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美国两种性教育观点,你赞成哪一个?

美国性教育的两种观点   :

近年来,美国社会各界均赞成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但部分人士在对具体目标、任务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以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为代表的一方,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而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MISH)为代表的一方,则提出以性和品德教育为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走上社会后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倾向于后一方的观点。



附:
美国性教育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 朱琪

    2000年7月6日《北京青年报》第22版刊载了一则题为《禁欲主义风扫美国》的报道,全文如下:

    教导青少年们怎样禁欲,这在几年前的美国听起来会让人不相信,但是现在却真的摆在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在五亿美元公共基金的支持下,数以百计的新计划正在实施,它认真地教育和告诫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们,不注意婚前性关系,很可能造成“伤害身心的后果”,而保险套和其他避孕药也不可靠。

    这些禁欲计划的推广,它们正在向根基稳固的美国传统性教育三位一体——人类性欲、安全性行为以及节育——挑战。这种新的性观念使得一些传统保守的宗教界人士高兴地宣称,他们正在战胜60年代性革命对美国年轻人造成的腐蚀。

    过去两年来,美国政府资助了6988项“唯有禁欲”的新计划和21项新媒体宣传活动。在少女怀孕率高达40%的芝加哥,去年在学校加进了一门新课程,教育学生禁欲为最佳的选择。

    正式的性教育虽然可能比非正式的有效,但长期效果目前还并不清楚。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原先居高不下的青少年性活动率已开始有所下降。然而另一方面,青少年每年被诊断新染患性病的例子高达300万!新的艾滋病患者有半数是25岁以下。

    电台节目“爱情热线”的主持人平斯基博士认为,禁欲是维护青少年情绪健康的最佳选择。他说,年龄不到18岁的女孩大都没准备接受强烈的情感结合,假如她们过早有性活动,就会冒抑郁、怀孕和得病的风险。年轻人如果在“完全发育并拥有人的自主性之前发生性关系,可能会变得在感情上贴住不放。”

    其实这既非“禁欲主义”,更不是一阵“风”,而是美国性教育政策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是人类社会实践史上发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

    继瑞典之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和性自由的发展同步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无指导的性教育,脱离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性需要,过早地向他们传授尚无必要的性知识,例如告诉5至8岁的小学生“男性的阴茎搐入女性的阴道就是性交”。并且把要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什么年龄开始有性行为,有几个性搭档等,都让学生自由作出决定,教师不能对学生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这样的性教育成了性教唆,甚至促使原本对性还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出现性行为,造成青少年性活动频繁,少女怀孕和青少年性病人数的激增。为了解决性教育引发的这些问题,便加强了避孕措施教育,包括教女孩服避孕药和男孩使用避孕套。但是此举并无效果,原因在于青少年们的性行为总是出于一时激情,即使口袋里装着避孕套,也不一定用,更不必说能够坚持,加上很少会正确使用和避孕套本身有着较高的失败率,少女怀孕自80年代起每年已增加到100万以上。80年代中期,在青少年性病流行的基础上又开始发生艾滋病的性传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美国的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想当然地把避孕套看作既可避免少女怀孕,又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可靠工具,于是在青少年中加大力度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有保护的性行为”,也称“安全性行为”。此后,因为发现避孕套有较高失败率,并不十分安全,因此又改称“较安全的性行为。”   

    当时美国政府不但全力支持“无指导的性教育”,积极鼓励推行避孕套,而且还压制主张对青少年进行性纯洁教育,并反对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民间组织和人士,把坚持这种主张的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排除出去,以利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政策。然而这种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努力却仍是徒劳无益,每年100万少女怀孕,300万青少年性病,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龄在25岁以下的状况不见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要求开展性纯洁教育的呼声日益增高。特别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持有这一主张的民间组织和人士,在一些中小学中自行开展的性纯洁教育试验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因而性纯洁教育的声势日渐壮大,直至出现20万青少年在白宫前草坪宣誓恪守性纯洁的大规模活动。
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为代表的一方,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


不是美国人,无法替美国人表态。
    文中所说的严重性,比如少女怀孕、青少年得性病,在中国并不显著。这也可能是性教育在中国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政府资助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认为,性教育极重要
在我看来,性教育可以是广义和狭义的
狭义的性教育,我觉得可以点到为止,我的观点是欲望这东西,必须上升为社会的角度才有研究的意义
广义的性教育,是将性从社会上去理解,包括家庭关系,恋爱,婚姻等,从社会的角度教导年青人如何如理两性关性,不仅是爱情,还包括其它
很多美国人,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所以枪党和宗教势力是谁都不敢得罪的。不管出现多少校园枪杀案,政府还是不敢收紧枪械管制。在性教育上向保守势力让步也是常有的。
2000年至今,是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时代。嘿嘿,今天就要变天啦。
想当年,我们还是专门读过一学期《性心理学》的,啥基本过程都摸透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大树,上了大学才开始接受性教育的吗?太晚了吧。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19 08:43 发表
大树,上了大学才开始接受性教育的吗?太晚了吧。
回黄老师的话,小学6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与性有关的常识了。

