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汉大学中文系的一次选择


日前,武汉大学中文系搞了一次大型活动,大概的主题是纪念文学院建院八十周年暨文学学科设立九十周年。

没人请我,我自然没去参加活动,所以这个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我也不甚了了,“大概”之下的表述是听别人说的,不一定准确。还听说这个活动的规模不算小,光是北京的“代表团”就有20多人,有几位副部级的官员系友到场,还有几位副部级的官员系友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当今最著名的系友易中天先生也来了,据说还捐了20万(用作奖学金还是设立基金或者其他什么用途我不清楚)。易先生捐20万给中文系,是很让人感动的,钱不钱的事情不大,关键是,易老师当年离开武大中文系并非属于“人往高处走”式的“跳槽”,而是因为在中文系过得不如意才“被迫”离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先生能不计前嫌慨然解囊,用我比较传统的观念来看,恩,易老师是个有度量的好人。


当然了,中文系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好人,能捐钱或者能办事的好人。据参加了活动的人介绍,这次主要邀请的是两类系友:有权的官员和有钱的商人。有人可能会说,易中天先生是学者啊,不属于你说的“两种人”吧?这话有道理,但你需要看到的是,易先生是有钱而且能够捐出钱来的学者,所以他对于中文系来说,是不妨当成有钱的商人来看待和使用的。也许还有一些没钱且不认捐的学者参加了,但我比较肯定的是,那学者应该是能在以后的学科评定等方面做出贡献的。

我说这些话,很有些对自己母校和母系大不恭敬的味道,但我觉得我是有理由的。现在这商业社会,已经把学校变成了商场,过去的说法是在商言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管你在哪儿都得言商,学校一点都没例外。据说(我有好多都是“据说”的,请各位有意细究的看官自行核实)现在文学院的工资都是自己发的,弄不到钱怎么维持怎么发展?所以文学院更看中系友中的官员和商人,难免有些不得以的苦衷。因了这苦衷,文学本身之于文学系,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此说,有事情为证。

让人惊讶不理解的是,这次主题为文学院系建立的纪念活动,有那么多官员、商人以及有钱且认捐的学者参加,却竟然没有邀请该系该院的另一位毕业生——在文学本行内成绩斐然的方方(中文系78级学生)。方方是著名作家,也是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也许有人会问:省作协主席呀,那不也是官员吗,怎么会不邀请呢?这个不对,有的省作协主席是官员,副厅或正厅,但方方不是,她连股级都不是,她就是个有作协主席名份的专业作家。健在的武大中文系毕业生中,在文学创作领域成绩最突出的,我所见,首推方方。


但是就是这个方方,在我的许多同学至少都接到过电话邀请的同时,却没有收到来自文学院的任何形式的邀请。会上,也有不少人相互问起为什么方方没有来,据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前面已经为我的“母系”找到了必须请谁的理由,但我还没能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我的“母系”为什么不邀请一个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本系毕业生参加这次活动的理由。一所大学的文学系,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觉得即使不作排名,也应该是官员、学者、作家三者并列第一,他们为母校母系所增之光,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难说高下,如果去掉起中一方,这,我怎么都看不出那是一个正确而且合理的选择;以我私心,如果被去掉的恰恰是文学那一方,其不合理性需要加倍。如果我们把话说白了,是不是因为方方这样一个纯粹的作家,无论其名气有多大,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但无权无势的现实必然使她变得对文学院和中文系已经可有可无了呢?

我不敢说武大中文系就因为这样一次充满利益色彩的选择会烂下去,但我的个人意见是,这样的一次选择,让我看到了她已经具备了烂下去的可能。据说,宗福邦先生(《故训汇纂》主编之一,武大“名师”)在这次会上有个发言,着重指出(大意):尽管武大中文系(文学院)这些年一直在取得这样那样的成绩,但大家应该有清醒的意识,不可沾沾自喜,如今的武大文学院,不仅无法与民国时代的辉煌相比,就是与建国后的“五老八中”时代相比,也有着很大很大的距离;同时,当年程千帆教授以及后来一些学者等的离开武大和中文系,大家也应该记取有关教训。那么这次,文学院放弃邀请作家方方参加活动,其选择又意味着什么呢?


