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方舟子:“国学大师”的语文水平

“国学大师”文怀沙通过香港某网站发表了亲笔书写的声明,全文不过一百多字,却已尽显“大师”风采。我们来欣赏一下,【】内是我的点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按:该成语出自《论语》,原做:“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以鸟比人,所以先说鸟后说人。文“大师”把成语给掉了个个儿,以人比鸟,“大师”成“大鸟”了?】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按:“大师”的“诞辰”真是非同凡响,一天之内竟然“忧患频连”,真是“大师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它歧说【按:“大师”自称的“诞辰”是否也是“歧说”之一,不然何来“其它”?】,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按:“后世史家”?真以为自己是能被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大人物啊。】,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按:“大师”认识的子孙就不留赠了?杀熟啊。】,已公开刊布者有【按:“大师”的意思是他还有“内部刊布”的著作?】:“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按:自称一篇33字短文为“真经”,还真有“大师”风范,不,有“教主”风范。】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按:原来“大师”的丰功伟绩就是找钱拉人翻印自己也翻看不过来的古籍,这吓人的一亿四千万言究竟是“约”还是“近”?】)。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顺便说一下:几年前,偶然在央视上看到一个介绍“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专题片,很奇怪国内何时冒出这么个国学大师出来,就看了一下,只见“大师”在苏州某处名胜古迹游览,指着古人留下的楹联对当地陪同人员说:这个对联挂反了,根据意思,这个该是上联,这个该是下联……我仔细一看,按他的挂法,下联最后一字成仄声了。原来“大师”自创了对联的规矩。
已公开刊布者有【按:“大师”的意思是他还有“内部刊布”的著作?】:“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
----------
哈哈,文大师还真有内部刊布的著作,比如他给部级领导开国学讲座的讲义。
方舟子应该集中精力搞科技打假,那个可以用实验来证伪,真假可以弄一个水落石出。

至于“国学大师”的文章水平,让一个院士来评论,是否杀鸡用牛刀了,读者应该具备那个能力吧。不好看的就不看了。
参加交流

转三十三字真经

 文怀沙:
“正清和 ”三个字是我晚年创造的哲学。是我写的最短的文章,
也叫《文子三十三字箴言》,全文正文仅3个字,加上解释共33个字。“孔子尚
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中国
的传统文化基本上由儒、道、释三部分组成,孔子儒学的核心便是一个“正”字,
700年前我们文家的前辈文天祥写了《正气歌》,正,就是讲的无羞无愧,精神
健康;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则是一种“清气”;而释迦的佛教讲究万事以
“和”为贵。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
文老先生作文非常省力,把结论一说就成,根本懒得论证。俺一琢磨,明白了,文老先生用的顿悟法,他只端着“不可说”的架子,不理解就是你悟性不够也。

说孔子儒学的核心是“正”字,太大逆不道了吧?俺不记得孔子这么说过,当然可能孔子这么说了,俺没听见,文老先生耳朵好,听见了——耳朵好,就是聪、就是圣人了。难怪文老先生自创新“三字经”,大有与三大教主平起平坐的气概!

释迦的佛教讲究万事以“和”为贵——OMG,南怀瑾都不会这么说,文老先生铁了心要比江湖骗子更江湖骗子。
“正清和”,听着像一种浙江老酒或感冒药的牌子。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似乎除了这句“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的评析有些道理,其余都无关“语文水平”。方舟子这活计轻率了。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正清和,听着跟“感冒清”差球不多。

儒家思想核心是一个“正”字?简直胡说八道,我怎么看也像一个“仁”字啊。
要说正,也该叫“中正”(中庸),中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这一点蒋介石都比他明白。蒋中正嘛。

道家是“清”?老子是说过“天得一以清”。三清道观遍地都是,首先不用总结,但要说道家就这一个字,又是放屁。老子自己都说他要说的东西本来无名,所以“强名之曰道”。文大师居然还替老子总结出来一个“清”字,把脚趾甲说成天灵盖了吧。

