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周末:




到朋友家吃饭 德国人做的寿司

朋友的希腊室友做希腊咖啡


一种希腊甜品 味道像护手霜 没吃完……


请客的主人 台湾朋友做的虾松


请朋友来家里玩 补过中秋


上周朋友来一起做的calzone 意大利超级饺子 自己擀皮子烤出来
做开胃菜 用牛油果avacado和芹菜做墨西哥萨萨酱 配玉米薯片一起吃



因为没有擀面杖 就用啤酒瓶代替了
这次做的是素的 用茄子洋葱之类的切碎了包起来 吃的时候拌自制番茄酱





酒和饭后甜食 草莓用糖腌制后放冰箱先 然后融化巧克力浇上去 再加冰淇淋
吃完饭看了个韩国片子 复仇三部曲之一 集体反胃


学校附近的咖啡亭 原本是警察亭 窗口还写着POLICE BOX字样(警察小盒子)
卖热咖啡和小零食 冷天里一道温暖风景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沙发
本帖最后由 一张肚皮 于 2009-10-20 09:26 编辑

板凳

小西装配长项链真好看
喜欢可爱的警察小盒子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09-10-22 00:57 编辑

回過來說神學院裏的情況

好友呂貝卡是徳裔加拿大人 九月份剛在愛丁堡成婚 丈夫是印度人安德森 呂貝卡的研究課題是東德社會主義人文教育裏的儀式問題 安德森的課題是印度南部某村落的基督教本土化 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安德森博士剛畢業 現在是蘇格蘭安立甘宗助理牧師——

背景介紹完畢 兩人婚前 呂貝卡被神學院的同學問話:你真的打算嫁給印度人嗎……
安德森剛進神學院那會兒 同時有其他印度學生 美國同學從未記住他們的名字 某次安德森表示疑問 有同學回答:哦 你們印度人長那麽黑 夜色裏分不出來……

之前我旁聽的一門課叫做基督教倫理學 第二周討論奧古斯定的上帝之城 期間聼得大家頻頻使用異教徒這樣的詞彙感到意外 pagen這個詞屬於比較厲害的字眼 決斷性很強 而且並不是從奧古斯丁角度使用 他們是在真誠的批判異教徒

本人經歷最無奈的是和美籍亞裔(韓日)打交道 有芝加哥長大的日本同學説起自己爲什麽選擇來英國念神學 因爲想呼吸新鮮空氣 看夠了美國人 真是心裏暗笑:可惜美國福音派已經熱情入侵了英倫 聼來看去 還是一張張渴望神恩鄙視人類(除美國人之外的人類)的真誠臉龐

除此之外 上學仍是樂事 只要不用和上帝的美利堅中西部狂熱使徒們打交道 當然 除了趕報告的時候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小榔头的标点符号只剩下“……”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榔头是在台湾长大的吗?怎么用繁体字,写日记啊?不会是响应两会的雷人提案吧?繁体字看起来有点吃力,不过也好,让俺可以多学些汉字。
“美國同學從未記住他們的名字 某次安德森表示疑問 有同學回答:哦 你們印度人長那麽黑 夜色裏分不出來……”
-----
好搞笑的回答,有点种族歧视的味道,也说明了美国人机智又嬉皮的特点。
小榔头是在台湾长大的吗?怎么用繁体字,写日记啊?不会是响应两会的雷人提案吧?繁体字看起来有点吃力,不过也好,让俺可以多学些汉字。
“美國同學從未記住他們的名字 某次安德森表示疑問 有同學回答:哦 你們印度 ...
shaya 发表于 2009-10-22 01:19
小榔头的电脑操作系统是繁体中文的。

但是,她完全可以去下载个简体中文输入法软件,这个笨笨!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交完給導師的文獻綜述 稍喘口氣 

主要簡單考察最近三十年來西方學界對spirituality(靈性)一詞的用法 大概分四個發展軌跡: 與傳統制度宗教的關係及分離傾向 西方教會之外的靈性團體 英美新紀元運動中提出的自我探索和個體靈性 當代世俗機構和日常實踐中對靈性一次的頻繁使用(尤其是心理治療和康復中心)

萬聖節臨近 昨晚去看rob zombie導演的萬聖節第二部 片子很爛 但促使我對某些基督教原教職主義的排外態度有了深入了解 稍候詳述……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小榔头的治学正误入歧途。

令人伤心顿足。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大树这个和尚干嘛伤心顿足的?害的俺花费了时间细细观察了几页。。。