进了大学,因为专业的关系,学得更深入了。许多人没有学到的,我们都讲了。例如交合的几个阶段(男女不一样哦)。坛子上,我敢说,
从学术途径学到这点的人不到10%。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大树啊,我不知道怎么说你好,性教育要学那么深入的么?我以为你说小学六年级就有性行为了呢? 看来你赞成第二种观点;,婚前守贞.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19 14:28 发表
大树啊,我不知道怎么说你好,性教育要学那么深入的么?我以为你说小学六年级就有性行为了呢? 看来你赞成第二种观点;,婚前守贞.
黄老师,请注意,我本科时学那门专业课的是《性心理学》,而不是《性教育》。性心理过程是很复杂的,需要专门有批人从多个维度来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原帖由 psyzjs 于 2008-11-19 21:22 发表


黄老师,请注意,我本科时学那门专业课的是《性心理学》,而不是《性教育》。性心理过程是很复杂的,需要专门有批人从多个维度来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哦,把性心理学运用到性教育上岂不是更好吗?
从性心理学的角度看,你觉得这两个性教育的观点,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20 14:32 发表


哦,把性心理学运用到性教育上岂不是更好吗?
从性心理学的角度看,你觉得这两个性教育的观点,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黄老师的话:

科学不能介入所有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只是提出一种建议。

我所认识的性心理学对性教育也许会给出两大原则:
1.认识到学生在与性有关的身心过程上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2.人的“性发展”其实是各个维度上的“适应过程”。

所以,我认为LZ所贴内容,作为一种讨论,是有价值的,但是具体到某个学生身上,操作上是不合体的。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大树的思维真是发散,跟你无法讨论下去了,谢谢你哦。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21 09:03 发表
大树的思维真是发散,跟你无法讨论下去了,谢谢你哦。
不敢。

先前和施国英前辈讨论时,我就曾说自己是“思维在线,打字掉线,盖因后者是前者的二阶导数”。

其实,我是想说:你在上面一楼的问题可能很好,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学生,这样的“二择一”或者是“线性组合”是不适用的。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原帖由 psyzjs 于 2008-11-21 09:53 发表


不敢。

先前和施国英前辈讨论时,我就曾说自己是“思维在线,打字掉线,盖因后者是前者的二阶导数”。

其实,我是想说:你在上面一楼的问题可能很好,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学生,这样的“二择一”或者是“线性组合”是不适用的。
晕。大树,我说的“学生”是指群体,而不是某个,你看不出吗?另外,还请你少用一点专业术语。
这个问题还是我自己来答吧。

主张用第一种观点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很可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允许他们发生性行为的暗示,这样当他们面对适当的处境时,他们的自我约束可能会减弱。

而第二种方法是不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之类的避孕知识,而是倾向用道德观、责任来控制自我,这种方法,暗示学生,发生性行为是不好的,必须考虑清楚,无形中强化的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举一个例子:

在一节性教育课上,美国老师凯丽开始向同学们讲授通过性交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以及安全套并不能预防性病和防止怀孕的观点。最终同学们得出了目前在全美中学里被广泛教授的重要理论:唯一可以预防艾滋病、预防性传播疾病和防止怀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禁止婚前性行为。

    最后,凯丽老师开始对同学们进行课堂提问:“你们听说过让自己安全的方法吗?” 同学们回答:“使用安全套!” 凯勒老师又问:“可那真的会让你们绝对安全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凯勒老师再问:“那么如何能够保护自己,让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状态呢?”同学们齐声回答:“禁止婚前性行为!”



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目前很多资料显示不容乐观。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21 15:46 发表

晕。大树,我说的“学生”是指群体,而不是某个,你看不出吗?另外,还请你少用一点专业术语。
这个问题还是我自己来答吧。

主张用第一种观点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很可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允许他们发生性行为的暗示,这样当他们面对适当的处境时,他们的自我约束可能会减弱。

而第二种方法是不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之类的避孕知识,而是倾向用道德观、责任来控制自我,这种方法,暗示学生,发生性行为是不好的,必须考虑清楚,无形中强化的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举一个例子:

在一节性教育课上,美国老师凯丽开始向同学们讲授通过性交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以及安全套并不能预防性病和防止怀孕的观点。最终同学们得出了目前在全美中学里被广泛教授的重要理论:唯一可以预防艾滋病、预防性传播疾病和防止怀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禁止婚前性行为。

    最后,凯丽老师开始对同学们进行课堂提问:“你们听说过让自己安全的方法吗?” 同学们回答:“使用安全套!” 凯勒老师又问:“可那真的会让你们绝对安全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凯勒老师再问:“那么如何能够保护自己,让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状态呢?”同学们齐声回答:“禁止婚前性行为!”



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目前很多资料显示不容乐观。
黄老师,其实我想表述的是,性教育的话,是很个人且私密的事情,不宜进行课堂的、以学生群体为对象的教育,而应该个别辅导或通过家长(监护人)辅导。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