底,于丹在美国讲学时得知,一些海外华人团体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看到开幕式直播,当时正在想方设法录制。“他们身在异乡,但是心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他们说民族百年梦圆,就是延迟几天才能看到录像,也是见证历史。”海外华人的真诚与热情让于丹觉得,开幕式带来的震撼与感动需要长久延续。她认为,今后的大型文艺演出应该积极借鉴奥运开幕式的成功经验,“要突出文化的仪式感,要让文化‘活’起来,不要总是轻飘飘的,不要总是以提供简单、廉价的快乐为旨归。”

电视上没听清念的啥

贾陆英:解读开幕式上孔门弟子吟诵的《论语》格言
2008-08-15    贾陆英    光明博客   


在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中,三千孔门弟子褒襟广袖,峨冠博带,手持竹简,且舞且吟,在“孔子周逰列国图”的背景下,沉稳庄重,神采飞扬地诵读了《论语》中的六句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这是子夏借用孔子的话,为那个认为自己没有好兄弟的司马牛解忧愁。言辞恳切,情意浓浓,却道出了一番人世间的大道理:一个君子,只要对事能敬,没有过失;对人能恭,依礼而行,那就四海之内、普天之下都是你的兄弟,何必害怕没有好兄弟呢?孔子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帮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我国民间流传的“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孔子的这个思想作了通俗的表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公平、正义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治家的高度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秉持的“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为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而行,就会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可以走遍天下,切实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北京奥运会关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深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团结互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



“朝闻道,夕死可以!”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是中华文化的最高范畴,或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或指事物的法则、规律,或指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学问的真谛,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先秦诸子对于“道”虽有各自不同的阐述,但都把“道”作为自己学术的最高概念。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我早晨得知了真理,即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这是极而言之,表达了孔子执着而迫切地追求真理的心情。 孔子还为自己和学生规定了一个生活的方向,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追求真善美,这是中华民族的坚定信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在文化和信仰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只要在追求真善美这个最高理想上是一致的,就有可能在加强交流与沟通中,加深理解,互相学习,积累共识,缩小分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现代交通、通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竞赛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奥运会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从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作出了贡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教导学生子路的一段话。他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人们对待知识要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代又一代地不断积累的过程。就个人而言,任何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有所知,也有所不知。一个人,如果不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物或知识,或者不懂偏要装懂,就是自己阻塞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道路。只有实实在在地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东西,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把不知转化为知,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是知也”的道理。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这个新事物、新知识大量涌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创造自己美满幸福的新生活,更要有毛泽东曾经说过的“本领恐慌”之感,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北京奥运会为我们提供了向各国人民学习的极好机会,我们只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抱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才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仅要有诚实和谦虚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孔子告诫他的学生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而无所得,甚至于不辨是非真假而上当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丧失信心,甚至陷入疑惑,走入邪门歪道,那是很危险的。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在学习和整理诗、书、礼、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从中引申发挥出新的见解、新的思想,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再把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理解、体会传授给学生,这就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一生的事业,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主要原因是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认为,10户人家之中,必有像他那样忠信的人,而未必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好学”,这正是孔子有别于他人、又长于他人的地方。孔子“学无常师”,不仅善于向书本、向前人学习,而且重视向他人、向实际生活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真实写照。人要知道自己的模样,就得照镜子。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得以他人为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他人的长处,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人的短处,要“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要检点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孔子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了“贤者”,要想着向他看齐。见了“不贤”的人,要自我反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孔子关于如何以他人为师的这些经验之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人生启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是成为君子的三个必要条件。“知”就是知识和智慧。人能勤学敏思,有了知识和智慧,才会明道达义,故而不为各种是非和利益所迷惑。“仁”就是对于他人的爱心。人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才会品行高尚,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勇”就是敢于担当,敢于牺牲。人能见义勇为,才会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在这三条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仁”是体,“知”和“勇”是用。关于“知”和“仁”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但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孝,他提出了一个从“亲亲”开始,对父母讲孝敬,对兄弟讲友悌,对朋友讲忠信,扩而充之,“泛爱”天下之众的“仁爱覌”。这是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表达,是人性的体现,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怎样实行这个仁爱覌呢?孔子提出了两条: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所强调的是宽以待人的精神,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起码的要求。一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所强调的是真诚待人的精神,自己想立得住,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立得住,有所作为;自己想事事通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事事通达,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这两条就是孔子学说中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掛在了联合国大厅里,成为人们公认的普世伦理。



2005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主办了“孔子文化节”,在全球联合举行了祭孔大典。这说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上六句千古流传的孔子格言,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极好教材。我想,这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者、编导者们,以壮观的场面推出孔门弟子吟诵《论语》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