个人以为,小榔头还是继承了不少老木匠的纯正基因——老嘎嘎的腔调+阿木灵的灵气+匠兮兮的好奇。不过,学业与未来的计划还是要放轻松些,化沉重为轻灵,不要沾染老木匠对历史宿命的怨气。

既然吸收了中外历史,人类学,及宗教学的知识,不妨,试试创作一种西方“通灵”模式的小说,看看好玩麽!(国内流行的好像是“鬼吹灯”之类的东西。)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09-10-26 10:43 编辑

70年代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的萬聖節:小男孩在萬聖節之夜襲擊親生姊姊 被送到精神病院 醫生無能為力 表示他只能從男孩眼中看到純粹的惡 又一個萬聖節之夜已經長大成人的麥可逃離醫院 回到童年生長的社區 父母已經搬走 他遂開始襲擊小鎮裡的其他女孩⋯⋯不同於其他恐怖片的是 約翰卡本特把大部分場景都設置在光天化日之下 非常有趣

羅伯藏比(rob zombie)根據約翰卡本特的故事 加以自己的詮釋 讓整個故事更豐滿 給約翰卡本特版本中一個超人類殺手加了一個內心世界 童年母親的性侵犯造成的概念混亂等等都讓人覺得一切都顯合理

最近出來的新版本把超自然的靈異因素放大 歌特式的象徵符號過多而流於可笑 對話尤其蒼白 生活顯得漫無目的 和空間一樣空曠 但是聽朋友說非常貼近美國中西部小鎮實情

於是也借以此片更理解了神學院的大部分美國學生 如果換作是我 當只有兩種人生道路--成為激進的清教徒立志出[淤泥]而不染 或者成為小鎮居民中的一員 醉酒狂歡糊塗和虛無下去--可以選擇,第一種也看似比較理智。雖然兩者都走向某一種偏執和無知。

導師非常幫忙 聽我含蓄的說了一些經歷後在學院作了匿名通告 而神學院裡的種族歧視和反非基督徒等排外風氣已經盛行很久 不是朝夕 或者一個學院通告可以改變得了的 剛開始我還表示意外 後來聽說其他學生的經歷 才想明白
在其他學院 種族和信仰的問題沒有被這樣極端放大 而在神學院 尤其是聖經學和神學倫理學裡 眾生可能忙著學習神 無暇顧及如何做人了

在英國 整體環境也並不特別融洽 不過都說倫敦人冷漠 但因為繁忙 感覺和上海也差不多 愛丁堡就不同 地方小 以書香出名 人人都特別講禮貌特別友善 但帶著客氣的距離 客套一堆 實際非常排外 來此一年多 朋友裡只有兩個本地人 大多來自加拿大美國東部印度歐洲大陸部份亞洲 在發貼時剛得知另一名今年入神學院的中國學生要被迫搬離公寓 原因是管理員百般刁難 甚至在她洗澡時找碴 敲門讓她出來 寫信給房東 房東表示寧願讓她搬走也不願換了管理員 但因為對方沒有用特別的歧視字眼 所以無法投訴 非常為難

上週我在郵局修改地址 因為對高達40英鎊的修改費用感到奇怪 問為何要那麼貴 在其他國家改個地址都是免費的 被教育一番 想了一下還是想等一等 先不改 結果拒退費用 覺得這個比較嚴重 當場就打電話給皇家郵政投訴 跟著自動錄音按了半天鍵 終於給投訴到 可惜要兩週後才生效⋯⋯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天冷 沒什麽花香 但是樹木應和光影 寒冬也有景致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最近做的菜:
早餐 用牛油果和番茄做的沙沙醬


嘗試做木耳紅棗黃芪湯


昨天和朋友一起聚餐 做的蘋果派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好香!一定好吃。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6 03:40 编辑

假期结束,朋友们纷纷回归小镇。昨晚好友乔安及其男友和室友一起来吃饭,带来一些奥地利产的巧克力,有牛油果口味的(avocado chocolate)。因为她觉得第一,我爱吃巧克力;第二,我喜欢奇怪的东西。

之前在中国超市买了一罐地梨,前几天tesco胡萝卜买一送一又屯了一堆萝卜,正好可以炒素。从国内带来的干木耳发开,切碎;萝卜切片加木耳素油清炒;闷一阵后加切片地梨和冰冻荷兰豆和李锦记甜酸酱,大火收汁。

