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看来我是太溺爱孩子了,
接受大家批评,控制给钱,1000之内绝不再追加!
只是我一见到那孩子就喜不自禁,就忍不住给钱,难怪她说妈妈是“江湖盛传的何大款”!不见到她,我还控制得住.......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何大姐真是太爱小孩了,难怪人们说现在小孩的奋斗其实是家长在奋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原帖由 何毓玲 于 2008-9-10 14:39 发表
完了,完了,看来我是太溺爱孩子了,
接受大家批评,控制给钱,1000之内绝不再追加!
只是我一见到那孩子就喜不自禁,就忍不住给钱,难怪她说妈妈是“江湖盛传的何大款”!不见到她,我还控制得住.......
何大姐不如把钱交给我,由我来控制给晚禾的零用钱,我们财务可是进帐容易出帐难,她想用钱,非让她写上几个报告,盖上几个戳戳,审核又审核,折腾折腾她方可。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何大姐战战兢兢,唯谨唯慎,心无旁鹜地奋斗 ,一不小心又让孩子陷入拉相对富足的境地  真是个悖论 呵
原帖由 何毓玲 于 2008-9-10 09:04 发表
知我者乌龙茶也,谢谢!
真的,这是我最担心的。晚禾常常在下雨天将雨伞送给路远的同学或更需要的人,而自己淋着雨跑回家。
今年暑假放假时,一个家境极其贫困的同学向她借相机,她毫不心疼地就把价值5000元的相机借出去了,整整两个月,相机在人家手里,就不想想如果弄坏了她能赔吗?开学后,那同学不提还相机,她还不好意思去要回来。
同学借钱不还,更是常事,这孩子就不会拒绝,老想着别人很困难,不好意思催人家还钱。有时觉得我女儿好窝囊,真替她担心着急。
听起来怎么和我女儿似的,善良,单纯,软弱。在学校宿舍里,有人偷偷用她的牙膏和洗发液,她察觉了也不吱声。我和别人打架,她吓得拽着我的衣角往后退。我说她是个傻闺女,她说傻人有傻福。虽然孩子离我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还是很爱她的,没办法。咳,各有各命,各安各福吧。
天马,不要在我用的“富足”一词上做文章,我对“富足”的定义只是“不愁吃穿,略有存款。,因为我对生活太容易满足,所以觉得我家就算富足了。

燕呢喃,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小姑娘,原来竟有一个跟我们晚禾相似(脾性相似)的女儿!所以你是能理解我的担心、忧虑的。
我女儿的小甜嘴哄了我多少钱花呀,今年端午节,奥列克送了她几个高级粽子,她巴巴的寄了一个回北京。昨天她们学校发月饼,她又打电话来要把月饼寄给我们吃,我感动得只好大把给她钱花了!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回何大姐:晚禾这么乖,小嘴这么甜又是个美女加才女,你的钱不给她花给谁花呢?你就偷着乐吧。我和女儿说了,我的钱都花在她的教育上了,要求她以后要还给我。其实说是这么说,咱退休金足够花了,要她的钱干什么?是吧。
其实,家庭宽裕一些的孩子,关注点比较多一些,穷苦一些家庭的孩子,关注点常常比较单一。城市里的孩子,周边环境复杂多样,且动态变幻,而偏远乡村的孩子,周边的世界近乎凝固不变,难得引动孩子的关注。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遍。
有个想法很想提出来:不能把主楼的观点固定化,常识化。因为照那样说的话,发达国家一定要衰退,发展中国家一定会发达起来。
化约到个人身上,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越是家境富足的孩子,越懂得如何奋斗和努力(虽然不是100%)。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也往往是富人家的孩子。天然的富足条件加上良好的教育,使得富有阶层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的阶级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贫穷阶层的子女要想挤进去时非常困难的。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原帖由 迅弟儿 于 2008-9-13 23:27 发表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遍。
有个想法很想提出来:不能把主楼的观点固定化,常识化。因为照那样说的话,发达国家一定要衰退,发展中国家一定会发达起来。
化约到个人身上,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越是家境富足的孩子,越懂得如何奋斗和努力(虽然不是100%)。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也往往是富人家的孩子。天然的富足条件加上良好的教育,使得富有阶层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的阶级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贫穷阶层的子女要想挤进去时非常困难的。
衰退和兴旺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贫富交替是一定的,历史上规律确实是无例外的。
如果不是这样,贫富就不交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两极分化,持续永恒的剪刀差,最后富者富得飞到外太空,穷者穷到沉入海底。

