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青岁月

我的文青岁月

施京吾  


三十年前,我还只是个十岁刚刚多点的懵懂少年,还没有主导自己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在改革的年代里标新立异了。好在,历史的发展总有着巨大的惯性,1978年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出了改革的目标,而旧有秩序的惯性仍旧巨大,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即便我青年的时候依旧显得那样另类,比如男孩子们的一头飘逸长发。


在我年轻的时候,生活显然没有今天的青年多姿又多彩,什么电脑、网络、网游、自驾车、手机统统没有,连电话、电视都是一件稀罕物。


能够证明自己年轻的标志,除了年龄,就是把自己打扮成艺术青年的样子,比如我就把自己打扮成为文学青年。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总得有个明显的标志吧?于是,我又为自己留了一头长发,和那些不文学的青年以示区别。年轻人总是这样,对形式的热烈通常总是大于对本质的认知,文学青年和文学关系不大,和长头发倒是缠绵得不轻。


说起来,我这一头披肩长发可没少遭人“青眼有加”,首先来自于家庭,比如母亲。在母亲看来,做不做文学青年没有关系,只要头发短短就好,而在我看来,一个文学青年竟然不留长发,那文学还能叫文学吗?自然,在长发和短发之间,我和母亲是对立的两派,好在母亲虽然唠叨,尽管时不时嘀咕几句,我的长发总算勉强保留下来。


我留长发是我成为“文学青年”以后,读书时的同学则有因长发而被“驱逐”的经历,不用说男生,就是女生也得留清一色的短发,我们这里叫“二道毛子”,就是所谓的“运动头”。


那时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一阵风,说长头发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还了得,我们都是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岂能和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扯上瓜葛?首先行动起来的是学校老师,只见他们气宇轩昂地站在学校门口,挨个检查学生的装束,不仅是长头发,连同喇叭裤、长指甲、高跟鞋,统统回家。


奇怪的是有这么一位同学,他居然每次都能躲过这样的检查,头发再长也沾染不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引来了一位不知就里的卫道老师严重不满。 在我们晨操的时候,刚好这对师生站在了一起,那老师对着这位同学的耳朵狠狠地揪了下去,动作是那样地快和准确,绝对堪比武侠小说中的某某泰山北斗级剑侠,那同学几乎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如此迅速的动作,竟然没有揪到那同学的耳朵。原来,这位同学先天性外耳缺失,他留长发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全无干系,完全是为了遮住自己觉得“不美观”的样子。而老师的“正义”却把别人羞于齿的事情大曝于光天化日。


渐渐,长发和喇叭裤等等,成为了各人自由选择的一种生活,就是现在,留长发的先生依然属于少数,而我依然念念于曾经的长发,只要看见长发先生,不论老少,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他是文学青年!

乌鲁木齐晚报2008年10月16日



[ 本帖最后由 网事情缘 于 2008-10-16 18:28 编辑 ]
老网,搞张你长发飘飘的照片发上来撒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哈哈,早就没了,说起来都20年了。
诚实地说一句:我好像没有过文青经历。读中学时,觉得自己连文青都不够格,进入大学后不久,突然狂气大发,目中无人。虽然是另一种中邪,但却让我成功地规避了文青生涯。
至今还记得大约读大三时的一个小插曲,低年级学生要组织诗社,拿来他们自己油印的诗集给我和我几个哥们看,还恭敬地让我们题字,我呢,见竿就爬,坐在寒伧的寝室里,当即写了一句话:“你们是大有潜力的一代,那就潜下去罢。”
现在回想,不过类似连队里的老兵欺负人家新兵而已,真是惭愧。
俺青年时期没有参加文学社,只是乱看书(看的书良莠不齐,那时好书也不多),开始对文学写作感兴趣时已是中年,起步晚,收效不大。

[ 本帖最后由 姜河月 于 2008-10-17 22:15 编辑 ]
我那文青当的稀里糊涂,丢的也稀里糊涂,喝酒、吵架、乱玩,干的似乎都是些和“文学”全无干系的事。

泽兄和姜兄都年长我一些,估计我就是跟在你们后面玩的小把戏(南京话,小孩)。
老网,那俺是你小把戏后面地小把戏啦~~~
俺倒没想过扮文青,长的太对不起观众了,,,
只能遥想网导当年的长发风姿呀
老被人当作奸商、民工
有次坐火车,看外文书,对面哥们端详了俺良久说:“老板,你们温州人,难怪要发财呀~~~”。再有次去买鞋,店老板竟然和俺说,:“老板,这鞋结实,你上工地干活穿,耐穿”。
文学青年好像没什么。印象中文学女青年是贬义。

记得一个被称作文学女青年的人,是俺高三时候的插班同学,年龄比班上同学要大三四岁,她喜欢上刚刚从师范中文系毕业的年轻老师,经常拿她的小说请教师指教。后来还闹出不大不小的事非。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8-10-17 14:02 发表
文学青年好像没什么。印象中文学女青年是贬义。

记得一个被称作文学女青年的人,是俺高三时候的插班同学,年龄比班上同学要大三四岁,她喜欢上刚刚从师范中文系毕业的年轻老师,经常拿她的小说请教师指教。后来还闹出不大不小的事非。
我们读书那阵子,对文学女青年倒是较为宽容的,一般也从“可爱”的角度加以理解。当时,从西方人那里知道了一个“蓝袜子”的典故,从此一想到这类人,就觉得好笑。
现在又不觉好笑了。
老网这个不能叫“文学青年”,外观上一眼能看出来的(比如长头发的),那是“艺术青年”。

不知道老网是学什么出身的,如果是中文系的就更不能叫“文学青年”。那个时候,化学系的经济系的生物系的同学来我们系谈诗歌小说的,我们认为他们是文学青年。
谢谢诸位。

永德太小了,八十年代中期估计还要搀在手里呢,等你长大,文青基本就是个骂人的词了,所以不做也罢。

梅班长和泽兄说的都不错,在八十年代初中期,文青一定是个好东西,晚期有点泛滥,过了这个时期就啥也不是了,不论男文青女文青,基本不是玩意,也没人去当了。

回童版:我术无所攻,开蒙很晚。记得刚上学的时候,不到八周岁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而且我极其不酷爱学习,年龄又是个不上不下的,很多事都是等别人兴风作浪完毕,我们看个热闹,做文青也是这样,其实就是热闹,和留长发的关系并不大。

那时我是把头发烫起来的,卷成大花,看不出来长,后来花没了,头发快垂到肩,洗起来不方便,家人也看不惯,没留几天就剪了。

后面我准备另写一篇,说点当时的事。
“那时我是把头发烫起来的,卷成大花……”
——不知是啥样的,有照片吗?发上来让大家瞅瞅。
回泽兄,那时没有数码相机,都是光学相机,印象中是有过一张彩照的,好像是头发在半长的时候,只是不知道塞在哪里了,年代也比较久远了。
可以扫描,也可以用数码相机翻拍,办法多了。
我在八十年代的头发也是很长的。
参加交流
在日本读大学本科时,也是长发,不过这在八十年代的日本很寻常。那时我是有些天然波浪卷发,当年头发又长得忒快,就留起来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菜农兄和大兴兄都留过长发的,当时是其风也盛啊。
想象长发的网事、菜农和大兴是啥样的。
现在很少有长发的文青了吧,如今的长发青年,往往要背把吉他或者画架什么的,怎么称呼呢?艺青?
骄阳兄,俺连自己都没搞清楚是什么青呢。
江中人兄,似乎那时也是头发长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