配米饭,煮的还是印度basami rice和中东小店里的糯米,反正不是煮粥,硬一点挺好。煮得干一点,进油锅,加椰粉和蛋炒椰香蛋炒饭。

昨天的开胃菜比较偷懒。也是之前tesco的小卷心菜(几乎是除土豆之外的英国国菜了⋯⋯)打折,屯了一堆怕坏,就开水烫一下后对切,用醋,少许盐,许多白糖,辣椒粉一起腌起来。关在乐扣盒里放冰箱过了夜,正好拿出来用。

乔安他们带了橙子蛋糕,就加了芒果和香草冰淇淋,冰淇淋上撒了些花生仁和葡萄干。加上茶和咖啡,一个dinner party完工。已经放弃了中式的几大冷盆几大热炒,按照英国习惯:如果是dinner party,客人带酒水就可以,相熟的朋友会带甜品;一个starter,一个菜做主菜,如果主菜比较重口味就加沙拉之类的蔬菜,配米饭或couscous(北非粗麦粉,因为殖民关系吧,这里吃得也很多,和米饭一样常见);饭后甜点,然后茶或咖啡⋯⋯

饭后玩游戏,乔安带了一包小东西,说是奥地利新年传统,熔化锡块,从它在水中凝结的形状看新年运势。大家看看都像什么呢?

之后一起看碟,了不起的安伯森家族(orson welles,1942)。印象里从前上海电视台放过一个版本,好像还是未经发行公司剪切的完整版,lucy昏倒和george撞车都有镜头,但是现在流通的似乎都是剪辑版:因为公民凯恩没赚钱,所以发行公司对长篇心有余悸,趁orson welles在瑞士时偷偷剪辑了安伯森家族。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有时候觉得人的本性里总还是[不安]占了多数,因此对聚众结庆总是下意识的放下自我,在集体意识/无意识中寻求安慰。圣诞期间每日大餐兼带社交条款,身心俱疲,除夕夜只想独处,读肖伯纳的Back to Methuselah,满心清静的愤世嫉俗。美国人(美国人!)可不这样想:朋友瑟带着小分队登门拜访,只好强打精神招呼他们。长棍面包两条,hummus两盒,零碎的水果干果,冷冻室有我囤的冰淇淋奶黄包叉烧包和虾饺,好客的贱脾气就出来了——我煮dimsum你们吃吧!(好啊好啊!)

结果无论我端出什么,立刻被一扫而光;进食过多且冷热交替,第二天每个人都得肠胃炎。何苦来呢?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节后,我的立陶宛朋友agne 在 facebook 上说出一句真理:agne is glad that the stupid festiveness is finally over (那些愚蠢的节日庆祝终于结束了,阿格内很高兴).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Happy,妞妞也!
今天,我就是高瑜

厨房即景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生活得有声有色,还那么会烧菜,赞一个!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10 10:22 编辑

前幾天晚上是小型電影之夜,看了相見恨晚及仁心冠冕。與室友留宿電影系老博士keith。結果第二天晚上回家keith還在⋯⋯說要請我們吃飯以示答謝。家附近有一家很不錯的義大利餐館,正好派上用場。吃到非常筋道的義大利土豆餃子gnochi,打算下次自己做做看。

週六一早烘山芋做早餐,和喬安約在家附近天主教堂的附屬咖啡館見面一同學習。許是耶穌保佑,每次在這裡都思路清晰效率極高。晚上一起做飯,試驗了新菜三種,分別是墨西哥沙拉,玉米麵包,椰子甜芋湯。做法圖片明天奉上。另外一些朋友稍候過來,一起看了庫布里克版本的洛麗塔。

明天計劃去學校把今天做的筆記匯進論文。晚上去年碩士班的好友商定一起做披薩。

愛丁堡的獨立電影組織filmguild今年80週年慶,在獨立電影院filmhouse會有一個早期中國電影展,非常期待。所有拷貝均來自美國一家出品公司:

Chinese CinemaChinese cinema doesn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小榔头立志搞电影吧,做学术的基因不强。中西文化交流的价值更有意义。
估摸導師度假回來之前給他們發了郵件,内容主要是圖表和閲讀書目.圖表中劃清時間跨度,任務,方法論,目的,進度,是我這一個月在論文上需要做的事. 另附相關閲讀書目. 主要目的除了與導師溝通外,重要的是傳達[我很忙...]的信號,免得我的第一導師steve經常佈置些無用的題目來寫……