人类社会是收敛函数,周期函数,不是剪刀差不收敛函数,物理上很容易证明。
参加交流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9-8 21:14 发表
实际上,进取心是很难培养的,教育孩子,最应该培养的是责任心,而且,这也有可能培养得好。
进取心,属于天赋的范畴,一般只能引导,难以培养。
好几次看到一些描述棋手成长的文章,都有一个相似的细节:小小年纪,竟然会为了一手棋而想半小时,一些教练发现未来的天才,往往以此为据。但显然,之前并没有人教他这么做,这份进取心完全得自天授。
但是,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一般也会促进他的进取心。
    非常赞同周兄的观点!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

    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也许是受到西方教育影响吧,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注意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无论是提前进入小学读书还是学钢琴到后来考重点高中选择学校,从她四岁开始我就做出规矩,凡是有关女儿的自己事,她就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第一次她参与决策的事情就是上小学,因为没有老人带,她上幼儿园就比别的孩子早了一年半,原本想,到大班时让她多读一年,养养大上学也不迟。没料想,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之前和她认真谈起这件事,她非常坚决地拒绝再留在幼儿园,理由很简单:“我不就是比王可可(她最要好的同学)矮一点嘛,可是我吃饭比她好,长得肯定比她快的。我一定非要做小学生!!”她的外婆、外公都是老师,一听都坚决反对:“孩子上学早,太辛苦了”,“四岁的小孩子懂什么?大人做主就可以了。”可是我却没有,我向女儿描绘了小学生活的大致情况以及可能会遇到的甜、算、苦、辣,专门请假三天陪她到她即将就读的小学旁听,体验小学生活,尽可能地让她了解读书的艰辛,当然也有快乐。然后让她自己做选择,并且告诉她:“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中度过的,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所做的一切负责。”我们定了协议,先试读一个月,如果不理想就退回大班。结果非常不错,一年级,她的表现是小学五年中最好的,大概就是因为一年级是她自己要求读的吧。当然在读书期间她还是不可避免地在生理方面遭遇了早读书的尴尬,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比别的孩子小,体育达标在小学阶段一直比较困难,为此她也流过不少眼泪,但每次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我都会和她回忆当初她要早读书的坚决,让她学会接受当初的决策造成的现实,让她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因为后悔而从新来过的,她所能做的就是多吃饭快快长大,加强锻炼完成体育达标。现在女儿已经出落成一个身高一米六十六美少女了,看架势还要长,这样的身高其实已经突破了父母所能给她的遗传上限,这或许与早读书有些关联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测,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呵呵)

     其实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希望她能多学点,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带她到少年宫学过画画,学过书法、学过舞蹈,但都在我和她协议的试读期间就结束了,我知道她不感兴趣的事情她是学不好的,并不强迫她去做她不喜欢的事情,可从内心我还是特别希望她接触一门艺术,这是非常有助于提高她今后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大学里我就特别羡慕班级里一位会弹钢琴的女孩子,每次演奏,指尖轻轻滑过,音乐悄然飞起,给人温柔美丽飘逸纯洁的感觉。总希望女儿会象那个女孩子那样能弹钢琴,可是弹琴对于初学者来说,辛苦与枯燥是不言而喻的,怎么办呢?于是,我就用了点小小的计谋(女儿现在称之为阳谋)。

