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先生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
-------------------
上面这段话当中的重点字报道都有错误,“亘”当为“亙”;“恒”当为“恆”。看了这段话,俺心里就明白了,裘先生在“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上宣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是“恆先”还是“极先”》,当时我就想,这个字本人已经在多篇文章当中论及,老先生怎么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现在明白了,这也是蔡伟的观点。蔡伟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看了俺的文章才说出来的呢?

下面这段话是本人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简帛论坛》当中发表的关于重新解读《道德经》第一章的文章里关于这两个字关系的论述,时间是2007年07月30日 11:32  ,而“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召开的时间是2007年11月:

经过对1993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郭店出土的汉有《老子》部分章节的楚简的研究,笔者发现凡是今本《道德 经》写为“常”的地方,郭店楚简中对应的文字一般是“亙”,当今的注释者一般将其释为“恒”,与“常”同义。比如,第三十二章的“道常无名,朴”,楚简为 “道亙亡名,朴”;第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楚简为“道亙亡为也”;第十六章的“致虚极,守静笃”,楚简为“致虚,亙也,守中,笃也”。郭店楚 简整理组均将这三个“亙”字释为“恒”,这其实是值得商榷的。甲骨文中的“亙”是个会意字,从二(表示天地),从上弦月,会天地之间上弦月渐盈之意。对于 月亮来说,盈便是“极”,便是“周全”,“至虚,亙也”,恰恰就是趋向极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趋向圆满(盈、周全)人格的过程。因此,第十六章的“致虚极 ”的转译是正确的,而其他两处释为“恒”就会产生误解:永恒不变的。反之,“道亙亡为也”可以释为“道是完全(极)无为的”;“道亙亡名,朴”调整句读以 后可以变成“道亙、亡名、朴”,可以释读为“道是完美的、没有名字的和朴素的”。根据这种情况反推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来,这段话的原 文应该是“道可道,非亙道;名可名,非亙名”。

看来,本人的成果是被剽窃了。
=============
这是一位深圳的学者王连成(现在美国)的叙述。

由以上内容对照可以发现,王连成的“极”提出是“致虚极”,此处用“极”应该是合适。“抱小”(蔡伟)看到这个说法“推而广之”至“极先”,其后裘先生做论文《是“恆先”还是“极先”》在“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上宣读,看来裘先生的观点是蔡伟的,呵呵。这也是王连成先生的看法。

说到复旦破格招博,王连成这样看这件事:

报道说:“他写信给北大的年轻学者董珊说。董珊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钊教授,恰好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要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在和裘先生商量后,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这就是“三轮车夫考博”事件的起因。刘钊教授2005年1月通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店楚简校释》一书,“音韵通假律”被其“应用”到了极致。

“蔡伟的论证主要还是音韵分析,这正是笔者所不齿的,因为随意性太大。但是,这却正中了两中心学者们的心意,因为他们正是“音韵通假律”的崇拜者。”

由以上似乎能看出这次招博的原因啦,蔡伟主要的贡献是为教授提供了音韵分析的“法宝”,多有贡献。呵呵。但是,音韵分析虽然是考训古文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做为直接论证,尤其是单独的论证,来判断古文字,因为时代久远,音韵变化很大,所依的音韵索引的基础并不牢靠。所以王连成先生说不齿,说音韵分析随意性很大,这也是事实。呵呵
但被后人误读为“恒”(已有学者指出,《庄子•天地》篇中就有“未始有极”被误读为“未始有恒”之例)。
---------
由裘先生的论文提要之括注看,此位老先生还是谨慎的。梦子所言不假。
说白了,也就是蔡伟为教授干了活,因此获得了“青眼”。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王连成的古文字解析是有所创新的,我看过不少发现路子方向是对的,但有的也不是完全同意,他的缺点是泥古,不结合文字的发展变化,一些有“孤证”之嫌。但显然是要高明多了,很有可学习之处。