佛教就更不用谈了,和?我只听说过商家要“和气生财”。文大师看来很有生意头脑,准备倒卖三教吗。不错,南怀瑾说过“佛教是百货商店,来了买东西也可以,不买逛逛就走也行”。但是把“和”当作总结性的佛学思想,简直就是狗屁不通了。看来张艺谋在奥运会上搞的是佛教运动,铺天盖地的和,比和尚还和谐。
佛教东土十宗,大乘十八部,小乘二十部,没有一个敢总结成一个字的。只有禅宗会在打七期间偶尔参一个字,而那个字是随意变化的,是为了透祖师关,与佛学的整体没关系。

文大师还敢自称“文子”?文子是先秦著名哲学家(一说吴越时期越国的文种),书店里到处都有《文子诠诂》之类的古籍,文大师就这么直接盗窃笔名吗?

还有“我们文家的前辈文天祥”……算了,我不说了。英雄在天之灵,该怨我了。和这么一个小鸟放在一起,真是可耻。我现在明白了,不管文怀沙是不是章太炎的学生,或听过一二堂课,只要看这三十三个字——丫就是个傻逼。

[ 本帖最后由 铁客 于 2009-2-28 13:15 编辑 ]
只要看这三十三个字——丫就是个傻逼。
-------
我早就说过了,他装逼没装好,就成了傻逼。
方舟子高考时,好像是当年福建的文科状元,记得他当面和我说过,依稀是九年前了。
文怀沙这篇东西,按原来私塾标准,很多地方都要打手心的。
像他引的第一句话,次序颠倒还在其次,本来这话只适合评论他人,而不宜自况自祝,这是基本的分寸。连这都不懂,那岂止作文不通,做人也不通了。与那些自称“光临”的家伙,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原帖由 心中有刀 于 2009-2-28 09:52 发表
“正清和”,听着像一种浙江老酒或感冒药的牌子。
呵呵,他这个国学大师的名头大部分归功于深谙中医养生之道。取了一个貌似“十全大补丸”的“正清和”是可以理解滴。

回复 10楼 的帖子

丙辰龙已经粉丝方舟子很多年了,周先生竟然见过他本人,呵呵,嫉妒一下。
新语丝可以自由登录的时候经常过去看,好像后来被管制了,后来好像又换了域名,就没再看。不过还是有机会经常读到别人转载的文章。 他的学术打假还是挺有用的,至少那些稍有名气的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了。不过一般人才顾不了那么多,数据结果放心大胆的修改,呵呵,就是吃准了方舟子他们精力有限,管不到那么多。
原帖由 砖重 于 2009-2-27 19:19 发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呵呵,这位老先生的声明,我只看了前面一句,就已经吐的不行了。看全文对俺来说简直是挑战极限,我没有勇气读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狡猾狡猾的,恶心恶心的!
曹操临死,有善言(人称妇言)也有谎言,善言是吩咐侍女好好生活,谎言是:对自己的下葬地说谎。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的遗言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还活着”,口气里明显嵌着“他妈的”三字,其实,杰斐逊死于数小时前。
只有不谙世事的冬烘腐儒,才会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视为箴言。以大师自居而如此昧于人情,真是可笑。如果练达人情却又故意这么说,则伪度加倍了。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9-2-28 09:56 发表
似乎除了这句“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的评析有些道理,其余都无关“语文水平”。方舟子这活计轻率了。
说方故意挑刺儿也可以,但还不能说“轻率”,因为文老先生的这篇文字确实毛病太多了。“其它歧说”一句绝对错了,正确的应该是:“其它(日期)皆属(都是)歧说,俱不足信。”“后世史家”也用得不好,难道今世的史家就不必“以此为据”了?“我不认识之子孙”也确把“认识的子孙”排除在外了,这个排除是没道理的。……………………
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
——————————————————————————————————
文老才“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地自谦了两句,就自称三十三字为“真经”了,哦耶耶,简直堪比圣贤,不,圣贤都不敢望其项背啦~~~“前恭后倨”至此,忒好玩啦~~~
从“已公开刊布者”看,文圣人还有秘而不宣的真经哎,嗯,大家别担心,可能会把这些宝贝留给认识的子孙。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