    我有一个学生钢琴弹得非常好,我就经常带女儿到她家里去玩,让这个学生弹琴给女儿听,渐渐地,女儿开始有了兴趣,有一天,女儿从这个学生家里回来的路上对我说:“妈妈,你也给我买架钢琴吧,我也想弹。”暗喜,有门了,可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对她说:“学钢琴很苦很苦的,钢琴又那么贵,买了今后不学多浪费。你还是不要学了吧。你实在喜欢,妈妈就带你到姐姐家多去看看。”埋下伏笔,依然坚持带女儿一周两次到这个学生家里,不过这个阶段去,事先会关照好学生为女儿弹一些优美的曲子的同时让她也和女儿聊聊她对这个曲子的理解,就这样,女儿对音乐、对钢琴越来越着迷。终于在她三年级时非常严肃地对我说:“我很喜欢音乐,我一定要学弹钢琴,我和外婆讨论过了,她支持我,把退休工资借给你们为我买钢琴。”“我知道学钢琴很苦,我不怕苦,我会认真学的。”我心里乐得恨不能立马在床上打几个滚,钱你妈可不缺,就怕你自己不想学,终于上钩啦,哈哈……,可表面上非常镇定,冷静地就学琴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女儿进一步做了深入“探讨”,并强调“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这样,女儿从三年级开始学弹钢琴,很晚的年龄,但她非常用心,每周送她到老师那里去学琴回来她都会非常认真地一遍遍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基本不要我们督促,下周她都会顺利地把琴还掉,就这样,一年不到她就直接考过三级,第二年考六级......

    学琴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很多年后我们读了女儿的得奖作文“琴童的眼泪”才真正理解其中的辛苦,我问过她:“既然那么苦,为什么能坚持?”女儿回答我:“我喜欢音乐而且钢琴是外婆退休工资攒下来买的,我答应过你们要好好学的。”我很感动。我看到过好些家长打着骂着逼着自己的孩子弹琴的,可我从来没有逼过孩子做她不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琴是因为她喜欢音乐,学好琴是她知道她对自己对大家还有一份责任。今天当我听到女儿房间里飘出的悠扬琴声,特别是她非常享受地把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一支支曲子弹奏给我们听时,我是欣慰的。

    讲到这里我倒想回到何大姐所说的“进取心”上来了,我对进取心的理解是:进取心是指个体面对困难时战而胜之的心理冲动.它是个体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如果真的孩子没有进取心,是什么使他缺乏这样的心理冲动?家长、老师怎么才能激起这样孩子的心理冲动?曾经也有一个学生家长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说他的孩子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可是我观察,在打网络游戏的时候他非常认真,买了很多如何冲关的书来研究,他真的是游戏高手,为什么?当面临这些游戏中出现的困难时,他有迎难而上的动力源泉,这是不是进取心呢?

    何大姐意欲发主贴时我曾经附议过,前两天在忙于“热烈”庆祝教师节,今天才有空认真地看,有关孩子教育,我有很多小故事,今拿出两个与大家分享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8-9-14 01:00 编辑 ]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小妖怪,你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你的好多观点我都同意,但是方法不好,效果就差得多多。
我也希望孩子学点音乐,我女儿学过电子琴,学过手风琴,学过二胡,没有一样学成,开始都有兴趣,但是都浅尝则止,不能坚持到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怪我工作不细,方法不好。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回大苗、迅弟儿、菜农,我对理论缺乏研究,我的主贴只是将我的女儿与那些获国家奖学金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相比提出的,也许太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我确实有担心忧虑,现在女儿活得轻松愉快,今后咋办?面对人生路上那么多难关、面对职场上那么激烈的竞争,她该怎么应对?
我知道最洒脱的话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放手让她去闯.......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美国有位商人拍过一个记录片,比较美国,中国,印度的高中生。燕谈转载过有关文章,谈到过类似现象。这应了中国的老话“穷则思变”。进取心接近心理学说的“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or the need for achievement)。虽然问题不那么简单,也就是说生活的优越富足和成就动机是否成正相关,正相关有多大,两者之间有哪些“中介因素”(intervening variables),“穷”到什么地步会思变,“富”到什么时候会不思上进,都可以思考,一般而言,源于“穷”的进取心或成就动机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关,如改变自己的地位(社会学意义上的social mobility,即不断向更高社会经济地位迁移),而富足后进取心主要源于自我的兴趣,强烈好奇,目标,个人标准,等等。当然,也可以用马斯洛理论来看,穷的成就动机,源于“缺失需求”(deficiency needs),富得成就动机,源于“成长需求” (growth needs) 这样看,“穷”的成就动机是更具有普遍性的。“富”的成就动机则是需要“培养”,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