李零、李学勤先生是大家,学养深厚,对某些看法不一定不知,只是做为权威相对要权威就不得不保守一些。他们在“小学”的学养是高明的。
呵呵,刘钊教授是从吉林调到厦门大学再调到复旦大学的。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也都是好大学,功夫应该有的,现在是历史系主任。
蔡伟是东北人,是不是三轮车夫,是不是卖报纸,媒体也只是听他自己说的吧。
原帖由 小只只 于 2009-4-30 09:08 发表
上面这段话当中的重点字报道都有错误,“亘”当为“亙”;“恒”当为“恆”。
这两个字不在常用字库里,报纸排版很难做出来的。这样你觉得很有意思吗?
原帖由 小只只 于 2009-4-29 09:43 发表
丙辰龙---是写此文的记者吗?嘿嘿,写得不错哦。但是害我化了很长时间找资料,写这么多字。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原帖由 小只只 于 2009-4-30 09:08 发表
上面这段话当中的重点字报道都有错误”。
=====
这两个字不在常用字库里,报纸排版很难做出来的。这样你觉得很有意思吗?
=====
呵呵,艾默好,这可不是偶说的,是另一位学者说的。

他这样说我以为也是不规范的,“亘”与“亙”、“恒”与“恆这两组字本就是同一个的不同字体和演变。所以我说他有些泥古。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9-4-30 10:00 发表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昨天不是说过了吗?怎么又来复这个问题了。哈哈
原帖由 小只只 于 2009-4-30 09:13 发表
说白了,也就是蔡伟为教授干了活,因此获得了“青眼”。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读博士本来就是一种职业,又不是考科举。是你自己考试意识太重了吧?
人家要有本事去美国,自然也不往那边跑了。有啥好抱怨不公平的?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9-4-30 10:26 发表

读博士本来就是一种职业,又不是考科举。是你自己考试意识太重了吧?
人家要有本事去美国,自然也不往那边跑了。有啥好抱怨不公平的?
======
没人说不公平呀,我说了吗?跟着教授编书本身就是一种那个学习,也算是代表一种能力,也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有些拔高而已,复旦似乎在表示有多大的创新似的,其实并没有看到。

从报道看,虽然是裘先生收徒,但刘钊教授对蔡伟的了解和关心更多一些,可能仅仅是对其学识的赏识,呵呵

回复 41楼 的帖子

是啊,否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新闻?无论什么事情,凑近了看,都很平淡的。恐龙、猛玛象也没什么好稀罕的,亿万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是。但是对新闻来说,No. 1就是新闻。
不好听的偶都没给贴,下面给贴一点王连成就此事说的不大好听的话,可能还有更不好听的呢:

王连成:
时间和实践检验真理,无需伪专家放P。

人们过去一直比较相信“专家”,可是,近十多年来,在“李前夗”们的肆意破坏之下(严重逆淘汰),“专家”已经大大贬值,不光是经济学家如此,这表现在各个领域。

时间和实践可以检验真理。比如,对于“凡”字的认识以及“鬼”字的认识,如果认识正确,新出的证据会一个接着一个而来,使得“孤证”很快变得“不孤”。但是,如果不正确,那么,人们便会很快提出新的观点,对原有的观点提出质疑。

一个充满伪专家和伪“爱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是一个可怜的社会。

注:“鬼”、“凡”说也是针对蔡伟们的文字所讲的。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9-4-30 10:38 发表
是啊,否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新闻?无论什么事情,凑近了看,都很平淡的。恐龙、猛玛象也没什么好稀罕的,亿万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是。但是对新闻来说,No. 1就是新闻。
-------
我说过这个报道没问题的,记者都是采访得到的,都是当事者说的,这就行了,绝对没问题。至于其他不关记者的事,学术上的对与错也不是记者们都能判断的,毕竟这些问题还没有算是定论和公论。
什么时候能够看看小只只兄的大作?这一席席介绍已经显出小只只兄的很深的功力,十分希望看到点大作。
今天,我就是高瑜