兩方面都有責任,第一學期裏我自己也搞不清論文要往何處走,除了口頭交談外沒有寫什麽實質性的論文,讓導師難於指導;而由此,steve因爲不清楚我的課題,只能按照他的思路指揮。有一天和人討論英美人文學院研究生制度的差異,個人來説嚮往可能也更合適美國制。美國學制較長,開始幾年要修很多課,能學到更多系統性理論,被指導的程度更高,雖然論文要求也更高;英國學制很短,博士讀到第五年如果還做不出論文一般會被勸退。要求學生有清晰的論文目標,第一年就開始寫,簡單來説就是関起門來連寫3,4年論文,答辯。像我這樣對自己申請時遞交的課題沒有任何學術背景——沒有寫過相關論文,沒有發表過相關論文,沒有相關學位的,第一年就很累,因爲學院本身不要求也不提供課程,和導師的交流多是一對一,所以也不太有機會見到同係師兄師姐(到現在自己係裏只認識兩個人,還都是進神學院之前認識的),完全是孤軍奮戰。摸索階段所得到的支持也較少,摸索了一年左右就要過review board(審查委員會,相當於小型答辯委員會),遞交一份1万字左右的研究計劃和一份8,000-10,000字左右的樣章。

題外話一:steve是英國學界老嬉皮士paul heelas的學生,兩個人做的都是新紀元運動 (spiritual/ new age movement),所以縂希望我繼承他的課題。以前只聽説paul heelas嬉皮,沒見過面。後來讀他的書,前言裏說自己一生中經歷的最震撼的靈性體驗是pink floyd的迷幻搖滾音樂會……笑翻。可見一斑。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前幾天和同學西蒙聊天。說起意大利大學學制,人文學科裏不分專業,他原來在意大利的時候是學歷史,人類學,拉丁文,文學。後來到英格蘭伯明翰交流,找到當地有關資料,畢業論文寫的是19世紀初伯明翰地區男性氣概的形成,相關19世紀社會風俗,歷史社會環境,流行文學,教會教條,方法論包括檔案研究和訪問調查,正好用上了他所有學到的科目。蠻好玩的題目,和歷史係的一個老博士,日本人hisashi的課題相似:hisashi研究的是19世紀蘇格蘭(愛丁堡)地區監獄生活,也是從日常生活入手。一方面因爲對象是普通百姓,一方面監獄生活算在法庭之外,所以少有官方紀錄,另一方面那些人早已過世,所以資料搜集很困難,但實在是非常有趣的課題。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看小榔头的日记长见识,行万里路,收获多多。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9世紀初伯明翰地區男性氣概的形成
恕我直言,小榔头这裹脚布拖了这么长,愣是没发现啥有用的东西。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4 22:48 编辑

上週得到一個機會,由倫敦下劍橋,有兩天時間到劍橋國王學院檔案館找資料。這次在倫敦亞非學院(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小逛,感慨。和很多學人文的中國學生一樣,本科時代也曾一心想申請亞非學院,擬了許多所謂中國文化研究計劃,其實毫無了解。亞非學院走廊裏隨處可見中國字畫,還有一貼楓橋夜泊。新聞欄裏看到高行健的名字,原來他最近來做過講座。走廊裏見到亞非學院1916-2010的海報,把亞非學院和英國殖民史聯係,配各種黑白照片和歷史事件年表,口號是remembering the past, shaping the future(記住過去,塑造未來)。作爲原初研究對象的後代,覺得此情此景實在有趣。

在倫敦見到好友細田瞳。經濟不景氣,她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像樣的工作,現在打兩份工,白天在日本文化中心作招待,晚上和周末在牛津街附近的飯店端盤子。牛津街是倫敦市中心的商業區,瞳自嘲可以每天看到那麽多精美的奢侈品,也是生活的動力。和西班牙男友sergio仍半難兄難弟半歡喜冤家。西班牙人喜歡自由玩樂,人生無計劃,sergio至今失業,偶爾到西班牙飯店打工。和瞳精細上進的日本式思維截然相反。

在soas還踫到一個研究上海的英國人duncan,是我在英國踫到的第一個在上海做都市人類學(urban anthropology)的人類學傢。人類學發展至今已經從研究異國風情轉向自省式反思,研究當代人類狀況的都市人類學提供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視角。duncan研究上海的城市規劃,從上海的大小博物館入手,尋找一個城市如何從對歷史的展示建構未來的規劃。

從倫敦到劍橋,火車行程不過50分鐘左右。通勤費很貴,成人要20鎊單程,沒有學生票,只有young person's card(年輕人專用卡),規定18-25嵗以下有折扣-這樣來回票是13鎊。我的卡今年2月就要過期了,但是英國人總體還是比較相信別人,每次只看一下我的照片,也不檢查有效期。