20世纪三十年代有位人格心理学家教Murray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和个人需求与环境压力(environmental press) 有关,后者可能是主贴担忧的地方,从小缺乏生存能力和动机的培养,以后可能会有问题。这个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成人世界是竞争激烈的战场,儿童世界却是百般保护的暖房。许多小孩长久生活在这样的优越环境里,每天打打游戏机,听听流行音乐,交交朋友,生存失去目标和动力。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9-8 11:13 发表
但他会因为没找到考场而坦然来到网吧玩一上午而导致缺考一门——听班主任通报此事时我差点当场晕过去),而且成绩稳定,既不会给我多考一点,也不会一落千丈,从调考到高考,每次总分差距不会超过3分。今年高考,儿子以一点都不浪费的专业成绩和高考分数进入了艺术本科(一)学校,让我这个当爹的在后怕之余也算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太酷 了。如此看来,我女儿迷玩电脑也不用太狠抓狠管了。

考试成绩拿捏得这么准,简直神童啦。
看了几遍,一直不敢开口。

实际上这是个太沉重的题目。

从教20多年,成千上万的学生从眼前走过,还是只能惊叹造物的公平与耐心,绝不势利眼,随机的往人群中播撒天才的种子。

到本校来就读的,一般都是相当优秀的学生,不过还是能够看出些不同来。

家境差一点,尤其是家庭氛围“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出来的孩子同样会有天分,只是其中有些人往往会过于功利,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学问往往更偏向于采取偏执态度。就是后来的当了教授博导名师,脾气会越发的狂妄。

家庭宽裕一点的孩子,往往比较不那么功利,比较愿意进入到不那么实用的学科,在以后从事学术研究道路中也往往比较能够以平常心看待问题,不那么急吼吼。反倒比较容易的待人接物。这或许是大多数世界出名的学者一般都是衣食无忧家庭出身的原因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小妖怪诱导女儿弹钢琴的故事,经典,难得。
刚读大学时,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其中就有老约翰如何强迫小克利斯朵夫弹钢琴的事迹,作家的生花妙笔,把一个天才少年的学琴苦难,描述得惊心动魄。后来听说傅雷教育傅聪的故事,加深了这个印象。貌似奇怪的是,傅聪在取得辉煌成功之后,回首往事,竟然依旧对父亲当年的严酷教育持否定态度,而不是心怀感激。
正常情况下,钢琴之于孩子天性,就是一种魔鬼训练,孩子很难自发形成对钢琴的热爱——那是以后的事。所以,钢琴家的成才轨迹也可能格外特殊,他必须经历一段厌恶弹琴的苦难经历,然后再遭遇一次蝉蜕般的精神奇遇,才可能脱颖而出。
小妖怪女儿堪称异数。试加还原,除了小妖怪的“阳谋”出众之外,还与令爱学弹琴时已经小学三年级,有点关系。——依旧不失为异数了。

[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8-9-14 22:33 编辑 ]

回复 43楼 的帖子

谢谢何大姐鼓励,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很多学问,我也是在摸索之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我记录了很多案例,准备老了写本书呢.呵呵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回复 48楼 的帖子