2008-10-20
武汉
方方,算是我小说阅读经历里的高峰了。也许之后很少读当代中长篇。
学校越来越接轨商场,,商场也不断接轨学校,真是取长补短啊。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县处级的衙门了.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如果它决计烂下去了,方方不在邀请之列,对方方倒是好事。
如老童所言,方方虽然名义上贵为省作协主席,实际上却不是一个官,连“股级”都不是。这就是原因了。
或许也因为这个,方方才是我唯一有幸和她同桌吃过饭的作协主席。我这是在强调私人场合,官方场合是不能算滴。我会很自然地视方方为可敬的大姐兼朋友,换了别的作协主席,或许彼此都嫌对方高攀呢。
当然,易中天先生做得也够意思,武大是如何对待他的,我可略知一二。
老周说的那次饭局机会,俺也极想参加,可惜那天碰巧要去郊县处理工伤事情,无缘去拜会偶像作家了。

大家对老易这事赞词有加,不过呢,以我小人之心揣测,老易是以某种形式羞辱武大。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参加活动者给出的补正:

宗福邦先生提到程千帆等的原话大概是:
如果没有程千帆的出走和刘绶松的自杀,那么80年代中文系就不会只有两个(一个?)博士点。
有人了解了一下情况,据说是“所有毕业生作家院里都发了邀请,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送达到WF”。

我的回答是:

我也觉得存在发了邀请但没有收到的可能性。问题出在,对于中文系决意努力邀请的人员,肯定会有一个电话落实的程序(这个程序很常规了),而汪芳却实实在在地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由于电话(中文系绝对有她的手机和座机的号码)联系几乎不可能存在联系不上的可能,而且,汪芳就住在武汉,派个学生骑自行车20分钟都可以找到她,那么至少,该人士不在“中文系决意邀请的人员”之列,大致是可以肯定的。
[quote]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0-20 16:13 发表
如果它决计烂下去了,方方不在邀请之列,对方方倒是好事。
唔,附议周老师。

不知有没有中文系的学生问主办方:我们尊敬的方作家怎么没来啊?何以回答?
也许武大中文系气盛到了不需要方方的地步?俺上过的学校文学院还拉了个擅长写帝王戏的来做名誉院长呢。

[ 本帖最后由 小梅 于 2008-10-20 19:39 编辑 ]

再补充一句

当然,偶的学校一般一般,呵呵

文学院不再以文学为荣

这样的文学院不办也罢
对这个大典老残没怎么垂顾。刚才无意中看到这个帖,顶一下.大典前两天,老残接到一位自称文学院MM的电话,问是否收到邀请信,答没收到,MM说因恐有失特意来电,请确认是否参加,老残那两天已有不容缺席的活动,但还是很五讲四美地敷衍道,尽量争取参加。于是注意事项并谢谢如仪。老残当然明白,学院并没发什么邀请信,不然不可能收不到。只是一时没想明白,为什么临时电邀。接下来,听好些同学说接到这位MM的电话,都是先问是否收到邀请信,再电话确认如仪。老残自认为明白了几分,大约是前些天院领导的注意力在嘉宾,临到开场了,才发现忘了组织群众演员,所以紧急电话总动员。
至于为何没请方方,估计是院方心目中,相当于方方这一层级职位的主席前主席太多,摆不平,一句话没把方方当作家,更没把作家当回事。
老残应该正式回一封信给母校,就说今后此类活动你们也不必再发邀请了,发是浪费纸张和邮票,原因是态度不够端正。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对于母校、母系的处境和选择,我一般都是抱着“同情之理解”的态度来看待的,毕竟在那里读了七年书,有感情是不言而喻的,我甚至在网上写过《为中文系以及中文系的老师一辩》的帖子,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热爱和敬意。但也不能讳言,现在的学校太势利,在这个社会,有点势利是难免的,但太势利就不好了。
我说什么事,跑进来一看,浪费表情。呵呵。
势利的成长速度,恐怕比经济成长速度更快。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现在高校和院系比较的主要尺度,是科研经费之多少。因而不管学校领导还是院系领导,念兹在兹的首要义务,就是如何能够找到钱,能够找到多少钱。
作家是虚的,钞票是实的。其实,便是那些高校、院系竭尽全力“引进人才”,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有了名家的招牌,有可能搞到更多的课题、经费么。
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调任教育部党组成员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电/教育部网站消息,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在武汉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顾海良调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不再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原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担任武汉大学校长。
    顾海良简历
    顾海良,男,汉族,1951年1月生,上海市人,1984年3月入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思想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1969-1973年 安徽省和县毛巷公社插队知青
  1973-1975年 安徽省和县五七大学(中师)学生
  1975-1978年 安徽省和县毛巷学校教师、校长
  1978-1982年 安徽大学经济学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1996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所长
  1996-199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1998-2001年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2001-2002年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2002-2008年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08-2010年 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0年-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李晓红任武汉大学校长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电/新华网报道,李晓红出任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不再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到教育部任职。
    据了解,李晓红,男,1959年6月生,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参加工作,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科研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2003年1月任重庆大学校长。
怎么把这个帖子捞出来了。呵呵。

据说顾在武大主政这些年,各方评价不高。这一二年来,副校级长官给抓了俩,下面后勤也逮了一大堆,顾难辞起咎。
难辞其咎,越做越大,呵呵。
呵呵,说得好啊,精辟!
读程千帆先生的自述,对在武汉大学挨整的那段遭遇,虽然着墨不多,但"我就是不服",令人印象深刻. 就此事而言,武大在眼光,气度,爱才,惜才上,比之南京大学,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