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希望有人来算一笔教育经济学的账,包括上文中生命的成本,包括幸福指数,不是那种印象主义的描述,而是算一笔细账,看看投入产出比,然后所有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管理层,教育部门主管,都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做过了头了,是否应该想想是否到了自虐,虐待他人的地步。如何善待自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我觉得不能把错都算在高考制度上,或教育资源的稀缺上,这里面有文化上的深层问题。这里有一种集体盲动或非理性与文革类似。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2-3 08:41 发表
生命教育并不能解决自杀问题,很多自杀者正是参透了生命的意义而走向自我毁灭的。

不久前,我所在城市一个高三学生跳楼自杀了,他是从小被领养的,他的养父母和姐姐对他非常好,家庭条件也很不错。在这次自杀之前,他有过几次自杀未遂的经历,他每年都选择生日那天自杀。这次也是在他自己生日那天死的,前一天,他姐姐还专门从国外给他带了生日礼物。

很多人认为他是抑郁症。
他在遗书里还特地写了,他的死和任何人没有关系。
对楼上这么说很吃惊。太轻松了吧!难道王瑶,李婕们,十三四岁就“参透了生命的意义”了?如果你是说海明威,或三毛,还靠点谱。你这里隐含的推理也成问题:他们要死,就让他们死去吗,虽然这是他们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难道不痛心吗?即使是18岁的高三生患了抑郁症,即使他想死,也不能袖手旁观吧?死的人也就罢了,他们的父母呢,亲人呢,也能像你那样超然吗?我可以肯定,王瑶,李婕的死,是她们父母身上要背负一辈子的十字架。生命教育当然不能完全避免自杀的发生。但是一种关心人的身心健康,珍视生命,尊重人格的文化氛围可以避免许多不幸的发生,避免许多个王瑶的死,这也不难印证的,如果不信,可以作一个统计分析,比如拿1998-2008的中小学生自杀率与美国或其他国家比较。
呜呼哀哉。这些学校领导把自己的乌纱帽,学校的品牌,看得比学生的生命还重。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2-5 09:06 发表
从上述的材料看,我觉得国内的生命教育内容太宽泛,定义的不具体,在实践上没有针对性。
36 王学风文第三节够具体。
当然,哪一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无处不渗透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如同宗教视每个生命为上帝的礼物),无处不洋溢着生命的喜乐和生活意义的体认,无处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也意味着责任,那么,我们不需要显性的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无处不在(隐性课程)。可是,在这发生之前,有生命教育比没有好。它的成功关键,是教师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对营造一种学校文化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