總體來説劍橋是典型的英格蘭小鎮,和約克很相似:花木,石街,小巷,露天市場。2009年是劍橋800周年慶典,國王學院門口有彩色畫布,演繹幾百年閒傳奇。第一個是亨利八世,劃的是唱詩班唱歌,亨利打瞌睡,表示1546亨利創立聖三一學院;另外是牛頓和達爾文。

在檔案館埋頭兩天,第三天觀賞市容。首先去聖三一學院,卻大失所望:堂堂聖三一居然對遊客售門票,雖然不過1鎊,卻讓聖三一大跌身價。我本來準備對門衛笑笑就裝劍橋學生進去了,同行的是個美國人,老實得不得了,叫住我買門票,靠。可能因爲一鎊錢的門票,激動的心情驟然消失,最氣人的是花園裏到處攔著“遊客止步”的指示,能參觀的只有入口花園和小教堂而已。天冷又下雨,沒有坐船欣賞康河,倒是看到了徐志摩的詩句,刻在大理石板上,插在國王學院河邊。在郵局買明信片寄給家裏。

在劍橋碰巧聼一個講座,是人類學研究的每週例會(weekly seminar)。也是都市人類學,田野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課題是個體在都市中如何尋找時間的概念:對西方人來説,迅速發展的馬來西亞都市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所有城市規劃都是大方向,一個社區似乎可以在一夜之間就消失,馬來西亞人用他們難以理解的方式生存在一個“似乎不存在的當下“。由此,時間似乎反向生長,從未來生出當下,而不是從當下延展出未來。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情況相似,作爲個中人,對這樣的研究一方面覺得有趣,一方面又感到很大程度上是自圓其説。無論馬來還是中國,個體對都市生活的適應/不適應,其實都是有歷史原因的,何況複雜的社會情況,不能都歸結到某种都市時間概念(後來的提問也都提到這一點)。當然了,學術論述本來就與實際生活有隔閡,一篇論文只能圍繞作者的某一論點展開罷了。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好看。
filmguild (愛丁堡電影公會)近期上映中國早期電影,昨天開展的是《神女〉。觀衆席坐滿,和以往的冷清大不一樣。可能是主持人julian ward教授的影響力,台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英國人,我竟然是唯一的中國人。

第一次大屏幕看神女,許多故去沒有注意的細節。後來的提問中有許多好笑的,比如什麽是mean child?爲什麽片中上海看起來和西方那麽相似。mean child的問題關乎翻譯,這個版本的dvd譯製不佳,很多地方都沒翻出來,尤其是老校長提及教育的本質那段(教育是為開啓大衆心靈,如偏向狹隘偏見,則有誖教育的原則);對“賤种”的翻譯是mean thing,有點誤導,多了點“你真刻薄“的意思。另外一個版本翻譯成bastard(混賬 私生子),可能更貼切。

關於電影場景西化的問題,本來想質問這些英國人到底還記得多少殖民史的(年級也都滿大的),殖民上海那段怎麽都忘了。大家七嘴八舌沒有輪到我講話,堵得慌。

一般的評論是認爲結爲非常好萊塢而且不夠反抗精神:妓女的孩子由校長撫養,因此男性仍然是主體,女性仍然是骯髒的符號,最終留在監獄。

回去查了一下julian ward,做的是徐霞客研究,厲害。打算寫郵件問候一下。

晚上和幾個朋友一起在頭熒屏上看了我的父親母親,哭得阿。真好看。可惜他們就著問細節問題:墻上貼的是外國人嘛,是誰啊(小學校裏的馬克思語錄);標語都寫什麽啊,云云。一群人看真破壞氣氛。
隨便拍:http://www.flickr.com/photo/ting902/
寫著玩:http://vulaislemon.ycool.com
微博化:http://t.sina.com.cn/ting902
關於電影場景西化的問題,本來想質問這些英國人到底還記得多少殖民史的(年級也都滿大的),殖民上海那段怎麽都忘了。大家七嘴八舌沒有輪到我講話,堵得慌。
------------------------------

不完全是“殖民史”的概念,还有“移民史”的视野,比如沙俄时代的难民或流亡者之类,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建议小榔头去看看社科院出的一套涉及上海租界文化与外族生活史关系的考证类丛书,别去看上师大(所谓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找一帮傻作家编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