周兄所言令我惭愧,实在是抬举了女儿,女儿之于音乐天赋远不及傅聪十万分之一,哪里能相提并论?至于将来成为钢琴家就更加谈不上了,女儿目前 依然属于自娱自乐状态,算不得异数.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8-9-14 23:19 编辑 ]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9-14 22:12 发表
看了几遍,一直不敢开口。

实际上这是个太沉重的题目。

从教20多年,成千上万的学生从眼前走过,还是只能惊叹造物的公平与耐心,绝不势利眼,随机的往人群中播撒天才的种子。

到本校来就读的,一般都是相当优秀的学生,不过还是能够看出些不同来。

家境差一点,尤其是家庭氛围“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出来的孩子同样会有天分,只是其中有些人往往会过于功利,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学问往往更偏向于采取偏执态度。就是后来的当了教授博导名师,脾气会越发的狂妄。

家庭宽裕一点的孩子,往往比较不那么功利,比较愿意进入到不那么实用的学科,在以后从事学术研究道路中也往往比较能够以平常心看待问题,不那么急吼吼。反倒比较容易的待人接物。这或许是大多数世界出名的学者一般都是衣食无忧家庭出身的原因吧。
同意老木匠的分析,我观察到的也是这样。
我女儿太不“功利”了,她只想当个小学教师,因为压力小,她又特喜欢孩子。我看她挺适合当小学老师,她一个娃娃脸,还特有爱心,我支持她。她的教学法还考了全班第一。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进取心如果不是意味着与别人一争高下,那么或许可以认为是自己对自己有不断的要求。
在我看来,拥有爱心、越来越懂得爱、学会爱是自己对自己最高的要求。
晚禾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也总在学习如何去爱,我想这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虽然这样的要求不见得书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的计划。因为爱,恰恰不是条理和目的。
有爱的人,才会笑;笑的人,才是活的;真正活着的人,才会有幸福。
何大姐放心啦。溺爱一点、富裕一些,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你们的孩子拥有一种弥足珍贵的财富。只是,我在想,这样的财富个人是如何获得的?是天生的禀赋?是后天的教诲?是贫寒培养了淳朴?还是富贵滋生了悲悯?
有一句话:一个母亲给孩子最好的遗产,是做一个幸福的女人。难道,爱会遗传?如果爱是浸润,世间总有爱,为什么有的灵魂能感受,而有的不行?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晚禾太不“功利”是因为何大姐太不“功利”。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有潜在的影响的。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其实从何大姐的描述可以看出晚禾的教育是成功的,如果你让一个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那即使长大不出人头地也算对得起他;反之,如果让一个孩子童年悲惨、考试连连,那长大了即使再成功也会有很多阴影,甚至会怨恨你一世。
   教育的终极尺度是人性。何谓人性,即人的天性、自然性,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是最佳状态。哲学家说,人生幸福,在于参差多态。大自然丰茂,也在于参差多态,在于物种多样性。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伊来、黄昏、小妖怪,
我的心情好多了,其实人各有各的活法。
我最喜欢张潮的名句:“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见《幽梦影》)世人之所忙者,不外“名”、“利”二字!君不见,节假日前的街头,“腐败车”骤多,那都是去请客送礼,拉关系勾兑感情的。他们或处心积虑谋求高位,溜须拍马,仰人鼻息,逢迎上司;或欲豁难填聚敛财富,蝇营狗苟,声色犬马,穷奢极欲,如此等等。吾辈闲之!于是,我们才有余暇去峨眉山看日出,去三亚椰梦长廊赏夕阳,去九寨沟长海放木排,去丽江四方街发呆,去天坛神乐署品古乐,去欣赏戒台寺的古松、紫竹院的荷花、玉渊潭的樱花、小月河的海棠……而这些都是“胸有大志”者不屑为,不愿为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各有所乐兮”,我以此为乐,人家以彼为乐,都是追求自己的快乐,也无可厚非。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大概就是何大姐所说的这类富足人家培养所致。
真正的富豪人家可不是这样“养”子女的,最近最好的例子就是李嘉诚,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他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当然,其他更成功的富豪就不用多说了。再远一点的例子,大家可以去看看曾国藩。
何大姐问题解决没有?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回山民,谢谢关心!
问题哪能那么快解决呢?我今天告诉晚禾,要改革了——
把“见面欢喜奖”(我每见到她,一高兴就给钱)改成成绩优秀奖,
上90分给100元。我知道这是最拙劣的方法,又要遭到燕友们批评了,
但是总算“师出有名”吧,给钱有个名目,催她上进。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最近没精力上网,何大姐顶起这帖子才看到。
比较同意老木匠师叔。想起正好前阵子写过一小段日记随感是这内容,转来此处,写时立足于两者的不足,无定性的意思,主要是觉得很多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目标是随自己所欠缺者调整的,结果往往是自卑或限制往往成为努力的动力与标杠:

富者与贫者的局限
    富足的孩子多半贪恋形式的丰饶,那是他们有限的生命穷尽不了的,也是他们最便于利用来维持面对穷人的优越感的,自然,也会偏爱那些相应的记录传达之物,比如影像与器皿。所以他们容易有填不满的胃口,却看不到远方,收集着每一点光环,却不懂得识别暗涌的力量。只可惜形式能够填塞的不过感觉而已,而感觉只不过是一种自我遗忘——精神永远是超越于感觉而栖身于沉重的。流光溢彩中泡制的优越感,总有一天在脸皮的崩溃声中化为乌有,但还可以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人,原本就是一只贪欢的蝼蚁而已。
    贫穷的孩子成长在与权力和地位的张力中,自卑而又自尊,权力是惟一可以令他们膨胀自我的工具,于是他们中的成功者,如果不是最终沉湎于对权力无限效力的迷恋中,忘却一切原则与律令,也往往刚而不柔,锋芒坚韧有余肚量宽和不足,对力量的潜在向往令其即使不为其役使,也禁锢了自身。这正是世间枭雄大多出身贫寒的原因。
    只有少量的智者能够在清醒的自省中超越这样的深层情境因果,雍容而淡泊,清高而博爱,坚韧而宽容,高瞻远瞩而又脚踏实地。
    国人习性贪欢而恶劳,近虚而远实,擅钻营而欠辨识,善嫉妒而乏热忱,趋小利而无原则,重阴谋而轻然诺,是以多与智者无涉。
关于这话题我自己算是有点体会的。我的父辈白手起家,所以至少在我小时候,我还经历过贫穷,但稍懂事时家境已算富裕,所以生活中我常常被直观地理解为“阔少”,但在我少小接受的教育里,自强和奋斗一直都是精神的主流,甚至在刚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进行了军营式的管理,严厉到一直成长在缺乏温情的环境中。整个家族至少在我这一辈也都有同样的特点,就是崇尚奋斗和开拓。
因为这个原因我小时候更亲近和理解贫穷的同学,因为和他们在这一点上的气质是吻合的,而且他们也大多早熟(我算是很早熟的),反观家境好的孩子,思想幼稚爱好娱乐,和自己的共同语言就要少得多,基本止于表面上要好。但到最近这几年,也发现出身富足的孩子有些会有穷苦出身的孩子没有的优点,就是相对单纯较有爱心,有可能保留着较多的理想情结,他们中有的人还真正懂得热爱,容易接受他者,真正能做到胸襟宽阔,在道德方面基础较深,而贫苦家庭的孩子要容易世故得多。
当然缺乏进取心的缺点也很容易被放大,最典型的是我妹妹,这个在我身边长大的孩子算是典型的在富裕中长大了,同样有着一直长不大的特征,但从小我就讨厌她的没进取心,一直都是懒洋洋地只想抱牢父母的大腿,我能够感觉出她和我在某些气质上的完全不同。但家庭教育和有意地引导看来还是有作用,这几年她似乎在这一点上改进了很多,也开始懂事起来。前几天回家还和父亲谈到这个,感觉她比自己预想的要变乖很多,说明人还是会提高,要多一耐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